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口述歷史系列·池孟彬先生口述歷史圖書
人氣:64

口述歷史系列·池孟彬先生口述歷史

在《池孟彬先生口述歷史》一書中,國民黨海軍副總司令池孟彬口述:親歷民國海軍抗戰行動、臺海危機之國共海戰;細說為蔣氏父子工作內情。《池孟彬先生口述歷史》由張力和曾金蘭訪問、紀錄,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發行。...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口述史  
  • 作者:[張力],[曾金蘭][訪問]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系列
  • 國際刊號:9787510817403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4
  • 印刷時間:2013-04-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在《池孟彬先生口述歷史》一書中,國民黨海軍副總司令池孟彬口述:親歷民國海軍抗戰行動、臺海危機之國共海戰;細說為蔣氏父子工作內情。《池孟彬先生口述歷史》由張力和曾金蘭訪問、紀錄,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發行。

編輯推薦

口述歷史資料,其重要性不亞于文獻檔案。民國以還,內亂外患交相迭乘,史料損失,不可勝計。對歷史真相的了解,需要參證當事人口述之處甚多,這些筆錄,對中國現代史的研究將有莫大的幫助。在張力和曾金蘭訪問、紀錄的這本《池孟彬先生口述歷史》中,國民黨海軍副總司令池孟彬將之親歷的民國海軍抗戰行動、臺海危機之國共海戰以及蔣氏父子的工作內情一一敘來,對于了解民國海軍史與臺灣航運發展史,應有相當之參考價值。

在線預覽

一、家世與早年教育

一代書香

余姓池,名孟彬,字敬超,民國五年十一月廿一日生。遠祖世居河南孟津,法靈公攜眷南遷至閩,為開閩一世祖,至祖父時已是第十五世。先祖最初居于閩省閩侯縣(今林森縣)洋里鄉仙門村,該村位于山腰間,距福州有幾十里路。我對當地印象不深,海峽兩岸可以通信后,我寫信請福州的弟弟孟熙回仙門村看一看,從他來信的描述,我才知道一些。該村等于是池家村,全為同祖子嗣,以往從村里到福州需要翻山越嶺,現已有公路開通。今村內有廿八戶人家,約二百多人,年輕一輩皆出外謀事,只余老弱留在村中。在村子附近山上有池家的三座祖墳,一座為一世祖法靈公墓,另一座為其夫人,第三座則是十一世祖孫武公的墓,較新。至于法靈公為何未與夫人合葬,據聞因法靈公在外經商,逝于外地,遺體運回鄉時,家人怕不是他的真尸,故將之另葬一墓。我們還有祠堂,此為先祖父任翰林時回鄉修建,并將祖先墓塋重新修葺。祠堂在時,慘遭“破四舊”波及,祠牌、供桌和家譜都被燒毀,故現今池家譜系僅存一世祖、先祖父、父親這幾世系譜,其他皆已散佚不清。祠堂中現存有兩樣東西,一件是先父寫的對聯:花擁山城紅杏子,月登貝閣紫蘿藍。另一件是紅緞制的供桌圍裙,上面繡有祖父和叔祖父的名字,大概是他們二人去考進士時特地敬獻的。因仙門村土地貧瘠,所產米糧僅夠自足,十三世祖久達公乃遷到閩都(福州)定居。

先祖諱伯煒,字子膺。清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在廣東做過知縣及府道。他寫得一手好字,考科舉時的試卷原由大伯保存,但日本人侵占福州時,大伯將之交給一位堂妹,要她帶出來交給我,但堂妹出來后就忘了,放在家里,被小孩拿來當字帖臨摩,就弄丟了,真是可惜。我于民國八十四年赴美探親,偶然在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哈佛燕京圖書館見到先祖池伯煒中進上的名冊及當時的狀元科舉試卷,保存在《閩侯縣志》內,真是難得。遺憾的是,祖父五十余歲即逝,據弟弟告訴我,他幼時看見父親對祖父所遺之清朝官服格外珍惜。

仲佑叔祖是祖父的親兄弟,他中過舉人,也在廣東任過縣官,民國以后在北京政府海軍部做秘書[按:民國二年八月廿二日,海軍部任之為總務處副官],后來升任上校文宮。國府定都南京,叔祖因年邁去職。他在海軍部供職期間所編之《海軍大事紀》,使用者眾,我認為這本書,因皆系使用當時部內所存檔案編纂而成,故真實性很高。

祖父治家嚴謹,以“讀書報國”四字為庭訓,因此父親昆季四人,書都念得不錯,可說是書香世家。大伯兆清中過舉人,民國以后在海軍總部當秘書,升至中校:二伯兆儀文章亦佳,中過秀才,擔任教習,民國以后為政府公務員,他和大伯都是舊式教育出身。至于父親幼時雖念過古書,但卻畢業于福建法政學堂(據弟弟回鄉探訪鄉老所言,父親到過英國、日本,這個說法不一定確實,因為鄉人以為他會講英文和日文,就認為他到過英、日兩國;就我所知,父親并未出洋留學),與另一位過繼給叔祖的四叔父兆佳,是新式教育出身,尤其四叔后來在海關任事,相當洋化。因此可以說自叔祖到叔伯、父親都經歷過民國以后的人事,服過公職。

