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品茶,是人們緊張生活中偷得浮生半日閑的狀態。
從七大類茶葉說起,到新手選茶具的技巧,泡茶的技法,帶領大家體會茶文化的藝術。
會品茶是人生的一件樂事,更是一種享受。優雅的環境,精美的茶具,適口的茶湯,處處都能滲透出高雅和韻味。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以茶為媒,沉靜心靈,讓自己與自然對話。茶道不僅僅是品賞香茗的美感之道,更是品味寧靜的生活之道。
王緝東(東方茶韻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人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藝術攝影家協會會員
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
茶書策劃人、拍攝者、著作者
著有《茶馬古道茶意濃》《輕松品飲普洱茶》等書
其團隊參與策劃出版茶書十余種
PART 1 茶葉——識茶、鑒茶、講故事
初識綠茶
綠茶的形狀
綠茶的制作工藝
綠茶分類
綠茶的貯藏方式
龍井茶
碧螺春
竹葉青
信陽毛尖
六安瓜片
安吉白茶
黃山毛峰
太平猴魁
普洱生茶
初識烏龍茶
烏龍茶的形狀
烏龍茶的制作工藝
烏龍茶的分類
烏龍茶的貯藏方式
鐵觀音
凍頂烏龍
大紅袍
白毫烏龍
白雞冠
武夷肉桂
鳳凰單樅
初識黑茶
黑茶的形狀
黑茶的制作工藝
黑茶的分類.
黑茶的貯藏方式
普洱熟茶
茯磚
六堡茶
初識紅茶
紅茶的形狀
紅茶的制作工藝
紅茶的分類
紅茶的貯藏方式
正山小種
金駿眉
祁紅
初識黃茶
黃茶的形狀
黃茶的制作工藝
黃茶的分類
黃茶的貯藏方式
君山銀針
霍山黃芽
初識白茶
白茶的形狀
白茶的制作工藝
白茶的分類
白茶的貯藏方式
白牡丹
白毫銀針
初識花茶
花茶的形狀
花茶的制作工藝
花茶的分類
花茶的貯藏方式
茉莉大白毫
碧潭飄雪
PART 2 茶具——新手入門茶具選配
紫砂壺,好用第
初識綠茶
品飲綠茶以新茶為貴。新鮮的綠茶,色澤綠潤,香氣馥郁高長,湯色綠明清澈,滋味鮮爽,每年春天新鮮綠茶上市的時候,喜歡喝綠茶的人們都會爭先購買。品質好的綠茶,量少,一上市,就會被商家或消費者搶光。
綠茶的形狀
綠茶注重外形,不同的綠茶其外形各不相同,有針形茶,如安化松針等;扁 形茶,如龍井茶、千島玉葉等;曲螺形茶,如碧螺春、蒙頂甘露等;片形茶,如六安瓜片等;蘭花形茶,如舒城蘭花、太平猴魁等;單芽形茶,如蒙頂黃芽等;直條形茶,如南京雨花茶、信陽毛尖等;曲條形茶,如婺源茗眉、徑山茶等;珠形茶,如平水珠茶等。
綠茶在所有茶類中形狀最多,且品質茶茶形都非常美,干茶葉與泡開后的葉 底一對比,那簡直是太美了。綠茶主要有以下幾種形狀:
扁形綠茶. 扁平、挺直的茶,在干燥過程中一邊炒一邊壓扁,茶的條索就被固定成這個形狀。龍井茶、千島玉葉、雀舌茶都是扁形綠茶。
螺形綠茶.. 像螺一樣,茶條卷曲緊抱,茶上多毫,碧螺春、翠螺均為螺形綠茶。
卷曲形綠茶.. 茶條在揉捻中抓、揉,使得茶條細緊卷曲成纖細的茶條,茶條上有毫。都勻毛尖、高橋銀峰為卷曲形綠茶。
蘭花形綠茶.. 自然舒展像蘭花一樣的綠茶,芽葉完整舒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太平猴魁。
針形綠茶.. 像松針一樣,又直,又圓,芽葉抱得緊緊的,在揉捻茶葉、整理茶葉條索時把茶葉理成這個樣子。南京雨花茶和安化松針都是針形綠茶。
片形綠茶.. 外形松散、平直,葉片一片一片的綠茶,像六安瓜就是片形綠茶。
毛峰.. 多茸毛和白毫,卷曲、條狀的綠茶(和黃茶),像黃山毛峰。
毛尖.. 用比毛峰更細嫩的芽葉制成的稍卷曲的茶,稍顯毫,信陽毛尖、都勻毛尖都是此類外形的茶。
