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炎熱的夏天,父子兩人和約翰夫婦騎摩托車從明尼蘇達到加州,跨越美國大陸,旅行的過程與一個青年斐德洛研修科學技術與西方經典,尋求自我的解脫,以及探尋生命的意義的過程相互穿插。一路上父親以一場哲學肖陶擴的形式,將見到的自然景色,野外露營的經歷,夜晚旅店的談話,機車修護技術等等日常生活與西方從蘇格拉底以來的理性哲學的深入淺出的闡述與評論相結合,進行了對形而上學傳統的主客體二元論的反思,以及對科學與藝術,知識與價值,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精神與物質,機械論與神秘主義,西方與東方等西方二分法劃分下的事物間的關系的思考。并潛入自己的過去,探尋在現代文明下自己精神的分裂的起源,完成了一次自我心靈與人類文明的探索,從而獲得了心靈的完整與平靜。
這是一部奇特而有趣的哲學讀物,作者進行了大量科學技術哲學以及其他哲學方面的討論,見解獨特而又機智。同時它又是一部心靈自傳,在與西方兩千年來哲學傳統的深入理解與爭辯中,作者一度精神上不堪重負,但終尋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名獲得了自我拯救。成就了作者灑脫通達的人生觀,讓整本書親切而又富有樂趣。
本書是一本內容奇特而有趣的書,作者在70年代的一個夏季,單獨騎摩托車從明尼蘇達州到加州,走遍窮鄉僻壤,將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向他十一歲的兒子傾吐,這個男人在游歷中體悟生命意義、獲得自我拯救的過程,但在美國出版后,卻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十余年間,銷量達到了800萬冊。紐約時報評論道:“深刻而重要。充滿對我們生活中的兩難處境的洞見。是等級的精神娛樂。”“我們時代深刻、重要的暢銷書之一”。現在看來,如果說本書有什么特別之處,那還是因為作者通過主人公的奇異思考,提出了當今人類生活中許多共通的精神困惑。中間透露了他對生命真相、生存本質的看法,行文優美、簡潔而動人。
相關購買: 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 、豐富的陽明傳記!、!嚴謹的心學讀本!國際儒學岡田武彥二十五年心血力作!大陸弟子錢明親自審校!
心理罪 給罪犯畫像、罪與罰的儀式、黑暗心靈的救贖、人與城的和解!
源泉(美國精神的奠基人安 蘭德經典之作;影響無數世界人物的“世紀之書”70周年精裝紀念版)
阿特拉斯聳聳肩(安蘭德:美國精神的奠基人!無數世界人物的精神偶像!)
一花一世界:跟季羨林品味生活禪,錢文忠傾情推薦
冰與火之歌官方地圖集(喬治 R.R.馬丁聯合喬納森 羅伯茨精心打造《冰與火之歌》細致、、精美的全彩地圖,用獨特的視角,直觀的感受!)
跟季羨林品百味人生:當時只道是尋常(錢文忠傾情推薦!樸素的筆調抒寫百歲老人一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季羨林感人的文章全新選本!))
季羨林談生活禪:一花一世界 中流自在心(全二冊)(蔡德貴、錢文忠聯袂推薦)!)
中國哲學史:影響韓國首位女總統樸槿惠的中國著作,困難時候所讀之書(全二冊))
生命之輪(直面生死,即獲自由--20世紀全球百大思想家之一、生死學大師伊麗莎白o庫伯勒-羅斯的終極告白))
一花一世界:跟季羨林品味生活禪,錢文忠傾情推薦
羅伯特?M.波西格(Robert M.Pirsig),1928年生于美國明尼蘇達州雙子城。15歲進入明尼蘇達大學主修化學,后又學習哲學,之后在該校攻讀傳播學碩士;他曾到印度伯納雷斯印度大學學習東方哲學,并擔任修辭學教授。
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因為西方倡導的二元對立與二分法帶來的分裂而困擾不已,因而一直試圖尋找支離破碎的文化的整合之道,并試圖建立自己“metaphysicsofquality”的理論架構。不停地思考這些問題使他長期飽受折磨和束縛。1961年他被診斷為偏執型精神分裂癥和臨床憂郁癥,被多次送進醫院。1963年起醫院對他進行了多達28次的電休克療法,在此期間妻子與他離婚。后來他終于不再執著于自己的理論并且出院,轉而開始潛心寫作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1968年他與長子克里斯一起騎著摩托車從雙子城出發,在中西部曠野、洛磯山區和西海岸從事心靈探險。他希望從狹窄而受限的自我解脫,于是才開始這場橫跨美國大陸的萬里長旅,一路經過復雜經驗與反省思考,終于恢復了自我的完整。本書即為追記這次旅行之作。1974年,本書在被120家出版社拒絕后終于出版,立即成為超級暢銷書,及時年即銷售達百余萬冊,而且在之后十余年一直居于暢銷排行榜之列,并被美國讀書界選為70年代影響力的十本書之一。
此后波西格一直過著隱居避世的生活,與第二任妻子駕船橫渡大西洋并繼續四處旅行。
主人公游蹤
及時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1
左手都不用從車把上抬起來,我低頭看了一眼表,現在是早上八點半。雖然車速高達六十英里,但是迎面而來的風依舊潮熱難忍。我不禁想,這一大早就已經這么悶熱,到了下午可該如何是好啊!
