本書中,一大批才華橫溢、足智多謀的法庭雄辯家,面對訴訟史上那些最危險、挑戰性的案件,憑借純熟的辯護技巧和的演講才能,在法庭上力挽狂瀾,贏得勝訴,從而為讀者揭示出稱雄歐洲法庭數百年的“劍橋辯護術”的成功秘密。我們會看到皇家大律師們是如何成功地完成他們的使命,他們具有什么樣的辯護智慧和策略,掌握何種天才語言巧問妙答,以及在莊嚴的法庭上如何讓自己的論辯穩操勝券……
訴訟是一場漫長而危機四伏的角逐,本書將為您提供一條通往勝訴的成功之路。本書對從事或即將從事司法工作的讀者,領導干部、辯論愛好者、商務談判人員、心理分析師等專業人士都有很大的啟迪。
傳授法庭辯護的策略戰術
傳授巧問妙答的語言技巧
傳授訴訟的心理操控技巧
借鑒稱雄歐洲法庭數百年的“劍橋辯護術”的成功秘訣,
讓你成為一個高明的律師,在莊嚴的法庭上穩操勝券!
001及時章
劍橋之辯
律師是公眾的仆人
1.皮特•克瓦洛克辯護生涯的一幕 / 002
2.愚蠢的人們才會去抱怨律師 / 010
3.“我向你們發出最最強烈的忠告” / 023
4.是辯護,不是控訴 / 024
5.在法庭和當事人之間走鋼絲 / 027
6.一起謀殺案和一起誹謗案 / 030
035第二章
訟場斗士
辯護律師的素質
1.一個雄辯家的成長史 / 036
2.善于駕馭語言的人 / 040
3.“我寧可在誠實上摔得頭破血流” / 043
4.捕捉對手的致命弱點 / 046
5.律師的雙翅:智慧和勇敢 / 051
6.辯護智慧的好檢測 / 059
7.伍德西爾:只用一句話打贏一個官司 / 064
072第三章
開局之戰
如何走好及時步棋
1.一張嚴謹完整的邏輯之網 / 073
2.聽眾的耐性是有限的 / 080
3.劍橋辯護及時定律:先發制人 / 085
092第四章
駕馭證人
精心縫制“辯護之衣”
1.辯護之衣 / 093
2.誰是及時個證人的人選 / 098
3.主詢問的一大禁忌 / 103
4.針對薄弱之處暗布機關 / 108
5.如同一個誠實的朋友敘家常 / 110
116第五章
把握先機
牢牢控制辯護主動權
1.從證人嘴里掏到需要的東西 / 117
2.“你從頭到尾所說的都是謊話” / 122
3.重要的是策略與戰術 / 127
136第六章
咄咄逼人
5種最有效的舌戰利器
1.語言:辯護的及時利器 / 137
2.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 139
3.千方百計隱藏真實意圖 / 147
4.諷刺挖苦是戳穿謊言的有效手段 / 154
5.如何運用“重復”這個辯護武器 / 157
162第七章
劍橋之舌
英國雄辯士風格
1.“‘大領地’是什么鬼玩意兒?” / 163
2.把3種獨立分散的事實綁在一起 / 166
3.卡森律師在凱德伯里案中的凌厲進攻 / 172
4.對整個案情了如指掌 / 185
192第八章
同盟軍
如何打動法官和陪審團
1.善用法官的威懾力 / 193
2.給名譽嚴重受傷者扎上繃帶 / 197
3.“金絲雀是怎樣孵鷓鴣蛋的” / 199
205第九章
裁決
辯護的第十一條戒律
1.用感情把陪審團的理智捆綁起來 / 206
2.給陪審團一劑心理安慰劑 / 213
3.把復雜而龐大的案情用一句話勾勒出來 / 216
4.抓住一次機會 / 218
225第十章
勝訴之磚
砌好辯護大廈的每一塊磚石
1.“坎寧公主所編造的神話是可信的嗎” / 226
2.法庭陳述與集會演講的區別 / 229
3.無形之中加重勝訴的砝碼 / 243
4.恩格斯:為《新萊茵報》辯護 / 253
266第十一章
劍橋女律師
小人物打敗品牌律師
1.100年來采常用的一種療法 / 267
2.膽紅素迅速下降了 / 280
3.“那孩子將終生癡呆” / 286
4.“你正是他要捕捉的目標” / 296
5.劍橋法學院畢業的優等生 / 304
6.誰是幕后策劃人 / 310
7.絕不與敵人談判 / 316
8.一份十分成功的開庭辯護詞 / 321
9.盤問從米切爾大夫開始 / 325
10.“法律的事讓我來過問” / 328
11.被告是否背離了正確的醫療 / 332