綠茶的制作工藝
綠茶為不發酵茶,一般采摘茶樹的茶芽或嫩葉,經過高溫殺青,再揉捻,干燥,完成綠茶初制。在高溫條件下殺青,破壞鮮葉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類的酶促氧化,讓綠茶葉綠、湯綠。
綠茶加工工藝:鮮葉→殺青→揉捻→干燥
殺青是形成綠茶品質的關鍵工序。
綠茶分類
綠茶按照加工工藝不同一般分為蒸青綠茶、炒青綠茶、烘青綠茶、曬青綠茶。
蒸青綠茶.. 蒸青綠茶,即綠茶初制時,采用熱蒸汽殺青而制成的綠茶。蒸青綠茶有“三綠”的品質特征,即葉綠、湯綠、葉底綠。傳統蒸青工藝綠茶有恩施玉露等。日本生產的綠茶,大部分屬于蒸青綠茶,如煎茶、玉露、碾茶等。
炒青綠茶. 炒青綠茶,即綠茶初制時,經鍋炒(手工鍋炒或機械炒干機)殺青、干燥的綠茶。炒青綠茶有“外形秀麗,香高味濃”的品質特征,少數品質炒青綠茶有熟板栗香。常見的炒青綠茶有龍井茶、碧螺春等。
烘青綠茶 烘青綠茶,即綠茶初制時,一道工序——干燥用炭火或烘干機烘干的綠 茶。烘青綠茶的品質特征是茶葉的芽葉較完整,外形較松散,湯色清澈明亮,滋 味鮮醇,香氣清高。采摘細嫩的烘青綠茶易顯毫。常見的烘青綠茶有黃山毛峰、 高橋銀峰等。
曬青綠茶.. 曬青綠茶,即綠茶初制時,一道工序——干燥利用日光直接曬干的綠茶。將茶葉曬干是最古老的干燥方式,曬青綠茶主要在我國的云南、陜西、四川等地區還有生產,云南的曬青綠茶稱之為“滇青”、陜西的稱之為“陜青”、四川的稱之為“川青”。曬青綠茶作為商品茶直接銷售或飲用的并不多,大多數用來作為黑茶的原料或直接壓制成緊壓茶。曬青綠茶很明顯的特征就是有日曬的味道。
綠茶的貯藏方式
綠茶買回家后,其保存方式很重要,怎樣貯藏,也是一種學問。
綠茶劣變是綠茶中的物質發生了化學變化,造成綠茶色澤由綠潤變得枯黃,并失去光澤,湯色暗黃,香氣低沉,滋味平淡,甚至有異味生成。
低溫貯藏 家庭藏茶,可以利用冰箱。將茶葉分裝小包裝,密封后置于冷藏室,一般溫度控制在3℃~6℃。值得注意的是,茶葉一定要密封好,好單獨放置,避免和有異味的食品放在一起,有條件的話,可以單獨選擇一個冰箱,用來貯藏茶葉。此外,也可以將茶葉放在冷凍室內,只是需要品飲時,將茶葉取出后不要馬上拆封取茶,先放在常溫下,待茶葉達到外界溫度后,再開封取茶。
密封常溫貯藏 將茶葉密封包裝好后,放在陰涼干燥、溫度較低的地方放置。茶葉的包裝要避光、不透水氣,無異味。
除氧貯藏 除氧的方法很多,如抽真空、放置除氧劑、充氮氣等.綠茶外形各不相同,注重外形美,抽真空容易造成綠茶破碎,所以抽真空不適用,但可以在包裝袋內放置除氧、除濕劑,既有除氧的作用,又有除濕的作用,還可以充入氮氣等。
石灰干燥貯藏 這是傳統的龍井貯藏方法,將干燥的生石灰用布袋裝好,茶葉用透氣的紙包裝好后,放在陶缸中,石灰袋放在缸的中心,放在陰涼干燥的地方。要注意的是石灰要經常檢查,潮解后要及時更換。
綠茶的貯藏原則就是低溫、低濕、避光、避氧、避異味,同時買回來的茶葉 一定要干燥,一般含水量要低于6%,否則容易變質,茶葉量多時,要分成小包裝,以便于取放,另外,一種包裝好盛放同一種、同品質的茶葉,否則包裝吸收一種茶葉的茶香后再放置其他的茶葉,容易引起串味,對茶葉的品質直接造成影響。
紫砂壺, 好用及時
沒有茶壺也能泡茶,杯子、飯碗都可以,只是顯得不像那么回事。
而對喝茶的人來說,講究的泡茶,一定要用壺泡,除綠茶外,多是紫砂壺泡,這樣才稱 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泡茶,因此選一把好用的紫砂壺非常重要。
泡茶用的壺一定要好用,拿著舒服,才會令品茗者在泡茶過程中得心應手,才能泡出 地道的好茶。
好用的壺必須拿著舒服
好用的壺,除了外觀好看,手拿著舒服、裝水后還應穩定。
如何能挑選到用著舒服的壺?
