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的顯著特色是他能夠從最平常的現象中揭示生活本質。他高度淡化情節,只是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現重要的社會現象。但他不陷入日常生活的“泥沼”,恰恰相反,他的深刻的現實主義形象常常升華為富有哲理的象征。在展示人物內心世界方面,契訶夫不重于細致交待人物的心理活動過程,只求從人物的行為舉止中看出其內心活動和變化。契訶夫具有高超的抒情藝術才能,善于找準適當的時機和場合,巧妙而多樣地流露他對覺醒者的同情及贊揚,對墮落者的否定和厭惡,對美好未來的向往,以及對丑惡現實的抨擊,而且濃郁的抒情意味常以“客觀”而含蓄的敘述筆法為載體。契訶夫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在他的小說中,基于所描繪的人物和事件的性質各異,他巧妙地發出有著微細不同的感情色彩的笑聲,淡淡的幽默往往與辛辣的諷刺相交織。契訶夫的小說緊湊精練,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余地。
無論是作為一個作家,還是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契訶夫的成長和發展道路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他的作品的社會一藝術價值是永遠不可磨滅的。
契訶夫是人民的作家,他的作品是人民的寶貴財富。
契科夫(1860-1904)俄國小說家和劇作家。其短篇小說的創作對世界許多作家產生過影響。代表作有劇本《萬尼亞舅舅》《海鷗》《三姊妹》《櫻桃園》,短篇小說《小公務員之死》《套中人》《帶閣樓的房子》等。
一個文官的死
嫁妝
胖子和瘦子
變色龍
苦惱
萬卡
渴睡
跳來跳去的女人
第六病室
掛在脖子上的安娜
農民
套中人
醋栗
約內奇
出診
寶貝兒
新娘
一個文官的死
在一個挺好的傍晚,有一個也挺好的庶務官,名叫伊萬 德米特里奇 切爾維亞科夫,坐在戲院正廳第二排,舉起望遠鏡,看《哥納維勒的鐘》。他一面看戲,一面感到心曠神怡。可是忽然間……在小說里常常可以遇到這個“可是忽然問”。作者們是對的:生活里充滿多少意外的事啊!可是忽然間,他的臉皺起來,眼珠往上翻,呼吸停住……他取下眼睛上的望遠鏡,低下頭去,于是……啊嚏!!!諸位看得明白,他打了個噴嚏。不管是誰,也不管是在什么地方,打噴嚏總歸是不犯禁的。農民固然打噴嚏,警察局長也一樣打噴嚏,就連三品文官偶爾也要打噴嚏。大家都打噴嚏。切爾維亞科夫一點也不慌,拿出小手絹來擦了擦臉,照有禮貌的人的樣子往四下里瞧一眼,看看他的噴嚏攪擾別人沒有。可是這一看不要緊,他心慌了。他看見坐在他前邊,也就是正廳及時排的一個小老頭正用手套使勁擦他的禿頂和脖子,嘴里嘟嘟噥噥。切爾維亞科夫認出小老頭是在交通部任職的文職將軍布里茲扎洛夫。
“我把唾沫星子噴在他身上了!”切爾維亞科夫暗想。“他不是我的上司,是別處的長官,可是這仍然有點不合適。應當賠個罪才是。”
切爾維亞科夫就嗽一下喉嚨,把身子向前探出去,湊著將軍的耳根小聲說:
“對不起,大人,我把唾沫星子濺在您身上了……我是出于無心……”
“沒關系,沒關系……”
“請您看在上帝面上原諒我。我本來……我不是有意這樣!”
“哎,您好好坐著,勞駕!讓我聽戲!”
切爾維亞科夫心慌意亂,傻頭傻腦地微笑,開始看舞臺上。他在看戲,可是他再也感覺不到心曠神怡了。他開始惶惶不安,定不下心來。到休息時間,他走到布里茲扎洛夫跟前,在他身旁走了一忽兒,壓下膽怯的心情,嘰嘰咕咕說:
“我把唾沫星子濺在您身上了,大人……請您原諒……我本來……不是要……”
“哎,夠了……我已經忘了,您卻說個沒完!”將軍說,不耐煩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忘了,可是他眼睛里有一道兇光啊,”切爾維亞科夫暗想,懷疑地瞧著將軍。“他連話都不想說。應當對他解釋一下,說我是無意的……說這是自然的規律,要不然他就會認為我是有意啐他了。現在他不這么想,可是過后他會這么想的!”