12.“他不是我的律師” / 335
13.百萬富翁出庭 / 342
14.“把嬰兒交給一個我最信得過的人” / 349
15.“我的治療方法是可行的” / 351
16.“在此之前可能已經造成了損傷” / 359
17.“本法庭不應允許提這一方面的問題” / 363
18.“她在生及時個孩子前是否懷過孕” / 367
19.“本人特來這里結束這場訴訟” / 377
部分參考文獻 / 388
及時章
劍橋之辯
律師是公眾的仆人
法律中混亂和含糊之處非常之多,高明的律師隨時都能找到有利于被告人的漏洞……在這里律師就是一切。誰對這一堆亂七八糟矛盾百出的法律雜燴,確定花了足夠的時間,誰在英國法庭上就是全能。
——弗里德里希 恩格斯
1.皮特 克瓦洛克辯護生涯的一幕
公元1858年,全英國注目劍橋城。
那里的重罪法庭剛剛受理了一樁駭人聽聞的案件,皇家騎兵及時團中尉威廉 拉隆希爾被控企圖強奸斯泰寧伯爵的女兒瑪麗小姐。
這個戲劇性案件的主人公都是很有身份的人。姑娘的父親是劍橋皇家騎兵學校的司令,帝國戰爭時期的英雄,與英國王室也有姻緣關系,出身顯赫,家財萬貫。被告拉隆希爾中尉的父親也是一位將軍,同樣是維多利亞時代的戰爭英雄,曾經18次負傷,擁有爵士封號。
拉隆希爾是個不安分的年輕人,他貪玩好賭、負債累累,并且喜歡追花逐柳。1857年,拉隆希爾作為見習軍官被派到斯泰寧將軍主持的騎兵學校,在那里參加了將軍在他的公館舉行的盛大的招待會。
招待會上的禮儀很隨便,除了重要的人物,其他人都隨意入座?,旣?斯泰寧小姐讓拉隆希爾坐在她身旁。大概瑪麗聽說過這位中尉的風流韻事,但是她覺得與這種人接近也無所謂。晚宴很歡快,中尉也很詼諧,他的話常常引起瑪麗再三回味。
晚宴后,兩個年輕人來到客廳里,他們在伯爵夫人的大幅肖像前待了一會兒。
姑娘問:“您覺得我母親長得怎么樣?”
“小姐,您的母親很迷人。”
“可惜我只有一點點像她。”姑娘惋惜地說。中尉不知道姑娘對伯爵夫人的羨慕里還夾雜著幾分嫉妒,不了解姑娘十分渴望能長得像母親一樣。他的回答顯得有些笨拙:“在您現在的年紀,您要是像她可就糟了。”
瑪麗對這種本來是奉承的話很不高興,她立即離開了拉隆希爾。這位16歲的姑娘翻臉并沒有使中尉難過,整個晚會上他都沒有為重新贏得姑娘的歡心再去做點兒什么。而傲慢、固執、個性極強的瑪麗小姐卻認為中尉中傷了自己,于是她讓自己的貼身侍女、家庭教師阿倫小姐到拉隆希爾那里去,把自己的不滿告訴他。但瑪麗小姐的希望落空了——中尉覺得阿倫小姐很合自己的心意,在她面前獻盡了殷勤,以至于阿倫小姐對他的魅力不能無動于衷了。不久,阿倫成了中尉的情婦,瑪麗對此萬分氣惱。她決定報復一下突然使她反感的拉隆希爾中尉。
9月24日清晨,阿倫小姐驚慌失措地跑來告訴將軍和夫人:“夜間2點30分左右,瑪麗小姐險些被殺害。”后來,瑪麗向她的母親敘述說:“我被打碎玻璃窗的聲音驚醒了,一個人從砸開的窗口伸進一只手,轉動了長插銷,然后打開窗子闖進了我的寢室。我看得清清楚楚,他就是拉隆希爾中尉。他猛然向我撲來,剝去我的上衣,用一條手帕系緊了我的脖子,用繩子捆住了我的腰。我喊不出來,只能掙扎和抵抗,這時他拳打腳踢,然后留下一封信從原路走了。”
人們很快看到了這封寫給伯爵夫人的信,上面寫道:“所有的人都將知道您女兒的恥辱。我走了,很遺憾我不能親眼看到您的痛苦。威廉 拉隆希爾。”
如果斯泰寧公館里再沒有發現新的信件,這件事很可能就這樣過去了。但是又有一些信出現了。一封給將軍的信中寫道:“我有確鑿的證據,說明您的女兒是被我愛過的。”給瑪麗小姐的信里充滿著威脅:“不出幾個月,您就會向我乞求結婚,并且為我們的孩子取名字。”另一封信也是威脅:“您最喜歡的人——您的父親、母親,幾個月以后就不會在世了。”
這一次,將軍真的起訴了,拉隆希爾很快被逮捕。
拉隆希爾被帶上劍橋的重罪法庭,主要證人自然是瑪麗小姐。當她在兩個女親戚的攙扶下來到法庭時,人們對她表現出了真誠的尊重,迎接她,并讓她坐在扶手椅上。
姑娘的態度很明確,她向法庭講述了她所遭受的襲擊。盡管首席法官一再強調,她的證言的影響將是十分重要的,她還是進一步證實了自己的控告:拉隆希爾就是侵犯她的人!