及時,壺拿在手上,感覺到壺是平衡的,沒有往哪一邊傾。
第二,茶壺拿起來不是感覺很沉。如果過重,說明這把壺的壺把設計不夠科學,不符合人體工學;或者是這把壺的胎(即壺壁)太厚了,用著累手,更影響泡茶的心情。
第三,裝水入壺,拿起壺來試試水,必須是單手拿起壺、倒水, 感覺裝滿水的壺是否適合自己的力量,手指和壺把的位置拿捏著是否 舒服。如果拿著裝滿水的壺很輕松、舒服,那這把壺適合你使用。
如何挑選好用的壺
手摸
用手摸壺的表面,看起來很粗的壺,但是摸著的手感卻很光滑,這就是好品質紫砂壺的一個顯著特點。如果是看起來很光滑的壺,摸起來卻感到粗糙,估計泥料有問題,可能不是宜興的泥。
再有,如果壺有明顯的拋光、擦油,總之看著感覺有疑問,摸起來手感異樣的,肯定不能考慮購買。
沸水澆淋
用沸水往壺身上一澆,水珠迅速 滑落、蕩然無存的,如果是沒用過的新壺,一般不會是好泥料的壺。壺注 滿開水后,再用沸水澆淋壺外壁,由 于壺內溫度高,壺外壁有的地方迅速 干燥,可以看見水痕像退潮一樣收縮,這是好泥料新壺的正常狀況。
耳聽水聲
將滾開的水迅速倒入壺中,耳朵挨近壺口(要小心燙傷耳朵),如果能聽到壺中發出“沙沙”的吸水聲,這樣的壺泥料大體沒有問題。
鼻聞味道
迅速倒出沸水,聞一聞壺內有無刺鼻的異味,或者是明顯的土腥味。如果有,泥料肯定有問題,至少不是好料,或者有添加化學物質,或者窯火不足。
出水測試
紫砂壺里裝滿水、倒水,看水流是否順暢圓潤,還看蓋口處是否往外流水,蓋口溢水,說明蓋口不是十分嚴密。
倒水中突然把壺持平,停止倒水,看看壺嘴和蓋口出水處是否有 “口水”下流。蓋口處溢水和壺流處“流口水”的情況每個人接受度不同,有的人特別注重泡茶中的干凈利落,就不太能接受這些情況, 有些人則可以接受,看個人感受。
這幾步做完了,大體對壺是否心儀也有了結果,如果喜歡就帶回家。泥料好的紫砂壺在悉心養護后很快就能夠發生變化,有的幾次使用后就煥發出潤澤柔和的光澤,壺表面更加細膩可愛,看著這些變化真是令人欣喜。
紫砂壺泡烏龍茶
器具:紫砂壺、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茶荷、茶匙、過濾網組合、茶盤。
選水:水溫100℃沸水。
沖泡步驟:
1. 溫紫砂壺:將隨手泡中的熱水沖入壺中溫燙。溫燙壺里、壺壁、壺蓋,讓整個壺充分承受開水的淋浴,喚醒壺,讓稍后的泡茶環節更加順暢,利于激發茶性。
先把蓋子打開。左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按在壺鈕上,揭開壺蓋,把壺蓋放到茶盤中。 b.注水。右手提壺,按逆時針方向低斟,使水流順茶壺口沖進,再使水從高處沖入茶壺,等注水量為茶壺的1/2 時再低斟。 c.雙手取茶巾放在左手手指上,右手把茶壺放在茶巾上,雙手按逆時針方向轉動,使茶壺各部分充分接觸開水。
倒水:將溫燙壺的水倒入茶盤。
賞茶:將茶葉放置茶荷中,請客人賞茶。
投茶:用茶匙將選好的茶葉從茶荷里撥置壺中。
若壺口比較小,可以借助茶漏來投茶。
洗茶:沖水入壺中至滿,喚醒茶葉。
a. 用壺蓋將壺口的茶沫刮去。 b.用開水淋壺。
放置濾網:將濾網放在公道杯中。
溫濾網、公道杯:提壺沖水溫燙濾網和公道杯。
溫燙聞香杯、品茗杯:將公道杯中的水溫燙聞香杯和品茗杯。
茶夾溫燙聞香杯并倒掉水。 b.用茶巾擦拭干凈聞香杯的水漬。 c.茶夾溫燙品茗杯并倒掉水。 d.用茶巾擦拭干凈品茗杯的水漬。
正泡沖水:開水沖入壺中,正式泡茶。
出湯:將壺中的茶湯倒入公道杯中,目的是使茶湯均勻。
