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9年,甘地出生于印度南部一個吠舍種姓家庭,十三歲便結婚。受殖民環境的影響,他遠赴英國倫敦大學留學,取得律師從業資格的第二天便乘船回國。1893年,甘地有機會前往南非從事律師工作。南非之行的收獲是目睹了印度僑民艱難的生存境況,于是他積極領導當地印度僑民擺脫種族歧視,通過非暴力抵抗運動爭取公民權利。1915年,甘地返回印度,同時也將"非暴力抵抗運動"的斗爭方式帶回祖國。帶領印度人民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過程中,甘地又提出"不合作"理念。最終,他設計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為實現民族獨立,爭取公民權利探尋出嶄新的路徑,開啟了社會發展的新篇章。
甘地在本書中詳盡地回憶了自己的經歷,尤其是他的精神歷程,故副標題為"我追求真理的歷程"。他不怒而威,將飽經憂患、歷盡坎坷、不斷追求真理的一生以一種平和、謙遜的態度呈現出來。
目前市面上《甘地自傳》有多個版本,但本版《甘地自傳》顯然更具有特點:
1.是真正的全譯本
2.譯者是復旦大學歷史系印度史專業科班出身
3.糾正了其他譯本的差錯
4.譯筆流暢,杜絕了翻譯腔
甘地的思想背景和中國擺脫殖民統治的思想背景迥然有異,甘地的跌宕人生,是運用"妥協"思想的例證,是了解并理解他"非暴力"思想緣起與發展的手資料,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此書中譯本眾多,啟蒙編譯所重譯此書,希望為讀者提供一個更具性的譯本。
第1章 家世
甘地家族屬于巴尼亞種姓,最初好像是雜貨商。不過,從我祖父起的連續三代都曾出任卡提阿瓦②幾個邦的首相。我的祖父烏塔瑪昌德·甘地,別名奧塔·甘地,一定是位很有原則的人。他曾是博爾本德爾的帝萬③,但政府的陰謀迫使他離開那里前往居那加德尋求庇護。在居那加德時,祖父用左手向當地的納華伯④致敬,有人注意到了這一明顯的無禮舉動,要求他對此予以解釋,祖父答道:"我早已用右手發誓效忠博爾本德爾。"
奧塔·甘地因喪妻而續弦。前妻為他生育了四個兒子,第二任妻子也為他誕下了兩個兒子。小時候,我不曾感受出或說不知道奧塔·甘地的這些兒子并不是同一個母親所生。六兄弟中排行第五的叫卡拉姆昌德·甘地,別名卡巴·甘地,第六個兒子叫杜爾西達斯·甘地,這兩兄弟先后擔任過博爾本德爾的首相。卡巴·甘地就是我的父親,他曾是拉賈斯坦法院的法官。盡管現在該法院已經被撤銷了,但在當時,它是一個頗具影響力的機構,負責處理首領與部族成員間的糾紛。父親一度任拉杰科德的首相,稍后又出任過樊康納的首相,去世前他已可以從拉賈斯坦邦領取養老金了。
卡巴·甘地前前后后共有四段婚姻,每次續弦都是因為前妻去世。前兩位妻子各自為他生下了一個女兒,一任妻子普特麗白則為他誕下了一女三男,我便是其中那個最小的兒子。
父親卡巴·甘地誠實、勇敢、慷慨大方,深受部族成員的愛戴,就是脾氣有些急躁。在某種意義上,他很可能是個縱情肉欲的人,才四十出頭,他就已經開始了第四段婚姻。但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他為人清廉,贏得了嚴格公正的好名聲。他對邦政府忠心耿耿,這是眾所周知的。有一回,一位政治人助理出言侮辱父親的首領拉杰科德王公撒科熱·薩希布,他勇敢地站出來予以駁斥。助理因此動怒并要求父親道歉,但他拒絕道歉且因此被拘押了數小時。待這位助理意識到他是如此堅決,最終只好下令釋放他。
我父親從來沒有任何積聚財富的野心,因而并沒有為我們留下多少財產。
他沒有接受過教育,但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充其量,別人只會認為他讀到了古吉拉特語標準的第五條,而且他不懂歷史與地理,但豐富的經驗能幫助他處理好極為復雜的問題,而且能有效管理成百上千的人,可謂左右逢源,屢占上風。雖然沒有受過多少宗教方面的訓練,但父親很有宗教涵養,而這是很多印度人需要頻繁地進出神廟、聽宗教講道才能培養起來的。在一位與我們家關系要好且很有學問的婆羅門朋友提議下,他晚年開始閱讀《薄伽梵歌》,每日做禱告時都會反復地朗誦某些詩篇。