審訊帶著悲劇的氣氛。老斯泰寧將軍和老拉隆希爾將軍都在旁聽席上。老斯泰寧周圍還坐著他家族的其他成員,在這痛苦的時刻,他們都是支持他的。而老拉隆希爾則站在兒子的一邊,他被兒子說服了,相信他是無罪的。
對大多數人來說,問題似乎很簡單,他們不考慮瑪麗說的話是否可能有假。因為,這位16歲的姑娘是在非常優裕的環境里長大的,她是純潔的,而且有相當好的道德修養。
然而,姑娘所說的案情太離奇了,這樣的強奸未遂太獨特了。用手帕緊扼脖子,用繩子捆腰,并且毆打受害人,對一個被許多姑娘追逐的騎兵軍官來說,如此的舉動是根本沒有必要的。
但是,沒有人提出問題,大家都顧及姑娘的面子。
審判是公開進行的,聽眾滿堂,連走道上都站滿了人。聽眾里還有大文豪查爾斯 狄更斯和他遠道而來的法國朋友——喬治 桑、巴爾扎克和維克多 雨果。由于法官宣布要把所有站著聽的人趕走,那些沒有找到座位的有風度的人也只好屈身蹲著。在這樣的情況下審判,法官就難以向姑娘詢問細節了。
在這次審判中,陪審員很快發表了意見:
“面對這樣小的一位受害者,她的控訴又是那么確鑿,這位放蕩不羈的中尉盡管矢口否認,也是沒有什么價值的!”
檢察長也向法庭強調說:
“你們必須在姑娘和騎兵中尉中作出抉擇!”
審判過程中,被告拉隆希爾中尉顯得很拘束,好像不會為自己辯護,還似乎有些內疚。
一切情況表明,被告似乎注定要面對10年監禁的厄運。
在一片要求嚴懲兇手的叫罵聲中,被告的辯護律師,75歲的劍橋大學法學院院長皮特 克瓦洛克站到了辯護席上。面對著四周沸騰的狂熱公眾,年邁的大律師從容不迫地開始了他的辯護:
檢察官們為什么會相信瑪麗小姐的控訴呢?他們本來知道姑娘不正常,從一開始就應該對她有所懷疑。一些專門的鑒定人曾給姑娘作過檢查,發現她曾患過蠟屈癥、夢游癥和幻覺癥。醫生們了解到:“當她癔癥發作時,還伴有大腦和五官的神經官能癥。”通過調查,我們還證實,她能臆造出各種各樣純屬虛構的事情。譬如,有24小時她向母親講,她看見一個男人脫了大衣跳到河里,后來被船夫救起來了。其實在劍橋誰也沒見過這件事??梢?,如果檢察官們能表現出一點點兒分析精神,他們就會向法庭證實斯泰寧小姐是在說謊。讓我們想想看,瑪麗小姐說,侵犯她的人是從窗子闖進來的。而她的房間在3樓,約有13米多高。這需要相當高的梯子,而這樣的梯子至少需要3個人才能抬得動。按受害人的說法,拉隆希爾穿著軍服。試想,他穿著軍服,和另外兩個幫忙的,搬著大梯子,往返穿過索繆爾大橋,而這個地方即使在夜間也是有很多人的,這些軍人的行動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嗎?
