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約58年—約147年)著。此書作于和帝永元二年(100年),歷時21年,直到安帝建光二年(121年)才告完成。許慎在病中遣其子許沖將此書獻給皇帝。《說文解字》是我國最早、影響的字典,是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流傳最廣的中文必借工具書。全書共分540個部首,收字9353個,另有『重文』(即異體字)1163個,說解133441字,原書分為目錄一篇和正文14篇。
一部體例完備的古代字典,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本次出版的《說文解字》注譯本,力求展示許慎《說文解字》和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兩部巨著的優點。,全文采用段注文字并予以簡體橫排。第二,為了突出醒目,本書采取以下編排體例:首列《說文》原書小篆,次列楷書字頭,然后是現代漢語拼音和大徐本反切注音;其次是《說文》原文,再次是現代譯文,后是注釋,即全本段注。
許慎(約58年—約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郾城縣)人,他博通經籍,世稱“五經無雙”。作為漢代著名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語言學家,他的曠世名作《說文解字》是部按部首編排,并以六書理論系統地分析字形、說解字義、辨別聲讀的字典,為后世的字典開創了先河。同時,它創立了漢民族風格的語言學——文獻語言學,《說文》 就是文獻語言學的莫基之作。
關于《說文解字》的書名,許慎這樣解釋:“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后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