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劉邦與項羽圖書
人氣:76

劉邦與項羽

這是一部解讀楚漢風云人物的論史著作。本書以風云四起的秦末為背景,根據《史記》、《漢書》等史書,鳩集傳記,增廣時聞,有評有述,詳細解析劉邦、項羽及其相關人物,破譯了楚漢爭霸過程中二人一成一敗的個人...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歷代帝王>秦漢  
  • 作者:[朱永嘉]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0705816
  • 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4
  • 印刷時間:2013-04-01
  • 版次:1
  • 開本:大3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解讀楚漢風云人物的論史著作。本書以風云四起的秦末為背景,根據《史記》、《漢書》等史書,鳩集傳記,增廣時聞,有評有述,詳細解析劉邦、項羽及其相關人物,破譯了楚漢爭霸過程中二人一成一敗的個人因素和歷史根由,揭示了歷史演進與個人命運的聯系。

項羽為何失敗,劉邦為何能勝出?劉邦這樣的歷史人物,他奠定了漢王朝數百年統治的基礎,有何過人之處?其中經驗教訓至今影響深遠。本書作者以其獨特的人生經歷和深厚的學術修養,秉持以史為鑒、古為今用的史學宗旨,知人論世,從而得出富有教益的觀點。

編輯推薦

貴族后裔項羽因何功敗垂成、飲恨垓下?

鄉村無賴劉邦為何成功逆襲,創立大漢王朝?

為何一再重讀這一段歷史、這兩個人物?

出身、性格、智謀、心理因素、用人能力……

作者簡介

朱永嘉,歷史學者,前上海市委常委。1931年生,曾就讀于復旦大學歷史系,師從譚其驤、周予同等文史名家。后從事秦漢史、三國史、明史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著有《晚年重讀古文內幕》、《論曹操》等。

在線預覽

一九六四年,在重讀《史記》和范文瀾的《中國通史簡編》時,填了一首《賀新郎?讀史》的詞,今引其全文于下:

人猿相揖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銅鐵爐中翻火焰,為問何時猜得?不過幾千寒熱。人世難逢開口笑,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讀罷頭飛雪,但記得斑斑點點,幾行陳跡。五帝三皇神圣事,騙了無涯過客,有多少風流人物?盜跖莊蹻流譽后,更陳王奮起揮黃鉞。歌未竟,東方白。

這首詞的上闋概括了中國古代歷史發展演化的過程,從猿到人,經過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鐵器時代,才慢慢進入階級社會,群雄彼此在疆場上角逐統治天下的權力,認識到這一點,經歷了幾千年人類歷史。詞的下闋則是講了傳說時代的三皇五帝并沒有真實的實物根據,但后人卻信從不疑,故稱其騙了無涯過客。他贊揚的盜跖、莊蹻是戰國時期的農民起義領袖,陳王指陳勝,是秦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他歌頌反抗壓迫的斗爭精神,正是這種無數次革命斗爭才帶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歌未竟,革命勝利了,革命的精神要永葆不息,這在同志身上貫穿始終。

陳勝吳廣揭竿而起,抗秦暴政,自立為王,號張楚,前后不過六個月時間,被其御者,即駕車的莊賈所殺。陳勝雖死,最終推翻秦王朝的都是陳勝派遣的王侯將相,其影響較大的便是劉邦與項羽這二股力量。

司馬遷在《史記?秦楚之際月表》的序言中說:

太史公讀秦楚之際,曰初作難,發于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卒踐帝祚,成于漢家,五年之間,號令三嬗,自生民以來,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在五年之間,中央政權三次更迭,司馬遷感到有史以來,歷史的變遷從未有這樣急速過。這五年是歷史大動蕩大變革的時代,從讀史者講,都喜歡這一個急劇動蕩變化的歷史時期。亂世出英雄,所以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人物角色特征鮮明,即使如項羽這樣的悲劇人物,讀《史記?項羽本紀》也能讓人動情。在中國二千多年的歷史上,最有興味的往往不是什么盛世,而是由盛而衰,亂世歷史更顯精彩,這里面有故事有人物。秦漢之際是如此,兩漢之際是如此,漢魏之際是如此,隋唐之際是如此,元明之際是如此,明清之際亦是如此。這是歷史劇烈轉折的時期,也是底層大眾奮起反抗斗爭的時期,無論其成還是敗,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歷史正是從這種矛盾沖突的激烈斗爭中不斷前進的。歷史知識的普及,演義小說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前身是都市經濟發展以后,在宋代出現的書話,即說書先生的文本,后來演化為演義小說。而演義小說中,影響較大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此外還有《隋唐演義》、《東周列國志》流傳亦廣,這是因為三國與隋唐之際包括戰國時期都是亂世,這里面人物多,故事多。讀史偏好于亂世,主要是王朝更迭之際如魏晉南北朝的分裂時期,大概也就是這個道理。從個人生活講,還是太平日子好過,那樣的亂世日子可難熬了啊!戰爭極其殘酷,人口銳減,土地荒蕪,饑荒,逃亡,這些艱難的日子,不是大家都喜歡過的吧。還有我們現在讀史的時候,要知道現在全球化了,這個世界在經濟上各個國家互相的依存度加強了,但是這些年來戰爭還是不斷,霸權主義者還在國門前不斷地耀武揚威,戰亂的威脅還沒有過去。所以我讀史也比較喜歡讀分裂時期的歷史,如春秋戰國時期、南北朝分裂時期,很有趣,戰亂不斷,興亡不斷更迭,這里面也是各種類型的事件多,人物多,可以吸取的經驗教訓也多。從生活上講,我希望社會還是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大家生活可以安定一些。讀史的愛好,和對生活的追求往往并不一致。這個矛盾也是好事,作為一個革命的政黨,經過風風雨雨幾十年的斗爭,成為執政黨時,需要考慮的是,如何為民而執政,如何保持往日艱苦奮斗的革命傳統,如何提高自己的執政能力。可不能躺在父輩過去的功勞簿上酣睡,把執政視作我之產業,借之以奉我逍遙之花息。可不能因此而變成群眾革命的對象,更不能變成敵對勢力分化瓦解的對象。那么讓大家多知道一點興亡的故事,多知道一點分裂時期的戰亂和痛苦,可以更加明白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的可貴而珍惜之。多知道一點由盛而衰的歷史,對我們有益。歷史從來沒有長盛不衰的事,懂一點這方面的教訓,能益人心智。中唐文學的發展,是安史之亂后唐朝由盛而衰,時人對盛唐時期安定生活的追思和懷念。李白和杜甫的詩,白居易的《長恨歌》,都離不開那個時期世道的劇變。由于中國歷史的時間太長了,我們讀史應有所選擇。

再說政治家讀史,與史家的讀史,二者有同有異。政治家讀史,是從現實政治斗爭的需要,以史為鑒,也就是以古人成敗得失為鑒,他并不要求系統地研究,他把歷史人物和事件作為案例來思考和借鑒。所以往往可以取其一點,不及其余,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建構起他獨特的聯想。讀史,一方面他系統地讀,反復地讀。他讀《資治通鑒》十七遍,讀廿四史,對《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和《晉書》都很熟,過去介紹讀史的書很多,只是說他讀了什么,讀了多少遍,介紹他如何擠時間讀,而沒有介紹他是在什么時候讀什么,他為什么讀這個篇目。要知道他對歷史的關注點,往往隨形勢的變化而跳躍。他推薦別人讀史,都是有感而發,有所指而為。如他在一九六九年三月珍寶島事件之后,六月在武昌重讀《南史?陳慶之傳》及《南史?韋睿傳》,是為了應對蘇軍進攻的。他能從《南史》中挑選這幾篇傳,是他長期讀史積淀的結果。史家則比較強調在系統和完整地掌握資料的基礎上對事件和人物作出比較的記錄和評價,強調對史實的訂正。修史,無論是編年、紀事還是紀傳,強調的是完整、系統、地掌握資料,和地進行表述,這需要扎實的基本功訓練和長年累月的積疊。政治家則沒有那么多功夫去這樣做。然而這二者又是互相呼應的。史學,作為學術,有它相對獨立的一面,但它不可能與政治絕緣,關鍵是它為什么服務的問題。脫離現實需要鉆象牙塔可以由少數人去做,但畢竟不是史學發展的方向。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歷史人物和事件,經常會成為關注的對象。史學家也應該對一些歷史人物和事件,作為一個個案例,對其利弊得失作一點細微的分析,既能提高人們讀史的興味,又能供人們去參考借鑒。史論式的札記便是做這一方面的工作,它對后人認識歷史還是非常有益的。劉邦和項羽這兩個楚漢風云變幻中的歷史人物也是一再關注的人物,他們一成一敗,都是亂世英雄。既然同學們點名講劉邦(這是我三年前上課給學生發的講稿,故作如是說),那我們在下面先說一下劉邦其人其事,順著這個次序談秦漢之際楚漢相爭的歷史過程,及其如何穩定他所創建的“規模弘遠”的漢王朝。從劉邦和項羽這二個歷史人物的歷史遭際講,他們的成與敗、得和失,有鮮明的對比性。或者從歷史事件講,有許多經驗教訓值得人們反復思考。在講話中多次關注到這兩個人也不是偶然的。