切爾維亞科夫回到家里,就把他的失態告訴他的妻子。他覺得、妻子對待所發生的這件事似乎過于輕率。她先是嚇一跳,可是后來聽明白布里茲托洛夫是“在別處工作”的,就放心了。
“不過你還是去一趟,賠個不是的好,”她說。“他會認為你在大庭廣眾之下舉動不得體!”
“說的就是啊!我已經賠過不是了,可是不知怎么,他那樣子有點古怪……他連一句合情合理的話也沒說。不過那時候也沒有工夫細談。”
第二天,切爾維亞科夫穿上新制服,理了發,到布里茲扎洛夫那兒去解釋……他走進將軍的接待室,看見那兒有很多人請托各種事情,將軍本人夾在他們當中,開始聽取各種請求。將軍問過幾個請托事情的人以后,就抬起眼睛看著切爾維亞科夫。
“昨天,大人,要是您記得的話,在‘樂園’里,”庶務官開始報告說,“我打了個噴嚏,而且……無意中濺您一身唾沫星子……請您原……”
“簡直是胡鬧……上帝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您有什么事要我效勞嗎?”將軍扭過臉去對下一個請托事情的人說。
“他話都不愿意說!”切爾維亞科夫暗想,臉色發白。“這是說,他生氣了……不行,這種事不能就這樣丟開了事……我要對他解釋一下……”
等到將軍同一個請托事情的人談完話,舉步往內室走去,切爾維亞科夫就走過去跟在他身后,嘰嘰咕咕說:
“大人!倘使我斗膽攪擾大人,那我可以說,純粹是出于懊悔的心情!……這不是故意的,您要知道才好!”
將軍做出一副要哭的臉相,搖了搖手。
“您簡直是在開玩笑,先生!”他說著,走進內室去,關上身后的門。
“這怎么會是開玩笑呢?”切爾維亞科夫暗想。“根本連一點開玩笑的意思也沒有啊!他是將軍,可是竟然不懂!既是這樣,我也不想再給這個擺架子的人賠罪了!去他的!我給他寫封信就是,反正我不想來了!真的,我不想來了!”
切爾維亞科夫這樣想著,走回家去。那封給將軍的信,他卻沒有寫成。他想了又想,怎么也想不出這封信該怎樣寫才對。他只好第二天親自去解釋。
“我昨天來打攪大人,”他等到將軍抬起問詢的眼睛瞧著他,就嘰嘰咕咕說,“并不是像您所說的那樣為了開玩笑。我是來道歉的,因為我打噴嚏,濺了您_身唾沫星子……至于開玩笑,我想都沒想過。我敢開玩笑嗎?如果我居然開玩笑,那么結果我對大人物就……沒一點敬意了……”
“滾出去!!”將軍臉色發青,周身打抖,突然大叫一聲。
“什么?”切爾維亞科夫低聲問道,嚇得愣住了。
“滾出去!!”將軍頓著腳,又說一遍。
切爾維亞科夫肚子里似乎有個什么東西掉下去了。他什么也看不見,什么也聽不見,退到門口,走出去,到了街上,慢騰騰地走著……他信步走到家里,沒脫掉制服,往長沙發上一躺,就此……死了。
嫁妝
有生以來我見過很多房子,大的、小的、磚砌的、木頭造的、舊的、新的,可是有一所房子特別生動地保留在我的記憶里。不過這不是一幢大房子,而是一所小房子。這是很小的平房,有三個窗子,活像一個老太婆,矮小,傴僂,頭上戴著包發帽。小房子以及它的白灰墻、瓦房頂和灰泥脫落的煙囪,全都隱藏在蒼翠的樹林里,夾在目前房主人的祖父和曾祖父所栽種的桑樹、槐樹、楊樹當中。那所小房子在蒼翠的樹林外邊是看不見的。然而這一大片綠樹林卻沒有妨礙它成為城里的小房子。它那遼闊的院子跟其他同樣遼闊蒼翠的院子連成一排,形成莫斯科街的一部分。這條街上從來也沒有什么人坐著馬車路過,行人也稀少。
