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購不提勞阿毛,整啥名句都枉然!——@朗潤李大衛
本書不是故作高深的理論,而是阿毛同學15年親歷中國資本市場并購實踐的感悟。文字深入淺出,詼諧幽默,嘻笑調侃中勾勒出方興未艾的本土并購市場的眾生相,實為不可多得的關于并購市場的生動讀本。書中所言于專業人士心有戚戚焉,非專業人士也能在莞爾一笑之余走近并購。 ——劉曉丹,華泰聯合證券總裁
并購的門道兒和熱鬧兒
阿毛哥有次坐飛機,聽見后排兩個年輕人談并購,其中一個苦惱說并購法規太難懂,不易入門;另一個經驗豐富些的,馬上說:你到網上去搜勞阿毛這個人的博客,里面的文章把并購講得非常清楚。業內還有人把勞阿毛關于并購的業務總結和體會文章整理成一個合集,叫做“毛選28篇”。
——《每日經濟新聞》,班妮
而今“毛選”及勞阿毛的其他文章結集出版了,我們先從書中俯拾皆是的段子中信手捏來幾段,再聽聽勞阿毛自己怎么說這本書。
并購對企業到底有啥好處,其實跟買牛差不多,若因為價格很低可以倒手賺錢,叫價值發現,若判斷牛很快會長得更肥,叫分享成長,若買家有車配成套拉貨,叫產業鏈協同,若故意挑個骨瘦如柴的買,同時神秘兮兮地對外說體內可能有牛黃,叫做市值管理……
IPO是對主體發行資格的審核,好比考察積極分子入黨,需要歷史的清白,要么時間換空間通過延長考察期實現,要么美化下歷史簡歷;并購是對上市公司交易行為的審核,特別像娶媳婦,重要的是居家過日子賺錢養孩子,當然婚前是否純潔也會關注,但是底線是不影響婚后的美好生活……
很多人認為借殼關鍵在殼,上來就問有殼沒,安排幾個談談?這是極外行的套路,殼不在誰手里而在市場上,借殼資產條件具備遍地交易機會,條件不行談也沒用,好比找老婆,自身學歷房子工作準備好,自然靚妞多多,看重單身女孩信息和相親機會的,實在沒啥前途!
真正了解一個行業,一種營生,也許并不是在學問家正襟危坐的課堂上,而是在過來人茶余飯后的談資中。你懂的!
作者的兩副面孔 [并購專家 勞志明 ]
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加入華泰聯合證券,專注A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14年,現為并購部聯席負責人 。主持過申銀萬國換股吸并宏源證券(000562)、中紡投資(600061)發股購買安信證券、利亞德光電發行股份購買資產(300296)、盛運股份發行股份購買資產(300090)、廣日股份借殼廣鋼股份(600894)、魯能煤電借殼金馬集團(000602)、東凌糧油要約收購并借殼廣州冷機(000893)、中珠股份借殼潛江制藥(600568)、平煤集團借殼重組草原興發(000780)等數十余起上市公司收購及重大重組收購等操作,數次參與證監會關于并購重組的課題討論及相關法規修改,在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領域具有豐富實務操作經驗。
上篇
橫看成嶺側成峰——并購的N個側面 001
并購重組類型之科普式解析003
市場化并購,應該保護誰?012
上市公司產業并購之山雨欲來016
創業板產業并購,為何這么火?023
產業并購誤區之女人逛街心態032
借殼,想說愛你并不容易038
借殼標準與監管取向再思考046
產業并購之花為何這樣紅052
旁觀新三板的瘋狂與機遇058
中篇
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并購經驗談 063
并購方案設計——合規下的利益平衡藝術065
如何評價殼公司的優劣065
知易行難之凈殼剝離072
收購上市公司超過30%股份之沙盤推演077
A股并購重組估值作價之多維度科普083
A股并購為何多選擇發股支付?088
細數A股并購重組中的N多股份鎖定093
科普盈利預測與補償設計101
閑談上市公司重組過渡期間損益安排107