再說,斯泰寧公館的公務員、警衛隊就在附近,作案人在安放那個大梯子的時候,就沒有被他們發現嗎?而這個又高又重的梯子,靠在房檐上也好,立在地上也好,怎么就沒有留下一點兒痕跡呢?
惡意的叫罵聲消失了,人們開始竊竊私語。皮特 克瓦洛克離開辯護律師座席,走到陪審團面前,用一種悠長緩慢然而堅定有力的動作舉起雙手:
有兩項驗證,足以推翻姑娘的控訴。對窗子的檢查說明,破碎的地方離那個長插銷很遠,作案人從這里很難碰到它。還有,那些碎玻璃片都是落在外面的,沒有一塊掉在屋里,很顯然這是從里面打碎的。
姑娘顯然是在說謊。
再說,把寫匿名信的事兒歸咎于拉隆希爾也是荒謬的。為遷就這個起訴,就算是中尉真的要強奸小瑪麗,那么,他會冒著被監視的危險而事先作出聲明嗎?他又能夠那樣輕率地在作案現場留下自己的名字而引為自豪嗎?請設想一下,這是正常的嗎?
如果他真的充好漢干了這件事,又相信將軍怕丟面子不會去報案,那么,在他被捕以后,他就很快會發現自己打錯了算盤,很可能要因此被判處無期徒刑??墒牵陬A審中堅決否認被控告的“罪行”,同時卻繼續寫信吹噓自己的所作所為。他在給阿倫的信中說:“我進了瑪麗的臥室……請燒掉這封信,我現在的自衛是否認。”這次,他不再只是簽上幾個字母,而是簽了全名……這一切都是可信的嗎?
再看看技術上的問題。
那些信是通過什么途徑到了斯泰寧公館的呢?控告中說得很明白,拉隆希爾是沒有同謀的??墒窃谒徊兑院?,信又不斷地發出了。這似乎應該認為拉隆希爾在獄中收買了看守,或買通了某個密使,把信送到斯泰寧公館。因為,這些信總是被放在公館里或是劍橋的郵局里。
要知道,拉隆希爾這時已負債累累,審訊時證實了他當時只有賣手表得來的30英鎊。監獄里的什么人愿意冒著失去工作,甚至失去自由的危險,去為一個到了窮途末路的實習軍官效勞呢?
同時,有4個司法鑒定人檢查了那些信件,他們一致認為,信不是中尉寫的。其中兩位鑒定人原來不認識瑪麗小姐的筆跡,但是他們證明這些信是女人寫的。而另外兩位鑒定人則研究了這位小姐的筆跡,他們肯定瑪麗就是寫信的人。但是這一切都沒有動搖那些審判官。他們認為鑒定人犯了錯誤,而像瑪麗小姐那樣有教養的無辜女子,要演出這么一場令人難以置信的戲則是荒謬的。
法庭里一片寂靜。就像在法學院的課堂里一樣,律師的舌尖在每一個聽眾的心里跳舞。人們被皮特 克瓦洛克那無可置疑的傳統的“劍橋式”辯護打動了。
其實,不用請教筆跡學專家,只要認真讀一讀這些信,就足以證明那根本不是拉隆希爾干的。信里有這樣的話:“您的女兒和我發生了關系,我有確鑿的證據。”很明顯,一個16歲的姑娘也許認為被強奸后肯定會懷孕,而一個騎兵中尉就不會這樣天真幼稚。
對用過的信紙也做了檢驗。人們在拉隆希爾家中沒有搜查出這種信紙,而在瑪麗 斯泰寧家里卻找到了這種信紙。你們會看到鑒定家杰克 威爾曼將在重罪法庭上宣布:“引起爭論的信紙和在姑娘家找到的是同一種紙。”
還需要其他證據嗎?
請看,拉隆希爾只受過初等教育,他很小就入了陸軍學校,從下士開始,一步步地得到了現在的軍銜。他的文書能力糟透了,從來沒有學過英語中的時態配合。而瑪麗 斯泰寧則不同,她懂得很多,知道時態配合,而信中的句子很漂亮,句法和書法都是無可挑剔的。
假如一個有學問的人,他有寫匿名信的怪癖,為了使猜疑者陷入歧途,他可能很容易變換筆跡,或者故意寫錯;但是,反過來,一個無知的、近似文盲的人,寫了大批匿名信,竟奇跡般地表現出的句法和書法,這樣的逆命題能夠成立嗎?
