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圖書
人氣:82

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

勾勒往昔的地理圖景,是了解中國歷史地理絕佳的入門書。十五講系列,深受讀者歡迎的名家佳作書系!通俗、詳盡、精彩!
  • 所屬分類:圖書 >歷史>歷史地理>歷史地理學  
  • 作者:[韓茂莉]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名家通識講座書系
  • 國際刊號:9787301259818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6
  • 印刷時間:2015-06-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大地是人類生存的根基,也是人類活動的舞臺,人類依托大地、利用大地、改造大地的行為,成為地理學研究的各個領域。歷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涉及歷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領域——疆域、環境、政區、農業、交通、軍事、城市等,對這些領域的基本問題及其歷史發展進行了梳理和介紹,是了解中國歷史地理很好的入門書。

編輯推薦

歷史地理是昨天的、前天的地理,融時間與空間于一體,《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梳理疆域、環境、政區、農業、交通、軍事、城市等的歷史發展,通過回歸前人經行的歷程探尋舊日的足跡及其影響。

作者簡介

韓茂莉,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國歷史地理,在歷史農業地理、歷史時期環境變遷以及歷史鄉村社會地理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項,出版《宋代農業地理》《遼金農業地理》《草原與田園--遼金時期西遼河流域農牧業與環境》《中國歷史農業地理》等學術專著,并在《文史》《地理學報》《考古學報》《近代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50篇。主講課程"中國歷史地理"被教育部評為精品課。

目錄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總序

及時講 緒 論

第二講 歷史地理研究的起點

——史前時期人與環境

一 史前時期聚落的環境選擇

二 聚落環境選擇與人類生產方式

三 史前時期西遼河流域聚落持續使用時間與環境容量

第三講 地理視角下的歷代疆域變遷

一 "中國"的含義及其空間變化

二 中國歷代疆域變化與疆域變化的地理基

在線預覽

及時講 緒 論

無論從舊石器還是新石器時代算起,人類在大地上已經走過萬年以上的歷程,而人類對于地理的認識幾乎可以追溯至人類誕生之初。學術界給地理學下的定義是: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的分布,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其實在地理成為科學并成為學者的研究對象之前,早已存在于人們對于環境的感知與創造之中。人類對于地理的認識首先來自于求生、覓食這一與動物沒有區別的本能行為,采集、漁獵乃至于原始農業,人們都必須觀察四周環境,獲得哪里有食物可供采集、獵取,哪里的土地可以種植作物這類信息,并且在這樣的觀察中探尋出能夠通行的道路與能夠安置聚落的地方。這些人類早期本能的求生行為成為人類認識地理的及時步,并且人類在社會進步中繼續邁出第二步、第三步……地理學逐漸發展成獨立的科學。在今天的學術之林中,地理學似乎無足道,但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地理學是人類最早擁有的科學。

地理學的形成是一個漸進過程,人類掌握的地理知識,以及對于地理現象的探索并非停留在一個階段,伴隨社會進步,人類行為逐漸從利用環境發展到改造環境,對于自己生活之地,也從了解步入創造。這正如《全球通史》的作者L.S.斯塔夫里阿諾斯所表述的那樣,各種生物均以遺傳因子適應環境而實現進化,只有人類的進化相反,不是遺傳因子適應環境,而是通過改變環境適應自己的遺傳因子。 正是這樣的進化,使人類不僅從動物中分離出來,而且凌駕在所有生物之上。確切地講,當人類處于采集、漁獵階段,僅屬于利用環境;原始農業生產出現之后就不同了,農作物取代了天然植被,由此環境發生了改變,可以數出種類的栽培植物覆蓋了地表,人類通過城邑、聚落的修建,道路的延伸,工商業的經營,改變大地面貌而形成新的地理景觀。人類改造環境,營造新的地理景觀的同時,繼續利用環境,但這時的利用已不同于采集、漁獵對于食物的索取,而是將政治、軍事意圖與空間利用結合為一體,并利用地理達到政治、軍事目的?!蹲髠鳌分械拿稜T之武退秦師》就是一例,春秋時期鄭國面臨秦、晉兩國軍事進攻的威脅,鄭國臣子燭之武為鄭國退秦、晉聯軍,游說秦國時一語點明利害說的就是地理,即秦與鄭之間有晉相隔,而晉與鄭為鄰,秦、晉聯軍若戰勝鄭國,直接受益者是晉而不是秦。燭之武利用秦、晉、鄭之間的地理位置,以及攻鄭必然會導致"鄰之厚,君之薄"這樣的結果,成功地分化了秦、晉聯軍,實現了退軍的政治目的。固然,人類基于政治、軍事意圖利用地理并沒有改變地物的格局,但卻延伸了地理的含義,從可見的自然現象、人文現象擴展到抽象的政治、軍事地理。伴隨著人類社會發展,涉及政治、軍事的地理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但幾乎無從在大地上找到哪里是政治,哪里是軍事,兩者的存在通過人們的意愿、目的、智慧而實現,且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變化手法。這樣總結起來,地理的構成包括兩個層面,一類屬于自然界本有的,如山脈、河流、湖泊、荒漠、植被的分布,氣候、土壤的形成與變化;另一類則源于人類創造,農業、城市、聚落、交通、工商業乃至于政治、軍事、文化均可成為地理。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兩大分支。兩類地理現象的成因不同,但彼此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依存,共同點綴、改造著我們腳下的大地與頭頂的天空。