隨父宦游京晉吉林

先父諱兆修,專習法政,略通英、日文,尤擅長書法、雕刻,于法界素負盛名,故公余之暇,求字、求印者眾。幼時我見父親刻圖章,不需打稿,站著即可完成。父親做這些都是不收費的,有時候不認識的人也來求字或刻印,拿五十塊大洋來求,但父親太忙,勻不出時間。我及時次跟隨父親到北京時才兩、三歲,他先去山西太原府任事,故暫將我們寄住仲佑叔祖家。

叔祖家在九條胡同,他在海軍部任職的薪津街佳,家中生活很好,我們住在第三進,有一個很大的院子。仲佑叔祖因原配去世,娶了兩位姨太太,原希望能得一子嗣,然所出皆系女孩,故祖父將四叔過繼給叔祖,以承繼香火。此次在北京約待到我四、五歲左右,當時四叔已有一子三女,加上我和哥哥孟雄(長我二歲),以及二個年紀與我相仿的姑母,一共七、八個孩子,因此叔祖便請了一位敦古書的先生,在家成立私塾,教我們《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基礎啟蒙,同時每天練寫九宮格的大楷習字描紅。

在叔祖家期間,我們這些孩子的教育全委由教書先生負責,平時則由母親管教,叔祖因為事情太忙,無法照管我們。那時家中有十幾口人,吃飯時大人一桌、小孩一桌:所用菜肴非常簡單,平時午飯都是吃北京有名的大白菜加上幾片白肉和蘿卜,這是所謂的大鍋菜,晚上則各加幾個菜色。每天下午胡同里面有賣紅豆包子,早上大人會給每個孩子兩、三個銅板,等賣包子的來叫賣,我們即買包子當點心。

九條胡同靠近東四牌樓,小時候我們常在大門口買切糕和小包子;那時覺得大門好高,門口兩旁還有兩尊石獅。前幾年我趁赴廈門開會之便,至北京訪問,但因為時間緊湊,只能利用訪問后休息到晚飯前的半個小時,找人陪我坐車到九條胡同走一趙,想重溫幼時情景:但到了門口,僅一棵大樹尚在,門前石獅已經沒有了,許多印象都不一樣,心里非常失望;我們住的第三進,也不敢進去看,且時間也不夠,因為頭一進就隔了多戶人家,所以我只在外邊路上看看就離開了。

父親在山西太原府是當法官,同時兼任山西太原法政學院教師,因薪俸優渥,后來就接我們到太原共聚。那時我們生活不錯,家里也請了傭人。父親公余之時,我和大哥常跟在他身邊,父子生活非常快民國十一年隨父親在山西太原府所攝之全家福。左一為大哥孟雄,左二為母親林氏,左三為父親兆修公,手抱者為三弟孟熙,右為孟彬。

民國十三年父親在吉林省城任職,母親不幸去世;后父親迎娶繼母張氏,照顧我兄弟三人。左起孟彬,繼母張氏,孟熙,父親,孟雄。

樂。赴晉期間,旅途上也曾住過窯洞,里面冬暖夏涼,非常舒適。

我在山西小學上過短時間的課,一兩年后,父親又奉調吉林法院。因往來皆坐有篷的驢車,我們小孩倒不覺得苦,先母林氏則系書香家庭出身,小姐體質,下耐往來顛簸之苦,故我們行經北京時,父親乃先赴吉林報到,母親帶著我和哥哥孟雄又暫住叔祖家。我們在北京停留一兩年,仍舊在叔祖家讀私塾,之后父親即接我們到吉林,依然以驢車為交通工具,我還記得經過了山海關。

到吉林后,由于父親在法院的待遇仍不錯,而且母親身體也不好,故家中仍請了傭人,也有褓姆。此時我已到入學年齡,父親秉承祖父庭訓,常以“讀書報國”四字相勖勉,督課甚嚴。

我和哥哥進入吉林省立模范小學,此時我對學校課業興趣極濃。吉林的地方特色很有意思,冬天下雪,大街上被大雪覆蓋,人們即用耙犁當交通工具。耙犁是由兩根像雪橇一樣的木棍,上面架一塊板子組成,底下沒有輪子,人坐在板子上面,由小騾子拖著走。小耙犁有時候也由人或狗拉,通常由狗拉,是一種交通工具。當時我們住的城里有條通天街,街兩旁的水溝加蓋木板,比路面高,是人行道,走在上面咿咿啞啞作響,很有意思。因為街面被往來的耙犁壓得很平了,我們小孩子就用自制簡陋的冰鞋,拉條繩子,在街上就滑著上學。其實所謂的溜冰鞋,只是用一根粗鐵線弄彎套在鞋底,利用鐵線光滑的特性,在冰雪上滑;而綁條繩子是怕滑行時鐵線冰鞋滑掉,我們可以拉著再穿回去。冬天孩子們上學多用這種方法從家里溜到學校,很快就到了。溜冰上學的樂趣,至今記憶猶新。后來我到英國留學時溜冰刀鞋,其原理和我們小時候的溜冰有一點像,不過冰刀鞋較不穩,得控制熟練才能穩住。