并購基金靠什么賺錢111
交易撮合——洞察人性下的預期管理115
并購交易的核心在于平衡115
并購與搞對象121
并購戰略之宮廷選妃與見色起意124
并購格局,不求戰勝而求共贏128
并購交易談判的九大誤區132
靠譜,撮合交易的基本功140
項目操作——投行并購業務的總結與思考146
并購業務思考之利益取舍146
IPO與并購:廟堂之高與江湖之遠149
投行并購服務段位與夢想154
獨立財務顧問:教練、運動員,還是邊裁?159
財務顧問項目執行:如何導演這場戲?165
殊途同歸投行路172
如何認識并購項目時間表175
上市公司并購該何時停牌177
下篇
舍棄小我,娛樂眾生——投行人的自嘲與沉思 183
投行人易有的毛病,你中槍了沒?185
投行成長:那些人,那些路191
投行路上歡樂多197
關于投行業務的幾點體會202
如何理性看待考核209
告別無效糾結212
投行人眼中的其他機構215
舍棄小我,娛樂眾生220
番外篇工作之外——俯仰自得真性情 225
心態是面鏡子227
我的父親229
給女兒的及時封信232
我的小愿望234
大姨236
終極取舍239
牛肉、石塊與貧富242
矜持是種本能245
學車點滴事247
往事如歌251
后記 257
橫看成嶺側成峰
——并購的N個側面
阿毛語錄:
并購重組類型可以用買房來比喻,新婚夫婦申請福利分房是IPO,購買二手房裝修及換家具是借殼上市,小兩口住進房子后把全家都安排落戶并居住是整體上市,攢錢把鄰居房子買下來算產業并購。
并購重組類型之科普式解析
并購重組并不是特別嚴格的法律概念,其是指公司非經營性的股權和資產交易,跟經營相關的交易通常不視為并購重組。比如房地產公司因為經營去購買土地,雖然交易額可能非常巨大,但不是并購重組而屬于經營活動。比如企業兼并其他破產企業的機器設備屬于資產并購重組,但若從供應商手里買設備則算采購行為。
從現象而言,并購重組都是股權和資產的交易與變動,但背后的驅動力大有不同,很長時間以來,無論是監管還是市場對并購重組均有不同的分類表述。華泰聯合證券在2008年首次提出了并購重組的三種分類方式,即借殼上市、整體上市和產業并購,到目前為止應該是被接受程度較高的分類,盡管這種分類也并非地科學與嚴謹。
一、借殼上市
通俗地講,借殼上市是以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和進行資產注入進而改變上市公司主營業務的操作形式。借殼上市有幾個特點:首先,借殼上市系股東推動的,以上市公司為收購和重組對象;其次,借殼上市操作目的是為了獲取上市資格,而并不太關注原有上市公司業務,若關注也多集中在凈殼剝離難度;再次,借殼屬于關聯交易,故作為潛在大股東的借殼方與小股東的利益取向不同,即借殼方有對注入資產高估而擠占中小股東權益的驅動。
一)借殼上市是成本較高的操作
相對比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開發行)而言,借殼上市是成本更高的上市方式。借殼上市跟IPO都能夠實現上市,但IPO是通過行政許可獲取融資資格行為,而借殼上市是通過交易方式來實現,即控制權的取得和資產的注入。二者最核心的區別是在于股東持股的攤薄對價不同,IPO發行對公司股東是有對價的攤薄,即能夠按照較高的發股價格實現融資,這對公司及全體股東是有利的。但借殼上市發股后上市公司的原股東持股還繼續保留,要分享借殼上市資產的權益。簡而言之,借殼上市需要給上市公司原有的股東做一定的權益讓渡,所以借殼上市是沒有對價的贈與式攤薄。IPO原來全體股東持股比例為,通過發行新股融資上市后,股權比例被稀釋到90%或者更多,但該稀釋有可能會取得數億甚至數十億的現金。但是借殼操作前企業股東持股,借殼操作后變成60%,其中40%權益是送給了上市公司原有股東,作為借殼企業實現上市的交易對價。借殼上市也可能會配套融資,但配套融資會在資產交易的基礎上進行有對價的攤薄,獲得融資是以股比進一步被稀釋為代價的,所以說借殼上市是成本非常高的交易行為。