倫敦《泰晤士報》的一位記者,描繪了這次偉大審判終局的感人場面:
“這是克瓦洛克的盛大節日。當法官宣判被告無罪后,每個人涌到偉大的克瓦洛克和中尉身旁,他們全都臉露笑容。在這24小時,在英國,公正戰勝了仇恨。”
拉隆希爾案件是皮特 克瓦洛克律師生涯中的一次法庭辯護。后來,他在自傳中寫道:
盡管當時我已經75歲了,并且,我已經非常厭倦了一個人孤寂地站在最前線,面對人類最強大的敵人——輿論,而孤軍奮戰。但是,我仍然承辦了這件案子,盡我的智慧和人道上所能做的,揭露那些在所謂“公正”外衣下所包藏的怨怒與惡意。
這種畢生追求正義與真理的“劍橋精神”,深深影響了整整幾代英國律師。
英國上議院司法委員會成員、德高望重的蘇格蘭政府法律總顧問麥克米倫曾說:
律師在行使其職能的時候,必須盡到五個方面的職責:
及時,他必須對他的當事人負責;第二,他必須對對方的律師負責;第三,他必須對自己負責;第四,他必須對法律負責;第五,他必須對國家負責。
麥克米倫又進一步說明他的觀點:
在訴訟中,這五個方面往往是互相矛盾、互相沖突著的。因此,律師要想在這五個方面之間保持的平衡,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其實,早在律師頭戴馬鬃假發、身披絨袍、威態萬千地從法庭律師席上站起來辯護之前,他就應該充分認識并自覺履行這些職責了。否則,在激烈的法庭辯護中,他很容易做出違背這些職責的行為。如果這樣,按照英國的法律規定,他所屬的律師公會的負責人就將取消他的出庭資格。
英國律師公會明確規定:高級律師必須遵守不得經商的義務,并且不準刊登廣告以招攬業務,他能做的是:坐等業務找上門來。
規定還包括以下內容:
高級律師可以在他開業的事務所電話本上注明自己是“高級律師”,但不能在他的住所掛出“高級律師”的招牌。如果他是議員候選人,或是強調道德、慈善及遵守法律的共濟會支部的特別成員,或者是某某俱樂部的成員時,他可以說明自己是“高級律師”,但不能在信箋或名片上標明自己是“高級律師”。
假如他向報刊投稿,或者在廣播節目里講話,他將面臨如下選擇:要么可以公開自己的真實姓名,但不能暴露自己“高級律師”的身份;要么可以說明自己是“高級律師”,但不能公開自己的姓名。
不過,倘若他寫了一本法律方面的著作,他的姓名和職業都可以同時出現在書的封面和扉頁上;他在講授法律課,他的姓名和職業也可以同時告訴聽眾??上У氖牵跉W美國家這樣的高級律師畢竟不多,而且他此時也已是功成名就、名聞遐邇了。面對如此苛刻的種種清規戒律,大多數高級律師豈不是要束手待斃,斷絕生源了嗎?
事實并非如此。當一位高級律師在法庭上淋漓盡致地表現他那熟練的辯護技巧和高超的演講才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從而博得人們的交口稱譽時,他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則好的廣告。
不錯,質量很好
沖著劍橋買的
吾消費當當數年,深知各產品琳瑯滿目、然,唯此書與眾皆不同,為出淤泥之青蓮,使吾為之動容,心馳神往,以致茶飯不思,寢食難安,輾轉反側,無法忘懷,于是乎緊衣縮食,湊齊銀兩,傾吾之所有而能買,小哥之熱心,快遞員之殷切,無不讓人感激涕零,可謂迅雷不及掩耳盜鈴響叮當仁不讓世界充滿愛,待打開包裹之時頓時金黃四射:屋內升起七彩祥云,處處皆是祥和之氣。吾驚訝之余甚是欣喜若狂!此書乃是天上物,人間又得幾回求!遂沐浴更衣,焚香禱告后與人共賞此書,人皆贊嘆不己,故生此書款型及做工,超高性價比之慨且贊吾獨具慧眼與時尚品味,信息介紹果然句句實言,毫…
不錯,受益匪淺,贊?。。。。。。。。。。。。?
大律師的風范,辯護風格,辯護策略,溝通的技巧,在本書中都能體會到,值得購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