我們現在的位置是中部大草原,路旁的沼澤飄來刺鼻的氣味。這些沼澤滿布四周,大大小小數以千計,正適合獵鴨。我們正由明州的雙子城朝西北的達科他州前進。目前走的是雙車道的舊公路,自從幾年前有一條平行的四線干道通車后,這條路上的車輛就少多了。車子經過沼澤,空氣突然變得清涼起來,而不一會兒過了沼澤,又恢復了原來的悶熱。
能騎摩托車來走一遭的確是件樂事,雖然這里不是什么名山大川,也沒有尋幽覽勝之處,但這正是它迷人之處。從這里走過,緊繃的神經便都松弛下來了,顛簸的水泥路兩邊是草坡和水燭(正式學名為香蒲,為生于水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莖的前端會生出圓柱狀的小花繁生,形似蠟燭,故通稱為水燭——譯者注),并且長著水草的沼澤和更茂盛的水燭一直在前方綿延。有的時候四周又是一片開闊的水域,只要仔細瞧瞧就會遠遠看見在水燭邊上棲息的野鴨,此外還有烏龜……你看,那兒有一只紅翅膀的烏鶇(又名百舌,為一種生活于北美大草原的鳴禽——譯者注)。
我拍了拍克里斯的膝蓋,指給他看。
“什么事?”他大聲嚷道。
“有一只烏鶇!”
他嘟囔了句什么,我沒有聽見,就大聲喊回去:“你說什么?”
他一把掀開我頭盔的后半部,喊道:“我已經看過好多只了,老爸。”
“喔!”我大聲回應,然后點點頭,的確,十一歲大的孩子對紅翅烏鶇是不會有什么感覺的。
要對這事兒有感覺,需要上點兒年紀,對我而言,這感覺里面摻雜著許多他不曾有過的回憶。很久以前,那些寒風瑟瑟的早晨,沼澤中的水草都已枯黃,水燭在冷風的吹拂中搖曳,我們穿著高筒靴站在沼澤里,等待日出,等待獵鴨時候的到來,而四周踩過的爛泥正散發出一股刺鼻的氣味。冬天的時候,沼澤結冰了,我踩在冰上,四周是枯萎的水燭,在我面前除了蒙蒙的天空,只剩下一片死寂和酷寒,這時候不會有烏鶇的蹤跡。然而現在是七月,它們都回來了,處處顯得生機勃勃,沼澤里面是一片唧唧的蟲鳴和小鳥啁啾的歡鬧之聲,不知有多少生命正在我們周圍呈現著盎然的生機,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騎摩托車旅游和其他的方式不同。坐在汽車里,你只是被局限在一個小空間之內,因為已經習慣了,你意識不到從車窗向外看風景和看電視差不多。你只是個被動的觀眾,景物只能呆板地從窗外飛馳而過。
騎摩托車可就不同了。它沒有什么車窗玻璃在面前阻擋你的視野,你會感到自己和大自然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你就處在景致之中,而不再是觀眾,你能感受到那種身臨其境的震撼。腳下飛馳而過的是實實在在的水泥公路,和你走過的土地沒有兩樣。它結結實實地躺在那兒,雖然因為車速快而顯得模糊,但是你可以隨時停車,及時感受它的存在,讓那份踏實感深深印在你的腦海中。
我和克里斯以及那些騎在前面的朋友,正準備到蒙大拿州一游,或許還可以騎得更遠一點也說不定。我們刻意避免按照固定的行程前進,寧可隨心所欲地走走停停,因為旅游本身遠比趕赴某一個目的地更加愜意。現在我們在度假,想走一走支線,石子鋪的鄉間小路是好不過的選擇了。然后才是州際干道,下下之選才是高速公路。我們打算好好欣賞一下沿途的風光景致,所以要好好享受旅游的過程,不會干那種在很短時間之內游覽幾個景點的煞風景的事。這樣一來我們心情大好,崎嶇的山路雖然漫長,但是騎摩托車卻是一種享受——傾斜的身體可以順著山勢忽左忽右,不像在車廂里被晃得東倒西歪。要是一路上車子少那就更好了,同時也比較安全。我認為路邊要是沒有廣告牌或是休息站什么的,景色一定更美:不論是路旁的樹叢,地上的小草或是園里的果樹都長到齊肩高,沿途時不時還有小孩向你揮手,也有大人從屋里走到廊前看看是誰經過。一旦你停車問路或是想了解什么當地的情況,你得到的回答往往出乎意料:他們會問你打哪兒來,已經騎了多久,熱情而又滔滔不絕地和你神侃半天,簡直比你還要興奮。
