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編著的《中國政法大 學法律碩士學位論文集(2012-2013)》收錄了中 國政法大學法律碩士學院2012-2013年學位論文 10篇,內容涵蓋民商法、行政法、刑事法、國際法等 領域,如《試論合同的相對無效》、《行政決定說理 性研究——以工商系統推行說理式行政處罰決定書為 視角》、《論SPS協議第5.7條下對科學證據不充分的 理解與適用》、《刑事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研究》等 。
序
出版說明
2012年學位論文
安冬
附條件不起訴制度的構建
孫濤
對寧夏農民犯罪問題的犯罪學研究
李德慧
行政決定說理性研究
——以工商系統推行說理式行政處罰決定書為視角
郭玉林
試論合同的相對無效
周松玉
地方人大常委會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的現實困境與制度完善
2013年學位論文
苗圯
存款保險道德風險的法律防范
謝泳泠
商業預付卡法律規制研究
王淵超
論SPS協議第5.7條下對科學證據不充分的理解與適用
馬盛君
股東查閱權制度實證研究
余姍珊
刑事被害人國家救助制度研究
及時章 附條件不起訴概述
一、附條件不起訴的概念
關于附條件不起訴這一制度的名稱,學術界并不統一,有的又叫暫緩起訴。盡管在名稱上有所不同,但關于該制度的基本內容是相同的。附條件不起訴是指人民檢察院對于行為構成犯罪、符合起訴條件的犯罪嫌疑人,因其犯罪情節較輕,主觀惡性較小、確有悔罪表現,而暫不對其提起公訴,而是設定一定的條件,如果犯罪嫌疑人在考驗期內遵守相關規定并積極履行了規定的義務,檢察機關就作出不起訴決定,反之,檢察機關將對其提起公訴。
從定義上看,我認為附條件不起訴這一名稱更加。陳光中教授指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與其他不起訴制度的主要區別是其附加一定的條件,因此,其貼切的名稱應當是附條件不起訴。"附條件不起訴這一名稱著重強調不起訴,即只要犯罪嫌疑人履行一定的條件,檢察機關就作不起訴處理,而且這一名稱也表明這一制度是有條件的不起訴,符合設立該制度的立法宗旨。新《刑事訴訟法》也是采用這一名稱。
二、附條件不起訴與相關概念的區別
(一)附條件不起訴與法定不起訴
新《刑事訴訟法》第173條規定:"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15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這是法定不起訴的法律規定。法條明確規定人民檢察院作出不起訴決定為"應當"表明:關于是否起訴犯罪嫌疑人,人民檢察院沒有任何的自由裁量權,只要犯罪嫌疑人具備了法律規定的情形,人民檢察院就必須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法定不起訴符合起訴法定主義,關于起訴與否,人民檢察院只能依據法律的明文規定決定。附條件不起訴則賦予了檢察機關自由裁量權,是否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由檢察機關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來決定。附條件不起訴與法定不起訴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人民檢察院是否享有起訴裁量權。
(二)附條件不起訴與證據不足不起訴
顧名思義,證據不足不起訴是指因為證明犯罪嫌疑人犯罪的證據不夠確實充分,檢察院作出不起訴決定,這是無罪推定原則的要求。根據新《刑事訴訟法令第171條的規定:"對于補充偵查的案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如果經過兩次補充偵查,仍然認為證據不足,不符合起訴條件,檢察機關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證據不足不起訴是在證據不足以認定犯罪的情況下作出的不起訴決定,根據疑罪從無原則,如果案件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那么就不能認定犯罪嫌疑人的行為為犯罪,檢察機關自然應當不予起訴。而附條件不起訴則要求案件的現有證據能夠證明犯罪嫌疑人實施的行為構成犯罪.符合起訴條件。在適用附條件不起訴時切忌將因證據不足無法起訴的犯罪嫌疑人,退而求其次將其附條件不起訴,這樣做嚴重違背了附條件不起訴的立法目的。綜上,附條件不起訴與證據不足不起訴最主要的區別是現有證據能否證明犯罪嫌疑人所實施的行為構成犯罪。
(三)附條件不起訴與酌定不起訴
新《刑事訴訟法》第173條規定:"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這是酌定不起訴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的規定。此處法律規定為"可以"表明:關于是否起訴犯罪嫌疑人,檢察機關有自由裁量權。附條件不起訴和酌定不起訴都賦予了檢察機關起訴裁量權,對于符合條件的,可以起訴,也可以不起訴。但二者之!司還是有區別:
1.是否具有考驗期。檢察機關作出附條件不起訴決定后,犯罪嫌疑人還需經過一定的考驗期才可以確定最終是否會被起訴。酌定不起訴則不要求考驗期,檢察機關一經作出酌定不起訴決定,即表明對犯罪嫌疑人作不起訴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