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文琦先生口述歷史》一書中,沈陽市長董文琦口述:接收沈陽時與蘇聯、中共沖突始末,親歷臺灣經濟起飛的決策與過程。
口述歷史資料,其重要性不亞于文獻檔案。民國以還,內亂外患交相迭乘,史料損失,不可勝計。對歷史真相的了解,需要參證當事人口述之處甚多,這些筆錄,對中國現代史的研究將有莫大的幫助。在張玉法和沈松僑訪問、紀錄的這本《董文琦先生口述歷史》中,沈陽市長董文琦將之親歷的接收沈陽時與蘇聯、中共沖突始末以及臺灣經濟起飛的決策與過程一一敘來。
二)家世
先祖父志云公,曾隨左宗棠遠征新疆。原來,滿人人關后,對關內漢人不敢信任,左宗棠是湖南人,其部隊以湘軍為主,但清廷為防范其萌生異心,故安插大批關外滿人子弟人左宗棠軍,擔任哨官等各級干部,以資監視。我家初抵東北后,即隨旗隸屬漢軍旗,與旗人一體看待,故先祖父亦被征調加入左宗棠的部隊,這是前清用以統御中國的手段之一。此外,清代科舉對東北也有特殊限制,東北人只能就地考秀才,并無鄉試,如要考鄉試舉人,必須到直隸順天府應試。其主要用意就是希望旗人子弟重武輕文,不要耗費太多時間求取科名。因此,在前清時代,東北文舉極少,而武舉特多。清廷并在東北實行征兵,一戶之中如有兄弟二人,便須抽取一人當兵,先祖父即因此被征調隨左宗棠遠征新疆。
先祖父出征前,惟有一子,即先伯廷棟公,另有一女。志云公在新疆駐防十二年,返鄉后,才又生了先父廷梁公、先叔廷材公,以及兩位姑姑。前清對退役兵勇照顧相當周到,先祖父退役后,每年還可領得紋銀十二兩,一直到民國初年,家中還按年到雙城旗衙門領錢。
在這里,我要插上一段故事。前考試院院長莫德惠先生的尊翁曾和先祖父一同出征新疆,莫先生便是在新疆出生。我小時聽先祖父說,當時從征軍士原本多為二十幾歲的壯丁,在新疆戍守多年,年事漸長,子嗣問題,多所延誤,因此左宗棠便向朝廷奏請準許他們在新疆就地納婚。朝廷準奏后,許多人便在該地完婚。我祖父雖未再婚,而莫先生的尊翁則在新疆娶了一名維吾爾女子馬氏為妻,生了莫先生。莫先生自號柳忱,便是因為他出生的地方遍植柳樹,故以此為號。他后來也一直以未能返回新疆出生地探望為憾。
先祖從征期間,既不能與家中通信,也無法將薪餉匯回家鄉,日積月累,儲下了一箱白銀。返鄉后,便用這筆錢買了一些田地,并建造房舍。他對我的父親特別寵愛。當時東北并無官學堂,先父少時就學私塾,二十余歲時人旗衙門任事。前清時東北的衙門有兩種:一為民衙門,專管民財建設及行政事務;一為旗衙門,負責地方治安及軍隊操練。這是東北特有的制度,為內地所無。
先父在旗衙門內擔任書吏,相當于今日科員的職位。光緒末年,清廷推行新政,通令各省分設新式學堂,并在直隸保定設警官學堂,及時期學生多由東北各地旗衙門保薦。先父和莫德惠均在保薦之列,不幸先祖父因半生戎馬,備嘗艱辛,曾在軍中誓言不讓子孫再入軍旅,故極力阻止,致使先父未能進入保定警官學堂。而莫先生則順利進入警官學堂,畢業后回哈爾濱任警官,民初當選議員,從此步人仕途。先父每談及此,在一生中,深以為憾。
先父既未能出外深造,遂留居家鄉,平日調解鄉人訴訟爭端。東北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社會,盛行大家庭制度。我家在董家窩棚是一個大族,當地有前董家、后董家兩家,形成兩個領導中心,我家便是后董家。當時東北胡匪猖獗,我們兩家都在房屋四周高筑圍墻,并在圍墻四角修筑堡壘(東北稱做“炮臺”),以防匪患,因此,我們兩家也是當地的防衛中心。原來,自日俄戰后,東北胡匪蜂起,官兵追剿,常有鞭長莫及之虞,故保衛鄉土須仰仗地方的自衛武力。當時土匪并無火炮,多以短槍為武器,所以用土墻便可擋住他們。此外,每一家也都有自衛槍枝二三十桿。我在中學讀書時,暑假回家,晚上常到炮臺上守夜,對騎馬放槍都很精熟。由于我們前后董家共同構成一個防衛系統,土匪不敢來犯,董家窩棚的居民才能安居樂業。
