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時間為綱,以國家、人物、事件為目,圍繞金融這個核心,采用詼諧生動的語言,將希臘、羅馬、法蘭西、西班牙、荷蘭、日不落帝國、美國、克洛維、查理一世、約翰 勞、摩根、索羅斯、六一農、郁金香、南海事件、次貸危機等這些牛國、牛人以及牛事一一展現,并緊扣當前“美元量化寬松”“人民幣升值”“通貨膨脹”等金融熱點,讀之讓人知行獲益。
融的力量
破解金融的密碼,回答金融的走向
金融是個好東西,人人都該補點金融史
要么懂得金融戰略,要么受困金融陰謀
陳雨露教授 歷經數年,全新修訂,內容更多,爆料更足
一部超好看、超管用的金融讀本
從經濟學角度解讀歷史和政治
追溯金融的進程,解讀金融的力量
破解金融的密碼,回答金融的走向
金融是個好東西,人人都該補點金融史
要么懂得金融戰略,要么受困金融陰謀
陳雨露,金融學教授。美國艾森豪威爾基金高級學者、哥倫比亞大學富布萊特高級訪問學者。入選人事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獲首屆教育部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和全國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
楊 棟,中國人民大學管理學博士后、金融學博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得者。
序
楔子
及時章 錢之初,性本善(希臘—羅馬)
在優雅的希臘文明中,我們已經看到了金融的原形:你有,給你更多;你沒有,把現在的也拿走。經過梭倫改革,雅典在公民間建立了一個紡錘形社會,在相對公平的體制下,人類社會開始了金融之旅。
神壇上的雅典
亂世生銀行
雅典死于金融
羅馬的債務奴隸
心中無劍,手中有錢
尼祿的詭計
如何才能搶劫老百姓
物價可以控制嗎
第二章 迷失的貨幣(法蘭克帝國)
羅馬人喜歡稱日耳曼民族為“蠻族”,這個民族中止了歐洲當時所有的金融活動,人們開始向城堡退卻。這種西歐城堡才是真正的小農經濟,農奴非但沒有貨幣,甚至終生都難以走出石頭墻外。北歐海盜以摧枯拉朽之勢沖垮了封建城堡,也孕育出了及時代國際“倒爺”,西歐商品經濟開始復蘇。
搶無可搶的君士坦丁
西歐蠻族把貨幣搞丟了
西歐及時帝:克洛維
西歐是真正的小農經濟
天平與劍——海盜的經商之路
第三章 暗黑年代(中世紀)
當國王和農奴同時成為封建領主的掘墓人,貨幣終于在西歐城鎮中浴火重生,自此,西歐中世紀不再平靜。九次十字軍東征造就了世界及時代金融梟雄——圣殿騎士,也造就了迄今為止難解的“達 芬奇密碼”;百年英法戰爭結束了英法兩國強勢王權,也締造了西歐的金融市場。
城鎮興起
誰是封建領主的掘墓人
圣殿騎士的財富
十字架上的金融密碼
卿本國王,奈何做賊
西歐強盛之源
英法百年金融戰(上):騎士斷纓
英法百年金融戰(下):誰是真英雄
第四章 鄰家金融初長成(西班牙、荷蘭)
西班牙、荷蘭都在騙子的肩膀上成長,終于也都衰敗在強盜邏輯之下。一旦本應屬于民間資本的資金被王室擠占,金融制度就可能成為權力掠奪財富的利器。當人們認為自己正在儲蓄未來的時候,財富早就被強勢權力揮霍一空。
哥倫布發現了什么
新大陸金銀害了誰
西班牙之殤
及時代世界貨幣:荷蘭的欠條
公司源于強盜
郁金香泡沫
第五章 金融強國術(日不落帝國)
及時代“贖罪券”拉開了基督教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上帝哭了,在西歐,及時個被資本主義搶劫的恰恰就是基督教廷。當封建領主開始將女兒下嫁給富裕的農奴時,封建城堡的末日即將來臨。英王查理一世錯誤的融資手段使他喪失了戰爭先機,最終也為此命喪黃泉。
