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300年來沒有見過這么厲害的畫風。——約翰 羅斯金
像拉斐爾前派那樣作畫。——薩爾瓦多 達利
他們是19世紀的前衛藝術家,他們的畫派不超過10個人,卻創造了眾多令人暈眩的女神形象。他們關于理想與現實、愛情與藝術的故事是藝術具戲劇性的一幕。
在屏息凝神、細致精密的自然描繪中,少女瀕死的姿態、圣家族的形象浮現其上;莎士比亞、但丁、亞瑟王,這些中世紀趣味的故事世界像織錦般被描繪出來;雍容華貴的女性半身像、神話世界舞臺上的英雄們、沉浸于憂思的輕佻美女,陷入煩惱的魔女,在本書中大放光彩。
“平松洋藝術史”——風靡日本的主題式藝術普及系列,鐵葫蘆藝術館獨家引進。
平松洋——藝術普及專業戶,美術評論家、藝術類暢銷書作者。
他們是劃分古典與現代的標志性畫派!手拿畫筆的堂吉訶德!次通過他們的繪畫,講述他們的故事。
史上唯美畫派的先驅競相亮相,一覽反叛者的唯美杰作。
鎖線裸背裝幀,高清彩色印刷,給你畫冊般的閱讀體驗 。
作者簡介
平松洋,日本美術評論家、自由撰稿人。1962年生于岡山縣。畢業于早稻田大學文學系。策劃、運營藝術展的同時也寫藝術普及文章,在早稻田大學推廣中心、朝日文化中心新宿教室等機構當講師。主要著作有《名畫中的符號》《美的反叛者:拉斐爾前派的世界》《名畫中的莎士比亞》《藝術家臨終圖鑒》《完結的名畫》等。
譯者簡介
謝玥,1980年生于北京,畢業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日語系,大學期間作為交換留學生前往日本愛知大學經濟學部留學。在日企就職10年,先后從事翻譯、金融、貿易等工作。2013年進入出版社工作。
目錄
拉斐爾前派的邀約 4
拉斐爾前派的處方一:關于本書作品的選擇及構成 6
及時章 PRB 的胎動:系譜與志向
成員檔案 18
批判拉斐爾派與憧憬中世紀 38
拉斐爾前派的誕生前夜 49
拉斐爾前派的處方二:從譯詞的確定看定義與成長 51
第二章 PRB 的誕生與消亡:短暫的活躍時期與其影響
誕生與理念 58
對拉斐爾前派的批判和羅斯金的維護 70
米萊的杰作《奧菲莉亞》誕生 78
拉斐爾前派兄弟團的過早消亡 92
第三章 后期拉斐爾前派的挑戰:新世代的產生和變質
后期拉斐爾前派登場 120
后期拉斐爾前派的特征、偏愛 205
第四章拉斐爾前派的女人們:愛火焚身的絕世美女
拉斐爾前派的危險繆斯 216
拉斐爾前派的影響與本質 248
主要參考文獻 254
拉斐爾前派相關年表 257
成員檔案
“拉斐爾前派兄弟團”(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核心成員是英國皇家藝術研究院(Royal Academy of Art)的在校學生。
約翰 埃弗里特 米萊生于1829年6月8日,母親的家族在英國南部南安普敦,兩年后移居到父親的故鄉澤西島。
米萊是所謂的天才,從小就有繪畫才能。母親為了發展他的特長,在他9歲時專門去見皇家藝術研究院的院長馬丁 希伊(Martin Archer Shee,1769—1850)。在希伊的建議下,他們全家搬到倫敦,米萊進入亨利 薩斯(Henry Sass,1788—1844)的美術學校,11歲時成為皇家藝術研究院史上最小的學生。
與天才米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辛勞的威廉 霍爾曼 亨特。他1827年4月2日生于倫敦市的伍德大街。父親的職業大概是編織物的倉庫管理員,全家住在倉庫上面。亨特12歲的時候對父親說自己想成為畫家,但遭到強烈反對,父親希望他能退學來倉庫工作。亨特自己找了工作,一邊工作一邊不放棄畫家的夢想。最終他得到了父親的理解,但是兩次都未能考入皇家藝術研究院。他在大英美術館臨摹時,遇到了比自己小2歲、當時14歲的米萊。不久考入皇家藝術研究院的亨特與米萊成為同學,友情日益加深。
