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化世家"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當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家族群體。叢書輯共4冊,分別為《風雨飲冰室——新會梁氏家族文化評傳》、《倚樹聽流泉——唐河馮氏家族文化評傳》、《丹桂滿庭芳——無錫錢氏家族文化評傳》和《花落春仍在——德清俞氏家族文化評傳》,展示了以梁啟超、梁思成、林徽因、馮友蘭、馮景蘭、馮沅君、錢鐘書、俞平伯等文化科技名人為代表的不同家族的人才群體形象,探索了家族興盛的不同風格和路徑,揭示了近百年來影響人才成長的各種環境因素,進一步印證了中國很好傳統文化在社會發展和家族振興過程的實力和作用。
無錫錢氏是近代著名的文化世家,出現了錢基博、錢鐘書等文學大師,也出現了像錢鐘韓、錢鐘泰等著名科學家,錢孫卿、錢中漢等社會活動家。國傳統的家學淵源,在近代西學東漸過程中的結合,既有嚴格系統的家教,又有學術上的民主自由,形成了良好的成才環境。《丹桂滿庭芳——無錫錢氏家族文化評傳》敘述了無錫錢氏家族百余年來的發展演變過程,通過這個家族幾個有代表性的人物成長成才的歷程,展示這個文化世家發展的全貌,探討其文化傳承的成功原因與特色,對于當今的人才培養,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書由孔慶茂著。
孔慶茂,1964年9月生,河南濟源市人。1986年7月畢業于河南大學中文系,1990年獲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碩士學位,1996年師從南京師范大學陳美林教授攻讀明清文學,1999年獲文學博士學位。2006—2009年在東南大學藝術學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科研工作。曾任江蘇高教雜志社編輯,江蘇省委《江蘇南北經濟通訊》編輯,現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文化遺產保護系主任。199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錢鐘書傳》《辜鴻銘評傳》《魂歸何處一一張愛玲傳》《楊絳評傳》《林紓傳》多種。現主要從事藝術史及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對文學、歷史、宗教、古籍版本亦有較廣涉獵,著有《科舉文體研究》《智慧孟子》《八股文史》《中國符號口色彩升平》《裴休研究》等學術著作多部,論文30多篇?!栋斯晌氖贰帆@得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很好成果獎。
小引
及時章 二十世紀初的時代與家庭
詩禮之家的家學淵源
孿生兄弟:錢基博與基厚的少年
傳統與新學
初出茅廬,躍躍欲試
第二章 新的一代及其教育
錢鍾書與錢鍾韓的童年
錢基厚躋身政壇
從圣約翰到光華大學
錢基博在無錫國專
錢鍾書與錢鍾韓的中學時代
錢鍾韓:走出傳統的文史之路
第三章 大學時代
"橫掃清華圖書館"
石遺老人的座上客
敢與論短長
初識楊絳
父子相聚在光華大學
錢鍾韓在交大
第四章 國外留學
英倫聚首
錢鍾書在英國
在"東方的劍橋"
西南聯大最年輕的教授
第五章 上海淪陷時期
堅持民族氣節
"謝家寶樹"
父子同為系主任
淪陷區里的錢鍾書
錢基博與錢基厚二人,后來走的路不太相同。兄長基本上是以治學為主,成為一代國學家;而弟弟雖不廢學問,但更多的精力,投身于地方的社會事務之中,成為一名對地方卓有貢獻的鄉紳和領導。兩人性格的不同,在青少年時代即已看出來。錢基博說:"惟吾孫卿,慷慨敢任事,不僅欲以文字見,排難解紛,居鄉有所盡力,鄉人亦雅重之。……凡地方大利害,主者有所設施,不知于地方人士意何如,必且曰:`且以咨錢某`。地方人士于主者有所建白,亦必曰:`咨錢某`。作官民交通之樞,宣主者意而導地方人士之隱,實惟吾孫卿是賴。
"從這一段簡短的話中,我們當能窺見錢基厚性格的一斑。雖然兄弟二人后來走的路有所不同,但他們有著相同的一面,就是對社會對政治十分關心。初出茅廬,所走的路仍是相近的。
