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葛劍雄文集·普天之下圖書
人氣:65

葛劍雄文集·普天之下

重新修訂發表四部經典《普天之下:統一分裂與中國政治》、《滔滔黃河》、《未來生存空間》、《中國古代的地圖測繪》歷史地理學著作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歷史地理>歷史地理學  
  • 作者:[葛劍雄]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218094724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9
  • 印刷時間:2014-09-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卷收入葛劍雄四部重要的歷史地理學著作:

編輯推薦

要了解中國政治文化的重塑、中國的歷史與現狀,不得不研究歷史上的統一與分裂。

一部中國史,分裂、分治的時間與統一或基本統一的時間幾乎同樣長,到今天還沒有結束,難道可以視而不見嗎?葛劍雄教授發問:究竟是否存在著這樣一種可能,在堅持統一的前提下消除集權、專制的影響,避免由此產生的弊病;在防止分裂的條件下,獲得分權、競爭、自治帶來的活力和進步?

要探尋中華文明的發祥,不能不了解滔滔黃河。她的歷史過于豐富,又過于復雜;她記載著繁榮、強盛、和平的輝煌業績,也留下了災害、戰爭、衰敗的創傷。八百年安流誰創造?黃河能長期安流嗎?黃河流域能保持繁榮嗎?都在《滔滔黃河》。

面向未來,人類生存空間如何變遷?氣候劇變、水土流失、物種存亡、地震天災、天外來客、糧食危機……葛劍雄剖析:不能無憂,不必過慮。

作者簡介

葛劍雄,祖籍浙江紹興,1945年12月出生于浙江吳興縣南潯鎮(今屬湖州市南潯區)。1965年當中學教師,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歷史系歷史地理專業研究生,師從譚其驤教授。1981年獲歷史學碩士學位,留校工作。1983年在職獲歷史學博士學位,1985年任副教授,1991年任教授,1996年至2007年任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所長,1999年至2007年兼任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007年至2014年3月任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現任復旦大學博學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部委員、上海市歷史學會副會長、"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府參事,全國政協常委。

目錄

普天之下:統一分裂與中國政治

一、統一觀的回顧與思考

(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二)中國地圖的聯想

(三)長城的價值

(四)炎黃子孫與中國人

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一)歷史中國的范圍

(二)歷史中國的分合大勢

(三)統一的含義

(四)分裂、分治、自治

三、統一與分裂的根源

(一)地理環境

(二)人口遷徙

(三)生產方式與經濟水平

(四)文化與制度

(五)個人與階級、階層的作用

四、統一與分裂的比較

(一)社會財富的投向與作用

(二)行政效率與政治制度

(三)分裂政權對地區開發的貢獻

(四)農牧對抗中分裂的作用

(五)分裂時期與百家爭鳴

(六)歷史經驗呼喚政治改革

后記

滔滔黃河

一、黃河——中國的母親

一)鳥瞰黃河

二)無可爭辯的地位:中國古人類的發祥地

三)農業文明的曙光

四)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二、黃河兒女遍中華

一)黃帝與夏的傳說

二)商周時期:早期的外遷

三)秦漢的開拓和移民

四)南遷的序幕

五)永嘉南渡和向邊疆的遷移

六)怛羅斯的戰俘和安史之亂后的南遷浪潮

七)靖康南遷和金元時的外遷

八)移民東北和南遷的余波

九)各族人民的大熔爐

十)黃河兒女的貢獻

三、黃河之水天上來

一)導河積石

二)重源伏流

三)親歷河源

四)探尋河源

五)測定正源

四、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一)大慶關滄桑和洛水、汾水入河之謎

二)變化莫測的下游河道

三)分流湖沼何處覓

五、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一)世界較大的黃土高原:黃河泥沙的來源

二)下游懸河:泥沙堆積的杰作

三)中游來沙,暴雨助虐

四)干支流的下切和側

在線預覽

普天之下:統一分裂與中國政治

一、統一觀的回顧與思考

在世界歷史上,中國不是的文明古國,也不一定是歷史最長的國家。但是中國的歷史是延續的,中國的文化是一貫的,這在世界史上是的。而其他文明古國,有的直到近代才成為統一國家,有的早已成為歷史陳跡,有的已經多少次更換了它的主人。不僅如此,自從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取得嶺南和河套地區從而確定了秦朝的版圖以來,這兩千多年間,盡管在邊疆地區時有盈縮,但中原王朝的基本范圍,或者說建立正式行政區劃進行直接統治的地區是相當穩定的。