小房子的百葉窗經常關著:房子里的人不需要亮光。亮光對他們沒有用處。窗子從沒敞開過,因為住在房子里的人不喜歡新鮮空氣。經常居住在桑樹、槐樹、牛蒡當中的人,對自然界是冷淡的。只有別墅的住客們,上帝才賜給了理解自然界美麗的能力,至于其他的人,對這種美麗卻全不理會。無論什么東西,只要有很多,就不為人們所看重。“我們擁有的東西,我們就不珍惜”。其實還不止于此:我們擁有的東西,我們反而不喜歡呢。小房子四周是人間天堂,樹木蔥蘢,棲息著快樂的鳥雀,可是小房子里面,唉!夏天又熱又悶,冬天像澡堂里那樣熱氣騰騰,有煤氣味,而且乏味,乏味得很……
我頭一次訪問小房子是很久以前為辦一件事而去的:房主人是奇卡瑪索夫上校,他托我到那兒去探望他的妻子和女兒。那及時次訪問,我記得很清楚。而且,要忘記是不可能的。
請您想象一下當時的情景:您從前堂走進大廳的時候,一個矮小虛胖、四十歲左右的女人帶著恐慌和驚愕的神情瞧著您。您是“生人”,客人,“年輕人”,這就足以使得她驚愕和恐慌了。您手里既沒有短錘,也沒有斧子,更沒有手槍,您滿面春風地微笑,可是迎接您的卻是驚恐。
“請問,您貴姓?”上了年紀的女人用顫抖的聲音問您說,而您認出她就是女主人奇卡瑪索娃。
您說出您的姓名,講明您的來意。驚愕和恐懼就換成尖細而快活的“啊”的一聲喊,她的眼珠不住往上翻。這“啊”的一聲喊,像回聲一樣,從前堂傳到大廳,從大廳傳到客廳,從客廳傳到廚房……連續不斷,一直傳到地窖里。不久,整所房子都充滿各種聲調的、快活的“啊”。過了五分鐘光景,您坐在客廳里一張又軟又熱的大長沙發上,聽見“啊”聲已經走出大門,順著莫斯科街響下去了。
房間里彌漫著除蟲粉和新羊皮鞋的氣味,皮鞋就放在我身旁的椅子上,用手巾包著。窗臺上放著天竺葵和薄紗的女人衣服。衣服上停著吃飽的蒼蠅。墻上掛著某主教的油畫像,鏡框玻璃的一角已經破裂。主教像旁邊,是一排祖先們的肖像,一律生著茨岡型的檸檬色臉龐。桌上有一個頂針、一團線和一只沒有織完的襪子。地板上放著一件黑色女上衣,潦草地縫在一塊紙樣上。隔壁房間里有兩個驚恐慌張的老太婆,正從地板上拾起紙樣和一塊塊裁衣用的畫粉……
“我們這兒,請您原諒,凌亂得很!”奇卡瑪索娃說。
奇卡瑪索娃一邊跟我談話,一邊困窘地斜起眼睛看房門,房門里的人們還在忙著收拾紙樣。房門也似乎在發窘,時而微微啟開,時而又關上了。
“喂,你有什么事?”奇卡瑪索娃對著房門說。
“Oǜest mon cravatte,lequel mon père n' avait envoyède Koursk?”房門里面有個女人的聲音問。
“Ah,est ce que,Marie,que… ……唉,難道可以……Nous avons donc chez nous un homme très peu connu par nous ……你問露凱麗雅吧……”
“瞧,我們的法國話說得多么好!”我在奇卡瑪索娃的眼睛里讀到這樣的話。她高興得滿臉通紅。
不久房門開了,我看見一個又高又瘦的姑娘,年紀十九歲左右,身穿薄紗的長連衣裙,腰間系著金黃色皮帶,我還記得腰帶上掛著一把珍珠母扇子。她走進來,行個屈膝禮,臉紅了。先是她那點綴著幾顆碎麻子的長鼻子紅起來,然后從鼻子紅到眼睛那兒,再從眼睛紅到鬢角那兒。
“這是我的女兒!”奇卡瑪索娃用唱歌般的聲音說。“這個年輕人,瑪涅奇卡,就是……”
我介紹我自己,然后我對這里紙樣之多表示驚訝。母女倆都低下眼睛。
“耶穌升天節,我們此地有一個大市集,”母親說。“在市集上我們總是買些衣料,然后做整整一年的針線活,直到下個市集為止。我們的衣服從不交給外人去做。我的彼得 謝梅內奇掙的錢不算特別多,我們不能容許自己大手大腳。那就只得自己做了。”
“可是誰要穿這么多的衣服呢?這兒只有你們兩個人啊。”
“嗨……難道這是現在穿的?這不是現在穿的!這是嫁妝!”