我們夫妻倆和一些老友迷上這種鄉間小路已經有好些年了。當初為了調劑一下或是為了去另一條干道而走捷徑,都不免要騎上一段。每次我們都會驚訝于景色的美麗,騎回原路時便有一種輕松愉悅的感覺。我們經常這么騎,后來才明白道理其實很簡單:這些鄉間小路和一般的干道迥然不同,就連沿線居住的居民的生活步調和個性也不一樣。他們一直都沒有離開過本地,所以可以很悠閑地和你寒暄問候、談天說地,那感覺好極了。反而是那些早就搬到城市里的人和他們的子子孫孫迷失了,忘記了這種情懷。這實在是一個寶貴的發現。我在想,為什么我們這么久之后才會對其著迷。我們早已看過卻仿佛沒有看到,或者說是環境使我們視而不見,蒙騙了我們,讓我們以為真正的生活是在大都市里,而這里只不過是落后的窮鄉僻壤。這的確是件令人迷惘的事,就好像真理已經在敲你的門,而你卻說:“走開,我正在尋找真理。”所以真理掉頭就走了。哎,這種現象真是讓人不解。
然而我們一旦迷上這種旅游方式,就再也忘不了那些風景宜人的小路,忘不了那些消磨了很多個周末、夜晚和假日的美好時光。我們成了真正的鄉野騎手迷,只要騎到那里就會有值得一看的景物。
我們已經學會了如何在地圖上目測出好的旅游路線。比如說,如果地圖上路線很曲折那就對了,因為這表示可能有山丘在此。如果是由鄉鎮通往都市的干道那就糟了。好的路線是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那種,而且有一條便捷的副線。如果你出了一座大鎮預備往東北走,那么肯定不可能一出城就走上好長一段路,往往你會先朝北走一陣子,然后再往東走,之后再往北走,然后就到了一條當地人才走的小路。
走鄉間小路最怕迷路。這些路往往只有當地人在走,他們都很熟悉路況,即使沒有路標也不會有人迷路,所以就很少設置路標。就算設了,也只是小小的一塊牌子放在草叢中,毫不起眼。而且往往只標示一次,錯過了,那就算你倒霉。更過分的是,干線地圖上所標示的小路經常出錯,你會發現自己原先騎在雙車道上,不久就變成單車道,竟來到一片草原,而前面已經沒有路了;要不然你就被稀里糊涂地引到一個農家后院。
所以我們得到的指引其實很少,只能靠著圖示自己摸索。為了預防陰天時看不到陽光,我就隨身攜帶一個羅盤,然后把地圖用特殊的包裝裹住,放在油箱上面。這樣一來我就能知道離上一個岔口有多遠,而前面的路又該怎么走。有這些工具的輔助,也沒有什么目的地的壓力,我們這一路行來順暢得很,沒有遇到什么麻煩事情。我們可以說幾乎把整個美國大地都攬入懷中了。
在勞動節和陣亡將士紀念日的周末,我們騎在路上,沒有看到其他車輛的蹤跡。沒想到路過一條州干道的時候,竟然看到車子一輛接著一輛,一直排到很遠的地方。車子里的人愁眉苦臉,在后排坐著的孩子早已不耐煩地大哭起來。我真希望能告訴他們一些事,但他們只是繃著臉,一副十分匆忙的模樣,所以也只好作罷。
我已經看過這些沼澤不知多少回了,但是對我來說,每一次都是新鮮的。如果你以為沼澤大部分時候都是靜謐溫馴的,那你可就錯了。你也可以說它們有些殘忍和冷酷,這些都算是它們的特質。但是實際的情況卻往往和你想的大相徑庭。你看,那兒有一大群紅翅烏鶇被我們的聲音嚇著了,從水燭里的鳥巢飛了出來。我又拍了拍克里斯的膝蓋……然后才突然想起他已經看過了。
“什么事?”他又嚷道。
“沒事。”
“究竟是什么事?”