羅塞蒂1828年5月12日生于倫敦。父親是因政治原因從意大利逃亡的研究詩人但丁的學者,母親是意大利劇作家艾法利的秘書、參加攻占巴士底獄的波利多里(Gaetano Polidori,1764—1853)的二女兒弗朗西絲 瑪麗 拉維尼亞(Frances Mary Lavinia)。羅塞蒂是長子。他母親的哥哥,即羅塞蒂的舅舅,是曾與拜倫同行瑞士、創作《吸血鬼》的約翰 威廉 波利多里(John William Polidori,1795—1821)。羅塞蒂母親的臥室里一直掛著自己這位25歲自殺的哥哥的肖像。
父親雖然是逃亡者的身份,但是后來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教授意大利語,羅塞蒂兄弟也進入國王學院學習。盡管羅塞蒂被起了與詩圣但丁同樣的名字,但是他很快就從詩人夢里清醒過來,立志成為畫家。
在薩斯美術學校學習的羅塞蒂與亨特一樣,于1845年進入皇家藝術研究院成為正規的學生。
羅塞蒂除了姐姐瑪利亞,還有個弟弟威廉 邁克爾(P8)以及后來成為著名詩人的妹妹克里斯蒂娜(P11)。當時做稅務官的弟弟,作為一個不是藝術家的成員,任兄弟團的書記,后來成為了美術評論家。羅塞蒂招攬了后來與克里斯蒂娜有過婚約的詹姆斯 科林森(James Collinson,1825—1881)以及雕刻家托馬斯 伍爾納,亨特推薦了后來成為美術評論家的弗雷德里克 喬治 史蒂芬(P8)。
批判拉斐爾派與憧憬中世紀
米萊、亨特、羅塞蒂對皇家藝術研究院的教育方針產生了不滿。他們將矛頭指向了文藝復興巨匠拉斐爾之后的作品。當時的皇家藝術研究院在國家畫廊,畫廊的藏品也用作教材。當時掛在畫廊中的有拉斐爾的遺作《基督顯圣》的復制品,大約180幅外國作品中,以拉斐爾的3幅為首,大部分都是拉斐爾以后的作品。
根據亨特的回憶,他們指責《基督顯圣》“對真實簡潔大肆輕視,使徒們姿勢夸張,缺乏基督的精神”,作為聲討意大利美術墮落的及時步。聽說此事的一名學生說,“那么你們就是前拉斐爾派(Pre-Raphaelite)了”,。這就是名稱的由來。同時羅塞蒂等人還非常唾棄巴洛克風格的魯本斯。
但是在羅塞蒂和亨特在成立兄弟團前制作的《不朽的藝術家(Immortals)》清單中,拉斐爾及其以后的畫家名列其中,拉斐爾之前的畫家只有弗拉 安杰利科一人。也就是說,他們批判的對象與其說是拉斐爾及其以后的畫家,不如說是皇家學院推崇的以拉斐爾為范本的形式化的美術形式。
他們將把文藝復興鼎盛時期的美術推崇為“偉大形式”的皇家藝術研究院及時代院長雷諾茲視為元兇,批判那些追隨他的人。
他們理想中的風格是代表中世紀的原始主義繪畫。實際上,當時已經開始對中世紀進行重新評價。不用說18世紀復興的哥特式建筑,1829年的天主教解放法、牛津運動[ 牛津運動 (Oxford Movement)是19世紀中期由英國牛津大學部分教授發動的宗教復興運動,主張恢復教會昔日的和早期傳統,保留羅馬天主教的禮儀。]也產生著影響。燒毀的威斯敏斯特宮的再建也采用了哥特式建筑風格,普金(Augustus Welby Northmore Pugin,1812—1852)等人參與其中。此時,根據阿爾伯特親王的意見,決定要制作壁畫,于是向拿撒勒派征求意見。
拿撒勒派可以算作是拉斐爾前派的先驅,奧韋爾貝克反對學院派,成立了圣路加公會,后將據點轉移至羅馬。被派去調查并實際制作壁畫的戴斯(P17)與他們進行交流,參加壁畫比賽的布朗(P18)也與他們相遇,都受到了拿撒勒派的影響。隨后看到布朗作品的羅塞蒂,給布朗寫去狂熱的信件并成為他的學生。