拿起公道杯,用茶巾擦拭公道杯上的水漬。
分茶:將公道杯中的 茶湯分入聞香杯中至杯的七分滿。
茶入品茗杯:將聞香杯中的茶湯注入品茗杯中。
一只手拿起品茗杯,并倒扣在聞香杯上。 b. 拇指摁住品茗杯,食指與其余三指夾住聞香杯。 c. 品茗杯與聞香杯翻轉過來。 d.茶湯就從聞香杯中注入品茗杯,將聞香杯拿出即可。
聞香:將聞香杯取出聞杯中茶香,有高溫香、中溫香、低溫香。品飲者可慢慢體會。
奉茶品飲:將聞香杯和品茗杯放在托盤上,敬奉給客人品嘗。
右手大拇指、食指握住杯兩側,中指無名指抵住杯底,小指自然彎曲。
內容簡略,對泡茶的時間、方法、如何品鑒等都沒講,茶藝術語也不多,講了很多不可考究的小故事,專業性不強,作為入門書參考意義不大。
內容比較簡單,也比較少。中午收到的書,晚上就看完了,不愧是“入門”級的書
不是很全,但是也有他的優點,適合不懂茶,剛學的
書的尺寸不常規,喜歡收藏到書柜的朋友留意,期待和大家交流
非茶好的學習讀物。當當打折買的,實惠呀,版也好
內容還沒看,紙質也很好,就是沒用油紙包書。還是挺不錯的
我曾經在一家茶店打過工,對茶藝有一定的了解,這本書讓我對茶藝有了更加系統的學習,很好!書的質量不錯
中國茶文化真的很讓人著迷。。喜歡喜歡。不錯不錯。。
印刷非常棒,還沒有看內容,只是粗略翻看一下,內容文字圖片非常詳細
喜歡喝茶,想學習茶的精髓,拿起放下。本書彩頁,做工精致,內容淺顯易懂,適合初學者
紙質很棒,內容豐富精細,就是快遞實在不是太好,書都被壓壞了,不過客服的態度很贊,聯系后就馬上同意給我換貨,很喜歡客服妹子 贊一個
在茶葉介紹上很詳細,提出了很多沖泡建議和指導。個人覺得遺憾之處是沒有各種茶葉的功效。
茶和咖啡是兩種文化,兩種情調,都喜歡,盡管是門外漢,但也想扒開門縫瞧瞧
品茶入門書籍,很好,小說看多了,看看生活類書籍,很棒。
對于對茶一竅不通的我來說,還挺好,只是內容只是個大概,不能深入,如有基礎者就不是太實用了。總體不錯。
本書圖文并茂,講解言簡意賅,是比較好的茶葉識別,茶具使用的初級讀物,非常實用。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以茶為媒,沉靜心靈,讓自己與自然對話。茶道不僅僅是品賞香茗的美感之道,更是品味寧靜的生活之道。
內容對于零起點的人來說很好,講的很全面,挺好的
在榜單里,買一本回來看看,本身不懂茶葉,希望看完之后能入門
彩頁非常漂亮,一直牛飲。總是喝各種茶,突然對沏茶有興趣了。現在有空自己慢慢沏壺好茶,好喝就成功了。先認真看書,才拿到書還沒看。
一直愛喝茶,了解更多的茶文化,重新解讀茶葉的真相,零起點茶藝全書還挺適合我。
照著書泡茶,確實比什么都不懂自己在家泡出來的好喝一些
版信6息書名零起點茶藝全書(初識茶葉真相,初學茶具搭配,初品茶湯E真T味)作者王緝東主編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零起點
零起點,一開始給領導泡茶,總是味道不對,看了書才知道,原來這么講究!看完書就知道一些原理,說我泡的茶越來越好喝了哦,喜歡看書,各種書
零起點茶藝全書(初識茶葉真相,初學茶具搭配,初品茶湯真味)白茶陶壺野F外泡茶茶席上的優雅
喜歡這本書,看了這本書收獲到之前自己不懂的知識。從這本書里,我知道是茶葉的種類,茶具的分類以及沖泡茶葉的方法技法。點贊!!!發貨速度也很快,嗯,從今天定的,大概明天就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