母親的圣潔給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她非常虔誠,如若未做禱告她絕不進食,前往毗濕奴寺派供奉的廟宇哈維立是她每日的例行事宜,而且在我的記憶里,母親從來沒有錯過查土摩①禁食期,這期間她會許下最不易奉行的誓言且毫無畏懼地予以信守,生病也不能作為食言的借口。我記得有一次她在履行昌德羅衍那誓言時突然病倒了,但她依然堅持踐行誓言。對母親而言,持續齋戒兩三天不成問題。在查土摩期間,她習慣于每日只吃一頓飯,但對此還感到不滿意。有一次,她竟然每隔兩天就禁食24小時,還有一回,她許下誓言不見太陽便不進食。在那些天里,我們這些孩子就會靜靜地佇立著,仰望天空,等著太陽出來,以便及時時間告訴母親。所有人都知道,在雨季正酣時,太陽是不會輕易露面的。我記得有時太陽突然出現了,我們趕緊沖去告訴母親,于是她跑著去,想親自看一眼,可等到她出來時,捉摸不定的太陽又隱沒了,剝奪了她進食的權利。但母親會愉快地說:"沒關系,神不希望我今天吃飯。"然后又折回去繼續做家務。
我母親有著豐富的知識。國家大事她都很熟悉,就連宮廷里的貴夫人們也很賞識她的才智。小時候我有幸能經常陪伴在她左右,至今我還記得她同王公撒科熱·薩海布的寡母進行的生動談話。
我于1869年10月2日出生在博爾本德爾,也就是蘇達瑪普。我在那里度過了童年,也是在那兒開始上學的,費了好大勁兒我才背會了乘法口訣表。關于那段時光,除了記得和伙伴們一起給老師取各種綽號外,我什么都忘了,這也充分證明了我智力之愚鈍以及記憶力之差勁。
第2章 童年
父親離開博爾本德爾前往拉杰科德出任拉賈斯坦邦法院法官時,我應該差不多七歲了。我被送入拉杰科德的一所小學,我很清楚地記得那些歲月,包括教過我的老師們的名字與特征。和在博爾本德爾一樣,在拉杰科德時我的學習成績也沒什么值得稱道的。想必當時我就是個很平庸的學生。十二歲時,我轉入城郊的另一所小學,然后開始上中學。在這段不長的時間里,我從來沒有對我的老師或同學撒過謊,我總是很害羞,常常避開所有人,書籍與課程是我的陪伴。我踩著鈴聲來到學校,一放學就立馬趕回家,這是我的日常習慣。我確實是跑回家的,因為我害怕與別人交談,甚至擔心有人會取笑我。
中學一年級考試時發生的一件事,很值得在此記錄一番。督學賈爾斯先生來學校巡查,他說了五個詞讓我們拼寫,其中一個是"鍋",我拼寫錯了。老師用他的腳尖碰我借此予以提示,可我卻沒有領會他的意思。我沒意識到他是希望我從同桌的石板上抄得這個單詞的拼寫方式,我一直以為老師在那里就是為了防止我們抄襲。結果,除了我以外所有的學生都正確拼寫了五個單詞,只有我一個人犯傻。稍后老師試圖讓我明白自己做了一件糊涂事,但毫無作用,我永遠都學不會抄襲的"藝術"。
但是這件事絲毫無損我對老師的尊重。我生性喜歡無視長者的過錯,稍后我知道了這位老師更多的短處,但我對他依舊尊重,因為我已經學會了遵從長者的吩咐,而不是計較他們的行為。
同一時期發生的另外兩件事也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腦海里。通常,我討厭閱讀任何課外讀物。每天都有功課要做,由于我既不想受到老師的詰問,也不想欺騙他們,所以我會做功課,但無法專心致志。如此一來,在功課都做不好的情況下,就更別提課外閱讀了。但不知為何,我將眼光投向了父親買的一本書,這本書講的是斯羅梵納①孝順雙親的故事,我讀得津津有味。就在這時候家里來了一群巡演藝人,他們的表演中有這樣一段情節,講的是斯羅梵納用扁帶套背著雙目失明的父母走在朝圣路上。父親的那本書與這個故事情節在我心里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跡。我告訴自己:"這就是你應該效法的榜樣。"斯羅梵納去世時他父母悲慟至極的場景,我至今記憶如新。令人動容的情節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拿起父親買給我的六角琴,將所有的感動融入指尖。