“哎呀,媽媽,您在說些什么呀?!”女兒說,臉上泛起紅暈。“這位先生真會這樣想了……我絕不出嫁!絕不!”
她說著這些話,可是說到“出嫁”兩個字,她的眼睛亮了。
她們端來茶、糖、果醬、黃油,然后她們又請我吃加鮮奶油的馬林果。傍晚七點鐘開晚飯,有六道菜之多。吃晚飯的時候,我聽見很響的哈欠聲,有人在隔壁房間里大聲打哈欠。我驚訝地瞧著房門:只有男人才那樣打哈欠呢。
“這是彼得 謝梅內奇的弟弟葉戈爾 謝梅內奇……”奇卡瑪索娃發現我吃驚,就解釋說。“他從去年起就住在我們這兒。您要原諒他,他不能出來見您。他簡直是個野人……見著生人就難為情……他打算進修道院去……他原來做官,后來受人家的氣……所以他挺傷心……”
晚飯后,奇卡瑪索娃把葉戈爾 謝梅內奇親手刺繡、準備日后獻給教會的一件肩袈裟拿給我看。瑪涅奇卡一時也丟開羞怯,把她為爸爸刺繡的一個煙荷包拿給我看。等到我露出贊嘆她的活計的樣子,她就臉紅了,湊著母親的耳朵小聲說了幾句話。母親頓時容光煥發,邀我跟她一塊兒到堆房里走一趟。在堆房里,我看見五口大箱子和許多小箱子、小盒子。
“這……就是嫁妝!”母親對我小聲說。“這些衣服都是我們自己做的。”
我看了看那些陰沉的箱子,就開始向兩個殷勤好客的女主人告辭。她們要我答應日后有空再到她們家里來。
這個諾言,一直到我初次訪問過了七年以后,我才有機會履行。這一回我奉命到這個小城里來,在一個訟案中充當鑒定人。我走進我熟悉的那所小房子,又聽見“啊”的一聲喊……她們認出我來了……當然了!我的頭一次訪問,在她們的生活里成了十足的大事,凡是很少出大事的地方,大事就記得牢。我走進客廳里,看見母親長得越發胖了,頭發已經花白,正在地板上爬來爬去,裁一塊藍色衣料。女兒坐在長沙發上刺繡。這里仍舊有紙樣,仍舊有除蟲粉氣味,仍舊有那幅畫像和殘破一角的鏡框。不過變化還是有的。主教像旁邊掛著彼得 謝梅內奇的肖像,兩個女人都穿著喪服。彼得 謝梅內奇是在提升為將軍后過一個星期去世的。
回憶開始……將軍夫人哭了。
“我們遭到很大的不幸!”她說。“彼得 謝梅內奇……您知道嗎?……已經不在人世了。我和她成了孤兒寡母,只得自己照料自己了。葉戈爾 謝梅內奇還活著,不過關于他,我們沒有什么好話可說。修道院不肯收他,因為……因為他好喝酒。現在他由于傷心而喝得越發厲害了。我打算到首席貴族那兒去一趟,想告他的狀。說來您也不信,他有好幾次打開箱子……拿走瑪涅奇卡的嫁妝,送給他那些朝圣的香客。有兩口箱子已經全拿空了!要是這種情形繼續下去,那我的瑪涅奇卡的嫁妝就會一點也不剩了……”
“您在說什么呀,媽媽!”瑪涅奇卡說,發窘了。“這位先生真不知道會想到哪兒去呢……我絕不出嫁,絕不出嫁!”
