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的國家是個幻想
“從前種種事,至一九一六年死;以后種種事,自一九一六年生。吾人首當一新其心血,以新人格,以新國家,以新社會,以新家庭,以新民族。”
一個名叫陳獨秀的中國青年,痛惜志士流血捐軀而于事無補,認為過去的中國必須讓其死去,因為它已有千般死去的理由:
外人之諷評吾族而實為吾人不能不俯首承認者,曰“好利無恥”,曰“老大病夫”,曰“不潔如豕”,曰“游民乞丐國”,曰“賄賂為華人通病”,曰“官吏國”,曰“豚尾客”,曰“黃金崇拜”,曰“工于詐偽”,曰“服權力不服公理”,曰“放縱卑劣”,凡此種種,無一而非亡國滅種之資格,又無一而為獻身烈士一手一足所可救治。
怎樣才是一個獲得新生的青年?
就是不要與那些腐敗墮落的舊國人一樣總是追求做官發財:“倘自認為二十世紀之新青年,頭腦中必斬盡彼老者壯者及比諸老者壯者腐敗墮落諸青年之做官發財思想,精神上別構真實新鮮之信仰,始得謂新青年而非舊青年,始得謂為真青年而非偽青年。”
陳獨秀為“新青年”和“真青年”,提出了人生的六條標準:
自主的而非奴隸的
進步的而非保守的
進取的而非退隱的
世界的而非鎖國的
實利的而非虛文的
科學的而非想象的
一九一五年,在中國的上海,一本小小的刊物悄然出現,刊名為《青年雜志》,幾個月后改名為《新青年》。當時,沒有人知道,這本小小的刊物將對中國歷史產生怎樣的巨大影響。偶爾看到《新青年》里的文字的讀者——只要他是中國人,無論他是否是青年——定會幻想叢生:我的中國呀,你真的可以官吏不再殘暴貪婪而令民眾安居樂業,你真的可以政幕不再黑暗重重而令歷史清明疏朗,你真的可以朱門不再窮奢極欲而令山河豐饒錦繡,你真的可以不再格殺勿論而令眾生自由歌唱?我的父老鄉親呀,你真的可以膝蓋不再用于跪叩、脊梁不再用于卑屈、神情不再張皇失措、日子不再陰霾滿天么?
中國人自古向往大同世界。
中國人對大同世界夢幻了千百年。
人類歷史上每個發展階段都是必然的,辛亥革命的爆發同樣。
中國文化中不斷積累的大同思想,在專制統治愈加殘暴的壓力下,于歷史的某一時刻到了爆發的臨界點。在中國的社會演進中誕生的資產階級,在世界文明發展的腳步聲的催促下,心馳神往,急不可耐,如同一個尚在少年的孩子仗劍出游去打天下,他不識路徑,盤纏又不多,頭頂上柔軟的頭發此前還沒被風霜雨雪打濕過,天下誰人會在乎這個幼稚莽撞的孩童?中國的資產階級遠沒有準備好承擔大業,幻想中催生出的人為的力量遠大于他實際擁有的力量。所幸的是,國人長期的反抗以及列強自近代以來的步步進逼,已將大清王朝的元氣消耗殆盡。柔弱的中國資產階級、心懷不滿的年輕軍官和知識分子,以及那些與舊式政權運轉不斷沖撞的士紳門,僅僅是在不堪任何重負的清廷身上施加了一力,便使一個延續了兩百多年的封建王朝轟然倒塌——革命的結局無可爭議。
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績是:它驟然變換了中國千年不變的沉悶空氣,使得各種變革思想的種子獲得了萌生、成長的機會。它加速了中國社會的變革進程,是自此往后中國歷史中一切社會改革的發端。它促進了中國社會觀念的更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近代思想啟蒙的大門自那時開啟后便再也難以閉合。它毫不妥協地推翻了封建帝制,斬斷了中國社會任何后退的可能性,為中國民主革命留下了寶貴的政治遺產。
為辛亥革命流血捐軀的志士們,是標志著中國歷史進步的永遠的驕傲。
正如一位偉人所說:“如果對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者不抱至深的敬意,就不能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然而,人類歷史上的每個發展階段都不是的,辛亥革命同樣不是的革命。
