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年,李瀚章、李鴻章兄弟主持編校了及時版的《曾文正公全集》。這部《全集》沒有收錄曾國藩的家書。
光緒五年,在李氏兄弟主持下《曾文正公家書》編校完成,交由傳忠書局刻印。全書分十卷,收錄了曾國藩30歲以后(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十年)與家人的通信,總計780余封。這是及時部的曾國藩書信集。
本次出版的簡體橫排版,就是以傳忠書局刻印的這一版《曾文正公家書》為底本。并在此基礎上增加了獨立的兩部分內(nèi)容,分別是《舊本未刊家書補編》近400封和李氏兄弟主持編校的《曾文正公家訓》120余封。力求完整呈現(xiàn)曾國藩關于修身、齊家、治國的思想和實踐。
“家中要得興旺,全靠出賢子弟。”1300封信反復叮囑兄弟、兒女“讀書、交友、修身、持家”的“基本方法”!
“家中要得興旺,全靠出賢子弟”曾國藩在家書中如是說道。他不在家的時候非常注重給弟弟們、兒女們寫信,生怕他們不長進。在這些信中,經(jīng)常談到的問題,就是怎么讀書、怎么交朋友、怎么修身養(yǎng)性、怎么處理家庭關系等。每寫一封家書,他總是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反反復復和晚輩們分享自己這些方面的人生經(jīng)驗,叮囑晚輩們切記這些經(jīng)驗的總結,并督促他們嚴格執(zhí)行。受益于這些家書,曾氏家族逐漸形成了延綿至今的優(yōu)良家風。曾家也因此長盛不衰,代有人才。除了弟弟輩的曾國荃官至封疆大臣之外,后代們也出現(xiàn)了像曾紀澤、曾紀鴻、曾廣銓、曾廣均、曾約農(nóng)、曾昭掄、曾憲植等各行各業(yè)的杰出人物。
錢穆:《曾文正公家書》中有不少方法指點,是極親切的。
錢穆評《曾文正公家書》:“若論近人論學,能有親切的指點者,在前清有湘鄉(xiāng)曾氏……在其家書家訓中,有不少方法指點,雖若卑之無高論,卻極親切。如曾氏所說:治學貴有恒,一本書必須從頭到尾通體讀。此語豈不只是老生常談,似不成為一種學術專家之指示。其實讀書若不能一書從頭到尾通體讀,無論是講科學方法也好,提倡本位文化也好,總之是空論,非實學。”
光緒傳忠書局版足本,李鴻章兄弟花7年編校而成,簡體橫排!
光緒五年,在李鴻章兄弟主持下《曾文正公家書》編校完成,交由傳忠書局刻印。全書按時間順序編排,收錄了曾國藩30歲以后寫給長輩和兄弟的信件,共10卷,系統(tǒng)記錄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等各方面的思想和實踐。全書編校周全,制作精良,被公認為的曾國藩家書版本。此后刊行的各種家書,基本都是依據(jù)此刻本翻刻或排印。本次出版的簡體橫排版,就是以傳忠書局刻印的這一版《曾文正公家書》為底本。在編校上遵從了原版體例和文本
增補家書近400封,并附贈家訓2卷,真正全本!
