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原則上以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為主線,闡述該法律及司法解釋的內容和實務中適用法律解決問題的依據及應當注意的問題。每一專題五個部分:核心提示——簡明扼要,突出重點(好是把司法解釋條文內容用上);觀點紛爭——對于該疑難問題實務中不同的看法及觀點闡述;理解適用——對疑難問題所適用的司法解釋的條款作精深解讀;案例指導——列舉與該司法解釋條文相關的典型案例,簡明介紹案情及裁判,實證司法解釋條文的適用;規范指引——鏈接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
核心提示——簡明扼要,突出重點,重在闡釋司法解釋條文的主旨。
實務爭點——歸納審判實踐中的不同觀點,總結理解與適用司法解釋解決審判實務的難題。
理解適用——以制定司法解釋具體條款的目的為視角,基于豐富的審判實踐經驗作精深解讀,以便、正確理解與適用司法解釋。
案例指導——選取人民法院的公報案例、指導案例、典型案例及人民法院所裁判的案例等,突出案例指導的性。
規范指引——鏈接相關法律、法規、司法解釋,確保適用法律的正確性。
滕威,男,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研究室主任,首批全省審判業務專家,淮陰師范學院法政學院兼職教授、江蘇財經學院客座教授。獨著《合伙法理論研究》(約50萬字);主編《金融糾紛裁判依據新釋新解》(55萬字);參編《商事法律運用》、《民事再審制度理論與實務研究》、《婚姻家庭糾紛裁判標準規范》、《民事取證方略》等專業書籍8部;有30余篇論文在全國、省、市級獲獎。
及時部分買賣合同的成立與效力 / 001
專題一:僅有交易單據而無書面合同的關系認定 / 003
專題二:預約合同的效力 / 013
專題三:出賣人無權或不能交付標的物的買賣合同效力 / 026
專題四:電子交易合同的成立及效力 / 036
第二部分標的物交付及所有權轉移的認定標準 / 047
專題一:電子信息產品的交付規則 / 049
專題二:買受人拒絕接收多交付標的物的保管費用及損失負擔 / 058
專題三:提取標的物以外的有關單證和資料的范圍 / 065
專題四:增值稅專用發票與普通發票的證明力 / 070
專題五:多重普通動產買賣合同的履行順序規則 / 079
專題六:多重特殊動產買賣合同的履行順序規則 / 086
第三部分關于標的物的風險負擔 / 097
專題一:“標的物需要運輸”的適用范圍 / 099
專題二:特定地點貨交承運人的風險轉移規則 / 109
專題三:路貨買賣出賣人隱瞞風險事實之風險負擔規則 / 115
專題四:標的物為種類物且未經特定化之風險負擔 / 121
第四部分買賣合同中有關標的物的檢驗 / 129
專題一:買賣合同標的物瑕疵擔保責任認定 / 131
專題二:向第三人履行情形下之驗貨標準 / 140
專題三:買賣合同標的物質量異議合理期間的認定 / 150
專題四:約定檢驗期間過短或短于法定檢驗期間的認定標準 / 163
專題五:瑕疵異議的功能及其構成 / 172
專題六:異議期間經過之后的法律效果 / 181
第五部分買賣合同中的違約責任 / 189
專題一:保留部分貨款作為質量保障金的效力 / 191
專題二:質量異議替代方式的費用承擔 / 197
專題三:減價的違約責任方式 / 204
專題四:逾期付款違約金的裁判標準 / 213
專題五:違反從給付義務的法律后果 / 225
專題六:解約后違約金條款是否適用 / 235
專題七:違約金調整中的法官釋明權 / 245
專題八:定金與賠償損失的法律適用 / 252
專題九:違約造成的可得利益損失賠償 / 258
專題十:違約方與對方均有過錯的損失賠償規則 / 269
專題十一:買賣合同中損益相抵規則運用 / 275
專題十二:瑕疵擔保責任減免特約之效力 / 281
專題十三:物的瑕疵擔保違約責任 / 285
第六部分標的物的所有權保留及其取回權 / 293
專題一:適用所有權保留的標的物范圍 / 295
專題二:所有權保留買賣中出賣人之取回權 / 304
專題三:所有權保留情形中對取回權的限制 / 315
專題四:所有權保留中買受人贖回與出賣人再賣 / 324
第七部分特種形態下的買賣規則 / 333
專題一:分期付款界定及買受人期限利益保護 / 335
專題二:分期付款買賣合同解除后出賣人之利益補償 / 345
專題三:樣品質量與文字說明不一致時的認定 / 351
專題四:試用期內同意購買之推定 / 359
專題五:試用買賣排除之若干情形 / 365
專題六:試用買賣使用費之承擔 / 374
第八部分與買賣合同訴訟有關的其他問題 / 379
專題一:買賣合同中的抗辯與反訴 / 381
專題二:權利轉讓合同的參照適用 / 390
專題三: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的效力和溯及力問題 / 398
現代合同法或買賣法最為重要的基本精神或價值目標就是鼓勵合同交易,增加社會財富。市場交易越頻繁,市場經濟越能充分發展,社會財富和國家財富越能迅速增加。實踐不斷證明,隨著社會關系的日益復雜和市場經濟日益繁榮,不適當地宣告合同無效,不僅增加交易成本、阻礙經濟發展,而且不利于對當事人意志的尊重,甚至導致民事主體對民商法的信仰危機。買賣合同的效力不僅事關交易關系的穩定和當事人合法權益之保護,而且關涉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因此,《買賣合同司法解釋》繼續遵循該原則和司法立場,針對實務中大量存在的第三人送貨及憑送貨單主張合同關系成立的情形,一并進行了規定,并對各自的證明效力也作了規定;針對在市場交易活動中存在形形色色的預約,諸如第二條中的認購書、訂購書、預訂書、意向書、允諾書、備忘錄等預約合同的法律效力進行規范,明確承認其獨立契約的效力,固定雙方交易機會,制裁惡意預約人;對于實務中常見的出賣人在締約和履約時沒有所有權或處分權的買賣合同的效力問題,也明確地予以肯定,旨在防止大量買賣合同遭遇無效認定之命運,更周到地保護買受人之權益,明晰交易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強化社會信用,維持交易秩序,確保市場交易順暢,推動市場經濟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 此外,因現代社會無紙合同的一些特點,即合同的要約、保障、傳遞都是通過計算機互聯網的電子數據交換來進行的,合同不需要傳統簽字,所以當以電子合同發生糾紛時,人民法院為再現合同真實面目,認定案件事實,就必須對電子交易合同的成立即效力制定一個可供遵循的規則。
專題一:僅有交易單據而無書面合同的關系認定
書到了,質量很好,很實用。
不錯
很好
好的書
非常不錯,對我幫助很大!
非常好的一本書
最高院出書多,價格貴,是惡心已久的傳統,但是其中的內容還是要注意的!
不錯的書,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