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文藝著作《我們這一代》的雙封面圖文升級版
一場橫跨10年的文藝紀實盛會
記錄113位生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文藝界精英的“初面孔”,顧城、賈平凹、張藝謀、楊麗萍、唐朝樂隊、陳丹青悉數登場
中國好的人像攝影師肖全,曾獲“拍誰就是誰一生中好的照片”的贊譽。
10萬精彩文字、100幅珍貴照片,真實還原了一代人的希望、吶喊以及對命運的抗爭
豆瓣高分力薦,成為無數文藝青年認識那個理想年代的必讀經典
肖全,1959年生于四川成都,師從馬克 呂布,被譽為"中國好的人像攝影師"。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我們這一代"的拍攝,項目歷時十年。1991年出版《天堂之鳥:三毛攝影詩歌集》。1994年為張藝謀的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擔任圖片攝影。1995年為楊麗萍的電影《太陽鳥》擔任圖片攝影。2006年于北京和上海舉辦《女人,時間》攝影展。2010年于北京舉辦《心動--肖全鏡頭下的楊麗萍》攝影展。
肖全:參與者與見證人(代序)
顧城 謝燁1986.12成都
北島1986.12成都
張棗1988.2成都
高源1990.2成都
崔健1990.3成都
翟永明1990.3成都
西川1991.8北京
魏光慶1991.8武漢
史鐵生1991.8北京
張培力1991.8杭州
王寅 陸憶敏1991.8上海
殘雪1991.8長沙
何立偉1991.8長沙
蘇童1991.8南京
耿建翌1991.8杭州
葉兆言1991.8南京
高名潞1991.8北京
栗憲庭1991.8北京
李保田1991.8北京
管策1991.8南京
曾年1991.8北京
賈平凹1991.9西安
張曉剛1991.10成都
呂澎1992.2北京
王廣義1992.2武漢
楊麗萍1992.4北京
陳侗1992.12廣州
張海兒1993.1廣州
柏樺 趙野 鐘鳴1993.2成都
張元1993.2北京
何訓田 朱哲琴1993.2成都
余華1993.2北京
格非1993.2北京
蔚華1993.2北京
歐陽江河1993.2成都
王朔1993.2北京
馬原1993.2北京
吳亮1993.2上海
劉恒1993.2北京
扎西達娃1993.2北京
朱大可1993.2上海
戴錦華1993.2北京
何多苓1993.2成都
吳文光1993.2北京
夏小萬1993.2北京
劉小東 喻紅1993.2北京
沈小彤1993.2南京
范景中1993.2杭州
陳凱歌1993.3北京
島子1993.4深圳
安哥 侯登科1993.4深圳
韓磊1993.4深圳
李媚1993.5深圳
黃銳1993.9北京
陳少平 顧德新 王魯炎1993.9北京
王友身1993.9北京
竇唯1993.9北京
賀延光1993.9北京
何勇1993.9北京
孔長安1993.9北京
劉義軍 張炬 丁武 趙年1993.9新疆
王勇1993.9新疆
牟森1993.9北京
李少紅1993.9北京
梁和平1993.9北京
芒克1993.9北京
虞進 肖楠1993.9北京
郭路生1993.9北京
劉煒1993.9北京
劉震云1993.9北京
方力鈞1993.9北京
王勁松1993.9北京
張承志1993.9北京
丁方1993.9北京
邵飛1993.9北京
馮國棟1993.9北京
孫甘露1993.11上海
王安憶1993.11上海
楊立青1993.11上海
陳村1993.11上海
羅中立1994.6重慶
譚盾1994.8上海
侯詠1994.8上海
韓少功1994.9海口
鞏俐1994.12蘇州
張藝謀1994.12蘇州
田壯壯1994.12蘇州
呂樂1994.12蘇州
李曉1995.2上海
尹吉男1995.3北京
胡雪樺1995.3北京
徐冰1995.3北京
張獻1995.3上海
姜文1995.3北京
溫普林1995.3北京
陳沖1995.3北京
李小山1995.10南京
尚楊 陳丹青1995.11南京
王序1996.9廣州
后記
第4頁
臨走之前,我給顧城和謝燁在他們的房間拍了不少照片,顧城樂得手舞足蹈。他說,我最喜歡拍照片了,我的這頂帽子,是一位美國老太太給我的。
我們在公園里玩得開心死了。北島像個小孩,跑幾步坐在草地讓我拍照,顧城、謝燁在竹林里用枯藤制成花籃戴在脖子上。
顧城看著拉大鋸的師傅,目不轉睛。他對我說,我特喜歡這些剛鋸下來的木屑,我常把它們攤在手心上,我感受到這些都是新的生命!
