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注全譯:本書對《群書治要》進行了全注全譯,由多位傳統文化學者、教授和博學人士歷時一年完成。
補錄三卷:《群書治要》原亡佚三卷,本書補錄了三卷,使得此書得以完備。
同類好書推薦
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學家。河北巨鹿人。貞觀元年(627年),升任尚書左丞。貞觀二年(628年),魏征被授秘書監,并參掌朝政,在此期間,受命編撰《群書治要》,于貞觀五年(631年)編輯成書。貞觀七年(633年),魏征代王珪為侍中。貞觀十年(636年),魏征奉命主持編寫《隋書》、《周書》、《梁書》、《陜書》、《齊書》(時稱五代史)等,歷時七年。貞觀十二年(638年),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漸怠惰,懶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漸不克終疏》,列舉了唐太宗執政初到當前為政態度的十個變化。貞觀十六年(643年),魏征病逝家中。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并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余姚人,唐初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隋煬帝時官起居舍人,唐時歷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褚遂良(596年-658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書法家,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騎常侍。
及時冊
前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終沒有中斷、連續五千多年發展至今的文明,是人類智慧的瑰寶。在世界文明史上,先后出現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羅馬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等,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華文明,以其頑強的凝聚力和雋永的魅力,歷經滄桑而完整地延續了下來。
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千古傳承、不斷豐富發展而沒有中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古人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典籍,其數量舉世罕見。這些經典,讓中國古圣先賢的圣賢教育代代都能培養出圣賢君子,使得中華民族無論在何種境況下都后繼有人,讓傳統文化的薪火始終不滅。這些經典,不僅讓中華民族的后世子孫蒙受福蔭,也不斷傳播到世界各地,給世界人民帶來和諧安定。
在我國歷史上,就曾經有這樣一部書,不僅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盛世”,而且還遠渡重洋,被日本天皇和臣子奉爲圭臬,創造了日本歷史上的兩朝盛世。然而這樣一部偉大的著作,卻在我國歷史上因爲失傳了一千多年,一直鮮爲人知。這部書就是——《群書治要》。
手不釋卷,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 —— 唐太宗讀《群書治要》感言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 魏徵《群書治要序》
我朝承和、貞觀之間,致重雍襲熙之盛者,未必不因講究此書之力。則凡君民、君臣者非所可忽也。
——(日)林信敬《群書治要校正序》
洋洋灑灑十本,需要啃一些日子。在此基礎上,還是要讀原著。
書放的有點久,紙質稍變黃,包裝外殼沒有粘牢,比較隨意。總體還是挺不錯的,關鍵是內容ok。
期待已久的書,不負所望,非常好,趕上活動價格也非常合適,贊。
這是為唐太宗編寫的文選,總體還是不錯的,印刷及紙質很好
里面四書五經等都有,不過估計只是精選其中的一部分。印刷還不錯。
全部書裝在一個箱子里,快遞過程中損爛,10本《史記》全部變形了,好在紙張沒爛。哎。
非常好的一套書,值得反復閱讀!感謝當當一如既往的優秀!支持當當!希望新的一年能越做越好!
趁打折 必須收藏一部。。。。慢慢看吧,夠看幾年的書了
非常好的書,建議大家都買來看看,很有智慧,對個人企業都有用,有所啟發
書已收到,還未認真拜讀,是有價值的中華古籍,靜心讀書!
好大一箱書,囤著慢慢看,作為國學知識補充吧,純古文看著太吃力了還是有翻譯的好
讀過其中的一本,看到套裝的,又買了一套,內容還沒有看,書的紙質印刷質量都很好,很喜歡,會繼續購買。
非常好的書,多閱讀,學史論今,做好中國人,感恩祖先。
看了序言才知《群書治要》居然是日本人幫忙保存,清朝才回中國。可嘆。
這是唐以前中華文化的精華,鑒往知來,唐太宗以之成就貞觀之治,德川家康以之開創二百多年幕府基業。
魏征的人生經歷的凝煉,很值得收藏,也是孩子成長的禮物。
書的內容比較全面。直接郵到家了,我倒沒有親見。不過希望治學者都能一看。
在網上聽了劉余莉教授的《群書治要》視頻講座,正好當當上有劉余莉教授主編的《群書治要》,真是太好了!
基本上是摘抄式的文集。目的在于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提供前人的經驗,智慧。原著50萬字,加上注釋,譯文,成了400萬字的十本一套的巨著。這是本好書,有益家國人生。
書治要》雖然誕生于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但是,書中的治國思想實為中國古圣先王治國教民之集大成,其治國平天下之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與成效,均是歷經幾千年考驗所累積的寶藏結晶。作為一部中華傳統文化的濃縮卷,唐太宗以《群書治要》為鑒,以“圣賢”為訓,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于為君、擇人、施政、教化,其脈絡是顯而易見的。
這書是很值得去讀的 小則修身 齊家 大則 治國 平天下 開闊視野 如果人人都按此書行事與反思 國家之幸啊 非常感謝凈空法師 和劉余莉教授 還有其他編撰此書的智者 功在千秋啊 加油 國學興 則民心安 人心治 則廉風行
群書治要回歸中土實屬不易,這部譯注印刷精良,翻譯得當,非常精美,要仔細研讀。但是當當的打折規律實在莫不清楚,剛買完就又打折了,而且便宜不少,覺得消息上應該多做寫文章,尤其是針對老用戶。
很好的書,感恩老法師慈悲,感恩作者,弘揚傳統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的責任,我們雖然把所有書都看一遍,但是這樣的系列書一定要看,抓住精髓就可以了,也感謝當當
之前讀了《群書治要50講》,覺得非常好,所以一直尋找好的版本,有一套沒有貨了,改這套。書的質量非常好,內容沒必要說了!貨到看了下,覺得,看這套書,還是要結合其他簡易版本,這樣有利于理解。《群書治要50講》就是非常好的輔助書。值得一生研讀的好書!
這套書第一眼感覺就很不一樣,就像人的氣場一樣,感覺很清凈,質直;排版內容上也沒有俗魅賣弄的浮躁,感恩賢圣,感恩凈空老法師,感恩群書譯注學習小組,感恩流通傳播的仁人志士!
《群書治要》雖然誕生于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但是,書中的治國思想實為中國古圣先王治國教民之集大成,其治國平天下之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與成效,均是歷經幾千年考驗所累積的寶藏結晶。作為一部中華傳統文化的濃縮卷,唐太宗以《群書治要》為鑒,以“圣賢”為訓,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用于為君、擇人、施政、教化,其脈絡是顯而易見的。故《群書治要》理所當然地成為唐太宗之后,歷代君王乃至輔臣和各級官吏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教科書。當今許多專家學者和社會賢達也認為,該書可稱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集成,世代治國安民的經驗匯編,儒家‘修、齊、治、平’的理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