贖罪券功過
資本的及時滴血,上帝哭了
圈地運動新解
英國內戰:國王土地抵押術
查理一世之死
南海騙
及時章錢之初,性本善(希臘-羅馬
神壇上的雅典
在梭倫翻開木板的前一刻,他未必知道”六一農”的慘境,甚至沒有想到自己的法令會締造古希臘最輝煌的古代民主。梭倫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如果任“六一農”
持續淪為奴隸,雅典要不了多久就不存在了。
有人告訴我們,古雅典很輝煌,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是一個夢幻之城。古雅典的輝煌,正值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古雅典當然比幾百萬年前的猿猴輝煌很多。
這句話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雅典當時生產力仍然很低下,單個人或者單個家庭除了維持生存,剩余產品并不多。一件很小的事情,比如摔斷了腿,人們就可能混不下去。
一個人混不下去的時候,就得借債。
于是,雅典城邦出現了亞里士多德筆下的特殊公民——“六一農”:借債者收成的六分之五要給債主作為利息,自己只留下六分之一。如果收成的六分之五還是不夠繳納利息,債主有權一年后把欠債的農民及其妻子變賣為奴。
六分之五高嗎?
如果六分之五的收入都不能抵償利息,那就更別指望另外的六分之一能還本金了。說白了, “六一農”債務根本沒有償還的可能,本來就沒積蓄,還要交出六分之五的收獲,還能指望還錢?
的還款方式就是自己。
貨幣只眷顧有生產能力的人,也只向一個方向集中,那就是最有效率的地方。這也是金融最殘酷的地方:你有,給你更多;你沒有,把你剩余的也拿走。這就是金融的本質,昨天這樣,今天這樣,明天也會這樣,關于這一點我確定以及肯定。
于是,雅典的很多人——很多公民,變為奴隸。
比“六一農”淪為奴隸更可怕的是,這種債務體制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貧者愈貧而富者愈富,雅典公民喪失了獲取財富的公平起點。
這個起點是社會的希望。
盡管標準不同,任何一個社會小康之家的淪落都是社會動蕩的開始,貧困固然是不穩定的開始,小康的淪落則會使社會徹底失去自糾能力。這是一個沒有支撐的社會,如果就連社會精英(當時的雅典公民)都失去了希望,社會也就真的失去了未來。
問題是,雅典城不能讓自由民變為奴隸,他們是雅典公民,沒有這些人,雅典就沒有軍隊、沒有稅收、沒有……指望貴族關鍵時刻出錢出槍,那是相當不靠譜的。
幸好,雅典有梭倫(公元前638年-公元前558年)。
公元前594年的一個清晨,梭倫來到市中心廣場上,他將架在木框中的木板翻轉過來, 木板上的新法律條文呈現在人們面前,這就是著名的梭倫“解負令”。由十欠債而賣身為奴的公民,一律釋放:所有債契全部廢除,被抵掉的土地歸還原主,因欠債而被賣到外邦做奴隸的公民,由城邦撥款贖回。
在梭倫翻開木板的前一刻,他未必知道“六一農”的慘境,甚至沒有想到自己的法令,會締造古希臘最輝煌的古代民主。梭倫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如果任“六一農”持續淪為奴隸,雅典要不了多久就不存在了。
這就是史書上大書特書的“梭倫改革”。
實際上,梭倫所做的,遠比解放“六一農”有意義。
頒布“解負令”后兩年,雅典社會趨于平穩,梭倫開始推行幣制改革。這一改革的核心是:鑄足值貨幣,貨幣增重(重量各說不一,各種貨幣大致增重在10%-12%之間)。足值貨幣刺激了雅典人本就豐富的經商神經,也使地理位置優越的雅典再次成為希臘地區的商業中心。
