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部由西方學者編撰的《世界文明史》中,我們既能看到西方的歷史,也能看到非西方的歷史。更重要的是,我們還能讀到大量關于西方與非西方之間互動的歷史。
第1章西南亞與東北非地區的早期文明
第2章印度(公元500年以前
第3章中國(公元500年以前
第4章地中海盆地:希臘文明
第5章地中海盆地:羅馬文明與基督教的起源
第6章伊斯蘭教的興起
第7章印度和東南亞(500—1500
第8章中國和日本(500—1500
第9章蒙古人、突厥人和中東地區(1000—1500
第10章西方社會的秩序探求:歐洲中世紀(500—1300
第11章西方社會的轉型(1300—1500
第12章撒哈拉以南非洲文明與美洲文明(1500年以前
第13章全球交往與文化沖突(1500—1700
第14章現代早期的歐洲(1500—1789
第15章亞洲(1500—1700
第16章理性和運動的世界:西方的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
第17章歐洲的革命、民族主義與國家(1789—1914
第18章西方的工業化、社會變革與文化(18世紀末至1914年
第19章美洲(18世紀中葉至1914年
第20章非洲(1500—1880
第21章亞洲(1700—1914
第22章帝國主義與新的全球爭斗(1880—1914
第23章戰爭、革命與西方的獨裁主義(1914—1945
第24章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亞洲和非洲
第25章全球轉型與超級大國的斗爭:二戰后的歲月(1945—1989
第26章今日世界與21世紀的開端
附錄主題分類目錄
第1章西南亞與東北非地區的早期文明
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人類文明肇始于東方的大河流域和西方的沿海地區。最早的文明出現在大約五千到六千年前西南亞和東北非地區大河流域的一些小村落。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和尼羅河畔的埃及曾先后出現人類文明。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的三角地帶,蘇美爾人建立了城市。烏爾城是其典型代表。大約在公元前2340年,來自北部的阿卡德人摧毀了蘇美爾文明。此后兩千多年間,這個亞非歐交匯地區一直歷經著巨大的動蕩:巴比倫人、赫梯人、迦勒底人、米堤亞人,還有波斯人在這塊土地上輪番登臺,充當主宰。反觀埃及文明,從大約公元前3000年開始,整個尼羅河流域就歸于一個君主的統治。盡管歷經朝代變遷,也受到南方部落的騷擾,但埃及文明一直相當穩定地持續了將近三千年。
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文明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兩者都依賴河流以及由河流定期泛濫而沉積的肥沃土壤;它們都發展并維護著一套秩序井然的灌溉系統和防洪系統;它們都有權力巨大的君主和僧侶階層;并且,它們都信仰無所不能的神靈,認為神靈在世界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不過,兩個文明之間也存在重要的差異。在地理上,美索不達米亞不如埃及那樣便于防御,更容易受到攻擊;該地區的河流不像尼羅河那樣適于航行,泛濫周期也不規律:與埃及文明的穩定和樂觀相比,美索不達米亞的文化和宗教往往反映出一種動蕩和悲觀的感受。
在這兩大文明之間的地區,出現了許多較小的、政治上并不強大的國家,其中最重要的當數腓尼基和希伯來。腓尼基人是個重商民族,他們推動了商業貿易,建立了殖民地,傳播了近東地區的文化。而希伯來人則形成一些宗教觀念和倫理觀念,這些觀念為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打下了根基。
……
好書,在很大程度上讓我們重新審視我們人類的文明,重新思考人類的未來
包裝很好,收藏書籍,里面字印刷小,可想而知這么厚重的書加上小字,里面的內容有多豐富
文明出自城市的本性,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能感覺到城市讓人感受到的冷漠。城市是政治和經濟強化的地方,處在其中的血緣和家庭難免受到影響和牽制,從而變得不再穩固。可以說,基本道德、習俗、觀念被破壞,于是需要政治統治和法律強化。誰來主宰或主張呢?那么由隨之產生的文明來判斷,能書寫文明的人必定占據上風,而這主要是由宗教把持。即使在中國,也能看到文明的把控者利用宗教來加強統治,固定自己的特權地位,享有文明帶來的財富。在《世界文明史》的敘述中,城邦的統治者開創文字和書寫方式,構筑屬于時代的經濟、政治和宗教以及哲學體系。
在書店里看到了這本書,便有些放不下了,可是太貴了。當當上有了,且便宜,所以也就買下了。經濟實惠啊!
很厚的一本,主要講文明進程,比較簡單,不夠深入,適合高中生。
適合初級閱讀,很淺,但是科普了解足夠。若是需要深層次閱讀的,不建議購買了。
是一本時候收藏的書,對于了解人類文明進程很有幫助。打折時候買的很劃算
基于現有的考古和文獻,撰寫世界文明史。可以作為高校教科書來讀。
不惑之年才來看歷史書,想做個有文化的人呢。此書正合適
該書結構奇特,資料豐富,而且選取角度獨特,給讀者展示了世界文明史的豐富而各具特色的東西,值得珍藏,隨手翻閱。
這本《世界文明史》最具特色的地方,是一反“教科書”的常態,編者從“專家”的圣壇上走了下來,他只是很細心地為讀者選擇,呈現一些有關“文明”的線索——或一首詩,或一個故事,或一張圖片。這,便是書中每一個章節所展現出的“第一手材料”,“視覺材料”,“第二手材料”。當然,我們不必擔心,這樣一本書會成為“堆砌的材料”。專家的素養,在這里被很完美地演繹為“選擇”、“裁剪”和“排列”。這樣一種藝術,源自編者對“文明史”專業而貼切理解。
很厚的書,紙質絕對好。內容是一些資料,包括文字、圖片、議論等。值得收藏,慢慢閱讀的書。
很快很好。是學習世界文明史的很好的參考用書,資料豐富,既有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也有圖片,不錯。
背景介紹,加第一手資料,只是受篇幅限制,資料有限。
這是我看到的與歷史有關的最好的一本書了,如果孩子和我能一起讀完,一定會非常有收獲。那些外國人怎么著有水平呢?
相當厚的一本書,而且是精裝本。內容豐富,語言流暢,是目前不可多得的世界文明史。
初步翻閱了一下,與其它文明史相比,此書的確與眾不同,非常滿意。
說實在的,我買書太多了,不知道這是個啥書就買回來了,到家一看噢,內容真好啊,各個時間段的世界文明,大人看,孩子也能看,我覺得和美國語文的框架很相似,文章前后也有思考題目,不過要是想做更深入的了解,還需要再買其他書籍,這本書更類似于大綱
這本歷史書,有大量的思考題,針對歷史事件不斷的在給讀者設問,企圖通過不斷的史實陳列和思考題的提出,幫助讀者樹立一種獨立的思維方法。對于歷史研究和推斷上來講,很多點都是沒有一個固定答案的,因此這種邊讀邊思考的過程,就別有一番味道了。
一本大部頭~買來當工具書的,也可以有計劃的細細品讀,相信讀完后會對世界歷史有一個客觀的了解~這本書的最大的特點就在于作者引用的第一手資料對歷史進行描寫,不摻雜主觀的看法和觀點,有利于讀者進行獨立的理解和思考~這點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