“只是看看你還在不在。”我回喊道,之后就不再說什么了。除非你很喜歡大聲喊叫,否則一路上便很少說話,主要的精力都花在觀賞風景和沉思上,想想自己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看看天色如何,或是回憶一下往事,偶爾也看看摩托車的狀況,欣賞一下我們來到的鄉野。日子就是這樣隨意,忘掉時間,沒有人會催促你,也不會擔心浪費時間。
接下來我想要談談我的想法。我們常常太忙而沒有時間好好聊聊,結果日復一日地過著無聊的生活,單調乏味的日子讓人幾年后想起來不禁懷疑,究竟自己是怎么過的,而時間已悄悄溜走了。現在我們的確空下來了,我想談一些我自己覺得頗為重要的事。
我心里想的有一點類似于肖陶擴(Chautauqua,19世紀末期美國的教育改革運動,起自于紐約的肖陶擴一地。由衛理公會的牧師Dr.John H. Vincent及俄亥俄州的制造商LewisMiller倡導,于暑期時在野外舉行教育集會,提供宗教和成人教育的課程方式,舉凡娛樂、演戲、音樂、討論、報告均有。每年約有5萬人參加。它的貢獻在于促進函授教育的發展和暑期學校的興起。1921年時曾擴增至12000個社團,但與原發起組織無關,并有500萬人參加過此活動。后來因為汽車、收音機、電影的崛起而消失——譯者注)——這是我想到的的名稱——就像美國19世紀末興起的暑期野外學校。就在我們現在所身處的美國,借著一連串談古論今的表演來寓教于樂,讓大家的生活更有深度,有更多的領悟。不過肖陶擴因為收音機、電影和電視的出現而沒落了,在我看來這種改變不見得是一種進步,雖然全美的思想交流更加快速便捷,但也似乎變得更淺陋。原先的河道已無法再承擔這樣的流量,它只有另覓新的出路,然而這樣它就為兩岸帶來了更多的災難。在這次肖陶擴當中,我不打算在腦海里挖掘任何新的河道,只想把舊的想法疏通一番,因為它已經被腐敗發臭的思想和陳舊觀念堵塞。“有什么新鮮事兒?”這是一個人們最感興趣的問題,但是也最不著邊際,可以沒完沒了地問下去。如果認真探討它的答案,所得的只不過是一堆瑣碎的跟風事物,這些都是將來的淤泥。我寧可問這樣的問題:“什么是好的?”這個問題能疏通河道而非拓寬它。人類歷史中有些時代,思想的河道挖鑿得太深,以至于無法修改,從而再也無法出現任何新氣象,這時追求“好的”就成了僵化的教條——但我們的現狀并非如此。目前的普遍思想似乎早已漫過兩岸,喪失了主要的目標和方向,淹沒了低洼地區,把高地孤立起來,切斷了它和其他地區的聯系。除了河水本身浪費精力的躁動外,像這樣到處流溢并沒有任何意義,所以目前似乎真的到了需要疏通的時候了。
騎車走在前面的是約翰?沙德蘭和他太太思薇雅,他們已經駛入路邊的野餐區。是該伸展一下身體了。我把車子停在他們旁邊,思薇雅正拿下頭盔,把頭發甩開,而約翰則在一旁拉起他那輛寶馬的腳架。我們都沒說什么,在一起旅游這么久,彼此已經非常熟悉,只要交換個眼神就知道對方在想什么。現在,我們只是靜靜地四處望望。
一大早野餐區不見半個人影,只有我們在此,仿佛這么遼闊的空間都屬于我們了。約翰走過草叢,來到一座鐵鑄的水泵前打水上來喝。克里斯則從樹下走過,越過一座長滿雜草的小土坡,走到小溪旁,而我只顧著四下眺望。
不一會兒,思薇雅坐到野餐桌旁的木板凳上,伸直雙腿,交替著慢慢地舉起來,但是卻低著頭,沉默不語,似乎心情不好。我問她怎么了,她抬起頭看了看我,又低下去。
“都是那些迎面而來的車子里的人,”她說,“頭一個臉上的表情看起來這么難看,第二個也是。一個接一個,每一個人都很不高興。”
“他們只是開車去上班啊。”她觀察得很仔細,但是這似乎也沒有什么不對勁。“你知道,為了工作嘛。”我重復了一遍。“星期一早上總是睡眼惺忪的,有誰上班還會咧著嘴笑啊?”
“我是指他們看起來失魂落魄的,”她說,“好像全都是行尸走肉,怎么像是去奔喪一樣!”說完她便把兩腳放下,不動了。
我了解她的意思,但是她并沒有說出一番道理。人工作就是為了要活下去,原本就是這么回事兒。“我正在看沼澤。”我說。
過了一會兒,她抬起頭來說:“你看到了什么?”
“那兒有一大群紅翅烏鶇。我們經過的時候它們突然全部飛起來了。”
“哦。”
“真高興再看到它們。你知道,它們讓我回想起好多事情。”
她想了一會兒,站了起來。看到身后那些綠陰深濃的樹,她笑了。她明白我話里的意思,她確實是個善解人意的女人。
“的確,”她說,“它們真美。”
“多看看它們吧。”我說。
“一定。”
約翰回來了,他檢查了一下摩托車發動的情形,然后又調整車上綁東西的繩索,再打開車上的行李袋,在里面亂翻了一陣,然后拿出一些工具放到地上,“你們如果要用繩子過來拿,別客氣,”他說。“老天,我帶的東西太多了,是我需要的五倍。”
“現在還不用。”我答道。
“火柴,”他一邊說一邊還在翻,“防曬油、梳子、鞋帶……鞋帶?我們要鞋帶做什么?”