劉邦是秦漢之際的一個人物,孟子說過“知人論世”,要理解一個歷史人物,都離不開他所處的時代。那個時代由一大群人物組成,秦末起義的領袖有陳勝、吳廣,在江東也就是現在浙江寧波起兵的,有項梁和他的侄子項羽。那是一個群雄并起的時代,要說在那場逐鹿戰爭中,為什么劉邦能夠勝出,總有他的道理。項羽進入咸陽,應該說是一個勝利者了,他的力量也遠遠超過劉邦。在楚漢相爭中,從戰役上講,劉邦往往是失敗者,而最終卻是他取得勝利。

一個歷史人物的成功,總需要考察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才能弄清楚其何以成功的道理。對于劉邦這樣的歷史人物,他能奠定漢王朝數百年統治的基礎,總有他的過人之處。盡管劉邦距離我們有兩千多年,但他在那個時代,與對手相處,與自己部屬相處,他對那許多復雜事件的處置方法,其中有許多經驗和教訓,作為喻旨和聯想,對后人思考問題時還會有啟迪和教益。我看到過一份回憶錄,在開國大典結束后,回到住地,一邊吃飯,一邊手上拿著《史記》,那時他讀的《史記》還是線裝的武英殿版的殿本中的一冊,亦還是《項羽本紀》與劉邦的《高祖本紀》,在革命勝利的時刻,在共和國成立的那個時刻,讀這二篇東西,還是很有意味的事情。他思考的亦還是項羽何以敗,劉邦何以勝,勝利以后劉邦何以立國的經驗教訓。一直到晚年,一九七三年七月,還曾要我們把《史記》中的《陳丞相世家》、《黥布列傳》、《絳侯周勃世家》、《灌嬰列傳》、《陸賈列傳》標點注釋以后印成大字本送給他看。這些人物都是隨劉邦在逐鹿戰爭中立有大功的文臣武將,又是在劉邦身后對漢王朝有重大影響的人物,這時候要看這些人物的傳記,無非想看看劉邦如何處理身后事。

人們都喜歡引用韓信被處置時說的“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講劉邦殺功臣宿將。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劉邦去世時,留下的功臣宿將還有不少呢,被處置的大都屬于他過去的同盟軍,并非所有的功臣宿將。“白馬盟誓”便是劉邦與他的功臣宿將之間的契約,《漢書?高帝紀》講到劉邦“與功臣剖符作誓,丹書鐵契,金匱石室,藏之宗廟”。《史記》的漢功臣年表中,講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由此可知劉邦與功臣宿將之間的關系,《漢書》還說劉邦“雖日暇不給,規模弘遠矣”。故對劉邦生平的許多事還是要具體分析,不能人云亦云,要用腦子思考一下。我這里主要是把劉邦與項羽楚漢相爭的五年,作為一個歷史案例來研究和分析的,當然,也要涉及統一以后的人和事。曾經說過“分析好,大有益”,所謂分析,就是實事求是地解析事物的方方面面,人和事都不是單一的,而是復雜的、多元的,由此及彼地弄清其中復雜的相互關系,也許它會使我們在應對現實問題時,自然產生某些相似的聯想而從中受益,說到底便是以史為鑒和古為今用,這才是我們讀史的基本宗旨。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太極若**的評論:

過來之人的閱歷之說,贊成也罷,反對也罷,總要看看,莫錯過

2013-07-24 19:39:07
來自智劍**的評論:

全書的脈絡很清晰,但有些地方的解讀有點牽強和過分,不過作為一家之言,也還是可以一看。價格對于內容偏高,至少要五折買才劃算。

2013-12-29 21:27:18
來自小草綠**的評論:

好書,是大家作品。作者歷盡滄桑,閱歷豐富,很有見地。

2013-12-03 13:50:55
來自Coea**的評論:

本打算買來春節休假時讀的,可是應酬太多還沒怎么看

2014-03-10 11:23: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看英雄人物,反敗為勝,成功時不要得意,失意時不要灰心

2014-04-03 19:21:2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對于歷史人物的傳記,只有治學嚴謹的學者,才能收到人們的尊重。本書的作者就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治學嚴謹的學者。

2013-11-22 08:12:45
來自跑偏的**的評論:

這兩位豪杰,都是心中不可企及的高峰,老學者對次經典人物的解讀,能夠更加全面與細致的了解那段回憶里的故事。

2013-07-08 11:07:32
來自蘇魯邊**的評論:

心平氣和論理,各取所需讀史。---作者標榜的是箴言!治史讀史當如是。不要上所謂客觀與真相的當!