二)等同IPO標準,知易行難
盡管目前對借殼上市的市核要求與IPO等同標準,但事實上操作借殼上市企業規范性的要求還是要略低于IPO。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以下簡稱“首發辦法”)規定的發行條件相對較為基礎,而很多IPO企業最終被否決并非不符合發行條件,而是緣于細枝末節的條件并沒有達到監管的要求。但是對于借殼上市而言符合首發辦法規定的發行條件是大前提,但基于交易屬性并不受制于IPO審核所有要求。
為什么標準會有所不同呢?主要還是基于借殼上市成本非常之高,如果與IPO條件等同很多企業不會采用借殼上市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借殼上市不但是上市行為,同時又涉及對現有上市公司的挽救與改造,即借殼上市系通過交易方式來實現,事關上市公司千萬公眾股東甚至地方政府的切身利益。某單IPO被否決的后果就是該企業沒有實現上市融資,少了幾個身價過億的富翁而已,但借殼上市否決牽扯到利益主體就會復雜很多。比如借殼上市信息披露后股價大漲會令股民受益,二級市場股價會透支借殼對上市公司基本面改變的預期。若借殼被否決則意味著股價會被打回原形,千千萬萬股民的利益將遭受重大損失。還有借殼失敗可能導致上市公司退市,關系到地方政府的利益和地方金融環境的穩定等。所以借殼本身也是在現有制度下經過博弈形成的巨大的利益共贏與制衡,故此,并非每個借殼上市案例都足夠,但其還是保持相對較高的審核通過率。
三)借殼企業盈利要求高,土豪的游戲
盡管借殼上市對企業規范性要求稍微弱些,但是對擬借殼企業的盈利能力要求非常之高。比如擬IPO企業有幾千萬利潤就具備申報條件,但擬借殼企業沒有上億的利潤根本沒有辦法操作。首先利潤的體量可以支撐一定的估值,進而保障借殼方在上市公司重組交易中取得控制權。比如上市公司市值20個億,要想借殼取得控制權,那擬借殼企業怎么估值也得超過20個億。而且借殼企業利潤越多估值也就越大,可選擇重組的上市公司的范圍就會越大。有人說,利潤少估值小沒關系,可以找市值小的殼來借,但市值小的殼多處于交易優勢地位,交易達成的難度很大。
擬借殼資產的盈利也關系到重組效果,即重組之后能夠大幅提升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而預期每股收益高才會令股價飛漲,對于借殼重組通過股東大會和證監會審核非常重要。簡而言之,借殼重組必須對現有上市公司財務指標有很大改善才行,比如原來每股收益五分錢,重組完之后變成一塊錢,股價嗷嗷上漲而市場一片歡騰,證監會就愉快地批準了。假設原來每股收益五分,重組完之后八分,而且因為發股把盤子搞挺大,借殼重組完之后未改變垃圾股本色。借殼上市多為關聯交易控股股東無法表決,而且還必須給公眾投資者網絡投票的條件,實踐中也經常出現公眾投資者對方案不滿意進行否決借殼方案的情形。就算股東大會僥幸過關,監管機構看到重組效果非常謙虛而股價表現不死不活,若再有其他毛病弄不好就給否了。所以,借殼交易本質是擬借殼企業利用盈利對上市公司原有股東做利益讓渡,交易過程中各方利益能夠平衡才能操作成功,一句話:客觀要有實力,主觀要能創共贏。
四)好殼的標準:年輕婀娜,膚白貌美
借殼重組交易另外個話題就是殼的選擇,什么樣的上市公司是比較好的被重組對象呢?目前借殼重組的主流操作方式是通過發行股份來實現的,即我們通常說的存量不動而做增量。假設上市公司市值為10個億,擬借殼企業估值20個億,那么重組完之后借殼方股東在上市公司的股比就是66.6%。在這個邏輯下,擬借殼企業估值確定的前提下,上市公司市值越小重組后持股比例就越高,在后續公司資本市場總估值中占比就越高。而借殼重組后股權比例結構是最根本的商業利益安排,也是借殼交易中需要博弈的最重要條件,這也是市值小的殼公司在市場比較搶手的原因。所以,找殼就跟找女朋友差不多,市值好比女孩年齡越年輕越好,當然前提是人家愿意!