“先不提這個。”思薇雅說,他們面無表情地看了看對方,然后又一起朝我望來。
“鞋帶隨時會斷。”我一本正經地說,他們笑了,但不是對著彼此笑。
克里斯很快就回來了,大家該起程上路了。克里斯整裝就座的時候,他們已經發動車子,思薇雅朝我們揮揮手,大家又騎上干道,不一會兒,只見他們遠遠地騎在了前頭。
讓這趟旅行帶有肖陶擴的意味和他們兩位有關。雖然在好幾個月以前,可能連我自己也不清楚,這一切是受了他們之間隱隱暗藏的摩擦所影響。
我想在任何婚姻里摩擦都免不了,但是他們的情形比較不幸,不過這是對我而言。
他們之間不是個性不合,而是別的原因。雙方都沒有錯,但是都沒有辦法解決,就連我也不一定有化解的方法,只有些個人的看法。
這些看法始于我和約翰對一件小事有了不同的意見:一個人保養車子究竟應該到什么程度?對我來說,盡量使用買摩托車時附送的小工具箱和使用手冊,然后自己保養,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但是約翰反對這么做,他認為應該讓師傅負責修理和保養才不會出錯。這兩種看法都很平常,如果我們沒有騎摩托車一起旅行,沒有坐在鄉村路旁的野店一起喝啤酒,或是隨興閑聊,那么這點意見上的分歧就不會擴大。只要我們談的內容是天氣、路況、民情、往事或是新聞,談話自然就很愉快。然而一提到車況,話就說不下去了。大家都保持緘默。就好像是兩個老友,一個是天主教徒,另一個是基督徒,兩人一起喝啤酒,享受人生,只要一談到節育,談話馬上中斷。
當然在你發現有這種狀況的時候,就好像發現自己補好的牙又脫落了,你不會袖手不管的,你會到處尋找,找到了再塞進去,塞緊了還要好好想想是怎么掉的。你會花這么多時間,并不是因為這件事有趣,而是因為它縈繞在你心頭讓你放心不下。只要我一談到摩托車保養的問題,他就會坐立不安。這樣一來只會使我想更進一步地探索下去,并不是故意想激怒他,而是因為他的不安似乎象征了某些隱而未顯的問題。
當你談到節育的時候,橫梗在你們中間的并不是人口多寡的問題,那只是表象,真正起沖突的是信心。基督教看重的是實際的社會問題,而天主教徒則認為那是褻瀆天主的。你可以滔滔不絕地辯解計劃生育的重要性,一直到你自己都厭煩了,然而仍無法說服對方,因為他并不認為符合社會實際的需要有何好處,他自有比實用更重要的價值觀。
約翰的情形就是這樣,我可以滔滔不絕地講解摩托車保養的實際效用,一直說到我喉嚨沙啞,但是約翰仍然無動于衷,只要一談到這方面,他就一臉茫然,不是改變話題就是看到別處去。他不想聽我說下去。
在這方面思薇雅倒是和他意見一致,反應甚至更激烈。在她比較體貼的時候,她會說:“這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脾氣來的時候就說:“簡直是胡說八道。”他們根本不想了解,連聽都不想聽。我越想深入了解為什么我如此被技術工作所吸引,而他們卻如此憎恨,原因就變得越模糊不清。結果原本只是小小的歧見,卻演變成一道鴻溝。
很明顯,他們并不是能力不足,夫妻倆都屬于聰明之輩,只要他們肯花心思,在一個半鐘頭之內就學得會如何靠聽發動機的聲音修理車子,這樣不但能省下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更不必時時刻刻擔心車子會出狀況。他們應該知道這一點,或許也可能不知道,我不清楚。我們從來沒有討論過這個問題,好還是順其自然吧。
但是我記得有一次在明州的沙維奇,當時天氣差點把我熱昏了,我們在酒吧里待了大約一個鐘頭,出來的時候摩托車曬得幾乎沒法騎上去。我先發動好準備上路,但是約翰仍然在用腳踩發動器,我聞到一股汽油味,就像煉油廠傳出來的一樣,便告訴了他,以為這樣足以提醒他是發動機濕了,所以無法發動。
“對,我也聞到了。”他邊說邊繼續踩,不停地用力踩,有時還跳起來踩,我不知道該說什么。一直到他踩得氣喘如牛,汗流浹背,再也踩不動時,我才建議他不妨把火花塞拿出來晾干,讓汽缸通通風,然后我們可以回去喝杯啤酒再出來。
喔,我的天,真糟糕,他根本不拿工具修理。
“什么工具?”