2015-03-18 16:59:4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絕好的一本人物史書,我是看了這本之后買了作者寫的另一本:王莽改制

2014-12-12 22:41:59
來自java12**的評論:

朱永嘉的書絕對 好書 思想深刻 見解獨特 有很多警世語 他的論曹操更好

2015-10-21 17:49:42
來自lylh**的評論:

剛拿到時,看到書很薄。還在想,這么薄能寫多少東西!沒想到,作者不是按照編年史的風格開始寫,而是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不愧是大家!棒!

2014-09-21 09:44:38
來自jhqjc**的評論:

朱永嘉的《劉邦與項羽》,是作者人生歷練后,心平氣和論理、各取所需讀史的成果,借鑒中帶著時代的痕跡,解讀中有著經驗的升華,自有其趣,自成一體。

2013-06-16 18:28:16
來自mumu_la**的評論:

以《史記》為藍本分析解讀,點到為止,客觀平靜,不愧為史學大家。

2015-02-17 12:31:01
來自maojiaz**的評論:

劉邦與項羽,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很有深度,非常值得一讀

2013-10-21 07:21:52
來自憑欄望**的評論:

朋友托購,《李自成》一套五卷全購齊。每滿100-50元,用這本湊單,整單折合約152元。

2017-11-03 18:44:34
來自浪漫不**的評論:

應該講,該書較為精確的為我們解構了楚漢爭雄的前因后果,比許多所謂“一口氣讀完XX”的書更值得一讀,并聯系作者自己的政治生涯,闡發了一些有益的經驗教訓。

2013-10-03 19:55:55
來自荊南布**的評論:

朱永嘉是時期的著名人物,失勢后少不得被整肅。但這都無損于其才學,他的書好讀,朋友們感興趣的話,買吧!

2016-03-15 12:59:32
來自yanling**的評論:

劉邦與項羽,劉邦積累天運,項羽浪費天運,上天給了項羽多次機會,她沒有珍惜。

2014-05-21 19:03:1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是看了三國志武帝傳之后買的,還沒仔細研讀,但是欽佩朱老師的治學態度,應該不會令人失望

2017-01-22 17:59:4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劉邦與項羽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津津樂道卻又永遠也說不清、道不明的歷史人物。對楚漢戰爭一直比較感興趣,買來看看

2013-06-21 21:47:1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劉邦與項羽 包裝可以 沒有壓痕. 印刷排版不錯 因為最近對項羽和虞姬感興趣,所以買書來了解一下!

2017-01-27 15:29:33
來自kingbac**的評論:

包裝不錯,內容比較通俗易懂,分析也比較簡潔,適合快速大概了解劉邦與項羽,容易對比

2015-11-09 16:56:20
來自n***i(**的評論:

朱老先生的見識、學識、經歷都是無與倫比的,雖然還是老題材,但是老題材里面講出了深刻的道理,這本書非常好!

2017-06-11 00:52:5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為何一D再重讀這一段歷史、這兩個人物?  出B身、性格、智謀、心理因素、用人能力……簡介【作者】  朱永劉邦與

2015-07-16 11:20:04
來自秋風哥**的評論:

時勢造英雄。在現在這個社會,劉邦也不過就是個----

2016-05-23 15:22: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朱老的書,特點是錨住,教導人,每本都精彩!這本劉邦和項羽,讀后知兩人成敗原因,以古鑒今。

2016-11-22 00:07:56
來自大***五**的評論:

劉邦與項羽(復旦老學者朱永嘉以史為鑒,經典人物,經典解讀)

2017-03-07 11:56:0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項羽是貴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劉邦是沛縣小混混,是平頭百姓一個。然而,兩個人較量的結局是:劉邦知人善任,麾下群臣才華橫溢,他們君臣攜手,同心同德,最終打敗了兵多將廣、不可一世的項羽。作為對手,項羽完全未能意識到劉邦的強大。他孤傲自負、剛愎自用,一意孤行,一錯再錯,終于兵敗垓下,自刎于烏江。那么,究竟是哪些個人因素

2015-12-15 21:05:39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