1846年,拉斯金的原始主義繪畫題材的《現代畫家》第2卷出版,對亨特產生了影響。但當時,基本只有在英國美術振興協會的展會上才能看到原始主義繪畫。1841年出品的凡 艾克的作品(P19)在第二年被國家畫廊購買,他們借此機會看到一次,1848年6月的展會上沒能發現原始主義繪畫的蹤跡。一直到兄弟團成立,他們以卡爾洛 拉吉紐的坎波桑托墓地壁畫的版畫為主,通過復制版畫,表達對原始主義繪畫的心馳神往。
拉斐爾前派的誕生前夜
1848年是動蕩的一年。法國的2月革命之火燃燒至各地,3月革命勢頭強勁,1815年以來的維也納體系崩潰。與此相呼應,英國的工人階層要求普選權而發起的憲章運動,在這一年達到較高潮。4月份,還沉浸在革命興奮中的米萊與亨特的身影出現在大集會中,他們那以革命為契機對現有美術進行改革的想法進一步增強。
此時正值亨特取材于濟慈詩歌的作品《圣艾格尼絲前夜》(P26)剛剛完成,并送到皇家學院展上展出。受到拉斯金《現代畫家》的影響,畫中的看門狗(P25)和樹木的畫法都“忠實于自然”。亨特白天要在美術學校上課,只能晚上借著蠟燭的光線進行創作,為了能趕上展會,米萊幫忙完成了其中一部分的繪制。
但與此形成對比的是,米萊送展的《奇莫內與伊姬尼亞》(P23)卻沒能通過評審。放下自己的作品去幫助亨特創作,導致自己的畫作未能完成可能是一個原因,也可能是裸體的表現形式不被接受。不管怎樣,對于的米萊來說這無疑是個意外的打擊,導致他對皇家藝術研究院產生不滿。
另一方面,羅塞蒂迎來了人生的轉折。他與亨特在同一年進入美術學校,然而卻因為石膏素描中心課業無聊,曠課去寫詩歌。那時他可能一直在“以詩為生”還是“以畫為生”中猶豫彷徨。1847年的時候,他給威廉姆 貝爾 斯科特(William Bell Scott,1811—1890)、李 亨特(Leigh Hunt,1784—1859)、布朗寧(Robert Browning 1812—1889)等詩人寫信,寄去了自己的詩歌。其中李 亨特,曾對詩人濟慈的《圣艾格尼絲前夜》發表“想象力和空想”的評論,還曾在《自由主義》雜志的隨筆《意大利通信》欄目中,介紹過《坎波桑托的壁畫》(P20)。
寫信雖然可以交友,但是并沒有為羅塞蒂打開通往詩人的道路。1848年3月,羅塞蒂寫信給畫家福特 馬多克斯 布朗(P18),詢問對方是否可以收自己為徒。布朗覺得寫信太過冷淡,于是親自到羅塞蒂家中走訪,發現羅塞蒂是真心實意之后,無償收其為徒。從那以后,他們之間一直保持著家族式的交流往來。
正巧這個時候,羅塞蒂在皇家藝術研究院展上發現了一幅作品,就是亨特的那幅《圣艾格尼絲前夜》。當時的展覽在國家畫廊東館舉行,超過1500幅的作品掛在墻上,羅塞蒂能夠一眼注意到這幅畫,很可能是因為此人與詩人李 亨特姓氏相同且對濟慈的《圣艾格尼絲前夜》這個題材感興趣吧。
于是羅塞蒂主動與亨特聯系,二人意氣相投,共同租借了工作室,羅塞蒂教亨特古典技法,亨特則教羅塞蒂油彩技巧,布朗也時不時地來指導他們。隨后亨特的朋友米萊也加入其中,三人開始相互交流,成立了兄弟團。
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贊
00000
圖片精美,敘說詳實,圖文對照。
太開心啦 本以為十一以后才會到 驚喜
配送特別快,包裝要是用點泡沫袋保護下就更好了,還沒拆開看。
圖片精美,印刷好,文字不多內容精彩。
看著不錯哦
超級棒的裝幀,是裝線本。而且都是滑面印刷,非常具有收藏價值。完全不存在那種看不清楚中間的情況,很棒,,物超所值哦哦哦
總共有三本,成為一個系列。配合過去的紀錄片一起學習拉斐爾前派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