接下來,梭倫才推出改革中最有意義的部分:賦予居民公民權、對城邦制度立法。
忽略種種說教式的細節和條文,梭倫的政策可以概括為六個字“抑強、扶貧、強中”,解放“六一農”只是“扶貧”而已。
從梭倫開始,雅典公民按家庭財產被分為四級:五百斗者、騎±、雙牛和日傭,按財產不同擔任不同官職,氏族貴族不再世襲城邦職位。這種“金權政治”徹底摧毀了氏族貴族對城邦的控制權,由此培養起來的四等公民構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基礎。
四個等級的公民維持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社會,三、四等公民則成為雅典的中堅,而且四個等級公民的財產數量差別其實并不大:一等公民的土地僅是四等公民的3-5倍,一般不超過三等公民的2倍。當然,上等公民在城邦事務的話語權要高于下等公民。
雖然富人債權受損,卻獲得了政治權力。說改革是妥協也好,說梭倫代表新興奴隸主階層也罷,梭倫在沒有使用暴力的情況下調和了雅典各階層。
任何一場推進社會進步的改革都會有犧牲,或者說舊勢力不會全倒塌。如果既得利益者自身不同意改革,那就是弱勢群體帶來的革命。最終,“六一農”認為自己不能討到一個說法,也就會以自己的方式向雅典執政官討—個說法。
“六一農”的說法,是暴力。因為,除了暴力,“六一農”已經不能給債主任何利益。
當社會弱勢群體再無可犧牲,就會徹底崩潰,這種崩潰無論對“六一農”還是奴隸主,都是相當殘酷的:再無妥協退讓,玉石俱焚。
從梭倫改革,我想到了一句中國古訓,“古之治國者,不患貧而患不均”。
很多人將這一古訓列為攻擊對象,認為就是它搞得我們民族無法富強,甚至認為就是這個治國理念搞得我們幾千年沒有脫離小農經濟。
我們自古以小農立國,應該是一個最平均的國度。很可惜,事實恰恰相反,阻擋我們社會前進的根本不是“均”,而是太多的“不均”,每一次亂世之源都是太多的土地兼并。
雅典公民紡錘形的社會結構之所以穩定,不是因為人們有了選舉權,而是因為這樣的社會結構相對公平,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打破規則,所以才會有選舉制度。如果是一個倒“丁”字形的社會,在“一”的底部幾乎任何人都想打破規則,這樣的社會,無論有多少法律,無論執法多么嚴格,無論什么制度,都無法保持穩定。
誠哉斯言:
我所給予人民的適可而止,他們的榮譽不減損,也不加多。
——梭倫
陳雨露教授這本書是—部重要著作,將在全世界范圍內對金融歷史知識解讀和建立共同的金融文化作出貢獻,進而使我們一起為我們未來的共同繁榮奠定必要的、全新的和穩定的金融基礎。
—— 米歇爾 羅卡爾(法國前總理
在金融危機的硝煙中,世界又一次聚焦華爾街,人民又一次探尋金融的本質。雨露博士另辟蹊徑,以恢弘的視野、通俗的筆觸,上攬千年,縱觀五洲,從金幣到紙 幣,從飛鈔到美鈔,人文歷史,政治經濟,娓娓敘來,盡悉數到。本書大大加深了我們對金融的理解,豐富了我們的金融歷史知識。
——朱民(IMF總裁特別顧問
金融制度的形成絕非偶然。盡管關于金融制度的論著很多,但能以如此寬廣的視角為大家講述金融往事的書卻很少。超越金融又回歸金融,思路大開大闔,筆法詼諧 生動。要想了解世界金融的前世今生,此書值得—讀。
——林晨(中國證券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我始終以為金融只是我們這代人的邏輯。開卷讀陳老師這部新著,方領略金融數千年滄桑史卷之文明淵源。
——曾子墨(鳳凰衛視財經主播)
這本書講的是金融歷史,但其中的觀點讓我耳目一新,特別是書里沒有刻板的教科書式的說教,卻有故事書的趣味。
——網友
