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五歲生日開始,小阿花每天早上都起來做飯。這是她和媽媽的約定。
得了重病的年輕媽媽,讓幼小的女兒阿花學習力所能及的廚藝。因為會做飯就意味著能活下去,所以她要教會女兒如何拿菜刀,如何洗菜,如何做飯,學習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會做飯,身體健康,能夠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
愛孩子,就要教會孩子獨自生存的能力。
可與《窗邊的小豆豆》相提并論的書
愛孩子,就要教會孩子獨自生存的能力
《父母必讀》主編 惲梅 傾情推薦
令人深受震撼、熱淚盈眶、大大改變教育觀念
附贈文怡《媽媽寶寶做美食》菜譜冊子,媽媽寶寶齊動手,美味菜品一起做
安武信吾,生于1963年,福岡縣人。任職于西日本新聞社。
安武千惠,生于1975年,長崎縣人。福岡教育大學研究生院聲樂系畢業后,于北九州明治學園擔任音樂教師。2008年因病去世。
安武花,生于2003年,現就讀于福岡市立草江小學,愛好鋼琴、卡拉OK和做飯。
序 章
及時章患乳腺癌的新娘
第二章拼命生下你
第三章吃得好才能活得好
第四章全身擴散
第五章媽媽,咪咪是被咔嚓一下切掉了嗎?
第六章我和女兒的約定
第七章的日子
第八章阿花的醬湯
媽媽和阿花的早睡早起糙米食譜
女兒四歲生日的禮物,是一條圍裙
今天是女兒的生日。
世上還有一個生命源自我的基因,這件事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但命中注定,她有一位身患癌癥的母親。
但正因如此,她的命運才逐漸展開。
一大早,她就得陪著母親喝加了葛根粉的梅醬粗茶,吃糙米,服用酶。她喜歡梅干和腌咸蘿卜,把炒熟的大豆和烤魚干當零食吃。
如果問"晚飯想吃什么",找遍全世界,也很少會有一個三歲的孩子回答"糙米飯團、納豆和醬湯"。
母親身患癌癥,今后她要付出比常人多一倍的努力才能生存下去吧。
只要時間允許,我想盡力幫助她開辟自己的人生之路。
因為孩子是上天賜予我的禮物。
而她遲早會松開我的手踏上旅程。
雖然早了點,但我想在今年,也就是她四歲的時候一點點教她學習做飯。
禮物是一條圍裙。
還有一個用愛心和闊葉山麥冬編制的心形花籃。
——阿花的媽媽 千惠
阿花五歲了
我要教會女兒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務。
學習可以放在第二位。
只要身體健康,能夠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生存下去。
阿花五歲了。從前天開始,我把準備早飯的工作交給她了。我也會幫忙。
盡管阿花用刀的樣子看上去相當嚇人,可我還是忍住沒出聲,也沒伸手。
"阿花,不拿菜刀的那只手要像貓爪子那樣收起來哦。手指伸出來很危險喲。"
"這回咱們來磨磨米。小心點喲,一粒米里可有七個神仙哪!" ——阿花的媽媽 千惠
一個寒冷的早晨,阿花的身影出現在廚房里。
千惠教剛滿五歲的阿花如何用菜刀。阿花正用刀切著放在她小手掌上的豆腐。聽保育園的西園長說,要讓寶寶知道刀刃和手掌接觸時的感覺,還要注意別讓刀切到手,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阿花踩著腳凳,切好砧板上的蔬菜,然后把蘿卜和生姜擦成絲。
熟練一些后,阿花也開始用火了。千惠做醬湯時先把火關上,然后教阿花如何放入大醬,還告訴她蔬菜的皮和根也可以吃。
"媽媽,要放多少大醬呢?"
"你自己嘗嘗看。"
不發言。不幫忙。"教孩子做事情時,最重要的就是盡量讓孩子獨立思考和體會,自己把事情做完。"千惠總是這樣說。這看起來簡單,對父母來說卻是相當難。
雖然要求嚴格,但阿花做錯了,千惠也絕不批評她,而是讓她再反復做上幾遍。有時飯做砸了,她就和阿花一起找原因。
我坐在餐桌前邊看報紙邊等著吃早飯,聽見了她們倆的對話:
"我們讓爸爸大吃一驚吧!"