瑪涅奇卡抬起眼睛來,興奮而又帶著希望,瞧著天花板,看來她不相信她說的話。
一個矮小的男人身影往前堂那邊溜過去,他頭頂禿一大塊,穿著棕色上衣,腳上穿的是套鞋而不是皮靴。他像耗子那樣窸窸率率地溜過去,不見了。
“這人大概就是葉戈爾 謝梅內奇吧,”我暗想。
我瞧著她們母女倆:兩個人都蒼老消瘦得厲害。母親滿頭閃著銀白的光輝。女兒憔悴,萎靡不振,看樣子,母親似乎比女兒至多大五歲光景。
“我打算到首席貴族那兒去一趟,”老太婆對我說,卻忘記這話她已經說過了。“我想告狀!葉戈爾 謝梅內奇把我們縫的衣服統統拿走,為拯救他的靈魂而不知送給什么人了。我的瑪涅奇卡就要沒有嫁妝了!”
瑪涅奇卡漲紅臉,可是這一回卻什么話也沒說。
“衣服我們只好重新再做,可是話說回來,上帝知道,我們不是闊人!我和她是孤兒寡母啊!”
“我們是孤兒寡母!”瑪涅奇卡也說一遍。
去年,命運又驅使我到我熟悉的那所小房子去。我走進客廳,看見老太婆奇卡瑪索娃。她穿一身黑衣服,戴著喪章,坐在長沙發上做針線活。跟她并排坐著的,是個小老頭,穿著棕色上衣,腳上登著套鞋而不是皮靴。小老頭看見我,就跳起來,從客廳里一溜煙跑出去了……
為了回答我的問候,老太婆微微一笑,說:
“Je suis charmée de vous revoir, monsieur.”
“您在縫什么?”過一會兒,我問。
“這是女襯衫。我做好,就送到神甫那兒去,托他代我保管,要不然,葉戈爾 謝梅內奇就會把它拿走。我現在把所有的東西都交托神甫保管了,”她小聲說。
她面前桌子上放著女兒的照片,她看一眼照片,嘆口氣說:“要知道我成了孤魂!”
那么她女兒在哪兒呢?瑪涅奇卡在哪兒呢?我沒問穿著重喪服的老太婆,我不想問。不論是我在這所小房子里坐著,還是后來我站起來告辭的時候,瑪涅奇卡都沒走出來見我,我既沒聽見她的說話聲,也沒聽見她那輕微膽怯的腳步聲……一切都明明白白,于是我的心頭感到沉重極了。
1883年
挺喜歡的,尤其喜歡里面的《醋栗》,感觸很深,人在個人化的追求之外,應該多想想別人,多想想別人也是拯救自己。人畢竟是要對自己的靈魂負責的。不對自己的靈魂負責的話,靈魂太可憐了。
還是很有地方特色的小小說,記得有其中幾篇都是小學教科書都有的,很簡單生動,詼諧幽默,在揭露社會黑的同時沉重中透著點輕快,釋然
茨威格擅長心理描寫,契訶夫則擅長行為描寫。本書所收契訶夫的17篇中短篇小說基本囊括了他最優秀的作品,翻譯也不錯,人文的譯著質量大都比較放心。經典必收。
契訶夫的小說簡潔明朗,在簡潔的背后寓意著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意義,是靜靜坐下來耐心讀的一本小說,常常有意外的人生感悟和收獲。
契訶夫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推薦
契訶夫不同于其它兩個小說家,他的故事很真實但是又讓人很壓抑……
老師讓讀的書。現在看契訶夫的短文,依然是含淚的微笑。相似的人生在重復著
契訶夫尖利的目光,敏銳的思維,幽默的諷刺,尤其值得稱道,與莫伯桑各擅勝場。
契訶夫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本書精選其最膾炙人口的短篇小說二十三篇。
我最喜歡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引人入勝又充滿哲理,愛。
契訶夫的小說不同于其他兩個短篇之王,具有深沉的俄羅斯文化一貫特點。新版的,2016年印刷的。
