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創作是創造力的釋放還是為了迎合人心?
演奏場地的變化會對音樂創作產生哪些影響?
服裝風格是如何影響演出效果的?
音樂人寫歌時,是先有旋律還是先有歌詞?
磁帶、黑膠唱片、光盤等科技如何改變了聽眾聆聽音樂的體驗?
搖滾史上影響力樂隊“傳聲頭像”的組團過程、如何成為當紅現場表演樂隊以及歷次表演造型變化的靈感……
《制造音樂》堪稱一部音樂進化史。從演奏音樂的場所對音樂的呈現方式、技術變革對音樂創作及整個音樂產業的發展的影響到音樂的神經學基礎,大衛 拜恩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人,更是一位思想家。這本書將會改變你聽音樂的方式!
愛樂人的必讀“圣經”,每一個音樂人必備的搖滾經典!
《時代周刊》盛贊“搖滾的文藝復興人”、搖滾史上具有影響力樂隊“傳聲頭像”(Talking Heads)主唱大衛 拜恩重磅力作!
“中國搖滾之父”崔健、“中國具有影響力DJ”張有待鼎力推薦!
博學電臺DJ,音樂人,《飛魚秀》主持人小飛、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金話筒”獎得主,《海陽現場秀》節目主持人海陽、博學樂評人,北京音樂臺《音樂周刊》編輯部主任盧世偉、音悅臺聯合創始人時穎、知名DJ,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評委陳靈偉、知名搖滾樂隊布衣樂隊主唱吳寧越集體盛贊!
湛廬文化出品
大衛 拜恩
《時代周刊》盛贊大衛 拜恩為“搖滾的文藝復興人”。
作為搖滾史上原創性和影響力樂隊“傳聲頭像”的主唱和靈魂人物,大衛 拜恩一次次帶領樂隊進入未知領域,其前衛的實驗性和藝術性深刻地影響了流行樂的發展,并入選西方搖滾樂較高榮譽“搖滾名人堂”。
1987年,大衛 拜恩與日本音樂人坂本龍一及我國作曲家蘇聰合作,為影片《末代皇帝》創作音樂,贏得了奧斯卡、金球和格萊美三大獎項的認可。拜恩還是一位視覺藝術家,于2006年出版了寫生作品集《植物園》(Arboretum)。
藝術創作之外,拜恩還是積極支持騎自行車出行的踐行者,他享受騎行給自己帶來的自由和興奮。直到現在,他都將自行車作為出行的主要工具。2009年,在出版了《自行車日記》(Bicycle Diaries)之后,拜恩拍賣了自己的折疊式自行車,為倫敦自行車運動協會募資。
[目錄]
引言“重”聽音樂
01逆向創作
02我的演藝生涯
03 科技塑造音樂:模擬
04科技塑造音樂:數碼
05錄制音樂
06 共同創作
07音樂人的發片與生存現狀
08 場景的誕生
要素1:必須有空間大小與地理位置合適的場地來呈現新作品
要素2:藝人應該有權表演自己的作品?
要素3:駐唱藝人在不表演的時段也能免費進場(也許還會有免費的啤酒!
要素4:遠離主流音樂場地
要素5:房租必須便宜!便宜!再便宜!
要素6:樂隊應該獲得合理的報酬?
要素7:鼓勵人際透明度?
要素8:觀眾可以無視樂隊的存在
音樂場所的傳承
09業余創作者!