封建帝制的覆滅,并沒有使中國傳統的社會結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革命沒有觸及中國社會的根本問題,即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因此中國最廣大的社會階層并沒有參與到革命之中,這使得辛亥革命無法獲得最廣泛的基礎和力量。革命如同給中國社會的病體做了一個割除潰瘡的手術,因為內毒未消致使創口遲遲不能愈合。孫中山曾這樣總結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譬如我們要建筑一新屋,須先將舊有的結構拆卸干凈,并且鍬地底,才能建筑堅固的屋宇……八年以來的中化民國,政治不良到這個地位,實因單破壞地面,沒有掘起地底陳土的緣故。”什么是“陳土”?官僚、武人和政客。孫中山認為“要建筑燦爛莊嚴的民國,須先搬去這三種陳土,才能立起堅固的基礎來,這便是改造中國的及時步”。辛亥革命割斷了君主制的紐帶,卻沒能建立起一個真正的共和國,反而催生出新的特權階層:官僚軍閥、壟斷資產階級和大地主寡頭集團,中國社會因此進入了一個更加生民涂炭的歷史時期。
我們要學會容忍歷史的不。
盡管希圖改變歷史的仁人志士絕不容忍。
他們不能容忍的不是歷史的缺陷而是人格的缺陷。
中國革命的思想先驅無不認為,這個國家的衰弱首先是人的衰落。中國人衰落的表現是:依賴圣君賢相而不講獨立自主,固守求安有余而創造思變不足,只有人治思想而無法治理念。總之,缺乏“人格自覺”的國民是不會獲得真正的平等與自由的:
……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價格……到現在還如此……中國的百姓是中立的,戰時連自己也不知道屬于哪一面,但又屬于無論哪一面。強盜來了,就屬于官,當然該被殺掠;官兵既到,該是自家人了罷,但仍然要被殺掠,仿佛又屬于強盜似的。這時候,百姓就希望有一個一定的主子,拿他們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們去做牛馬,情愿自己尋草吃,只求他決定他們怎樣跑。
經歷了辛亥革命的中國人需要重新啟蒙。
一九一九遍爆發的就是新一輪國人啟蒙的開始。
民主與科學將在中并行走進仁人志士的夢境。
恩格斯說:
歷史同認識一樣,永遠不會把人類的某種的理想狀態看作盡善盡美的;的社會、的“國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東西;反之,歷史上一次更替的一切社會制度,都只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無窮發展進程中的一些暫時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是必然的,因此,對它所發展的時代和條件說來,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對它自己內部逐漸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說,它就變成過時的和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是不讓位于更高的階段,而這個更高的階段也同樣是要走向衰落和滅亡的。
的社會是一個幻想。
是人格的完善,美學的純粹,哲學的彼岸,是人類可望不可及的境界。
盡管身不能至,永遠心向往之,這就是人類文明得以前行的動力。
志士們一旦擁有了幻想,奔走呼號,投身奮爭,流血捐軀,人間因此英雄輩出,歷史因此篇章輝煌。
對“社會、國家”永抱幻想的民族,才是一個有力量、有希望的民族,這就是百年之后我們募然回首并將往事托舉心頭的原因。
辛亥不朽!