我家有田二百多晌(一坰十畝)。東北田地單位稱“坰”,是緣于“日出而作,日人而息”的勞動習慣。東北人把24小時所能耕作的面積叫做“坰”。當地農戶多用自家人力耕種,如感人力不足,也可雇工。我家的田地大都是自行耕種,另雇有長年傭工十余人,大部分是山東人。當時有些山東人,春天到東北受雇,工作一年后,到冬天領得工資后才回家鄉。因此,逐漸也有些山東人攜家帶眷在東北落戶。 我家有大車兩輛,每輛車須由七匹騾馬一起拉運,每車可裝運糧貨三噸,這是當地的交通工具。每年冬天,自十月問開始下雪,道路封凍,直到次年四月才解凍,當地人便利用這段時間,將秋收余糧運人城內糧棧寄存。這些糧棧多為河北人所開,當鋪則多為山西人所設。糧棧只收受農家寄儲之糧,本身并無糧食。我家也是在冬天時將糧食運至城內糧棧寄存,需要油、鹽、布匹等用品時,便入城把寄存的糧食賣掉一部分,以所得款項購買需用物品。所以,糧棧的作用猶如現在的銀行,不同的只是以糧食當現金儲存。那時,我家與糧棧往來,靠信用,沒有任何簿籍帳冊。這和當鋪一樣,都是當時農村特有的信用流通制度。
東北的大家庭自有一套制度,每家的長子稱作“掌柜的”,大權在握,家中事無巨細,只要他一句話便算數,其角色就像是現在企業公司的總經理,惟職權更大,任何事均不必開會商量。我家共有三十幾口,家計即全由先伯父掌理。我父親十七歲時與先母關氏結婚,時先母已十九歲。東北習俗早婚,而新娘又多半長于新郎,大個二三歲的十分普遍,大上四五歲的也不算稀奇。這是因為農業大家庭中,結婚后并不需要自己負擔家計,而且娶了媳婦,等于在家中添了一個勞動人口,所以富裕人家大多早婚。
我出生于民國前十一年(光緒二十七年,一九。一)農歷八月十二日,時先父二十一歲。因為我父親很得寵于先祖母,所以我小時候也特別受先祖母鐘愛。我七歲入私塾,同學中年紀較大的已二十一歲;八歲時得一弟。十一歲時先母因難產去世,年僅三十三歲。次年,繼母沈氏來歸,復生一弟一妹,現均陷大陸,下落不明。
P4-8
幫朋友買的他說挺好的
口述歷史,讀起來感覺真真切切。
口述歷史,別具一格,了解那段歷史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很好適合研究生或高年級本科生
價格實惠,送貨也快
完美的購物體驗,下次還來
包裝不錯,正版,紙質好,內容值得分享!
買了很多書,這本還沒看。不過質量很好沒問題
留下歷史,功德無量
期待的書
挺好的
好書。
整體感覺不錯
不錯的書,值得購買。
好書不容錯過!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這本書不錯
尚可喜。慢慢看吧。這套書就是過于簡單。作者都有自己的立場,很多史實需要核實。
這套中研院的口述史提供了近代史的另一種視角,和大陸的正史對比起來非常的有意思,看一看當年的戰敗者的發言。
口述歷史系列 內容詳實 對于了解近代史 功不可沒。 印刷 設計 都很用心,值得入手,慢慢欣賞。
董文琦的口述史料,抗戰勝利后擔任沈陽市市長。
對董先生早知其名,終于買到他的口述史,可uh了解更多的沈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