歷史地理隸屬于地理學,但研究對象分屬于不同的時代——侯仁之曾經說過歷史地理是昨天的、前天的地理——因此歷史地理將歷史學的時間體系納入到研究之中,融時間與空間于一體,并在回歸人類所經行的歷程中探尋舊日的足跡及其影響。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歷史中也孕育了對歷史地理的探求。史念海指出中國歷史地理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20世紀30年代,那時顧頡剛創辦了專門從事歷史地理研究的學術團體——禹貢學會,并同時出版了學術期刊《禹貢》半月刊。《禹貢》本是《尚書》中的一篇,為中國最早的地理著作,以此命名學會與刊物,乃顯示其淵源的久遠,但《禹貢》半月刊的英文譯名卻是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無疑,《禹貢》半月刊的問世就是歷史地理登上中國學術舞臺的年代,然而這并不是歷史地理研究起步的年代,追尋歷史地理的淵源,可上溯至東漢班固所撰《漢書·地理志》?!稘h書·地理志》雖未提及歷史地理這一名目,但其表述形式、記述內容已具有"昨天""前天"地理的特征,這一切將中國歷史地理的學術淵源推溯至兩千年前。

如果說《漢書·地理志》開啟了傳統歷史地理的及時頁,那么20世紀中國歷史地理學則進入了新的階段,1909年張相文創辦"中國地學會",并出版會刊《地學雜志》?!兜貙W雜志》從1910年問世至1937年抗戰前夕停辦,28年間共出版181期,1600余篇,其中不乏歷史地理文章。繼"中國地學會"之后,前已提及,20世紀30年代前期,顧頡剛聯合北京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三校有志于歷史地理與民族史的同學,組織成立了"禹貢"學會,并創辦了《禹貢》半月刊。"中國地學會"囊括地學各個領域,"禹貢"學會則專門致力于歷史地理研究,這是歷史地理及時次獨立登上學術舞臺。無疑,"禹貢"學會與《禹貢》半月刊的創辦是中國歷史地理學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队碡暋钒朐驴?934年3月創刊,至1937年"七七事變"被迫??渤霭媪?卷82期,發表文章700多篇。這些文章都成為后來歷史地理各個領域的先聲。 "禹貢"學會不僅為20世紀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為中國歷史地理學乃至歷史學、民族史、方志學等學科造就了一批人才,當年"禹貢"學會的創立與組織者顧頡剛、譚其驤,以及學會成員侯仁之、史念海、馮家升、吳晗、童書業、齊斯和、白壽彝、朱士嘉、周一良、張維華、楊向奎、韓儒林等,都成為后代矚目的著名學者。

"禹貢"學會開啟了中國歷史地理的近代化階段,20世紀50年代,在侯仁之的倡導之下,中國歷史地理逐漸與現代地理學接軌,并融入現代學術體系之中。侯仁之在審視地理學的性質與研究宗旨之后指出:"研究歷史時期主要由人的活動而產生或影響的一切地理變化,這就是今日所理解的歷史地理學的主要課題。" 從那時到今天,60年中,中國歷史地理各代學者的研究涉及"由人的活動而產生或影響的一切地理變化"的各個領域,即歷史自然地理、歷史農業地理、歷史人口地理、歷史城市地理、歷史聚落地理、歷史交通地理、歷史工商業地理、歷史政治地理、歷史軍事地理、歷史文化地理等,由于人類的空間活動、空間創造、空間利用多種多樣,這些研究領域幾乎囊括生產、生活的所有層面,且涉及了不同領域的空間現象。