對于殼公司的選擇,在相同市值下還需要考慮股本和股價之間的關系。比如都是十個億市值的袖珍殼,可能會有兩種情形,一億股本股價十塊錢和十億股本股價一塊錢。對于相同市值殼公司而言,股本越小股價越高越好。股本越小重組后每股收益越高,每股收益幾毛錢甚至幾塊錢。但是對于小市值大股本的殼就意味著重組后效果會差些,因為原本股本就不小加之重組股本擴張,重組后的股本盤子很大,導致每股收益不那么樂觀。所以,若說殼市值像姑娘年齡,那么股價和股本就特別像女孩的身高和體重,誰都喜歡身高170cm體重120斤的,怎么看都舒服,要是姑娘身高120cm體重170斤那肯定不好看,你可以仔細感受下。
二、整體上市
整體上市表現形式跟借殼上市有些相似,都是股東驅動的關聯交易行為,通常是股東將自己資產注入控股的上市公司,進而提升上市公司資產量和提高股東權益比例,但跟借殼上市有所區別的是控制權并不因為重組而發生變化,整體上市也稱之為關聯方注入。
一)源于對IPO制度的糾偏
整體上市跟借殼上市都是中國證券發行制度的補充,且整體上市更多是對歷史上IPO審批額度制的糾偏。據說,中國股市的初始目的并不是實現股權交易和價值發現,最主要目的是給國有企業脫貧解困。在IPO審批額度制下,無論企業規模大小其股票發行上市的盤子大小是固定的,對于規模較大的企業而言,只能實現部分資產或業務上市。所以早期國有上市公司會有相當體量的資產依然在股東旗下,當時國有股東也不在意,因為持有股份不能轉讓流通,上市無非獲得融資平臺而已,只要能進行發股融資就可以了,對持股數量及比例并不關注。
股權分置改革之后,整個中國資本市場的估值體系發生了變化,同時市場又出現了非公開發行的支付工具創新,國有股東發現體外資產可以注入上市公司,而且是左手倒右手,但股票市值比原來凈資產翻了好多倍。同時,國有資產的考核評價體系考核指標也由原來的凈資產轉向了股票市值。當然,整體上市除了完善提升國有企業證券化率之外,對于改善原有的同業競爭及關聯交易等治理結構缺陷等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市場掀起了國有企業整體上市的熱潮,催生了類似長江電力、中國船舶及鞍鋼股份等國有巨無霸上市公司。
二)整體上市的面子,產業整合的里子
最近幾年,基于股東的注入而被劃分到整體上市類的交易依然有一定的數量,但是其內涵已經發生了變化。因為股權分置改革后迎來了國企整體上市熱潮,但具備整體上市條件的可能多數已經完成了操作。但股東的資產注入會持續發生,股東注入跟原有國企整體上市已經有所區別,更多已經具備了產業整合的性質。
上市公司外延式的成長是需要有資產不斷注入的,但是基于上市公司對收購資產的規范性和盈利性要求,有時候對外進行產業并購沒有辦法一步到位。還有上市公司決策程序跟資產整合和收購操作效率是有矛盾的,比如說有些資產是采用公開的競價或拍賣的形式來尋找受讓方的,對買方的決策效率要求會非常高,但上市公司由于其公眾性所致決策程序較為復雜,召開董事會及股東大會需要周期,如果交易采用發股支付還要履行證監會審批程序。故比通常采用分步走方式來完成交易,即大股東先去購買,然后再注入上市公司。
另外,上市公司對擬購買資產的盈利能力和規范性是有要求的,在中國環境下某資產或股權在經營上天然地符合上市的規范條件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經營規范性要求跟上市規范性要求差異很大,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有些公司準備三年才去上市,好比這個公司放到溫室里一樣,所有要求照法規及監管要求做才能達到審核的標準。資產注入通常都有合規性問題要解決,比如礦產資產存在超產行為,在未上市時是很少被處罰和禁止的,因為對地方的GDP是做貢獻的,沒準兒還上電視宣傳表彰呢。但是真正面臨上市審核就會被定性成經營違法違規行為。所以基于這樣的矛盾,很多整體上市具有資產體外整合規范培育的目的。
三、產業并購
一)興于江湖,源于市場
并購重組的第三個類型是市場化的產業并購,也有稱之為向第三方并購。產業并購在最近幾年比較風行,在中小板和創業板催生出好多大牛股,比如藍色光標、樂視網、華誼兄弟等,即通過并購實現公司的成長和實現股價的上升。