回顧歷史,中國還有不少以同一性和延續性聞名世界的紀錄:漢族及其前身華夏族,至遲到春秋時期(前722—前481年)已經成為中國的主干民族,并且一直持續到今天。即使在其他民族成為全國性的統治者時,這種狀況也沒有改變。

世襲的君主制可以追溯到傳說中的夏朝,并已由考古發掘證實到商朝(約前17—前11世紀)。自從秦始皇確定皇帝的稱號直到清朝的末代皇帝,2100年間從未改變。

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為一年,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為一月的夏歷(農歷),雖然不時做些修訂,但在中國一直使用了幾千年,至今還在民間沿用。自漢武帝開始的以帝王年號為紀年的方法,比公元早100多年,一年不缺地排到宣統三年(1911年);中華民國紀年又在全國使用了30多年,至今仍用于臺灣。

倉頡造字的傳說雖不一定,但已經發現的甲骨文證實了漢字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早在春秋時期,漢字已經成為中原政權和華夏民族的共同文字;秦以后,隨著中原王朝疆域的擴展,漢字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漢字的基本體系從未發生變化, 在楷書出現以后,字形也基本未再改變。

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更多,不過已經足以說明我們擁有一項舉世無雙的遺產——統一,歷史悠久的統一。統一的國家、統一的文字、統一的紀年、統一的……甚至統一的思想。

多少人曾為之奮斗,多少人曾為之犧牲,多少人曾為之自豪,多少人曾為之謳歌;到了20世紀的十幾年,又有多少人為之深思!面對著世界100多個國家,又有多少人為之感慨!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歷史數以百年計,我們的歷史數以千年計。但今天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人均收入數以千元計,我們的人均收入數以百元計。

面積與中國相近的歐洲歷史上從來沒有統一過,無數次戰爭一次次改變著它的政治版圖,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依然有

幾十個國家。但如果把今天的中國和歐洲放在一架天平上的話,懸殊的差別或許會使天平無法工作。

曾經為人類貢獻了四大發明的中國,今天要花費巨大的代價進口造紙機械、導航儀器、印刷設備和爆破技術。而當四大發明問世時,這些出口國在地圖上還沒有出現。

"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曾經是中國的驕傲,但今天人們已經了解到中國人均占有的物不是博而是窮,連水的占有量也不在前列;人口的世界紀錄雖然還會保持一段時間,卻是無人羨慕的負擔。

是誰嘲弄了我們?是歷史?是祖宗?是我們自己?是其他什么人,還是所有這一切?

統一,歷史悠久的統一,是我們的遺產,還是我們的包袱?都是,還是都不是?

…………

二、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關于統一和分裂,史學界一直就有結論性的看法:(1)中國歷史上統一的時間長,分裂的時間短。(2)統一的階段越來越長,分裂的階段越來越短。(3)統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4)統一符合歷史發展規律,是進步的;而分裂違背歷史發展規律,是反動的。

這些說法流行了幾十年,有的實際上已經流行了兩三千年了。對這些說法有很多理論上的闡述,引經據典的論證似乎無懈可擊。當這些說法與現實政治聯系在一起時,就更加變得神圣不可侵犯。社會主義的中國難道不要統一?說統一有缺點,莫非想顛覆無產階級專政?而要講分裂也有什么積極意義的話,那肯定是意在復辟資本主義。盡管我們可以把討論的時間嚴格地界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或者界定在辛亥革命之前,但也是枉費心機的,因為經過多次思想斗爭及"革命大批判"教育的人們已經懂得了這種借古諷今是"階級敵人"的一貫手法,所以注定是不能得逞的。與其說是歷史學家不愿意討論這些問題,不如說是嚴酷的政治壓力不許開展任何有意義的討論。所幸這一切已經成為過去,而聽任這些可以自由進行的討論無休止地凍結下去,只能是學者自己的失職。