原版并未收全曾國藩的家書。今次在原版基礎上,根據(jù)前人搜集整理,增補了《舊本未刊家書補編》398封,和同為李氏兄弟主持編校的兩卷本《曾文正公家訓》兩部分內(nèi)容。以求更完整呈現(xiàn)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的思想和實踐。
曾國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清朝湖南湘鄉(xiāng)(今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人。晚清中興及時名臣。湘軍創(chuàng)始人,晚清散文“湘鄉(xiāng)派”創(chuàng)立人,近代洋務運動發(fā)起者。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曾國藩幼時入讀于家塾“利見齋”。24歲考取舉人,28歲考取進士。從此步入仕途,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內(nèi)閣學士、禮部侍郎及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職。十年之內(nèi),連升十級。
丁憂期間,太平軍攻入湖南。曾國藩奉旨幫辦團練,創(chuàng)建了湘軍。咸豐四年(1854)《討粵匪檄》,率軍出征,直至平定太平天國。被封為一等毅勇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及時人。后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
同治九年(1870),時任直隸總督的曾國藩,受命處理“天津教案”。同年再任兩江總督。同治十一年(1872)病逝于南京。朝廷追贈太傅,謚文正。
上冊
曾文正公遺像
曾文正公畫像贊 李鴻章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致諸弟(摘自上冊第43頁)
諸弟在家讀書,不審每日如何用功?予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煙,洎今已兩月不吃煙,已習慣成自然矣。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余偶談”、讀史十頁、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諸弟每人自立課程,必須有日日不斷之功,雖行船走路,俱須帶在身邊。予除此三事外,他課程不必能有成,而此三事者,將終身以之。
……
蓋士人讀書,及時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諸弟此時惟有識不可以驟幾,至于有志、有恒,則諸弟勉之而已。
……
課程
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
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一會,體驗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zhèn)。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戀。
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
讀史 《二十三史》每日讀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寫日記 須端楷,凡日間過惡,身過、心過、口過,皆記出,終身不間斷。
日知其所亡 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jīng)濟門、藝術門。
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shù)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yǎng)氣之盛否。
謹言刻刻留心。
養(yǎng)氣無不可對人言之事,氣藏丹田。
保身謹遵大人手諭:節(jié)欲,節(jié)勞,節(jié)飲食。
作字早飯后作字,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
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咸豐十年七月初八日 致沅弟、季弟(摘自上冊第 322頁)
余告筱輔觀人之法,以“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又囑其求潤帥、左、郭及沅薦人。以后兩弟如有所見,隨時推薦,將其人長處、短處一一告知阿兄,或告筱荃。尤以習勞苦為辦事之本。引用一班能耐勞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
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 致沅弟、季弟(摘自上冊第384頁)
余家目下鼎盛之際,余忝竊將相,沅所統(tǒng)近二萬人,季所統(tǒng)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幾家?沅弟半年以來,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幾人?日中則昃,月盈則虧,吾家亦盈時矣。管子云:“斗斛滿則人概之,人滿則天概之。”余謂天之概無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盈滿,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諸葛恪盈滿,孫峻概之,吳主概之。待他人之來概而后悔之,則已晚矣。吾家方豐盈之際,不待天之來概,人之來概,吾與諸弟當設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將清改為廉字,慎字改為謙字,勤字改為勞字,尤為明淺,確有可下手之處。
沅弟昔年于銀錢取與之際不甚斟酌,朋輩之譏議菲薄,其根實在于此。去冬之買犁頭嘴、栗子山,余亦大不謂然。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銀回家,不多贈親族,此廉字工夫也。