跟借殼上市和整體上市相區別,產業化并購主要有如下特點:首先,產業并購是以上市公司作為主體來并購的,推動并購的主體不再是股東,這點是與整體上市和借殼上市很不一樣,上市公司作為并購的主體而非并購對象;其次,產業并購是向獨立的第三方進行市場化的并購,從法律角度而言系非關聯交易,即交易條件是通過市場化博弈談出來的,這是產業并購最明顯的特點;再次,產業并購具備一定的產業邏輯,比如橫向擴張增加規模和市場占有率,或者上下游拓展延伸產業鏈增強抗風險能力,或者基于研發、客戶等進行相關多元化拓展,甚至干脆利用產業并購實現業務轉型等。
二)大小股東,攜手共舞
產業并購的交易條件是市場化博弈出來的,這與借殼上市和整體上市的關聯交易屬性有很大不同。在借殼上市和整體上市中,大股東具備左右交易估值和定價的條件,所以大股東基于商業利益考慮有高估作價來擠占中小股東利益的沖動。但產業并購是上市公司為主導的,在交易博弈中大小股東的利益不再對立而是統一的。
另外,產業并購基于市場化博弈特點,最終達成的交易條件是種脆弱的平衡,這點也跟借殼與整體上市有所區別。在借殼上市和整體上市審批中,基于關聯交易屬性,交易作價和條件的彈性比較大,甚至可以按照監管取向進行修正調整。但產業并購由于其市場化博弈的特點,若審核過程中間監管部門對實質性的商業利益條款要做調整,整個交易就極有可能崩掉,實踐中也有過類似的例子。
以上是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分類與認知,無論是市場還是監管對并購的認知都更加清晰,在業務實踐和監管實踐中也更具有針對性。對理順長期以來對并購重組的混沌認識起到很積極的意義。
書很好!!
很滿意哦,棒棒噠
非常非常好
還行吧,適合入門,可供娛樂,實操不強
書很好,正版
美觀、實用,很不錯。
有點意思,閑了可以看看當個消遣,出差級讀物。總體還可以,應該看一下
還可以,但是感覺沒有太多的實質性內容,不適合當做入門書籍,只能當做業內人士的消遣
書的封面有少量血跡!書的內容相當不錯,不舍得退!但有遺憾!
送給投資的朋友,畢竟是比較新的書,希望有收獲。
果然是名不虛傳的書,正好在關注a股里的資產重組
歸根結底還是要系統地學習,這本書是了解基礎概念用的
特別好 入職前買來看看 覺得寫的深入淺出 有水準!
微博上就是粉絲,看出書以后果斷入手,幽默詼諧,對我幫助很大,也推薦其他朋友入手,大家都很喜歡
在這條路上一直走著,一直走著,好好讀好好看好好學
非常棒的書,很幽默還不乏知識性。后幾頁完全是作者的掏心掏肺的感悟!
物流速度奇慢無比,15號中午的樣子下單到24號下午才收到,這速度簡直不敢相信 。。。
幫朋友買的,,只知道是本大家都推薦的書,但不是我的菜,具體好不好等咨詢朋友再來介紹
這本書比較容易易懂,用段子講述并購業務,不是很枯燥晦澀
出差路上看的第一遍 結合其他書又粗略看過一遍 這本書是理論與經驗的總結 更偏實務 更適合實際做并購的從業人員 需要很好的消化吸收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了解了投行并購工作的很多信息
終于等到勞阿毛的大作,迫不及待讀完,意猶未盡。書里有多年專業知識和經驗分享,也有深刻體悟,建議想了解學習并購的伙伴們都看一看。
破產重整那本法還不錯,很實用。并購那本也就一課余讀物,如果你是剛進門或者準備進門干并購的,可以讀一下;如果你是專業或半專業從事并購的人員,還是算了吧,一點用沒有。
因為一次找工作想要了解并購,書還沒看,但是豆瓣評價不錯
勞阿毛說并購,感覺勞阿毛挺幽默的,買來送給同學的,微博過來的。
IPO是合規性審查,對手方是證監會。而并購重組要難得多了,信息不對稱,對手方是活生生的人。所以并購重組十單能成一單算是不錯了。
并購專家&段子手勞志明“毛選”及文章結集出版——嬉笑怒罵侃大山,總結“毛選”十幾篇,并購不提勞阿毛,整啥名句都枉然!計兮App、ipo觀察、投行新聞聯合推薦!
《勞阿毛說并購》這本書看得有點久,期間參加了基金從業資格和證券從業資格考試。作者風趣幽默,擅長用男女關系比喻投行那點事兒還挺到位的[偷笑]前2/3緊湊精彩,后1/3車轱轆話也都是作者的粒粒心血和經驗之談,推薦給想了解投行業務的朋友們。好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