“就是把那一堆工具拿出來。”
“它沒有理由發動不起來。這是一臺全新的摩托,而且我也照手冊上說的去做。你看,我照他們說的把阻風門拉到底。”
“阻風門拉到底?”
“手冊上是這么說的。”
“那是發動機冷的時候才這么做!”
“我們至少進去了半個鐘頭。”他說。
我聽了暗吃一驚,“但是約翰,你知道今天天氣有多熱。”我說,“即使是大冷天也得半個多鐘頭才能散熱到可以發動。”
他抓抓頭,“那為什么不在手冊里說明呢?”他打開阻風門,再一踩就發動了。“這就對了。”他很高興地說。
就在第二天,仍在附近地區,同樣的情況又發生了一次。這回我決定什么也不說,我太太催我過去助他一臂之力,但是我搖搖頭,我告訴她,除非他真正感覺需要別人的幫助,否則別人的介入只會引起他的厭煩。所以我們就走到一旁,坐在陰涼的地方等。
在他發動不了的時候,他對思薇雅特別客氣,這表示他已經憤怒到極點了,而思薇雅在一旁露出“天啊,又來了”的表情。其實只要他問我一句,我一定會立刻上前幫助他,但是他并沒有這么做。大約花了十五分鐘他才把車子發動。
后來我們在明尼通卡湖畔喝啤酒,大伙兒都圍著桌子喝酒的時候,只有他一言不發。我看得出來,他是為剛才的事耿耿于懷。過了好一陣子,他的心情稍微放松了,才說:“你知道……剛才發動不了的時候還真是……讓我火冒三丈;心想非把它發動起來不可。”開口說話似乎讓他輕松了一些。他又說:“他們店里只剩下這一臺破車。他們也不知道該拿它怎么辦,是退回工廠,還是隨便賣掉,結果看到我進店里去,正巧我身上帶了一千八百元,就這樣做了他們的替死鬼。”
我幾乎是半請求地希望他試著去聽發動機的聲音,結果他試得很辛苦,但問題還是一樣,他干脆回去和大伙兒再喝一杯,話題就到此為止。
他并不是固執的人,心胸也不狹窄,既不懶惰也不愚蠢,所以這件事要解釋起來還挺不容易的,有些神秘感,因為在沒有答案的地方窮打轉是很荒謬的。
我曾經想過,是不是我在這方面比較特別,但是這個說法并不成立,大部分騎摩托車旅游的人都知道如何調整發動機。開汽車的人通常不會去碰發動機,不論多小的城鎮都會有一間修理店,提供車主昂貴的、專門的工具和診斷用的設備,這些都是一般車主不會購買的。同時汽車的發動機比摩托車復雜多了,一般人也不易了解,所以不自備修理工具還有情可原;但是約翰騎的是寶馬R60,我敢打賭由這里至鹽湖城不會有任何修理店,假如他的指針或是火花塞燒壞了,他就完了。我知道他沒有多預備一套,他根本連它是什么也不知道,萬一在南達科他州或蒙大拿州用壞了,我真不曉得他該怎么辦,或許把車子賣給印第安人吧。現在我知道他在做什么,他在小心謹慎地避免談起這方面的問題,他想寶馬的車子最有名的就是很少在路上發生機械方面的故障,這就是他的如意算盤。
起初我認為,這只是他們在對待摩托車時特有的態度,但是后來才發現情形并非如此……有24小時我在他們家等著一起上路,我注意到水龍頭在滴水,我記得上次就已經滴了,事實上已經滴了很久。我提醒他這件事,約翰告訴我,他換過新的皮圈但還是滴水,他說了這些就不再提了,也就是說事情到此為止。如果你試過修理水龍頭,但是情況依舊,那就表示你命中注定有個會滴水的水龍頭。
我很驚訝,水龍頭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滴滴答答地響,他們難道不會神經衰弱嗎?然而我發現他們一點都不擔心,也不去注意這件事。所以我的結論是他們不怕被水龍頭打擾。有些人的確如此。我不記得是什么改變了這個判斷……好像是思薇雅正要說話,而滴水聲又特別大,無意中引起她情緒上的變化。她的聲音一向很輕柔,而有24小時她想大聲說話壓過滴水聲,這時候孩子們走進來打斷了她,她不禁發起脾氣來,仿佛是滴水聲引起的。事實上是這兩件事引起的,而讓我驚訝的是她并沒有怪罪到水龍頭上,她甚至有意不去怪罪它。其實她早已注意到水龍頭的問題,只是刻意壓制自己的怒氣,那個該死的水龍頭幾乎要把她逼瘋了!但是她仿佛有隱情,不肯承認這個問題有多嚴重。
我很奇怪,為什么要對水龍頭壓抑自己的怒火?
我想起摩托車的問題,再加上我頭頂上方壞掉的燈泡,啊,事情明白了!