在茶館里,北島、舒婷講他們在國外的事。舒婷說,在西方,婦女冬天也露著小腿,進大廳有人給脫大衣,當然你得給人小費。
顧城只得在一邊靜靜地聽著,他還沒出過國門。
太陽西下,天色不早了。我們坐上一輛小中巴,大伙兒余興未減,北島、李剛帶頭唱起俄羅斯民歌:一條小路曲曲彎彎細又長,一直通向迷霧的遠方。我要沿著這條細長的小路,護送我的愛人上戰場……
歌聲笑語飛出窗外,警察和路人疑惑不解地望著我們。
顧城、北島等人都領到一百塊錢的“舞臺演出費”,顧城激動不已,他說,成都人太好了,干脆我在這兒辦講座,賣門票,直到剩下一位聽眾。
顧城回北京后,給我郵來了他的詩集《黑眼睛》,并留下兩行字:
那些花已經走遠了。
給肖全。
1987年1月,北京。
11-12頁
有一年的中秋節晚上,在成都,詩人萬夏、畫家田野等一幫人帶隊,在郊外一個發電廠里玩通宵,男男女女一群人,點著蠟燭跳舞。田野放了《一無所有》,說是崔健給他的。那是我及時次聽到崔健這個名字。
后來,崔健真的來成都了,他要做全國巡回演出,為第十一屆全運會募捐一百萬元。
這天晚上,成都人像過節一樣,人們奔走相告。崔健沙啞的歌聲響遍了城市的每個角落。
三塊巨大的紅布高懸在萬人體育館內,一個大型舞臺周圍密密麻麻地堆滿了大音箱,據說有好幾噸重。
燈光暗去,音樂漸起,崔健手持一面鮮紅的旗幟,從后臺英勇地沖向觀眾。
頓時,全場一片歡呼聲,“崔健”、“崔健”的聲浪此起彼伏。
崔健將紅旗插在身后,問候一聲,大家好嗎?那動人的樂曲就掀開了。
這是九十年代的及時個春天。
三月,人們還穿著厚厚的毛衣。我手持相機,沉浸在這一歡樂的時刻里。美國、英國、德國生產的各式大音箱傳出的巨大音波,一股股地灌進我的耳朵,厚厚的喇叭紙棚連同我的心臟被震動到較高極限。
畫家張曉剛的妻子唐稽站在觀眾的及時排,她的前面是全副武裝的保安和公安戰士。不一會兒,她揮動的毛衣不見了,只剩下一件薄薄的短衫,她喊著、唱著,淚流滿面。
當《南泥灣》的歌聲響起,我再也控制不住眼里的淚水。素不相識的人們手挽著手,排山倒海地搖動著,他們和崔健一起唱著。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
在這歌聲中,最普通、最麻木的人也被喚醒了。
這種力量,只能在戰爭年代和足球場上才能感受到。整個體育館沸騰了。
一些留學生打出標捂:崔健俺愛你!
一個女學生沖上臺給崔健獻上一只掛筆,幸福地吻了崔健。
崔健看了我的照片,說很喜歡,他最喜歡的是一張小樣:一個小學生,盤腿坐在地上,雙手捧著臉,瞪大了雙眼注視著臺上的表演,他的身后是一排嚴肅的公安戰士。
我和崔健、王曉京去電視臺取錄像帶,在電視臺門口,我見有一堵舊墻和TV的V字,正好奇妙地組合在一起,便請老崔下車來拍張照片。
崔健想了想,下了車。我操起機器,按了二十一張,老崔不停地改變著身體姿式。一分鐘后,我心里有數,一幅好照片剛才已經誕生了。
213-215頁
1995年3月的一個晚上,我與張藝謀打了一輛出租車回他的家。
我們的車穿過長安街,往南郊方向駛去。張藝謀脫下了那件溫暖的軍大衣,穿一件黑皮背心,顯得十分精神。這是我近半年來及時次與張藝謀獨處這么長的時間。這部戲已經結束了,你下面有什么打算?他問我。我有一個計劃,我想為我拍過的其中幾個人做終身拍攝。張藝謀對此也很感興趣,他問我想拍哪幾個。
崔健、楊麗萍、陳凱歌、姜文和你。他點點頭表示認同。
出租車在一片別墅的花園門口停住了。張藝謀叮囑我,別透露他的這個秘密住處,他知道我有不少記者朋友。
這是一幢非常寬大舒適而華麗的住宅。不知為什么,我脫了鞋,跟他走進房間,踩在干凈冰冷的木地板上,心里便一陣酸楚:張藝謀終于有了自己的“窩”。
張藝謀對我說,我先給我女兒打個電話,你自己倒水喝,想吃東西冰箱里什么都有。
張藝謀的聲音從二樓傳下來:爸爸實在對不起你,說好了星期六下午給你打電話,可爸爸事情太多,身不由己,我想暑假帶你去玩,你要好好聽媽媽的話,用功學習……
后來他又讓孩子的媽媽替他找《一個和八個》的電影劇照……
第二天一早我去做圖片,張藝謀對我講:肖全,你可要小心底片的保護,我的電影一般都是七十幾個國家發行的,如果你把底片弄丟了,那些發行商沒有劇照,全世界都要追殺你!