10世界之聲
[精彩樣章]
我的演藝生涯
音樂創作并沒有嚴格的途徑。對于某些作曲家而言,音樂是以記譜法寫出來的。所謂記譜法,是一套以符號組成的書寫系統,也是部分音樂家的共同語言。即使創作過程中借助了樂器(傳統上是用鋼琴),這種音樂仍以書寫形式存在。演奏的音樂家或作曲家本人日后可能會對樂譜略做修改,但書寫的過程多半沒有實際演奏者提供意見。
雖然我大多數的作品一開始都是獨立創作的,但它們都得經過現場演出后,才能真正定型。如同爵士樂與其他民謠音樂,所有作品都得通過現場表演這個嚴峻考驗,看看它能不能滲透、飄浮,甚至流淌。高中時我跟朋友組樂隊表演,翻唱暢銷歌曲。到了某個階段——也許是某次樂隊發生沖突時,對手的朋友拔掉我們的插頭,我開始考慮單飛。
我花了一段時間思前想后,又在自己房里練了很多別人寫的歌。我開始頻繁出入當地大學的咖啡館,發現那里的民謠演唱有點跟現實脫節,需要來點新意。呃,至少那些表演給我的感覺是這樣。那是20世紀60年代末,我還在念中學。任何人都看得出、也聽得出,由于搖滾、靈魂樂與流行音樂在發展過程中吸納了一切,民謠的純粹已經被打亂。那里的民謠演出也顯得欠缺活力,仿佛民謠歌曲那種坦誠的風格與固有的真摯已經耗盡了自己的元氣。那可不是好現象!
我決定表演當時我最喜歡的歌手的作品。比如誰樂隊(The Who)、克羅斯比、斯蒂爾斯和納什三人組(Crosby, Stills &Nash)和奇想樂隊(The Kinks)。我用原音吉他伴奏。我相信我唱的部分歌曲也跟咖啡館客人常聽的那些民謠歌曲一樣,都是真心誠意的作品,所以也能在那里找到知音。我依稀記得效果不差,因為那些客人不知為何竟然沒聽過這些歌!我只不過把那些歌曲搬到了全新的場景。由于我表演時比那些標準的民謠歌手為歌曲注入更多的活力,所以人們愿意聽,或者觀眾只是對這個早熟青少年的膽大妄為感到震驚。我用尤克里里彈奏查克 貝里(Chuck Berry)和艾迪 柯克蘭(Eddie Cochran)的歌曲,把那些歌曲帶到不同的場景里。我或許還冒險地用傳承到我手上的小提琴胡亂拉了幾首悲愴的曲調。那根本就是光怪陸離的大雜燴,但至少不枯燥乏味。
當時的我非常害羞,之后好幾年一直如此。那么有人可能會好奇(也的確有人問過我),一個畏縮內向的家伙到底為什么要站上舞臺出洋相(當時我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如今回想起來,我猜我跟很多人一樣,認為當眾展現自己的藝術(即便當時只是翻唱別人的歌曲)是一種主動接觸人群、跟人溝通的方法,因為我平時不擅長跟人攀談閑聊。表演似乎不只是用另一種語言“說話”,它也是制造談話機會的手段,因為其他樂手,甚至女孩子(耶!)會愿意跟剛剛在臺上表演的人說話。
表演顯然是我當時的選擇,我終于有那么一丁點兒機會可以暫時變成英雄,在單純人際交流之外的領域獲取一點社交的獎勵,只是,當時的我應該不會承認這一點。除了這些之外,可悲的我并沒有成為專業音樂人的野心,因為那根本就不切實際。
多年以后,我發現自己可能患有輕微的阿斯伯格綜合征。跳到眾人面前做些真情流露的事,又迅速縮回自己的殼里,對我而言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行為。也許說“正常”不太合適,但可以表達我的意思。1994年,《英國精神病學雜志》(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刊登過一篇菲利克斯 普斯特(Felix Post)的論文,文章指出,69%的創意人患有精神疾病[1]。瘋子可真不少!當然,這正好吻合外界的迷思:墮落的藝術家都是受到魔鬼驅使的。我非常希望這個迷思的反向推論不成立,也就是說,不一定得是瘋子才能有創意。也許精神上某一類的毛病的確能發揮一點助力。現在我已經相信,你可以避開魔鬼,照樣靈感如泉涌。
[各方贊譽]