雙親棄養

吉林模范小學辦的不錯,我和哥哥在此讀了四年書,三弟孟熙也在此期間出生。原本體質孱弱的母親,因為生產,身子更壞了。孟熙三歲多時,母親又有身孕,然不幸感染肺炎去世。

父親和母親的感情非常好,母親的去世,父親打擊甚大。開吊后,父親將母親的棺木暫厝吉林停棺待葬所,租一個小隔間停棺,待時局較為平靜,再設法運回南方安葬。依照吉林的風俗,我們又在母親棺木的腳尾附上一口小棺材,這是準備給母親肚子里的小弟弟用的,我們經常去上香、燒紙錢。

母親在世時,父親做事非常積極、負責、精力充沛,但自母親去世后,父親即變得非常沮喪,身體日益衰弱。我們兄弟還小,有褓姆照顧,但父親卻沒人照顧。雖然我們在東北毫無親友,但父親和同事間的感情甚為交融,長官也極為賞識,大家勸他再續一房,孩子也有寄托。父親考慮再三,才決定續弦。

繼母張氏是吉林人,為鄉間頗有田產的篤實農家之女,年約三十歲。繼母為人和氣,體型微胖,和新的外祖父母都非常歡喜我們兄弟,經常請我們吃飯、到他們家玩。我的個性是三兄弟中比較開朗的一個,做事從來不記在心里,總是很高興,所以繼母也特別喜歡我。雖然我們和繼母相處得很好,但父親總是悶悶不樂,一直想念逝去的母親。不久,父親的憂郁癥使他的身體日走下坡,精神萎靡不振,在此情況下,繼母也很沮喪。后來家中親友、長輩建議父親攜眷南返養癇:民,國十五年,我們舉家遷回南方。

南下途經北京,我們停留很短一段時間,此時父親也病了;母親的靈柩,雖然因為交通不便無法一并運回,我們想總有24小時時局穩定了,我們這些孩子也長大了,再將母親的靈柩運回安葬,但時局卻愈來愈緊張,盡管父親還可以做一些事,但是身體已經不行了。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個商品不錯~

2013-11-12 16:16: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錯的書,這些內容確實值得了解

2014-05-26 23:59:1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適合研究生或高年級本科生

2014-07-06 21:07:15
來自rongqin**的評論:

老公喜歡的類型書,印刷不錯

2014-10-14 13:42:13
來自66師**的評論:

國民黨海軍將領池孟彬的回憶資料。

2014-11-03 19:51:11
來自老蚱猛**的評論:

東西好,服務好,性價比高!

2015-03-08 18:02: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買了很多書,這本還沒看。不過質量很好沒問題

2015-07-03 22:33:41
來自肉包君**的評論:

初看還不錯,就是不知道有沒有刪減,還好

2016-02-14 10:15:2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書,臺灣中研院此舉為我們留下了歷史

2016-03-23 16:21:1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包裝完好,整體感覺很不錯,排版也算不錯。

2016-04-18 18:09:1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挺好的

2016-08-08 13:27:59
來自dongzf_**的評論:

口述歷史這套書可以讀

2016-10-20 16:09:40
來自***(匿**的評論:

歷史是由人創造出來的,也應當由人來書寫。

2016-12-28 20:29:0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收到感覺不錯

2016-12-30 16:40:09
來自***(匿**的評論:

口述歷史系列 內容詳實 對于了解近代史 功不可沒。 印刷 設計 都很用心,值得入手,慢慢欣賞。

2017-03-15 09:23:50
來自l***1(**的評論:

看看這一系列如何

2017-05-26 11:41:4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不錯,性價比高,值得一讀。

2017-06-02 12:37:1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套書盡量集齊喲

2017-06-05 21:56:01
來自f***k(**的評論: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2017-06-19 15:03:47
來自發***7(**的評論:

沒有收到貨

2017-06-21 07:56:50
來自帕***5(**的評論:

國民黨海軍副總司令池孟彬口述:親歷民國海軍抗戰行動、臺海危機之國共海戰

2017-06-27 15:29:5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了解民國海軍的可資之書。

2017-06-30 18:15:5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臺灣的書都值得一看

2017-09-23 12:20: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本書很好

2017-11-04 17:52:2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要努力改進服務質量

2017-11-08 19:27:2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行吧,還沒來得及讀。這種評價機制有點問題,書需要一段時間看了之后才能評,怎么能和對快遞員的評價放在一起呢。其他店家都是分開評的。

2016-06-08 08:20:28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