由于以往實際上并未進行過真正學術意義上的討論,所以我們不得不從幾個關鍵詞的定義和含義的界定開始。因為只有我們對這幾個關鍵詞的意義有了共同的、嚴密的理解,爭論或結論才會有實際價值。

(一)歷史中國的范圍

"中國"這個詞至遲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的國,大的不到今天一個省,小的不過今天一個縣,最小的只相當今天一個鄉或一個大一點的村,所以總數多得不勝枚舉。于是地理上處于中心區的國就被稱為中國,即中心區的國。這一中心區一開始只限于今天的黃河中下游,主要是晉、鄭、宋、魯、衛等國和周天子的直屬區,今天的淮河流域、長江流域、海河流域、渭河流域還不能算中國,秦、楚、吳、燕等國就不能稱為中國。到了秦漢時代,秦、楚等國的舊地都成了統一國家的一部分,渭河流域的關中盆地還成了首都所在,這些地區當然都算中國了。很明顯,隨著統一國家的形成、疆域的擴展和經濟文化的開發,中國的概念是在不斷變化和擴大的。一般說來,一個中原王朝建立了,它的主要統治區就可以稱為中國,而在它統治區的邊遠地區以及統治區之外就是戎、狄、蠻、夷,就不是中國。

另一方面,中國的概念始終是模糊的,不確切的。即使在中原王朝內部,人們也可以視其中較邊遠偏僻的地區為非中國。由于沒有明確的標準,人們往往只是根據習慣,所以即使在同一時期人們的說法也不一致。例如在西漢時,今天的湖南、江西雖已設置郡縣,卻還未被承認為中國;但到了明朝,湖南、江西可以被稱為中國,今天的云南、貴州一帶還被當作非中國。中國往往被作為中原、中心地區或先進地區的代名詞,廣義的中國又是中原王朝的代名詞。同時中國的概念也是相對的,有些地區已經歸入中原王朝的版圖,經濟文化有了相當提高, 自認為可以躋身中國了,對周圍落后地區更是以中國自居,但在老牌的中國看來,那個地區還沒有稱中國的資格。例如四川盆地的漢人聚居區對周圍少數民族早已以中國自居,但在關中人和關東人的眼中,四川或許還沒有稱中國的資格。

在特殊情況下,中國還成為王朝法統和漢族文化的同義詞。例如在西晉以后,東晉和南朝以西晉的合法繼承者自居,雖然已經離開了傳統的中心地區,卻自認為是真正的中國,而把北朝稱為"索虜"。而黃河流域的政權和北朝認為自己滅了西晉,奪取了這傳統的中國地區,當然就成了中國,而東晉和南朝只不過是偏于一隅的"島夷"。這場中國之爭到隋朝統一才解決,隋朝繼承了北朝的法統, 自然承認北朝是中國;但它又不能否認南朝的傳統,更何況南朝也已入了自己的版圖;所以給了南北雙方平等的地位,都被承認為中國。唐朝初年同時修南北朝的歷史就反映了這一觀點。

總之,直到鴉片戰爭前,中國還只是一個地理概念或文化概念,而不是一個政治概念,更不是國家的代名詞。

…………

以上概述的內容可以說是人所共知的,并沒有什么有異議的歷史事實。根據這些情況我們可以做一個粗略的統計:

如果以歷史上中國的較大疆域為范圍,統一的時間是81年(1759—1840年)。

如果把基本上恢復前代的疆域、維持中原地區的和平安定作為標準的話,統一的時間約1000年公元前214—前206年,前108—公元22年,36—184年,280—301年,589—616年,630—755年,1279—1351年,1382—1644年,1683—1850年,1865—1911年。。這1000年間的有些年份,如前面提到的東漢中期、明朝崇禎年間和清朝鴉片戰爭以后,嚴格說來是算不上統一的。

