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顧應昌先生的生平為線索,詳細記錄了他在臺灣的、外匯匯率、稅收等經濟建設方面提出的建言,以及對大陸國有企業改革、匯率調整、一胎化政策、住房私有化等問題提出的建議。他的看法具有指導性和前瞻性,對今天面臨的經濟課題具有參考與借鑒價值。
臺灣在戰后能開出傲人經濟成就的根本原因,是它在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初期曾放寬外匯管制、采行出口擴張的經濟發展路線。在這背后,包含了蔣碩杰、顧應昌、劉大中、邢慕寰、費景漢、鄒至莊等幾位自由經濟學者的遠見和堅持。
——位獲諾獎正式提名的臺灣經濟學家 蔣碩杰
臺灣經濟之有今日,當時(二十年前)都說"六院士",即劉大中、蔣碩杰、邢慕寰、鄒至莊、顧應昌、費景漢六人建言有功。
——著名歷史學者 余英時
顧應昌(1918年-2011),江蘇省嘉定人。1940年赴美留學,獲伊利諾大學會計學碩士學位和哈佛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46至1950年在聯合國遠東委員會賠償委員會與經濟委員會工作,隨后進入大學執教。任密西根州立大學經濟學教授、名譽教授,密西根大學經濟學教授,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經濟學訪問教授。于1960—1970年代擔任臺灣經濟顧問,1980年代開始參與大陸經濟改革,對兩岸經濟的發展貢獻卓著。
梨山會談
1967 年國際學術會議結束之后,當時擔任"經濟部長"的李國鼎先生帶我們四位經濟學家:劉大中、蔣碩杰、費景漢和我到梨山去晉見老蔣"總統"(先生)。這次會面對于日后臺灣的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到了梨山,我和費景漢兩人同住一個房間,劉大中和蔣碩杰住另一間。那天天氣很熱,我只穿一件短褲在床上休息,費景漢去洗澡。忽然我聽見有人敲門,在迷迷糊糊之間就順口回答:"請進!"(Come in !)結果進來的竟然是老"總統"。我立刻從床上跳起來。他問:"你們好嗎?"又問:"費先生呢?"我答說:"他在洗澡。"費先生正好打開浴室的門,身上一絲不掛。這是我們兩人及時次見到老"總統",雖然很失禮,可是老"總統"并不介意。
晚上"總統"宴請我們,晚宴結束時已經八九點,大家以為可以休息了,心想應該等明天再和"總統"談話吧。老"總統"卻精神很好,問道:"你們有什么事要向我報告嗎?"我們答說本來預定明天才報告。他說:"沒關系,就現在講吧!"于是劉大中先生就開始說明,報告的內容是關于臺灣總資源的分配。我們舉例說明總資源就像一個大餅,把餅全部吃完了就沒有剩余。至于資源需求與供給之間的關系,如果需求超過供給,物價就會上漲;物價上漲之后,需求就會降低,供需又重新取得平衡。換言之,如果資源只有一百分,卻要使用兩百分的資源,資源不可能立即從一百分變成兩百分,于是物價拼命上漲,漲到一定程度后,會使資源重新分配,結果還是一百分。這個簡單的比喻,老"總統"覺得很有意思。我們認為老"總統"已經吸收了很多經濟理論,講到這里應該差不多了。老先生卻還問:"你們剛才講了很多,但是沒有提到關于銀行的問題。"因為"國民政府"從大陸撤退的時候,上海正值通貨膨脹,銀行放款失敗。我們本來不想提這段過去失敗的經驗,可是他卻想知道。我們就開始解說銀行的角色。簡單地說,它是一個中介(intermedia)的角色,一方面把民間的儲蓄聚集起來,另一方面再把儲蓄提供給工商業者投資利用。至于在儲蓄和投資之間如何取得平衡,靠的就是銀行中介的利率。假如儲蓄太多,利率就降低;儲蓄不足,借款的人卻很多,利率就高漲。這一點老"總統"很了解,因為他以前在上海金融業做過事,知道資金需求和供給的關系,所以問了很多細節的問題。當天我們和他談到很晚才結束,而他的精神始終非常飽滿。