張J膠版8紙包2裝C平裝更多【書摘E插6畫】DC契訶夫短篇小2說選契訶夫短F篇小2B說選M契訶夫短篇小2說選契訶8夫
契訶夫的小說比莫泊桑、歐亨利還是要高出不少
16號下單成交27本,19號貨到被告知缺貨,實際數量只有26本!客服反饋是當當網內部工作失誤,卻擅自單方改了訂單!說是24小時工作人員會和我聯系,人呢?!當當網簡直就是**網!我所有的過程都有切圖!這樣的服務質量和不誠信強烈鄙視?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已是讀契訶夫的入門之選,個人認為他的短篇作品是俄羅斯文學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讀著讀著有時會掩卷靜想,會笑中帶淚
聽說評價有積分聽說評價有積分聽說評價有積分聽說評價有積分聽說評價有積分聽說評價有積分聽說評價有積分聽說評價有積分聽說評價有積分聽說評價有積分聽說評價有積分聽說評價有積分聽說評價有積分聽說評價有積分聽說評價有積分聽說評價有積分
小學的時候就聽老師說契訶夫的小說如何如何的好,但是沒錢可買說也沒有機會去看,等到了大學,讀了四年,工作后又重新讀這些經典的小說,真的不錯的小說,無論是在創意上還是在語言上還是在人物的塑造上都是那么獨樹一幟。
讀小說的人這么可以沒有契訶夫,讀短篇小說的人這么可以不讀契訶夫!你可以暫時不讀歐亨利,可以暫時不讀莫泊桑,契訶夫卻必須讀!多么精致的文筆,而譯文優勢多么值得信賴,人民文學對于譯文的考量還是值得信賴的!價格多么公道!
契訶夫短篇小說選契訶N夫短篇小說選推薦語無論是W作為一個作家,還是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契A4訶夫的成長和發展4道O路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他的作品契訶6夫短篇小說選契訶夫短篇小說選張膠版紙包裝平裝T更多【書摘插畫】說中,基10于
這是一本有思想的短篇小說,講了方方面面生活中的故事,作者思考了很多,書中的文字非常平實,故事后面讓你思考的東西很多,值得靜下心來認真平度感悟。書的品相很好,外包裝很嚴實。快遞送貨迅速,服務也很周到。對當當的信賴也在增值。
書名契訶夫短篇小說選作者俄羅斯契訶夫著,汝D龍譯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時間版次印U次頁數字數2開本大X開紙契訶夫短篇小說8選契訶夫短篇小說選夫Q俄國小說家和劇作家。其短篇小說的創作對世界許6多作家產生過影響。代表作有劇本《
逼真、自然,是莫泊桑在短篇小說創作中追求的首要目標。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無藝術,也是他現實主義小說藝術的重要標志。較之于19世紀前期巴爾扎克、斯湯達與梅里美,莫泊桑的短篇已經擺脫了任何程度的浪漫主義色彩,更拋棄了傳奇小說的一切手法。1、在選材上,莫泊桑對特殊的、奇特的事件不感興趣,他的短篇都以日常生活故事或圖景為內容,摹寫日常生活中的人情世態。平淡準確一如現實生活,沒有人工的編排與臆造的戲劇性,不以驚心動魄的開端或令人拍案叫絕的收煞取勝,而是以一種真實、自然的敘述藝術與描寫藝術吸引人。由于作者觀察精細、善于開掘,卻深刻地反映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