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城市空間美學讀物。全書詳細解讀成都的三十個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或空間,并引申出十二張分層手繪地圖、一百位“80后”文創代表人物,以及兩百個美學空間清單,力求呈現出成都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與時尚的脈搏交織并存,包容著大量頗具趣味的文藝空間及人群。通過探訪建筑空間,進而觀察其背后的人群,終呈現出一幅人與城市的生活畫卷。本書同時具備較強的實用性,可作為在成都旅行與生活的參考讀物。
一群熱愛成都的年輕人,他們以成都本土文化傳播機構“一筑一事”為基地,致力于搭建“建筑、美學與生活”橋梁,自2014年創辦以來,推出空間志、人物圈等主打欄目,持續探訪城市中有意思的設計空間和設計師,積累了大量關于城市與建筑的圖片素材與采訪文章,同時舉辦“言筑”建筑師名人論壇,開展建筑游學探訪等線下活動,積累了大量人氣,并建立起雖相對小眾但穩固的讀者群體。
崇德里 Congde Alley
老建筑改造/茶空間/餐廳/酒店
成都市镋鈀街88號旁
“哪怕是殘片,哪怕是廢墟,它也是的,歷史就是的。”——王亥
曾經被作為小學生放學嬉戲的“秘密通道”,如今搖身一變成了時尚文人的新據點。在這里,似乎真的是我們對20年前街坊生活必不可少的記憶。沒有高層電梯公寓,也沒有堅固防盜門。彼時的人們,在1.5-2.0容積率的街坊里,常常于狹長的宅間走道里不期而遇,于是點頭、微笑,互相問好。于是感官變得豐富了起來。
-------------------------------------------------------------
繪咖啡 Huii Coffee
老建筑改造/咖啡館
成都市總府路15號王府井百貨
曾經每次抬頭眺望王府井百貨屋頂的巨大球體,就知道自己快到市中心了。如今,球體還在,格外安心。
而就在球體的咫尺之內,一個有屋頂菜地、雨水循環和手沖咖啡的繪咖啡悄然誕生。在改造中,咖啡廳面朝屋頂的那面,除了稱重的墻體和柱體,其他部分幾乎全被敲掉,換以玻璃。每到上午,這些東面的大窗戶肆無忌憚地采集著這座城市難能可貴的陽光。而屋內的每一張椅,每一盞燈,每一個擺件似乎都在無意之中與眾不同,美好的人事物無不在這兒肆意延伸。
-------------------------------------------------------------
七八公社 78 Commune
酒吧
成都五里墩支路3號奧林春天生活廣場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于很多人來說是個特別的存在。
老方桌,老課桌,老風琴......七八公社更像是在還原記憶中的一個個場景,初來乍到的人直言“就像回到了老家。”
無論是七八公社融入市井之中的位置,還是其內部瘋狂的陳列,不得不讓人感嘆空間營造的要點之一,乃是裝飾布置足夠細致和地道,而這一切一定是源于對某種生活的熱烈向往。
美是人類天性的追求。
人類對美的追求,不僅體現在藝術活動中,也體現在人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市民大眾對城市空間的美丑最有發言權,同樣城市空間美的塑造也不能僅僅是建立在美學理論的基礎之上,而更應考慮市民大眾的真實情感和需求。
-------------------------------------------------------------
慵懶客棧 Lazy Inn
青年旅舍/老建筑改造
成都市金羅路8號
在成都,有了院子,一切開始慵懶了。余秋雨甚至說:“在中國文化中,院子是安頓生命、安頓家屬和安頓精神的場所。一道墻把一個家庭圍起來以后,里面是個獨立的世界。”
當你來到一座陌生城市,選擇在哪兒落腳,反映出你是以哪種方式在旅行,也就決定了你將收獲怎樣的故事。
-------------------------------------------------------------
耍衫DressingForFun
老建筑改造/買手店
成都市干槐樹街10號
當上世紀80年代居民樓遇上時尚買手店,DressingForFun的庭院被嵌入了居民樓之間;居民樓則被置入了DressingForFun的取景框。即使身處室內,也能一葉知秋。
從店內所陳列的寥寥十個服裝品牌來看,艾卓的品味著實嚴苛。“每個品牌我都觀察了至少三季以上,風格不穩定的話不會引入。畢竟是全世界的買手店在決定下一季大家穿什么,我們必須為大家穿衣服負責。”
-------------------------------------------------------------
1.