還有一個與此類似的小插曲,它和另外一個人物故事有關。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我得到父親的允許去觀看一家劇團表演的一部叫做《哈立斯昌德羅》的戲劇,內心被劇中的人物情節深深地打動了。這部戲我百看不厭,要隔多久我才會被允許再去觀看一次呢?哈立斯昌德羅的故事在腦中揮之不去,我私下里無數次地假扮他,而且日日夜夜地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如哈立斯昌德羅那般真誠呢?"一想到自己應該像哈立斯昌德羅那樣追隨真理,經歷他經歷過的所有嚴酷考驗,我就興奮難耐。我相信哈立斯昌德羅的故事是真實的,每想到他都會忍不住潸然淚下。我的常識告訴我,哈里斯昌德羅不可能只是一個歷史人物,不管是哈里斯昌德羅還是斯羅梵納,他們都是活生生的現實中的人物,而且我相信,即使是更早的時候聽聞他們的故事,我也會被深深地感動。
第3章 童婚
盡管我多么不想寫下這一章節,但是我也知道在寫作這本自傳的過程中必須吞下許多苦水。如果我自命真理的信奉者,那么我就絕不能回避這段經歷,即使痛苦,我也有必要在此坦誠自己十三歲就結婚的事實。看著自己養育的、和我當年的年紀相仿的孩子們,我忍不住帶著些許憐憫地回想自己的婚姻,同時為他們沒有重蹈我的覆轍而感到欣慰。在我看來,早婚習俗是如此荒謬,任何道德都無法論證它的合理性。
讀者們不要誤解,我確實是成婚了,而不是有了婚約。在卡提阿瓦,訂婚與結婚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儀式。訂婚是男女雙方父母為了撮合兒女而初步確立的婚約,是可以解除的。如果這期間男方過世,女方用不著守寡。這純粹是雙方父母達成的協議,兒女不參與其中,甚至壓根兒不知道有這事兒。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父母就為我確立過三份婚約,據說最初選中的兩個女孩先后死亡了,所以有了第三次訂婚。模模糊糊地記得,第三次訂婚時我好像只有十七歲,但我確確實實記得事先沒有任何人知會我一聲。在這一章里,我要講述我結婚的經過,這一點我倒是記得很清楚。我們兄弟三人,大哥早就成婚了,長輩們決定讓比我大兩三歲的二哥,以及一位大概比我大一歲的堂哥三人同時結婚,他們這樣做既不是考慮到我們的幸福,也不是順遂我們的愿望,僅是圖個方便,節省開支。
結婚對于印度教徒而言絕不是件簡單的事,為了兒女的婚姻,常有父母傾家蕩產,既浪費物力又浪費時間。置備衣物和裝飾品、籌備宴席就得花費好幾個月的時間,而且相互攀比,每戶人家都想在菜肴的份量和種類上超過別家。至于女性,不管他們是否善于唱歌都得引吭高歌,不惜為此引病上身,吵得鄰居不得安寧,而反過來鄰居們對宴席上的喧嘩鬧騰以及周遭的污穢與雜物倒也泰然處之,因為他們知道有朝一日自己也要如此行事。
我父母明白讓幾兄弟同時結婚要省事得多,花費少了卻更有排場。操辦一場婚宴,即使花費得多一些,終歸不及操辦三場所需的開銷。父親和叔叔的年紀都大了,而我們又都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們有責任幫助我們完成婚姻大事,就像是要將之作為對他們生命的告慰。就是基于這樣的考慮,他們才決定將我們三人的婚禮合在一起舉辦。正如我此前所言,婚禮正式舉行前的幾個月前家里人就開始忙碌起來了。
在籌備婚禮的過程中,我們才對接下來將要面對的事情有所察覺。當時,婚禮對我而言只不過意味著有可穿的好衣服、敲鑼打鼓的儀仗隊、美食,以及一個可以一塊兒玩耍的陌生女孩兒,情欲是后來才有的。為了掩蓋自己的羞愧,除了一些值得回憶的細節,別的我就不多說了。細節也都放到后面再說吧,即便如此,這些情節與我撰寫這本傳記前就已確立的中心思想也沒多大關聯。
就這樣,二哥和我從拉杰科德被接回了博爾本德爾。為了最終的儀式還有一些有趣的細節要完成,比如在周身涂滿姜黃膏,不過這些就不予以贅述了。
當時父親是位帝萬,但終究是個奴仆,由于他博得了撒科熱·薩希布王公的青睞就更顯得如此了。直到一刻王公才允許我父親離開,并為他安排了驛站馬車,這樣在回來的路上就可以省下兩天的時間。但命運女神并沒有眷顧我父親。從博爾本德爾到拉杰科德有120公里,坐馬車需要五天時間,父親只花三天就走完了全程,可就在一段路程上馬車翻了,父親受了重傷。回到家時,他身上扎滿繃帶。盡管父親和我們對于即將到來的婚禮的熱情減半,但儀式必須照常舉行。婚期怎么可以更改呢?由于幼稚地沉醉在婚禮的愉悅中,父親的傷痛被我拋諸腦后。
我很孝敬父母,但我耽于肉體歡愉的程度并不亞于此。當時我還沒有領悟到孝敬父母就應該犧牲一切幸福與快樂。就在那時,似乎是為了懲罰耽于享樂的我,發生了一件令我無比悔恨的事,稍后我還會說到這件事。尼斯古蘭納之歌中這樣唱道:"絕欲而不清心,終難持之有素。"無論我何時唱起或者聽到這首歌,我都會回憶起這件令我痛心疾首的羞恥之事,內心慚愧不安。