本書的第一版,我已在本地的圖書館借、閱,它給我的感覺是:觀點獨特、視野開闊、內容重要。總之,讀后使我:豁然開朗。現在,本書今年出版最新版,我才決定買新版的來收藏、重讀。
收到說書后,看到塑封有破損(圖1 2)封面有各種壓痕(圖3 4)去掉塑封,書邊角沒有破損,紙質不錯。
陳雨露教授的課就很有意思,這本書算是陳教授課程的通俗版,為大家普及了金融知識,很受用
一直是陳教授的粉絲,作為國內比較頂級的金融專家,他的作品還是比較好讀的
作者的高度和視角都是獨特的 從金融史來看政治的交換。利益的變更 非常實用
很喜歡一句震撼的話:“金融的原型就是你有會給你更多,你沒有就會把現在的也拿走。”
值得一看,特別是喜歡歷史和金融的,從不同的視角去看歷史,有點顛覆性
書很好,是我在上海等高鐵,在候車時看到的,很實用,生活中無處不與金融打交道
從金融和貨幣的角度看世界發展史,確實抓住了 精髓
作者的表達主觀性很強,不過角度和思路都很獨到,作者本身是學著型的官員,所以比一般人對金融的認知要更深刻 值得一讀再讀
剛拿到手,看了20多頁,預想的一樣。通俗易懂的講解金融發展史
像小說一樣有趣的金融史,讀起來非常輕松 這么厚的書用了兩天就讀完了
剛剛拿到的一本書,之前就早已翻看過這本書的大致內容,覺得講的很有道理,對生活中的我們更有借鑒意義,金融無處不在!
這本書是我連續幾天的時間看完的,非常吸引人,里面講到的很多金融的常識在平時與人交談是都用得上,強烈推薦
金融學,現目前來說真的很重要,希望可以好好的利用本書,好好的學習一些好的金融的歷史,在工作中,生活中,可以盡可能的發揮作用。
已經開始閱讀了,內容很經典,金融的本質可以思考更多。
將歷史與金融聯系起來!以史為鏡,較驗當前,規劃未來。
文字詼諧幽默,沒有什么晦澀的專業術語,只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很深奧的理論講得很通俗,濃縮了幾乎所有與金融有關的歷史
挺有趣的一本書,金融史有趣,書整體質量還可以
書里的故事十分有意思,這些淺顯易懂的故事讓人更好的了解金融的規則和定義 對金融不了解的人可以看一看
世界是部金融史,作為地球人,你值得擁有一本。睿智,詼諧的語言,在快樂中開闊視野,放大格局
世界是部金融史 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金融在世界史上的推動作用,通俗好讀
這本書的深度實話實說一般,但可讀性很強,而且因為寫的是歷史,所以想看歷史上的金融大事件的可以入手,增廣見聞。
短短兩百多頁想寫世界金融史確實很困難,但是作為一個門外漢看了之后,至少對金融有了一個初步的簡單認識。特別作者著眼于現代的中國,以史為鑒!
講的不是很深奧的知識,語言也很淺顯易懂,對于對金融感興趣的,不妨拿來一讀,語言也很輕松幽默,了解世界各地的金融史。
世界是部金融史,凸顯經濟金融在歷史中的作用,值得一看吧!
有人的地方就有金融,金融和菜販一樣,都是360行之一,金融就是把錢賣給能買得起錢的人。永遠用你的錢為比你更有錢的人服務。
值得看。尤其作者不是單純講金融這個學科(我們都知道經濟學家單純講經濟是什么樣子),而是與人類發展社會變遷相結合,指出了金融或者說金錢腐蝕人性的一面,我覺得很好。
這部書和《中國是部金融史》合起來看,也許在專業人士看起來過于粗淺,但相比宋鴻兵的《貨幣戰爭》,內容、邏輯,無疑靠譜了許多。一家之言,讀讀是非常不錯的。作者當了央行副行長,估計日后寫書也會謹慎很多了,拿來讀讀吧。
首先,書的質量肯定是沒得說。現在來說內容,作者的描述讓我對西方的歷史有了新的認識,對東西方的文化差異有了新的看法。同時也明確的說明了各大歷史事件中金融的影響,總的來說我認為是一本很好的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