轉眼之間,他們已逾弱冠,各自都要成家立業了。光緒三十三年(1907),兄長基博結婚,娶的是本邑王莘鋤的侄女兒。王莘鋤先生名王縡,同治二年(1863)癸亥科進士,光緒二年曾任福建鄉試同考官,制舉文很有點名氣。他的弟弟名演,無錫縣附貢生,候選訓導。由于弟弟與弟媳去世很早,其女兒由兄長養大。因為她從小孤苦伶仃,在伯父家長大,似有一點寄人籬下的感覺,所以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性格好,安分守己,勤儉持家。她就是錢鍾書的母親。鍾書的母親比父親小一歲。
1910年,錢基博的長子錢鍾書出生。據說,錢鍾書出生時,適逢有人送來一套《常州先哲遺書》,故名仰先,字哲良。
第二年,弟弟錢基厚也結婚成家。那時,基厚還在蘇州木瀆兩等小學堂任數理教習,平時不常回家,他的父母也不經過他的同意,在家中自作主張為他物色好了妻子,然后召他回來完婚。他事先一點都不知道,回到家中才知道他的妻子是當地名流、縣副貢生高映川先生的長女。這樁婚事是他的父母請他的朋友吳錦如介紹的。高先生是本地德高望重的長者,在縣衙任事。錢基厚記得很清楚,他們弟兄倆曾經有一次演講時當面沖撞高先生,對高先生很無禮,但高先生笑笑,并不以為忤,現在又以女兒相許,這說明高老先生很有眼光,不計較小事得失而慧眼識人。以后在為地方利益奔波的歲月中,翁婿合作共事多年,融洽。
兄弟各自成家立業,有各自的事情。白天各忙各的事情,晚上回來互相探討學問,漸漸地,兩人的興趣傾向顯示出來了。基博的古文已經出名,當地許多碑銘誄記等文章皆請他寫?;駪?南湖)的聘請,至上海曹家渡小萬柳堂坐館授課,教他的三個孩子。小萬柳堂在蘇州河畔,河上風帆片片,有風物之美,可以賞玩。更可貴的,廉泉可是晚清一個了不起的人物。他字惠卿,號南湖,清末官部郎,為官正直,詩歌自成一家,是著名詩人。他的妻子吳芝英是清末大文豪吳汝綸的女兒。廉南湖的詩歌、吳芝英的書法,都有名于當時。吳芝英還是革命烈士秋瑾的密友。秋瑾被清廷殺害之后,作為清朝命官的廉泉與妻子佩服秋瑾的俠義精神,親斂其遺骸,葬于西湖之濱。這件事當時在社會上掀起軒然大波。廉泉被京御史彈劾,差點為此去職,一時義聲震朝野。像這樣的人,在清末的官場上是不多的。錢基厚很欽佩這樣有肝膽的人,所以才樂于為其西席。
這時,兄長基博被江西按察使陶大均聘為書記,江西一省的碑版文字多出其手。陶大均為晚清高官,早年受業于黎庶昌,為曾國藩的再傳弟子。他看過錢基博的文章,欣賞,驚為"龔定庵(自珍)復生",托廉南湖的介紹,招之入其幕府,籌辦司法改良。月俸白銀百兩,這是相當優厚的待遇。錢基博把所得的俸錢悉數寄回家中交給父親,依然敝衣舊服不改當初。別人問他何苦如此節儉,他說:"我自知嗜欲過人,稍一放縱,就不能回頭。故手中不留一文余錢,以此約束自己不陷于淫謠。"有24小時半夜已經入睡,大均突然使人召之入見,他以為有要事相商,急忙披衣過去。到了幕府,眾賓環坐,熱鬧,大家正在欣賞歌舞。陶大均指著一名美人,對他說:"此女即是花榜狀頭,馳名久矣,白天召之人言可畏,故晚上請你過來欣賞。"錢基博一時默然,緩緩道:"公為糾彈官吏、掌管風憲的按察使,長夜召妓,何以儀型百官?"說完轉身離開。同座笑為迂腐,大均說:"此人是真君子。"次日,大均登門長揖,謝日:"君少年如此,乃令我輩愧死。然微君不能諍我,亦非我不能容君。"從此再不召妓,對少年錢基博更加敬重。(《錢基博自傳》)錢基博在江西,本想做兩件事,一停止刑訊,一改良監獄。但當時司法腐敗,停止刑訊根本不可能,他只好致力于改良監獄,雖然做了很大的努力,只是減少一些酷刑而已。
不久以后,陶大均病故,錢基博就辭職回鄉了。
直到宣統二年母親病革時,二人才各自從外地回來,兄弟又聚于一起。1911年,錢基厚曾在南京兩江法政學堂法科學習一段時間。到了南京一看,錢基博不覺失望。這里的提學使為江西吳某,總教習為湖南何某,官僚習氣甚重,上課的教師都是日本法政速成畢業的學生,教材也是抄襲翻譯日本的速成教材,錯誤百出,錢基厚的日文水平只是粗通一點而已,都能看出其破綻。錢基厚常常拿原書對照,引證材料詰難,教師個個答不上來,對他頗為側目。他覺得這些人并沒有什么水平,正好局勢不寧,就趁機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