謙之存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約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語,曰書函,曰仆從、屬員。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稟明徑招三千人,此在他統(tǒng)領所斷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順手。而弟等每次來信索取帳篷、子藥等件,常多譏諷之詞,不平之語,在兄處書函如此,則與別處書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從隨員頗有氣焰,面色言語,與人酬接時,吾未及見,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對渠之詞氣,至今飲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謙字工夫也。
每日臨睡之時,默數(shù)本日勞心者幾件,勞力者幾件,則知宣勤王事之處無多,更竭誠以圖之,此勞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詒之福自我一人享盡,故將勞、謙、廉三字時時自惕,亦愿兩賢弟之用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致沅弟(摘自下冊第450頁)
吾輩現(xiàn)辦軍務,系處功利場中,宜刻刻勤勞,如農(nóng)之力穡,如賈之趨利,如篙工之上灘,早作夜思,以求有濟。而治事之外,此中卻須有一段豁達沖融氣象,二者并進,則勤勞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余所以令刻 “勞謙君子”印章與弟者,此也。
同治二年七月初一日 致沅弟(摘自下冊第461頁)
奏折一事,弟須用一番工夫。秋涼務閑之時試作二三篇,眼界不必太高,自謙不必太甚。上次惠甫、次卿二稿,只須改潤一二十字,盡可去得。目下外間咨來之折,惟浙、滬、湘三處較優(yōu),左、李、郭本素稱好手也。此外如官、駱、沈、嚴、僧、吳、都、馮之折,弟稍一留心,即優(yōu)為之。以后凡有咨送折稿到弟處者,弟皆視如學生之文,圈點批抹。每折看二次,一次看其辦事之主意,大局之結構,一次看其造句下字之穩(wěn)否。一日看一二折,不過月余,即可周知時賢之底蘊。然后參看古人奏稿,自有進益。每日極多不過二三刻工夫。
金眉生與鶴儕積怨甚深。吾輩聽言,亦須獨具權衡。權位所在,一言之是非,即他人之榮辱予奪系焉。弟性爽快,不宜發(fā)之太驟。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二日 致沅弟(摘自下冊第469頁)
古來大戰(zhàn)爭,大事業(yè),人謀僅占十分之三,天意恒居十分之七。往往積勞之人非即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即享福之人。此次軍務,如克復武漢、九江、安慶,積勞者即是成名之人,在天意已算十分公道,然而不可恃也。吾兄弟但在積勞二字上著力,成名二字則不必問及,享福二字則更不必問矣。
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致沅弟(摘自下冊472頁)
沅弟左右:
大炮守壘,只可偶一用之,多用則實可不必。吾在水營多年,深知大炮之長短。凡炮火之利有二:曰及遠,曰命中。大炮之大子,可以及遠而難以命中,謂其愈遠則行愈遲慢,且有聲可以回避,又往往自上落下,不能橫穿也。其群子,可以命中而難以及遠。包得合膛,筑得極緊,可及二三箭之遠,否則僅及一箭而已。群子所能及之處,先鋒包亦幾能及之。軍興日久,各弁勇事事外行,徒慕大炮之名。見賊在二三里外,紛紛開大炮大子擊之,喜其響之震,煙之濃而已;見賊不畏炮而排進如故,則以為兇悍無匹,而不知大子實不傷人也。
吾在水營時,教將弁專用群子“包得圓,筑得緊,開得近”三語者,內(nèi)湖各營罕能做到,外江間有做到者,便是無敵之將。陸營善用大炮者,吾尚無所聞。弟營善用大炮者共若干人?然大約不滿三百人,而營中之炮,卻不止三百尊。弟去年請黃南翁解炮四尊,今年請丁道鑄炮數(shù)尊,皆外行之舉動也。余恐火藥接濟不上,故于地洞、大炮二事詳悉言之。
同治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致澄弟、沅弟(摘自下冊第527頁)
沅弟定于十七接印,此時已履任數(shù)日矣。督撫本不易做,近則多事之秋,必須籌兵籌餉。籌兵,則恐以敗挫而致謗;籌餉,則恐以搜括而致怨,二者皆易壞聲名。而其物議沸騰,被人參劾者,每在于用人之不當。沅弟愛博而面軟,向來用人失之于率,失之于冗。以后宜慎選賢員,以救率字之弊;少用數(shù)員,以救冗字之弊。位高而資淺,貌貴溫恭,心貴謙下。天下之事理人才,為吾輩所不深知不及料者多矣,切勿存一自是之見。用人不率冗,存心不自滿,二者本末俱到,必可免于咎戾,不墜令名,至囑至囑,幸勿以為泛常之語而忽視之。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 致澄弟(摘自下冊第537頁)
家中要得興旺,全靠出賢子弟,若子弟不賢不才,雖多積銀積錢積谷積產(chǎn)積衣積書,總是枉然。子弟之賢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吾家代代皆有世德明訓,惟星岡公之教尤應謹守牢記。吾近將星岡公之家規(guī),編成八句,云:
書蔬魚豬,考早掃寶;常說常行,八者都好;
地命醫(yī)理,僧巫祈禱,留客久住,六者俱惱。
蓋星岡公于地、命、醫(yī)、僧、巫五項人進門便惱,即親友遠客久住亦惱。此八好六惱者,我家世世守之,永為家訓,子孫雖愚,亦必略有范圍也。
同治三年七月二十四日 諭紀鴻(摘自下冊第825頁)
爾在省以謙敬二字為主,事事請問意臣、芝生兩姻叔,斷不可送條子,致騰物議。十六日出闈,十七八拜客,十九日即可回家。九月初在家聽榜信后,再起程來署可也。擇交是及時要事,須擇志趣遠大者,此囑。
……
一向?qū)υ鴩?zhèn)壓太平天國運動存有芥蒂,但曾國藩的書還是值得一看。
因為買的全集里面沒有收錄 家書,所以買了這套家書,可以說是物美價廉,并且這兩個月不會寂寞了,文正公會天天教導我的。
買了同心出版社的曾國藩全集,正好缺家書,這套裝幀與同心一樣,所以就入手了,而且價格便宜,超值。
曾國藩的家書,學習為人做事的道理。折后價,很劃算
曾國藩,亦算一代大人物,其成就不凡,有如把朝代重修的本領,其家書可鑒可學,值得精研。
家中要得興旺,全靠出賢子弟。曾公家書反復叮囑兒子,家人要勤儉,明理等等,從中我們可以體悟“讀書、交友、修身、持家”的“基本方法。雖書中語言較易懂,因沒有注釋,還是需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者閱讀。
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也。曾文正公的家書囊括個人修行的方方面面,讀來受益匪淺。
曾國藩家書有很多版本,這個版本是最全的。除了有傳忠書局的原始內(nèi)容外,還附帶了增補內(nèi)容和家訓。原汁原味,沒有現(xiàn)代人的加工。值得一讀。
看評論都挺好的,還沒看過,但是很喜歡曾國藩家書
還可以,讀過《曾國藩》后,決定再來好好研讀曾國藩。年輕人都應該多讀曾國藩的各種文集,一定終生受益的!