2009年-2011年于北京
2016年是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周年,人文社隆重推出王樹增近代歷史經典力作——《1911 紀念版》,再現清末民初帝制傾覆的宏大歷史現場,這是一部中國艱辛走向政治文明的心靈史。
由《1901》《1911》構筑成的王樹增近代歷史紀實系列,講述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發生在中國的那一幕幕恐怖的災難和悲壯的抗爭,以及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變革如何到來的那段紛繁復雜的歷史。
王樹增,1952年生于北京。中國非虛構文學及時人,中國戰爭題材及時作家。著有長篇紀實文學《抗日戰爭》《長征》《朝鮮戰爭》《解放戰爭》,非虛構中國近代史系列《1901》《1911》等。作品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大獎、中國圖書政府獎、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魯迅文學獎、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藝獎、曹禺戲劇文學獎。
1、《1911 紀念版》——再現帝制傾覆的宏大歷史現場,中國艱辛走向政治文明的心靈史
2、《1911 紀念版》——王樹增近代歷史系列經典之作,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周年傾情力獻!
3、《1911》是中國人民艱辛走向政治文明的心靈史——一個對社會、國家永抱幻想的民族,才是一個有力量、有希望的民族。這就是百年以后我們驀然回首并將往事托舉心頭的原因。
看了王樹增的戰爭系列長篇,很喜歡,看到新作,持續關注。
王樹增的書確實值得一看!
代買代買代買
書寫的可以
挺好的一本書
給自己買的書,現在自己看,以后給孩子看,了解歷史,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成長。當當活動給力!
該書講述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發生在中國的那一幕幕恐怖的災難和悲壯的抗爭,以及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變革如何到來的那段紛繁復雜的歷史。同時,也能了解到孫中山先生軟弱決定了其只能是中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先行者。
這個商品不錯!!!!!這個商品不錯!
王樹增的書,認真讀過朝鮮戰爭,解放戰爭,非常不錯。長征和抗日戰爭已經入手。讀他的書,最大的感觸,基于嚴謹的史實,花開兩朵,各表一只,線索齊頭并進。這些大部頭讀起來,需要耐心。1911簡單翻看了一下,風格依然。
還沒看,晚些評論
書很好!!
很厚實,很滿意的一本書,就是這類的書價錢太貴
包裝很好,收到的時候很完整,無破損。印刷排版都也不錯。
推薦用書,好
裝幀很精美
不錯,值得購買
是正版書,質量挺好的!
正版。質量好,送貨快。來的是天貓物流。醉了
搞活動的時候買的,物有所值!
Satisfied
還沒顧上翻看
王樹增系列都快看完了,信賴當當,一直當當,敢做敢當當。
改個送貨地址廢了勁了、評論居然還要審核?流弊
好書不解釋,王樹增!很喜歡!絕對是看軍事史的首選!
充滿詩意非虛構巨著,這已經是我買的第六本王樹增的書了
書的質量很好,但只用泡沫包裝,沒有紙盒,包裝有些簡陋
非常想了解的一段歷史,先收藏起來,找時間好好讀一讀。
很喜歡王樹增的書,都買過了,很真實,說實話,有實事求是的精神
這是第二次買,送給朋友的。精品中的精品,值得擁有。特價活動很實惠。
總體感覺不錯,包裝稍顯簡單只有一個袋子,幸好書沒有破損,快遞很著急,一會催我兩次
《1911》自出版以來,以其高品質的文學水準、獨到的歷史見識、激情與紀實相得益彰的筆法而備受廣大讀者認可,一直在近代歷史題材作品層出的圖書市場上保持暢銷、長銷。至今王樹增近代史系列總銷量已逾二十萬冊,是了解和銘記民族歷史不可逾越的經典作品。值此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五十周年之際,此次《1911·紀念版》的推出極具紀念意義。
王樹增的歷史文學非常具有感染力,在還原歷史的前提下文字不枯燥,很不錯
王樹增的書,認真讀過朝鮮戰爭,解放戰爭,非常不錯。長征和抗日戰爭已經入手。讀他的書,最大的感觸,基于嚴謹的史實,花開兩朵,各表一只,線索齊頭并進。這些大部頭讀起來,需要耐心。1911簡單翻看了一下,風格依然。
紛紛擾擾的亂世,各路豪強為了自己的利益拼命,根本沒考慮民族的利益,但為后來的革命埋下了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