第二天上午,劉大中拿出一張我們畫好的大圖,說明資源經由征稅管道進入行政部門,再利用行政支出將資源分配出去,包括民間消費、行政費用、軍事國防費用等。老"總統"看著這張大圖,覺得很有意思,后來他又問了一些有關銀行改良等問題。中午他留我們一起用餐,并吩咐隨行人員打電話給"行政院院長"嚴家淦安排召開"國家安全會議",并由"嚴院長"代為主持。"國家安全會議"討論我們的建議,在未來編列預算的時候參考資源籌集和分配的兩個圖來編制,及時個圖表示籌措多少資源;第二個圖表示資源如何分配。若分配給民間,則供消費;分配給"軍事國防",也是消費資源;分配給投資,有助于經濟持續成長。因為老"總統"認為我們的這些意見很有用,馬上決定采納。所以從那一年開始,"政府"編制預算時都會考慮如何分配資源的問題。
我們和老蔣"總統"談資源流通(circular flow)的觀念,結果很成功。但是蔣經國先生繼任"總統"之后,對于需求和供給的經濟理論接受程度不如老蔣"總統",他對劉大中先生在黑板上畫圖解說的方式興趣也不大,很少和我們談論整體的經濟問題。
以知識謀生的及時代美籍華人
在中研院院士會議餐敘之時,許多院士談到我們是以知識在美國謀生的及時代華人。早期移民美國的華僑很辛苦,他們都是坐船漂洋過海,去美國從事勞力工作,在餐廳里端盤子、洗衣服、修筑鐵路,沒有機會受教育。有些男人持用在廣州高價買來的出生證明入境,唯有如此他們才有機會到美國,而女人當時根本不能去美國移民。我剛來美國到伊利諾大學進修的時候,遇到一個中國學生,他親口告訴我購買假證件的經過,并說自己本姓張,不姓王,可是購買的出生證姓王,他只好改姓。早期移民新大陸的華人對美國的貢獻很大,舉例而言,美國鐵路網的東岸線和西岸線兩大系統的連接,筑路勞工中以愛爾蘭人和華人出力最多。兩者比賽南北太平洋二大鐵路接軌的速度,結果華人先完工。可是等到整個鐵路系統竣工后,在紀念完工落成的團體合照中看不到一個華工,好像鐵路的修筑和華人沒有任何關系。其實華工修筑美國鐵路的歷史很值得大書特書。
另外,還有一則關于歧視華人的軼事。我有一個朋友在維吉尼亞大學教書,正好系上有教職出缺,他推薦一個中國人來任教,但是系主任總是不置可否。后來系方邀請這位中國學者來演講,結束之后,系主任說:"好,我們決定聘請他,因為他的妻子是中國人,沒有問題。如果他的妻子是美國人,我們就不能聘請他。"早期美國人反對中國人和美國人通婚,尤其在南方,現在情形雖有改善,但是在美國南方還是有這種保守的思想。
陳香梅女士的故事更是眾所皆知,她的先生陳納德(C. L.Chennault)將軍是飛虎隊(Fly Tigers)的成員,對日抗戰時在中國立下很大的功勞。陳納德的原配是路易斯安那州人,該州法律不承認白人嫁娶非白人的婚姻,所以在法律上陳納德的原配仍然是他的合法妻子。后來陳納德臨終之前,律師告訴陳香梅應該趁機先取得財產,否則一旦他去世之后,一切財產都不歸她所有。早年這種事情很多,我們這一代的人在美國受到這類種族歧視的事情還是時有所聞。人們的觀念逐漸開通,也是近一二十年的事,例如我曾提過自己買房子的經驗就是一例。過去種族歧視的情形很嚴重,不只是華人,連猶太人也在不受歡迎之列。"民主"、"自由"的口號,美國人說得震天價響,常常批評大陸的人權問題,但是美國人自己在歷史上的人權紀錄也很差。
我們這些在美國求學讀書,再留下來以知識謀生的及時代華人,的確是中西文化相互沖擊下的產物,我們的移民經歷或可留待未來歷史的評價。我就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二件事加以敘述。一是在1970 年時,密西根州立大學有一位來自臺灣的單身女留學生,來校不久以后發現她罹患急性癌癥。她是家中的孩子,而且自費來美留學,這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因為她的家境并不富有。她得知生病的消息后,知道自己命在旦夕,她只求能夠死在臺灣。很多學生都同情她,問題是旅費籌措不易,因為她不能單獨返臺,一定要有人同行,在途中看護灌輸藥水,所以她需要三張頭等艙機票,其中兩張給病人和護士,第三張是醫療設備,總計約6,000 元美金。在這種情形之下,校內亞洲學會(Asia Institute)的主持人來找我商討此事,因為學校預算中沒有這筆經費,只能用捐贈的方法。我提議由亞洲學會出面寫信給與中國有關的教授、學生及當地華僑,請他們捐贈,所得捐款由亞洲學會負責收入和支付。這封信發出之后不到兩個星期,亞洲學會收到華人的捐贈不計其數,其中有許多人是匿名捐贈。在亞洲學會主管收款的 Mrs. Kumata(她是一位日裔美籍人士)大為感動,她從來沒有看過華人在美如此團結、互相幫忙,事后不但付清全部的開銷,還有余款留在亞洲學會,以備將來作為類似的用途。