一直想要曾國藩的家書,蘊含了其人生智慧的好書。從學術上來看,是研究曾國藩家庭教育思想和家庭教育活動的很好資料;從個人成長和親子教育來看,能受很多啟示和幫助!
一套質(zhì)量非常好的曾國藩家書,厚厚兩本,還有贈送的兩本家訓,學習和發(fā)揚古代圣賢的人品學問,處事修身律己之道,值得一讀,快遞速度快,都給點贊
前面買過了一套這個出版社出版的曾國藩全集,唯獨沒有曾國藩家書,這次正好湊齊了。
買了一套曾文正公全集,缺了家書兩本,現(xiàn)在湊齊了
一直想買一套《曾文正公家書》,這是我所有見到過的《曾文正公家書》中,最好的一套。
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國藩
靈飛經(jīng)邊角有磨損、背面有折痕、印刷不太干凈;硬筆書法還行,就是感覺看著不喜;家書非常喜歡,沒有一個注釋,原汁原味的,清朝的文章不是太艱深,剛好適合我。看在文正公的面上,給個好評。
每次在當當買書都像是一場賭博 贏了,哎不錯 正版 輸了罵一聲奶奶的
曾文正公的家書寫得很好,我想在當今,很多人用電話溝通,微信聯(lián)系,已經(jīng)很少有人像古人那樣用書信來往了。這是時代使然。然而,用書信寫家書,可作存念,比之微信、電話,獨特性不可替代。家書的嚴肅性和教育意義,很好。
本書在體例上將曾國藩家書分為修身、勸學、治家、理財、交友、為政、用人、養(yǎng)生、軍事諸篇。選編時對多個版本進行比較,精選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對當代人極具參考價值的篇章。按時間排序,酌定標題,進行注釋和點評。在內(nèi)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側(cè)重。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于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所謂《家訓》實際上是曾國藩給子女的信。。。并非總結輯錄之作。。。另外書前附有曾國藩年代表哦。。。但是要注意,書中無注釋,需要一定的文言文功底。
以前逛書店買過薄薄的一本《曾國藩家書》百十余頁,最近才看,一看即著迷,極服曾文正公之才識,隨即就想買了一套全本《曾文正公家書》,昨夜下單,今日上午十點多即到,神速啊!且書幾完好無缺,贊贊贊!
買文正公全集 配的單 胸在便宜 隨便翻不心疼 哈哈
昨天下單今天中午就到了,快遞很快。紙質(zhì)很好,只是排版稍微緊湊。價格便宜,性價比很高。能買到這樣的書還是很滿意的!給好評
曾國藩的家書沒有被收入曾文正公全集,單獨成集,收1300封家書,好書。
曾國藩是晚清一位極具爭議的人物,既有中興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可謂毀譽參半,褒貶不一,無論欣賞他的人還是鄙視他的人都對他的家書推崇備至,可見他的家書不僅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更是一部蘊藏著為人處世,持家教子的智慧書。
昨晚11點下的單,今天就到了很開心,書的質(zhì)量,排版都很好。而且折扣太優(yōu)惠啦,只是有一本書角撞了一下凹下去了,不過并無大礙,希望當當能注意一下,看完這兩本家書,再買曾文正公全集,一如既往支持當當,希望當當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