當翻到大衛 拜恩的《制造音樂》第253頁,及時行有這么一句:“到了現代,人們已經認定藝術與音樂是個人努力的成果,而不是族群的產物。”按照我的理解就是:音樂不是為了弘揚什么文化的,而是個人精神的釋放。
崔健
著名搖滾樂歌手,詞曲家,音樂制作人
及時次聽到大衛 拜恩的音樂是在他們那場經典的《別假正經》(Stop Making Sense)演唱會上,他的歌聲仿佛一種隱藏在我潛意識里從未被開發的聲音,顛覆了我對搖滾樂的認識。多年后,我終于讀到他親自撰寫的著作《制造音樂》,他從人類學與社會學等角度對音樂的產生與創作的分析再一次顛覆了我對音樂的認識。
張有待
著名DJ,主持人,博學樂評人
大衛 拜恩是音樂上的另一個物種。他的作品中帶著一種頑皮的個性,仿佛是聽著外星音樂長大,使得他一張嘴就有不同的套路。雖然怪異,但是他知道怎么做能讓人覺得好聽?!吨圃煲魳贰肪褪且徊?ldquo;外星人養成記”。
小飛
博學電臺DJ,音樂人,《飛魚秀》主持人
合上《制造音樂》這本獻給音樂的情書,房間再次鋪滿嘈雜又無方向感的底噪,我卻享受著它如同音樂一般……大衛 拜恩帶領我們從非洲草原一路聽到實驗室,各種演奏、編曲、錄音技術的迭代使人目不暇接,然而令人欣喜的是,在科技幾乎無所不能的今天,還有像拜恩這樣的音樂家依舊堅守著音樂的“氣”——生命力。
海陽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主持人,“金話筒”獎得主,《海陽現場秀》節目主持人
作為一名音樂巨匠,大衛 拜恩用一本書打造出一所學校,從物理結構、化學反應、歷史演變、數學計算以及哲學思辯等各種教學方法入手,專業而系統地給我們講明白了“音樂制造”這門深奧的學科。
盧世偉
博學樂評人,北京音樂臺《音樂周刊》編輯部主任
“有趣”是一部作品的較高境界,《制造音樂》做到了。仿佛一部“及時視角”拍攝的影片,大衛 拜恩從舞臺上望出去,對于音樂行業的方方面面用心體會,獨特思維。沒有居高臨下的分析或無關痛癢的理論,只有行業及時線的冷暖自知,帶你了解這個領域,并感同身受。
時穎
音悅臺聯合創始人
多年前,大衛 拜恩在巡演途中習慣寫下所思所想,用傳真發給朋友;經年之后,這些累積下來的靈感記錄就顯得愈加珍貴。與其說是巡演日記,不如說是一個音樂人創作思路的記錄。更可貴的是,盛名之下,大衛 拜恩并沒有變得“老油條”,始終保持著對音樂的探索和好奇,時刻思考著音樂制作的新方式,依然持有初心。所以,《制造音樂》這本書對于獨立音樂人尤其有啟發。
陳靈偉
知名DJ,華語音樂傳媒大獎評委
中國搖滾磕磕絆絆摸索近30年,還未成熟,仍需要吸收大量經驗豐富成長。怎樣才是好的音樂?怎樣才能做更好的音樂、更好的現場?怎樣做才能更接近本心?《制造音樂》正是一本非常的秘籍解答。音樂需要傳承,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制造音樂》就是一個“巨人”,我們站在上面可以看見更遠的地方。這是音樂愛好者和音樂產業從業者必讀的一本書!
吳寧越
知名搖滾樂隊布衣樂隊主唱
精彩非凡!大衛 拜恩秉持一股瘋狂的企圖心,想把這些浩瀚的理論轉變成具有可讀性的學術作品,他做到了。
英國《衛報》觀察家專欄
大衛 拜恩是一位出色、原創又獨樹一幟的搖滾明星,寫出了一本與他多變才華匹配的書!
《紐約時報》書評
??,?
好書,那些聲音,那些搖滾,那些故事,那些人?。?!
很有品質的書!喜歡搖滾樂的必收!
活動滿減買的,超值,哈哈。
很好,值得一看。
滿意
好評
藝術類,學校推薦的讀物,
相信當當,支持當當!
包裝很好,印刷不錯,字體也十分清晰,無可挑剔。封面很喜歡喜歡,很好玩好玩,很棒的一本書。
書的性價比很高,包裝不錯
給單位圖書館買的書,還不錯。
很實用,可以了解很多音樂方面的知識
xnxyskshdjrjxhxmchaidj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