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旅游攻略系列書,介紹并推薦中國臺北地區別具特色且親民的美食和餐館,語言輕松幽默,美食圖片精美誘人,附有精準的美食地圖,讀者可享受美食和旅游的樂趣。
吳家輝,地道香港人,曾做過電臺節目主持
人、娛樂節目制作人,在香港、臺灣地區小有名
氣。作者出生于香港,卻在臺灣生活了10余年
的時間,在街頭巷尾尋覓美食的過程中,漸漸摸
出了門道,成為一個內行人,也在不斷品嘗中生
出了情感。著有《香港小旅行》《香港老味道,
港仔的巷弄秘店50 》等書。
第1章回味艋舺風華滋味
為焢肉嘗鮮,再跑一趟也甘愿:老牌黃記燉肉飯
無名小攤藏好湯:豬肚湯
包裹半熟荷包蛋的美妙酸菜面:萬國酸菜面
屹立臺北七十年的古早味冰淇淋:永富冰淇淋
加進九層塔,意外更對味:萬華陳記腸蚵專業面線
添加港式煲湯技術的湯頭:龍記熗鍋面
大啖燙口鮮肉包:三味香餛飩包子專賣店
第2章口耳相傳的大橋頭老味道
暢快大啖香濃豬腳飯:老牌張豬腳飯
擄獲老中青三代的老牌米糕:大橋頭老牌筒仔米糕
職業精神的手工雞卷:葉家五香雞卷
到魚丸店只為銷魂干冬粉:佳興魚丸
打破既定印象的米苔目冰品:呷二嘴米苔目
肉圓的絕妙混搭風:簡家大龍峒肉圓
第3章東門的幸福之味
比香港更傳統,港仔也癡迷的港式燒賣:
東門興記手工水餃、港式點心
遠勝美食之都的清真燒餅:馬叔餅鋪
品嘗臺灣黃牛最幸福:御牛殿
大口吸飽麻辣湯:韓記老虎面食館
原味現烤香腸,簡單最有力:黃家(皇家)現烤香腸
第4章品嘗后火車站人情味
雞肉加米飯才是絕配:黑點雞肉
傳承半世紀的臺南碗粿:吳碗之家
嘗豬雜美味,更嘗老伯人情味:大稻埕米粉湯
最愛特調鹵汁鴨舌頭:小春園
以豬雜湯頭搭配純米米苔目:條仔老店米苔目
第5章雙連市集里的小市民日常
清早限定的美味:車庫(何氏)油飯
愛湯者的救星:阿桐阿寶四神湯
以蔬菜熬制的清甜湯頭:雙連花枝焿
嘗盡古早味冬瓜茶的真功夫:雙連古店冬瓜茶
蜆仔、米血、熏鵝肉,鵝家莊三寶:雙連鵝家莊
第6章東區美味新版圖
佐配東北性情的清爽豆腐卷:周家豆腐卷
堅持等候百分百全手工水餃:藍媽媽手搟水餃
加對魔法醬料,牛肉面好吃升級:林東芳牛肉面&牛店
嚴格要求出來的微妙美味:龍門美景川味小吃
以中藥材熬制的豬血糕醬汁:宗記豬血糕
甜不辣中的魚香好滋味:東門甜不辣
第7章市井小吃立足大安區
紗網櫥柜里的家庭美味:麗馥小吃店
立足臺灣三十載的東北餅食:秦家餅店
紅油抄手中毒者:小北方水餃館
飽含油脂清香的湖州肉粽:四喜食品行
一試成主顧的流沙豆沙包:韓家老面饅頭店
熱炒店的及時選擇:小林海產
做鹽水雞配菜也要誠意十足:紅花麻辣鹽水雞
擁有法式情懷的市井小吃:餃子樂
鹽酥雞制勝關鍵在蒜頭:光南無骨鹽酥雞
第8章跨越距離的思念滋味
內臟大挑戰,麻油腰花勝:施家麻油腰花
雞油加蛋液的美味:梁記嘉義雞肉飯
黑心麻醬面,一吃就上癮:四鄉五島馬祖面食館
冰過一樣好吃的爽口潤餅:佳香潤餅卷
最是難忘豬油牛油干拌面:東引小吃店
讓老香港也驚艷的豆花老口味:阿娥老牌傳統豆花
專跑南港只為原祖烤餅:老張炭烤燒餅
一口吸進Q滑面條:城中老牌牛肉拉面大王
比鼎泰豐更讓人心動:上海小籠包
獨鐘嫩如豆腐的花生甜湯:獨特花生湯
人氣早餐店攻略守則:阜杭豆漿
品嘗夜市人生才對味:老家餡餅
一盤兩吃超豐富涼面:老孫涼面
鹵肉汁是最想念的臺灣味: 冇口有面擔
巷弄內小吃攤的美味傳奇:亓家蒸餃
鄭裕玲也大贊的三明治好味:洪瑞珍三明治專賣店
豆香濃郁的爆汁臭豆腐:郭臺銘臭豆腐
內容豐富,用詞考究,資料翔實,文筆流暢,引人入勝
有爛頁,表皮還傷痕累累,包個書一點都不用心,就一個破袋子,不檢查就包裝,好像別人用過的書一樣,里面還有爛頁,第一次買就遇到這種事情,超級不爽,難道當當就這本事?
圖片精美,文字有溫度,讀來很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