從家鄉日本來到北京生活了很多年,但成都讓我看到有些不一樣的中國。一筑一事讓我了解到成都的更多建筑,每一座城市都應該有自己獨有的氣質。希望一筑一事有24小時能寫到北京,寫到日本。
——青山周平,建筑師
2.
從這本《成都》讀到的“內城”“西城”“東城”“南城”“新城”與“后城”,一個城市一路走來,讀走這城的“跨界思想”而讀到了人,人才是有趣的事。有趣的人構成了一個有趣的城,想必是我感興趣的,且是這本厚書能給我的期待。無論你在“此處”或在“別處”,生活于心,這個城市就是你的城。
——王亥,藝術家、設計師
3.
我們需要一個既有靈性又有溫度的城市,而設計就是其創建者的魔杖。我想這正是像牧之這樣學建筑出身的攝影師、記錄者才能真正體會而表達的,這是一份歷時兩年集結成都建筑與空間理想、獻給城市的珍貴禮物。
——羅三,麓湖總設計師
4.
想要了解成都這座城市鮮活、時尚、藝術、有溫度的建筑及背后那些人的故事,這本書都不容錯過。這是一本精美的城市空間“黃頁”,有態度有情感,值得珍藏。
——孫莉,麓湖 A4美術館館長
5.
一筑一事把對這個城市的觀察梳理成一種系統的閱讀,以圖像與文獻般的形式保存下來,并對這個城市投射出自己獨立的視角與認識,形成對城市變遷的某種記憶的保留。
——殷九龍,設計師
6.
在成都住了十幾年,卻從沒有真正寫過成都。這個城市因為離得太近,讓我覺得難以書寫,卻又總是在離開它的日子里一次次地想念。這本書是我這次回到成都希望得到的禮物,帶著這本書離開,就不會和成都分開了。
——顏歌,作家
7.
因為工作原因,常年旅居國外和京滬兩地。每次回到家鄉成都,隨處感受到這座古老城池的活力生長和能量釋放,這本書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文本,以空間視野來重新檢索成都城市文化的面觀;本書所涉的數十空間已經或正在成為成都時尚地標,展現了這座宜居城市“永不停息”的活力之源。
——Fil小白,90后新銳時尚造型師、街拍達人及時尚博主
9.
對于一個城市的愛恨情仇,都溶化進了發生在這座城市里的所見所聞所感中,一個建筑,一個空間,一個場所,一條街道,一個人,一場雨,一杯咖啡,都有它理性的外觀與感性的情緒。“城市指南”只是這本書的形式,“一筑一事”更像是一本關于成都的“小說”,講述城市里不同角落細微的故事,帶著我們感受城市溫度的同時也在其內部沉靜觀察,我們跟著她了解這座城市,也重新反觀內心。
——呂婧,那特畫廊創始人
10.
印象深的是關于杜甫草堂那篇。身邊有太多習以為常到視而不見的事物,一筑一事讓我重新看見它們。在我看來,好的建筑不是平地起驚雷,而是幫助人們進入生活,離開自然又回到自然——從這個角度來講,面向普通人的,對建筑的言說和記錄太有意義了。
——寧遠,遠遠的陽光房創始人
11.
在“匠心”泛濫的今天,一筑一事讓我們看到了真正意義上嚴肅審慎的匠心:建筑之匠心,設計之匠心,平靜內觀之匠心,人文關照之匠心。以建筑為介質,一筑一事洞悉建筑背后的浮生百態,眺望不同群體審視建筑的多維視角,構筑城市美學,反應出現代都市人對空間和設計的特殊要求。
——但捷,言幾又總裁
包裝很好 很大的開本 關于建筑和人文 讓你了解關于成都的一切 支持一筑一事 通過建筑了解城市 了解那些人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