一周后,我抱著兩大箱圖片和全部底片回到工作室,張藝謀哼著小調和我做圖片分類,他看著這幾千幅圖片說:睢,剛開機那陣我還挺年輕,戲拍完了,我怎么老成這樣了?說完又笑了,臉上出現一堆褶子。
他把我放大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的劇照裝在鏡框里,我們一起布置工作室。
他從樓上抱來一大筒招貼畫,有《秋菊打官司》、《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和鞏俐的照片。這些是小姐的,保管好,他說。大家心照不宣忙碌著,要是小姐在家里,這工作室該有多少笑聲呀!
1995年2月17日,上海的軍用碼頭,張藝謀在這里拍了一場大戲。這是《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影片中的及時場戲。
大家都知道了,前24小時的《新民晚報》向全世界了張藝謀和鞏俐分手的消息。
一些記者像“特務”一樣混在人群中,冷不防沖到張藝謀面前采訪,制片主任像警衛員一樣保護著張藝謀,拒絕一切干擾。
戲拍到黃昏,張藝謀已精疲力盡,隨著他的一聲“停!”24小時的工作結束了。
剛剛還在風里雨里的群眾演員,把這位穿軍大衣的導演團團圍住,請他簽名,那場面感動了所有的人。制片主任說,讓他去吧!也許他會好受一點!
黃浦江水,滔滔地流向遠方,夜幕開始降臨。
一代文藝青年,總讓人欽羨!這里是他們的舊時時光!
與者W與見證人(代序)|6顧城·謝燁8成都|北島N成A都|張棗成都|高源成都|崔健成都|翟4永明成都|西川北京2|我們這一代:最初的面孔我
非常喜歡肖全,透過他的鏡頭看那個時代的名人。
肖全是非常優秀的攝影師,里面不僅收錄了他為那些人物所拍攝的照片,還寫了很多描述性的文字。不錯的一本書
肖全鏡頭里的人物讓人過目不忘 黑白片特別有感覺 文字也蠻好 讀后很想了解藝術家們
終于等到再版了。照片很漂亮,那種美不在于被拍攝者本身多么美若天仙風情萬種,而在于那一瞬間的神情,光影,甚至整個空間中的氣流。肖全的文字不能說美,然而勝在樸實生動,不?;^,像他的為人。
我們這一代:最初的面孔真實還原了一代人的希望、吶喊以及對命運的抗爭 ★豆瓣S高分力薦,成為無數文藝M
書很有歷史感 攝影的最大魅力在于定格畫面和記憶 特別是本書里面記載了很多珍貴的畫面 令人唏噓不已!
很好的一本書,只是現在他們大多數人都已經沉寂在我們的視野中,肖全也不再是那個肖全,他和很多人一樣開始做千篇一律的演講,把書里的故事當做演講里津津有味的故事素材。
我們這一代:最初的面孔,老版本的在舊書市場已是高價,看到有再版就收了。
肖全作為三毛的摯友,是一個很有天賦的攝影師,《我們這一代》這部影集是當下影視圈名人圈的很好的一個寫照,只是影集太貴了,只好先看看這個。
好贊的書,值得一看!借助圖片,訴說了一個時代的人的追求、夢想、生活、現實!非常真實,有血有肉有靈魂。加上作者完美的拍攝功力,整本書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沖擊以及精神上的享受!很棒!