問題不在于摩托車,也不在于水龍頭,問題在于他們無法忍受高科技的產物,這樣一來,發生的各種狀況便明朗起來了,我知道是因為科技的關系。思薇雅曾經很不喜歡一個朋友,因為對方認為電腦程序設計是很有創意的東西。而他們夫妻的繪畫和相片里沒有跟科技有關的景物。當然,我想她還不至于對水龍頭大發脾氣。通常你很容易對深深厭惡的對象壓抑自己一時的怒氣。而約翰只要一碰到修理車子的問題就會沉默下來,即使他已經很明顯地在為此受苦。你只要稍加注意就會明白,這些都是科技惹的禍。這就是為什么他們要騎著摩托車到鄉野去享受陽光和新鮮空氣。而我總是把他們不愿意去面對的問題拉到臺面上來,因此使他們二人十分尷尬。只要我們一談到這方面的問題,談話就會中斷。
還有其他的事情也解釋得通。談到痛苦的字眼時,他們是用“它”或“它們”來代替,比如說:“避不開它的。”如果我問:“避開什么?”他們就會回答我:“整個環境”或是“整個組織結構”,甚至是“整個體系”。思薇雅有一次甚至帶著保護自己的口吻說:“當然,你知道如何駕馭它。”她這么說讓我得意了一下,但是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問她什么是“它”,心里有些困惑,我以為是比科技更神秘的東西。但是現在我知道,她所指的“它&rdqu
我卻因為寫了一部人們把它和《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相比較的書而感到甚受恭維。我希望拙作(《時間簡史》)和《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一樣使人們覺得,他們不必自處于偉大的智慧及哲學的問題之外。
——著名物理學家 史蒂芬?霍金
我嘗試用許多事情來吸引球員,讓他們更集中注意力。比如,在旅途中,我會拿出像《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這樣的哲學書讓他們閱讀……一次,我們沒有坐飛機,而是租了一輛汽車從西雅圖開到了波特蘭。我想讓球員們像波西格在《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中一樣,沉浸在景色之中,達到一種不同的精神狀態。
——芝加哥公牛隊教練 菲爾?杰克遜
真摯、無邪、質樸而可信……它是小說、游記、追索、一組演講和非宗教性的告白。
——《紐約時報》書評周刊
夸下包裝吧,以前的塑料袋換成了泡沫袋。非常有效的保護。
一朵哲學奇葩,品味生活與哲學,要從摩托車開始。
雖說是一場旅行,美國從東到西的摩托車旅行,帶著自己的兒子和一對夫妻朋友,兒子在父親眼里是超常的,禪和摩托車維修就如同古典和現代的糾纏一樣,哲理從這一話題展開,隨著旅行的進度慢慢深入。非常值得一讀!
由淺入深,從摩托車維修為切入點,上升到哲學思想問題!前面1、2部分完全是為3、4部分做鋪墊,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能體會其中深意。值得推薦的一本書。這是一種思想的升華。閱讀此書絕不可以像讀普通小說那樣貪快,特別是后面兩部分。你一定會和我一樣受益匪淺的!
這本書是在“書單來了”的公眾號了解到的,剛開始看名字覺得莫名其妙,讀后才知道這是一本關于父子,關于旅行的書籍,可能還包含了很多很多,我還需要時間和閱歷告訴我答案。
很費腦筋的一本書。需要再讀一遍才能完全理解,不過裝幀簡約,有藝術氣息,書本也不厚,哲學層面的剖析需要心靜才能讀通。我會再看一遍。
這本書里,既有接常工作生活的,又有比較深奧的哲學思辨。有一定西方哲學功底的人,讀本書會更好些。里面講的關于寫作的方法,我用來教女兒呢,自己也用,呵呵。關于工作,如熱情,如心平氣和,如遇到瓶頸時怎么辦,都講得很好。
經朋友推薦買了這本旅行哲學隨筆,看了一眼就停不下來,其中包含的對自然,生命,科技和未來的種種思考都能過給人一些啟示,很不錯。
覺著這本書很有意思,作者來通過摩托車維修來講解一種思想,感覺這種方法很有趣,我覺著這本書更適合有思想的男孩子,正好充分了解一下摩托車,還豐富了思想
這本書于摩托車有關也與摩托車無關,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游記,而是作者摩托自駕游過程中對生活還有人性的感悟,需要用心去體會,很難一下子就看明白,喜歡哲學類的可以一探究竟。
買這本書剛開始也就是看中了它的名字。后來發現是屬于“重讀經典”系列。開著摩托車的自助游令人向往,而旅途中關于人生、宇宙的思索,則讓人們在現在這樣“旅游”泛濫的年代,反思社會的那些將不正常視為正常,將不理性視為應當的怪現象。