"爸爸會說好吃嗎?我好緊張哦!"
阿花一邊做醬湯,一邊想象著餐桌上家人的笑臉。
阿花給媽媽的信
媽媽:
阿花有件事想告訴你哦。那就是—所有的便當我自己都會做了!媽媽你很吃驚吧?
寒假時,爸爸有次前24小時喝多了酒,睡起了懶覺,沒給我準備帶到學童保育所①去的便當。雖然爸爸說"待會兒給你送過去",但我覺得現在開始做也來得及,就趁爸爸洗澡的時候蒸了米飯,打算自己做便當。菜是奶奶教的煎雞蛋和爸爸教的青椒炒肉。米飯上還撒了魚粉拌紫菜哦!我還和爸爸說好了,下次做飯時收拾的活兒也全由我來干。
最近我的拿手菜是咖喱飯和土豆燒肉。還有啊,我還想讓媽媽再教我彈鋼琴。雖然媽媽教得嚴,但是很容易聽明白。因為嚴格,阿花才能彈得好嘛!托媽媽的福,在學校的功課里,阿花最拿手的就是音樂哦!我也想跟媽媽一樣,長大后成為一個會唱歌的人。為我加油吧!打掃浴室和洗衣服的活兒,我有點偷懶了,上了四年級我會努力的。因為我和媽媽說好了,你就在天國看我的行動吧。
今年我想和爸爸去很多地方旅行,也想和媽媽一起去好多地方。我好想和爸爸媽媽三個人一起去沖繩和迪士尼樂園啊!爸爸說暑假會帶我去。要是媽媽在的話,我就更高興了。
不說別人的壞話。不忘記微笑。這些都是媽媽教給我的。
雖然我也會覺得好難啊,真討厭呀,這可怎么辦呢?不過車到山前必有路。"想想別的,想想別的",以前媽媽經常這樣說。阿花已經不哭了,我會加油哦!
安武花
阿花,做飯這件事與生存息息相關,我要教會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務。學習可以放在第二位,能夠自食其力,將來無論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安武千惠(本書主角)
千惠一家希望女兒阿花掌握頑強生活的本領,能對未來的生活做出更健康的選擇……樸樸實實的字里行間,透著一股堅韌,一股微小而強大的信念。——《父母必讀》雜志主編 惲梅
這本由一家三口合著而成的《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是媽媽曾經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過的證明,也充滿了母親留給女兒的愛?!冻招侣劇?/p>
我想,歸根結底,千惠教給阿花的最根本的東西是"獨立與自尊"。很久沒有看到這樣一部讓人感動得熱淚盈眶的作品了?!獰嵝淖x者
含淚看完,一家人的歡聲笑語在一個生命離開后在看似最弱小的孩子身上繼續堅持下去,告訴人們:什么才是為孩子考慮長遠,我們總有一天要離開他們,他們總有一天要獨立面對一切一切。
這本是太適合中國的家長閱讀了,孩子應該首先學會照顧自己關心他人,而不是好好學習天天備考,另外,書中介紹的糙米養生法很不錯,解決了我家寶寶的便秘問題,現在我們全家都吃糙米了~好吃又健康哦!
以為會有很多關于孩子怎么做飯的描寫,但是沒有,說的全是大人的事,關于小孩子做飯只是輕輕帶過,小失望。
會做飯的孩子又到哪兒都能活下去,在有限生命里的教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最樸實的生活方式,最樂觀的生活態度,值得贊
不會做飯的媽媽買來培養一下下一代,哈哈哈哈哈哈
他爸、孩子和我都看了,好感動。不同人看完的感受都不一樣。孩子感嘆說:阿花太可憐了。還領悟到要有自己的孩子生活才有意義。而我,看完整本書后,最大的感悟就是健康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是多么的重要。
以前就看過這個電影很受感動 書更是真實記錄下來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 是我們扼殺了他們的本能 什么都替辦 搞得現在小孩兒生活自理很差 動不動發脾氣
機緣巧合下看到了關于阿花的報道,什么樣的母愛陪伴了啊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依然堅守約定的阿花,身旁的媽媽也許永遠不會遠離。感動于一家三口的大愛,醉心于一家三口的堅毅、美滿!