一直很喜歡肖全,他的人像攝影沒有商業的痕跡,沉淀很久才會出一本影集,強烈推薦,值得收藏!記錄了一個時代!
關于那個時代,臉上寫的都是滿滿的理想,從一種雷同的壓抑的氛圍中走出來的人們,開始選擇的并不是物質的再豐富,而是選擇精神,所謂的有情飲水飽,其實在人的心中,無形應該是大于有形,當下的社會看不到這點,哪怕關呼點精神也是淺淺的,雞湯式的,水過鴨背,不留任何痕跡。
這一代,這一代!是的,我們的這一代。如果不認識一半以上,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文青!這一代給我們的回憶是憤怒?熱血?迷茫?失落?所以80年代的文青在這里都有至少幾個目標和咬牙切齒“愛與恨”。
有幾張照片印象深刻 * 比如殘雪 拎著塑料袋上街 看人的時候怯生生的 * 比如余華 車站的方向指向醫院 * 那是他熟悉的地方 工作過的地方 最后要去的地方 寓意深刻 * 這是一個年代的圖譜 * 許多照片拍攝的不只是人 * 而是一代 * 60一代有著相似的精神面貌
非常喜歡這本書,曾經在舊書店看到舊版《我們這一代》,看到這本新版還懷疑是不是同一本,看到作者同為攝影師肖全就立刻買了一本,新版的內容基本沒變動,開本小了更方便收藏,隔了這么多年,書中的名人更加有名氣了,看回他們那時候的樣子和那時候的故事,真動人
不得不說,肖全這家伙挺會討巧,賈平凹、楊麗萍、張藝謀隨便哪一個都嚇死你。這不暢銷沒天理呀。我讀它,因為那是對父輩一代的濃縮的回憶。在肖全的世界觀,可能只是把這一批大腕當普通人看,在文藝青年眼里卻不認為是這樣,至少他們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文藝,在后的復興。
現在的年輕人都用美顏相機,咔嚓一聲就是一張美照,沒瑕疵、沒色斑,雖然能把普通人拍成明星范,但終究沒有以前那些手動機械相機來的真實。在這本書里,我找到了這一代人沒有的樸實和理想面貌,那樣的黑白面孔才最迷人。
90年代是個大師輩出的年代,是個詩人畫家音樂人還能夠被尊重的年代,書中的人物當年是多么的如雷貫耳呀,顧城北島王朔崔健張藝謀陳凱歌,數不勝數,真懷念那時的純真,不像現在這么浮躁。很經典的一本書,值得閱讀和收藏。
不錯啊, 媽媽很喜歡啊。。快遞也比較給力。??墒强傆X得應該再便宜一點點哦,哈哈。。沒辦法,這種書雖然沒有特別大的營養,但對于中年女人來說還是能夠打開他們閱讀的欲望的。。。。好吧,我實在便不下去了,就這樣吧。。希望媽媽讀過后,能思考些什么。。
"這一代"人,本以為能囊括絕大部分精英了,看完感覺只有一部分人,書中的人應該都是作者認識的,但有很多精英沒有在里邊,而且有很多人雖然成就很大,但并不是大家都熟悉的。不過照片的確不錯,大部分堪稱經典。竇唯那張最有感覺
內容沒有想象中那么充實,畢竟是攝影師不是作家,文字功底不算太深厚,就當自己買的是攝影集。一直不太能理解,在別的運營商那買的書為什么包裹就那么緊密、嚴實,而每次在當當買的書,總是會有破損、臟污,這不僅是不尊重讀者,也玷污了一本書作者的心血。
很有意義的一本書,老一輩的我們看完真的心里不是滋味,回憶滿滿啊。年輕一代看也很有意義,可以了解我們這一代,了解我們的過去,認識到他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也可以再給下一代人知道,多少年前的今天,是這樣子的一個世界,我們的所見所聞所經歷。
因為易知難和三毛的照片知道肖全的。遺憾的是這本書里沒有三毛和易知難。不過依然很喜歡這本書。值得推薦
肖全 。知道肖全始于三毛那一組經典照片。這本書里每張照片后面配有大量說明文字,助于了解那個時代。非常多的人物,很精彩。很有意義。肖全的書,難得,之前基本沒趕上時代,這一本收藏。很好很喜歡。另有一本畫冊,攢錢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