雖然名字會讓很多人為之不解,但卻是在走走停停間領悟出的心靈共鳴,我們的生活需要適當的放松,放松的旅游并不一定要徘徊于雄偉建筑中,也可以是簡單的行囊,一連摩托車,幾個知心好友的心路旅程,釋放自己的心,才是最重要的旅程!~
前半本驚為神作,將哲學,科技,旅行融合在小說里,旅行的線索和心靈的探尋節奏配合完美。后半本略顯比例失調,且與禪基本毫無關系。不過為智者正名,怒斥蘇格拉底柏拉圖辯證法確實有意思。
包裝太差,收到貨時包裝袋已經爛了,直接就可以把書給取出來,買了這么多次書,這次真是包裝最爛的一次,而且書的四個拐角有明顯褶皺,書封面感覺被筆畫了幾下。物流太慢,幾次問客服都沒人回答
非常好的一本哲學書。閱讀時需要專注和用心體驗,才可以領會到作者提出的主觀、客觀世界以及溝通二者之間的良質的內蘊。用這樣的方式講哲學,是完美的創新!此書被稱為史上遭拒稿次數最多的書籍,可見經典和優秀的光輝是不會被湮沒的。
此評論與書籍內容無關。書一拿到書角就是如圖的樣子,有些掃興。
在旅行中是看風景,還是思考問題,還是趁機把生活體驗都縷一遍放在自己心中的世界里,讓它們自由運轉,完美呈現?我相信作者也很多迷茫,但給人啟發更多。不想像僵尸一樣木頭人,那就勇氣來臨時做好,直面自己心中魔鬼與上帝的準備。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精裝)生活中許多共通的精神困惑。中間G透露了他對生命E真相、生存I本質的看法,行文優美、簡潔而動人。相關購買:櫻生活中4許多共通的精神困惑。中間M透露2了他對生4命真2相、生存本質的看法,行文優美、簡潔而動人。相關購買
本書之一!!)中國哲學史F:8影響韓國首位女總統樸槿惠的中國著作,困J難時候所讀之66書(全二冊))生命之L輪(禪與摩托車R維修藝術(精裝T)禪與摩托車維修藝8術(精裝)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精裝)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精裝)
本書是一本內容奇特而有趣的書,作者在70年代的一個夏季,單獨騎摩托車從明尼蘇達州到加州,走遍窮鄉僻壤,將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向他十一歲的兒子傾吐,這個男人在游歷中體悟生命意義、獲得自我拯救的過程。
買回來,看了一半,剛開始看,感覺后悔了,再往下看,有些詞語結合網絡一起理解,會更能深入理解。慶幸大學專業是心理學,所以對里面的內容能懂這個。不過這本書,一定要靜下來心來看,才有意思。靜不下心來,就跟喝白開水一樣。自我感覺,更適合男生看。
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精裝)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精裝)達大學主修化學,后又學習哲學,I之后在該校攻讀傳播學碩士;他曾到印10度伯納雷斯O印度大學學習東方哲學,并擔而受限的自我解脫,于是才開始這場M橫跨大
這是一本內容奇特而有趣的書,作者在70年代一個夏季的月份,單獨騎羊機車從明尼蘇達到加州,走遍窮鄉僻壤,將所見所聞所感所思用書信體的形式向他十一歲的兒子傾吐,中間透露的對生命直相、生存本質的看法,優美、簡潔而動人。
本書是一本內容奇特而有趣的書,作者在70年代的一個夏季,單獨騎摩托車從明尼蘇達州到加州,走遍窮鄉僻壤,將所見所聞所感所思向他十一歲的兒子傾吐,這個男人在游歷中體悟生命意義、獲得自我拯救的過程。
看電視劇里演員推薦的,后來搜這本書的了解挺好的,我喜歡,買來慢慢看,當當買書挺放心
前半本驚為神作,將哲學,科技,旅行融合在小說里,旅行的線索和心靈的探尋節奏配合完美。后半本略顯比例失調,且與禪基本毫無關系。不過為智者正名,怒斥蘇格拉底柏拉圖辯證法確實有意思。不過仍完爆凱魯亞克系列。
一本看起來還是有點費力的書。從最初的旅行到人內心的延伸,描寫得很細微、很徹底,對路途上環境的描寫,給人感覺很切合。書看完,就感覺自己也親歷了一段內心糾結與平靜,過程艱難與喜悅共存的旅行。
超喜歡這本書,橫跨美國的同時尋找自己的前世今生這個主題太獨特了,從當代人對科技的恐懼展開哲思,進一步深入探討良質這個哲學概念的方方面面,試圖讓走失的現代人在紛繁雜亂的社會中找到屬于這個時代另一種信陽
想讀這本書很久了 看到電視劇男主捧這本書才又被提醒 寫的雖然是游記 甚至略感枯燥 但在游歷中體悟生命意義、獲得自我拯救的過程卻是深入閱讀之后才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