如果以從秦始皇滅六國的公元前221年至清亡的1911年為計算階段,及時標準的統一時間占總數的4%,第二標準的統一時間占總數的約48%。

如果從有比較確切紀年的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算起,前者約占3%,后者約占37%。

如果從傳統的夏、商、周算起,百分比自然會更低。

這一結果與中國歷史上統一時間長、分裂時間短的說法是不同的。如果說及時標準對統一的要求過于嚴格的話,那么第二標準與傳統的解釋應該說是基本一致的,但即使根據這一標準也無論如何不能說統一的時間比分裂的時間長。

媒體評論

無論是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都離不開人們的觀念與認識。對以往和今天的中國人來說,或許都難擺脫"普天之下"的觀念。

——葛劍雄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豐富,印刷精美

2017-09-22 06:33: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部中國史,分裂、分治的時間與統一或基本統一的時間幾乎同樣長,到今天還沒有結束

2017-11-12 17:34:3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要了解中國政治文化的重塑、中國的歷史與現狀,不得不研究歷史上的統一與分裂。

2017-11-12 17:58:18
來自c***1(**的評論:

整體感覺不錯

2017-06-06 13:07:0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買錯了作者了,但是研究的內容很好

2017-06-09 09:25:10
來自s***1(**的評論:

送貨速度不錯

2017-06-25 22:55:1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整套買的,挺好

2017-07-04 10:39:4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好好好好好的

2017-07-04 19:27:1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單位團購,結果連個發票都開不好,開票的人完全不動腦子。

2017-07-10 09:47:00
來自2006121**的評論:

葛教授的文章歷來有深度。

2017-07-12 16:13:46
來自游***4(**的評論:

還沒看,應該很好。買來有時間看!

2017-07-21 00:45:07
來自詩***(**的評論:

書本的裝幀很好,內容也比較有閱讀感!

2017-07-26 19:39:49
來自唯此哲**的評論:

很好的書,一直想買,終于到手了!

2017-08-24 10:39:5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葛教授的著作必讀

2017-09-05 08:42:1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有深度,值得一讀

2017-09-07 15:56:2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正版圖書!非常不錯!快遞給力!

2017-09-07 21:01: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葛劍雄文集·普天之下 趁促銷買一批書,慢慢看

2017-09-08 12:55:51
來自吳唐宋**的評論:

不錯,專業與趣味

2017-10-31 20:22: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裝幀精美 經典必讀 引人入勝 優美雋永

2017-11-06 09:54: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的書,值得一讀

2017-11-06 23:19:1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本身沒什么問題,合作的快遞太差勁了,箱子破了,書都弄臟了,還少了兩本。當當客服答應缺的書補發,臟的書就那那樣了。但里里外外已經耽誤了十多天,現在還沒收到補發的書,也沒有任何補償措施。十分不爽的一次網購。難道老實的顧客就該這樣被欺負嘛?

2017-11-07 14:08:1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語言有點啰嗦,簡單的事情復雜說

2017-11-09 07:52:04
來自汪洋之**的評論:

葛劍雄教授在這本書里從歷史地理的角度出發解讀中國歷代的統一與分裂,讀后很受教益,受益匪淺。

2017-11-11 02:23:54
來自北新書**的評論:

印刷精美,大氣磅礴,堪稱一流,好書!雙十二購物,物有所值!

2014-12-15 08:50:2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葛老師的書有書香門第氣味,值得買,我看了他好多論著,收獲多!

2017-01-12 21:02:4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喜歡,書的質量不錯,經過時間檢驗的書就是好

2017-03-02 12:04:3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好半價了,不然都不敢下手。這個價格就合適了。

2016-11-15 19:24:4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久仰葛先生大名今日得以拜讀大作真乃三生有幸

2017-05-03 20:33:38
來自柯一夢7**的評論:

要了解中國政治文化的重塑、中國的歷史與現狀,不得不研究歷史上的統一與分裂。

2014-11-27 08:43:27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葛教授的書內涵很高,視角很廣,多了解歷史值得一看

2017-08-13 17:39:23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