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2014年全國非遺保護工作進行了梳理,總結經驗,分析趨勢,探索路徑,其中分題報告對民間文學類,傳統音樂類,傳統舞蹈類,傳統戲劇類,曲藝類,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傳統美術類,傳統技藝類,傳統醫藥類,民俗類等的十類非物質文化的遺產保護與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和闡述;2014年年度熱點部分論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現狀、問題和趨勢,提出建設性建議;大事記部分條目式列舉了一年來非遺工作的重要事件。
宋俊華,男,1968年生。現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古代戲曲學會理事、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促進委員會常務理事。1987年考入陜西師范大學,先后獲得文學學士(1991)和文學碩士學位(1994)。1999年考入中山大學中文系師承黃天驥、康保成教授攻讀中國古代文學專業博士研究生,2002年6月獲得博士學位后留校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戲劇史、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與實踐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2004年獲全國博士論文獎,2006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和廣東省高等學校第四批"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2010年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第四批"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和廣東省宣傳思想戰線人才"十百千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
總報告
2014年度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宋俊華倪彩霞王明月高菲]/003
分題報告
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撰稿:王琨審稿:王霄冰]/055
傳統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撰稿:董帥審稿:周凱模]/083
傳統舞蹈類非遺保護發展報告[撰稿:羅婉紅審稿:康玉巖]/107
傳統戲劇類非遺保護發展報告[撰稿:李惠審稿:康保成]/131
曲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撰稿:秦彧審稿:常祥霖]/154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類非遺保護發展報告[撰稿:康濤審稿:傅起鳳康戈武]/173
傳統美術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撰稿:張蕾審稿:喬曉光]/197
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撰稿:陸曉佳審稿:徐藝乙]/220
傳統醫藥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撰稿:廖曉鍵張益嘉審稿:柳長華]/241
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撰稿:姚麗梅審稿:劉曉春]/264
2014年度熱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現狀、問題與趨勢[撰稿:王明月宋俊華]/295
"創意導向生活"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臺灣經驗[撰稿:潘博成審稿:高小康]/317
粵港民間組織保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實踐
——以江門開平市"倉東計劃"及香港長春社文化古跡資源中心為例
書質量
滿意
不錯的一本書,值得珍藏
價格貴沒啥東西,不建議購買!
書不錯
很全面的一本書,內容比較實在,值得好好閱讀,贊一個。
業務指導書籍,沒帶手機每個非遺從業者必備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