書中記錄了阿花全家的生活,從阿花爸媽的認識到阿花媽媽生病,再到培養阿花獨立做飯。很感人
看到微博上的帖子買的。雖然一口氣看了下來,但覺得此書跟書名及重點推出的孩子的部分少了點,書的大部分是孩子媽媽抗癌的過程。如果教育孩子教孩子各種生活技能的部分少之又少,不符合書名。我家孩子11歲,看了前一部分就沒興趣往下讀了。
剛開始以為是育兒書呢。原來是……雖說相對于作者一家來說,我真的是非常非常之幸運的了,但,我想說的是,我也非常希望能早日吃到女兒做的早餐……愿作者在天堂安好,愿不朋友健康成長!
這個故事,曾經感動全球500萬人。本書是由一家三口——丈夫信吾、妻子千惠和年幼的女兒阿花一起寫就的溫暖之作:身患重病的年輕媽媽千惠,開始教四歲的女兒阿花學習做飯,學習家務。她教女兒如何拿菜刀,如何洗菜。衣服翻著脫下來,就翻著還給她,讓她整理好。只要是阿花力所能及的事,千惠都讓她自己來。比孩子先來到這個世界的父母,注定無法陪孩子走完一生的路。然而,教給孩子什么最重要?
這是一本拿起來放不下的書。感動于千惠,感動于小小年紀的阿花。我們愛孩子,就要培養她自食其力的能力。畢竟我們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希望留給孩子的財富不僅僅是精神上的,還應該最基本的生產能力。 推薦此書,讓所有人了解這個平凡卻特別的家庭帶給我們的思考。
你可以不做飯但不許會做,這樣你到哪里都不會餓著
我曾經是個會做飯的孩子,現在是個會做飯的媽媽,只是還沒教會我的孩子做飯。一本好書。兒子喜歡。
最好的廚房和教育方式。雖然我一直到9歲才開始學習做飯,不過比好多同齡人還是早了一點,哈哈,而且媽媽也一直在教我充滿愉悅地去烹飪食物,以及烹飪時融入更多藝術的元素,現在想想,真的是很感謝媽媽呢!
當當滿減時買了一堆書,很合算。這本書拿到就迫不及待地看了,很感動,主人公對孩子的期盼與不舍,盡可能多地提前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平時也試著讓孩子動手學步簡單的廚藝。
《爸爸去哪兒》在讓孩子體驗不同的生活,而《會做飯的孩子》這對母子用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生命會給我們很多,想要的,不想要的會一起來。沒人知道未來會怎么樣。所以,咱家的寶貝,刷碗的活接著干吧。會做米飯了,接著學做稀飯哈。
母親千惠,一個身患癌癥的母親,徘徊掙扎在生命的邊緣,卻用愛,給女兒阿花支撐起一片天空,盡管深受病魔的折磨,卻仍悉心呵護女兒,教會女兒烹飪。不說別人壞話,不忘記微笑,這是母親千惠留給阿花的一生的寶貴財富。
看到小花媽媽從生病到去世的過程,即體會到他們的幸福,也有悲傷。堅強的小花,在那么小的年齡,卻像大人一樣面對媽媽的離去,照顧爸爸。也許我們都會經歷一段傷心的旅程,但走過那樣的路,才能更加體會到幸福是多么美好的事。珍惜當下。
看著書中的媽媽,不得已而為之都是滿滿的愛,正是因為媽媽的未雨綢繆,才讓孩子再失去媽媽的同時,堅強的面對生活,照顧好自己,照顧好爸爸。感動的同時,也在反思自己對女兒的教育
一位堅強的母親,在與疾病斗爭的過程中,有堅定也有執著,這些都給了孩子表率,樂觀感染孩子,教孩子做飯和健康飲食理念既是增強孩子的生存能力,更是對健康生活方式的傳播,母親雖然不在了,但媽媽的愛卻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看書名以為是一本關于教孩子做廚藝的書,后來讀才知道是關于一本患癌癥的媽媽的故事,但確實很讓人感動,小小的孩子學會做飯,學會面對自己的人生,這句話真好:"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讓我們一起關注廚房教育!對孩子的人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