盡管傷痛在身,但父親還是將之拋諸腦后,全情投入到這場盛宴中來。直到今日我依然清楚地記得舉辦不同的儀式時父親是坐在哪兒的。當時,我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自己會譴責父親在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為我籌辦了這場婚事,婚禮那天所發生的一切似乎都是我應有的權利,那些事情是恰當且合我心意的,那時我也是迫切地想要結婚。正因為父親當時所做的一切都無可挑剔,所以那些事至今回想起來依然很鮮活。即使今日,我還能清晰地描述出當日我們這對年輕夫妻是怎樣坐在婚禮臺上、怎樣行七步禮、怎樣將合歡糖送進彼此的嘴里,以及此后我們又是怎樣開始一起生活的。哦,是啊!還有新婚之夜!兩個無知的孩子就這樣不知不覺地將自己扔進了人生的海洋。嫂子曾詳細地向我講述過初夜該有的行為舉止,我不知道是否也有人這樣指導過妻子,以前我從來沒有問過她,現在也不打算問了。讀者們可能會以為我們非常緊張以至于無法面對彼此,確實,我們都很害羞。我該如何與她交談,該說些什么才好呢?嫂子的教導并沒為我提供多大幫助,畢竟這樣的事情并不需要刻意指點,前人傳遞給我們的印象就足以使這些教導看起來很多余。我們慢慢地了解彼此,并且開始自由自在地交談。我們同齡,但我很快就開始行使丈夫的。
我認為甘地的觀點是我們這個時代所有政治家中較高明的。我們應該朝著他的精神所指引的方向努力:不是通過暴力達到我們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認為邪惡的勢力結盟。——愛因斯坦
全人類良心的代言人。是他,使謙遜與真理的力量超過了強權的力量。——美國前國務卿馬歇爾
照耀在這個國土上的光輝非同尋常,千年之后,它仍將耀眼奪目。世人將看到這燦爛輝煌,它將為所有人帶來慰藉。它代表生命和永恒的真理,為我們指引正確的道路,免入歧途,帶領我們的古老國家走向自由。 ——印度獨立后首任總理尼赫魯
很棒的書,很喜歡。
喜歡,挺好的
好!(此評價雖然只有一個字,但卻淋漓盡致的描述出了買家內心對產品深深的熱愛之情,完美的詮釋了千言萬語只歸一個字的至高文學層次,突顯了買家那非同一般的文學功底,真可謂意境深遠,乃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好評價,再加上回復以感嘆號收尾,更是為整個評價填上點睛之筆,在照應全文的同時,也能引發讀者靈魂深處的共鳴。可以說,有了這個感嘆號后,整個評價在層次上又爬高到了另一個高度,其精妙程度令人嘆為觀止!)
,,,,,,,
給學校圖書館買的書,書很好。
感覺不錯,有空看
非常好的一本書,作者寫得深入人心。當當正版書
還沒讀,看起來挺多的,封面不錯。
書很好!!
紙張很好!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需要加強包裝
很好哦 好好好好
包裝排版物流各方面都不錯
內容不錯,印刷很正,物流速度很快
我一直在當當買書,今年都買了一柜子的書了,當當的書質量非常不錯,包裝精美,快遞員也很負責
書挺厚,紙質不錯,鎖線膠裝,甘地太瘦了!
甘地在本書中詳盡地回憶了自己的經歷,尤其是他的精神歷程,故副標題為“我追求真理的歷程”。他不怒而威,將飽經憂患、歷盡坎坷、不斷追求真理的一生以一種平和、謙遜的態度呈現出來。
成功人士的書值得一讀
尚未閱讀,暫不作評論。
經典名著,值得收藏。
作文素材必備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書很好!正版,內容豐富,印刷精美,物美價廉超值!!!
景仰,敬服。平和、質樸的語言下面是一顆偉大而柔軟的心。
甘地的思想背景和中國擺脫殖民統治的思想背景迥然有異,甘地的跌宕人生,是運用“妥協”思想的例證。
甘地一生致力于印度民主解放,是印度民族主義運動和國大黨領袖,被尊稱為圣熊。他帶領印度人民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取得了國家獨立。他身體力行的非暴力哲學,在全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