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奧斯維辛,就不能有上帝的存在。——普里莫 萊維
無論我在思考什么,總要思考奧斯維辛。感謝那些要求、甚至逼迫我們講述一切的人,因為他們想聽到、想知道發生在奧斯維辛的那些人、那些事。——凱爾泰斯•伊姆萊
我們要知道“人”真正是什么,畢竟,這是發明奧斯維辛毒氣室,也是祈禱著走進毒氣室的“存在”。——維克多 弗蘭克
本書力圖以一個具體場所為切入點,對人類歷深重的罪行進行最透徹的詮釋,這就是奧斯維辛。
歷史不是劇本,真相永遠不止一個。奧斯維辛并不是專門用于殺害猶太人的滅絕營,也不僅僅與“最終解決”有關——奧斯維辛,是集中營指揮官霍斯等納粹官員的奮斗史;是波蘭人、吉卜賽人、蘇聯戰俘、耶和華見證人的情感煉獄;它是一個八歲德國女孩24小時起床,突然發現自己成了吉卜賽人,被扔進奧斯維辛的故事;它是戰后幸存者回到家鄉,卻發現外面的世界比奧斯維辛更糟的故事……這部書沒有孤證,每一個說出來的字,都出自兩處以上的歷史記錄,包括蘇聯解體后的解密檔案和親歷者訪談。
“人們問我,你在奧斯維辛學到了什么?我想我只能確定一件事:沒人真正了解自己。”1944年11月,希姆萊要求艾希曼停止驅逐匈牙利猶太人,并說:“到目前為止你一直都在滅絕猶太人,但我現在命令你從今天起變成猶太人的擁護者。”人的行為和信念能頃刻顛倒,因應自身處境(situation)而朝著沒有預料到的方向演變,這恰恰是所謂的“人性”。
奧斯維辛是一個更大的故事,我們從未真正了解它。這里所涉及的故事,有不少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我們自己。
“60年過去了,她依然清楚地記得走近焚尸場時看到了紅色的花,可能是天竺葵,它們種在盒子里,擺在窗臺上。在奧斯維辛艾麗斯從未見過鮮花,對她來說,那些花讓她想起過去安穩的生活:“我看見窗邊的花,它們讓你想起了家,讓你想起德國人攻進匈牙利時,母親出門去了,她沒有害怕、沒有哭喊,也沒有歇斯底里,而是到市場上買了紫羅蘭回來。那讓我感到非常平靜。如果母親還去買花,就說明情況不至于太糟。他們不會傷害我們。”正是這些小小的設計——比如焚尸場窗臺上的花——讓納粹的屠殺過程超越了單純的暴行。”
關于奧斯維辛,這一與古拉格齊名的20世紀集中營,我們仍然充滿太多大而化之的錯誤認識。奧斯維辛并不是專門用于殺害猶太人的滅絕營,也不僅僅與“終解決”有關——牛津大學歷史學家、英國BBC著名歷史節目制片人勞倫斯 里斯,在《奧斯維辛》這本榮獲英國圖書獎和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BAFTA)的作品中,憑借其豐富的檔案資料和手訪談材料,尤其是極其珍貴的受害者和加害者證詞,為我們對普利莫 萊維、凱爾泰斯•伊姆萊、埃利 威塞爾等著名作家筆下的無盡深淵,進行動人、透徹且勇氣十足的探索和詮釋。
勞倫斯 里斯(Laurence Rees),1957年生,牛津大學畢業,英國歷史學家、紀錄片導演,被《泰晤士報》評為“英國最杰出的歷史紀錄片制片人”。曾擔任英國廣播公司(BBC)歷史節目的創意總監,制作許多有關納粹和二戰系列的電視、電影,獲獎無數,包括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BAFTA)、英國紀錄片格里爾遜獎和國際紀錄片獎等。代表作《奧斯維辛:一部歷史》《納粹:歷史的警示》《東方恐怖:1931-1945的日本侵略》《世紀之戰: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戰爭》《希特勒:黑暗的克里斯瑪》等。
序言(部分)
這本書包含很多令人心情沉重的內容,但我仍然認為我們需要這樣一部作品:一方面是因為調查表明,大多數人對奧斯維辛的真實歷史仍一知半解;另一方面,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獨特的見解。
我圍繞納粹題材進行文字和電視節目創作已有十五年時間,這本書力圖在這些年的積累之上,以一個具體場所為切入點,對人類歷史上最深重的罪行進行最透徹的詮釋,這個場所就是奧斯維辛。不同于反猶主義,奧斯維辛有確定的開始日期(及時批波蘭囚犯到達,是1940年6月14日);也不同于種族屠殺,奧斯維辛有確定的結束日期(1945年1月27日,集中營獲得解放)。在這兩個日期之間,奧斯維辛那段復雜的歷史從許多方面反映出納粹種族和民族政策的復雜性。奧斯維辛并不是專門用于殺害猶太人的滅絕營,也不僅僅與“最終解決”有關——盡管它后來成為奧斯維辛的主題。奧斯維辛營地的結構和設施一直在變,而這些變化常常與德國人在各個戰場上的戰況密切相關。奧斯維辛,通過其毀滅性的動態發展,成為納粹國家核心價值觀的有形體現。