第二件是華人被殺事件。底特律(Detroit)是美國汽車制造業的重鎮,但是因為日本汽車的傾銷,使當地很多汽車工人都失業了。有24小時一個華人在酒館里喝酒,被一名失業的汽車工人誤以為是日本人,就攻擊他,把他打死了。這個事件發生以后,因為法院只判兇手很輕的罪,引起華裔人士的憤慨,所以決定聯合起來嚴懲兇手。當地有一位熱心的楊太太找我商量,想要聘請好的律師去起訴,但是不清楚需要多少預算。我先請她訂出一個大概的價格,據她所知五萬元左右可以請到很好的律師。于是我答應她由我們學校的師生負責捐出五千元,余款由我再到校外發動募捐。消息傳出之后,在加州的華人協會立即表示愿意動員支持,保障籌到五萬元沒有問題。接著華盛頓的華人協會促請美國聯邦政府以"違反人權"(violation ofcivil rights)的名義,向這名底特律工人提出告訴,可以不必付律師費。終于把這個工人判處長期監禁。同時各地很多華人踴躍捐錢,所募得的款項遠超出五萬元。我們決定將這筆捐款送給受害者的母親,但是被她婉拒了。她還建議將這筆錢存入銀行,以備將來若有類似的事件發生可以運用。更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是協助處理這件訴訟案的律師,他不要任何報酬,藉以證明他更在乎金錢以外的社會價值,如公平正義等。過去有人常說中國人像一盤散沙,但是上述兩件事可以說明我們華人的表現很團結,并不是一盤散沙。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很好適合研究生或高年級本科生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
書很好~是正品~~很喜歡!價格合適很干凈紙質好~就是快遞太慢了~~
不錯
好書
買了很多書,這本還沒看。不過質量很好沒問題
很好,非常好,非常喜歡的
好
留下歷史,功德無量
期待的書
中研院口述歷史系列,每一本都值得一讀!
本書以顧應昌先生的生平為線索,詳細記錄了他在臺灣的、外匯匯率、稅收等經濟建設方面提出的建言,以及對大陸國有企業改革、匯率調整、一胎化政策、住房私有化等問題提出的建議。他的看法極具指導性和前瞻性,對今天面臨的經濟課題極具參考與借鑒價值。
前天晚上訂的書,今天上午就收到了。好。
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活動給力快遞神速強烈支持!
以顧應昌先生的生平為線索,詳細記錄了他在臺灣的、外匯匯率、稅收等經濟建設方面提出的建言
好書!很喜歡!
當當網要努力改進服務質量
不錯的書,很好
買來讀了,非常喜歡,里面的內容能和貼合實際,讀了可以解惑呢
這套書都很喜歡, 不光裝幀,內容, 這個可以開動我們的腦筋吧, 別整天沒頭腦的瞎折騰.
看這本,看看顧應昌先生的建言,對咱們的生活有多大影響吧,
作者是學人,又于1960-1970年代擔任臺灣經濟顧問,可謂政學兩界均有接觸,感言確實令人深思。一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看這個口述歷史書,特別是臺灣來的,有點親切感,看顧應昌先生訪問紀錄, 對照自己的生長環境, 一般華夏子孫,一般的體驗吧
一方面,對于日本,我們常常要求他們尊重事實誠心懺悔。關起門來我們卻恰恰是最不尊重最基本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