對奧斯維辛的研究,不僅是讓我們更深刻地洞悉納粹,還可以讓我們了解在歷史最極端的情況下,人類會做出什么。這里所涉及的故事,有不少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認識我們自己。
這本書的寫作離不開一些特別的調研,也就是對近百名集中營幸存者和納粹行兇者的訪談。此外,我也參考了此前為另外幾個關于第三帝國的節目所進行的數百場訪談,其中不少受訪對象曾是納粹黨員。與幸存者和行兇者的會面和對談讓我們收獲頗多,他們提供了單憑文字材料很難獲得的更深入的觀點。盡管自學生時代起我就一直對這一時期的歷史感興趣,但真正的深入研究源于1990 年與一位前納粹黨員的談話。當時為了編寫和制作一部關于約瑟夫 戈培爾博士的影片,我訪問了威爾弗雷德 馮 奧芬(Wilfred von Oven),他是戈培爾的專屬秘書,是這位臭名昭著的納粹宣傳部長的得力助手。在正式訪談結束后,我們喝著茶,我問這個頭腦聰明而又極富魅力的人:“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你在第三帝國的經歷,你會選哪個詞?”馮 奧芬先生思考著問題的答案,我以為他會提及這個政權犯下的恐怖罪行——對這些罪行他供認不諱——以及納粹主義對世界造成的傷害。“這個嘛,”他說道,“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總結我在第三帝國的經歷,我會說——天堂。”
“天堂”?在我讀過的歷史書里,沒有任何一本是這么形容納粹時期的。這個詞也不像是出自這位坐在我面前、優雅且通情達理的男人之口。說起來,他的言談舉止根本就不像個納粹黨員。這樣的人怎么會選擇這么一個詞?任何一個有頭腦的人怎么可能這樣評價第三帝國?而20 世紀的德國人又為何犯下這樣的罪行?他們畢竟是歐洲文化的核心、一個有著良好教養的民族。多年前的那個午后,這些問題縈繞在我的腦海中,直到今天仍揮之不去。
在我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歷史的兩次偶然幫了大忙。及時,那些曾是納粹一分子的受訪者,在我向他們提問的時候,恰好處在即使公開表達也不會有什么損失的人生階段。早上十五年,作為社會中流砥柱的他們什么也不會透漏。而今天,包括迷人的馮 奧芬先生在內,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已過世。
第二個機緣在于,這項研究恰巧趕上了柏林墻倒塌和東歐劇變。突然之間,我們能接觸到的不僅有調研所需的檔案,還有人。我曾在1989 年共產主義時期的蘇聯進行拍攝,那時談及國家歷史,人們基本只能喊喊政治口號。而到了20 世紀90 年代,壓抑已久的回憶和觀點,一時之間如決堤的洪水般傾瀉而出。在波羅的海諸國, 我聽到人們回憶他們如何將納粹視為解放者而夾道歡迎;在卡爾梅克人的大草原上,我獲得了斯大林對整個民族進行報復性驅逐的一手資料;在西伯利亞,我遇見了兩度陷于囹圄的老兵們—一次拜希特勒所賜,另一次則是蘇聯;在明斯克附近的一個小村莊,我偶遇一位女士,她曾參與了現代歷史上最殘酷的游擊戰,回首過去,她認為,紅軍更為可怕,如果不是共產主義的傾塌,所有這些深埋的過去將隨著當事人的離世,最終從這個世界被抹去。
更可怕的,是反猶主義。當我輾轉行走于這些才獲得獨立的國家——從立陶宛到烏克蘭,從塞爾維亞到白俄羅斯,我以為人們會告訴我,他們有多痛恨蘇聯共產主義——這才是他們該有的情緒。而恨猶太人?簡直荒唐可笑,特別是沒有幾個猶太人還住在那兒。看來,希特勒和納粹的工作相當“成功”。然而,波羅的海的一位老人在1941 年曾幫助納粹射殺猶太人,而六十年后他仍認為當年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甚至一些曾反對納粹的人也持有狂熱的反猶主義觀點。我仍記得一位烏克蘭老兵在一次午餐時向我提出的問題。他曾作為烏克蘭民族主義者與納粹和蘇軍浴血奮戰,并因此遭到迫害。他問我:“我聽說紐約有個由各國猶太金融家組成的秘密團體, 他們打算干掉所有非猶太人政府。你怎么看?”我愣住了。每逢意料之外且毫不掩飾的反猶主義,不是猶太人的我總會陷入震驚。“我怎么看?”我最終答道,“我覺得那純粹是胡扯。”這個老兵抿了一口伏特加。“是么,”他說,“你是這么想的啊。有意思……”
所有認為本書所涉及的歷史與當下無關的人,都應該記住前面寫到的一切。所有認為只有納粹分子甚至只有希特勒才持有極其惡毒的反猶主義觀念的人,也應當認真反思。最危險的想法之一,就是認為歐洲人是在少數瘋子的強迫下心不甘情不愿地犯下了滅絕猶太人的罪行。……追溯希特勒、希姆萊、海德里希和其他納粹領導人如何逐步決定建造奧斯維辛并執行“最終解決”,有助于我們了解一個不斷變化、激進且極其復雜的決策過程是如何展開的。在這過程中并沒有一個自上而下強制執行的計劃,也不存在一個自下而上提出、最終得到批準的方案。沒有哪個納粹分子是遭到威脅被迫進行屠殺的。不, 這是一項由成千上萬的人共同經營的事業,決定是他們自己做出的, 不僅參與而且積極主動地尋找辦法,以解決如何殺戮人類同胞、如何處理他們尸體的問題——因為殺害人數之多、規模之大,史無前例。
理想國系列,沒得說,都值得收藏
這一套書我都一本一本買,很好。
還可以,能看,值。。。。。。。。。
好看的一匹,花兩天看完,真的很好看啊,大量論據,觀點中立,很有收貨,對二戰有了新看法,還有就是,借給了好多人看
作為人類,奧斯維辛的歷史是必讀的。
理想國譯叢,毫不客氣的收了!擺在一起看著就*觀!
書的封底破了一個小洞,有劃痕,然鵝塑封是完整的……
紙質很好!內容也很喜歡!可惜一直不加入促銷。算了,還是入手了!
書很棒很棒很棒。觀點客觀中立,不偏不倚。引證充分,敘述議論平實而節制,卻蘊含震撼人心的力量。
包裝不錯,書本的紙質也可以,與期望中錯不多,期待閱讀感
類似內容的書很多,不過這本書寫的不錯,理想國譯叢的書一般都很精致。
書是好書,la ji 的是物流,云南誠中糟糕到極點。la ji還不讓打,是敏感詞匯嗎?!當當是有多可笑。
書很好,但是快遞太暴力了,任誰發現自己買的書破了一個洞都不會開心的好嗎!(メ`[]?)/
書很美貌,之前一直沒貨等了很久,紙質很好內容還沒看
理想國的一直都很棒 他們出版社的書一直保持高水準 這本書算是新出的 內容深刻 如果是對這一段歷史感興趣的值得購買
德國納粹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而現在的德國以自由民主立國,和平統一了國家
理想國的書沒的說,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必須收藏
書是正版書,一直想了解這方面的歷史,現在可以如愿了~
買點理想國系列的書讀一讀,看看收獲。奧斯維辛,一個苦難的地方
理想國叢譯系列的書質量值得肯定!看過這個系列的布達佩斯往事,揭示了冷戰時期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帶給我深深的震撼,也一樣希望這本書能帶給我心靈的震撼!
首先這是看封面就想買的系列之一;其次,這本書伴我走過了春節期間的柬埔寨之行,猶為感到生在和平年代越發強大的中國的幸運;再有,此書,確實值得一看,歷史不應被忘記。
這部書建立在對納粹暴行深刻揭露分析基礎上,理性地去思考和揭批法西斯集中營制度罪惡,讀后在備感沉重同時也希望和平這個主題一直為大家關注和力爭,反對一切反人類反和平的逆行!
書快看完了,我也悲憤得病了。魔鬼會扯下文明的遮羞布,文明什么都不是,因為人性根本經不起考驗。別輕言說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惟愿真正的文明與自覺能止住人類毫無底限的墮落。
了解奧斯維辛的前世今生,了解猶太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了死亡,了解滅絕集中營的流水線…這本書有太多血淚還有你應該了解的東西。如果結合紀錄片一起看的話,更佳。當然,文字本身已足以讓你永遠難以忘記了。
理想國譯叢的書一直都超想買,可惜特別喜歡的蘇聯的那幾本都沒貨,這本也是前陣子很期待的!
奧斯維辛,已經成為人類文明史上不堪回首的一頁,但每一次的回首,都會有新的發現
人類從內心深處需要這個世界有公道存在,需要無辜的人*終得到補償, 有罪的人*終受到懲罰。但奧斯維辛的歷史沒有給我們這樣的慰藉。
如果不挖掘出奧斯維辛發生的深層原因,引以為戒,找到方法去遏制,相似的慘劇還會重演,盧旺達的悲劇就說明了這樣的道理。或許奧斯維辛對于當代人來說只是歷史,只是一個大大的符號,但是人性的惡從來都不會主動消失,在我們生活中只要有心都能看到。歷史事件有大小,慘烈程度之分,人性的丑惡是沒有分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