本書正文分十四講講述歷史地理的重要問題:史前時期聚落選址與環境(第二講)、歷代疆域變化的地理基礎(第三講)、歷史自然地理(第四講、第七講)、歷史農業地理(第五講、第六講、第八講)、歷史政治地理(第九講、第十講)、歷史交通地理(第十一講、第十二講、第十三講)、歷史軍事地理(第十四講)、歷史城市地理(第十五講)。固然,這些并未囊括歷史地理所有研究,但卻是最重要的研究領域。其中將歷史地理上溯至史前時期,并非僅僅拉長了研究時段,主要在于自新石器時期人與環境的關系就發生了變化,此時人類已經從依靠大自然的恩惠采集食物,轉向栽培植物養活自己,這一具有根本意義的"農業革命",使人類不僅在自然的束縛中獲得更多的自由,且在大地上建立了由自己創造的地理。20世紀中期,侯仁之提倡將歷史地理研究上溯至一萬年以來,自此針對人類改造環境、利用自然的探索成為歷史地理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歷史地理的各個研究領域中,歷史自然地理以坐落在大地上的山川湖沼、氣候變化的冷暖干濕為核心,但自從人類邁出改造自然的步伐,原封未動且沿襲至今的景觀與地物幾乎不存在,即使環繞在四周的空氣也添加了越來越多的人為生產物——甲烷、二氧化碳、霧霾……因此歷史自然地理研究一方面致力于復原歷史環境,另一方面則著重探討人類活動施加于自然環境的影響及其后果。歷史留給今天的大致有兩類地理現象,一類如同化石,不僅殘存且已固化,成為我們探討、復原過去的標識;另一類生成于過去,卻通過人類不間斷的、連續性的行為影響到今天,環境變化即是如此。歷史農業地理、歷史交通地理、歷史城市地理均屬于人類改造環境、創造地理的結果,這樣的創造不僅有形、有物,成為人類保全自己、壯大自己的依托,且全然替換了原本屬于大地之上的植被、景觀,我們置身于當下,環顧四周,多屬于高度耕作的景觀與整治了的景觀。人類立足在大地上,改造環境、整治景觀并不能擺脫自然力的制約,因此探尋人類出于不同需求,改造環境且建構地理現象之間的空間關系,成為這些領域的基本研究內容。如果說上述歷史地理各個領域更多討論的是人與自然的直接關系,那么歷代疆域變化、歷史人口地理、歷史政治地理、歷史軍事地理則著重體現了人類的組織形式與集群形式,由此形成的地理幾乎沒有改變大地上的什么,卻憑借人類組織與政治、軍事意愿利用了地理,并就此形成人類組織空間分布形式以及與政治、軍事捆綁在一起的空間謀略,這就是國家疆域、人口的分布與遷移、國家執行管理的空間單元——行政區以及行軍作戰的路徑與戰場。地理學乃至歷史地理學所構成的研究領域,展現了所有人類活動方式與空間的關系,這樣的關系過去存在,今天依然在繼續。

回顧歷史,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溯,回味、反思、借鑒都在其中。人類不應該因為擁有今天而割斷對于昨天、前天的記憶,其實,我們今天邁出的腳步也會落在往日的足跡之上。而舊日的足跡究竟帶來的是福還是禍?答案就在我們的探索之中。歷史地理不是顯赫的學科,卻擁有任何學科都不可替代的地位。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 從地理學的角度看歷史,獨特的視廣,很有斬獲。封面的圖案是釆用了漢代畫像磚弋射收獲圖,出土于成都,現藏我們成都博物館。拿著書,覺得很親切

2017-11-17 17:48:16
來自llj0612**的評論:

本人愛好廣泛,文學及所有社會科學都感興趣,都想做一番了解,這本有關中國歷史地理的通識書收了。

2016-11-27 13:06:25
來自清心日**的評論:

這是一本很專業的書,所以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我略過數據部分,只看結論,后面的地理歷史政治結合部分還不錯。

2017-11-13 11:10:2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 很不錯的一部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的入門書,但個人覺得配圖說明略少......

2017-11-13 22:50:57
來自我***爐**的評論:

給孩子買的,比較適合孩子使用,了解多一點的歷史地理知識

2017-06-26 10:18:15
來自末了未**的評論:

地理,是天地人合一的學問,這本書融學術與通識一體,獲益匪淺!

2016-08-05 01:00:1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通過閱讀此書,使我對歷史地理知識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認識。

2017-04-05 20:46:5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關于歷史地理很多方面的一些初步的知識 買來做一些了解 剛看了一部分發現有的圖片看不大清楚...

2016-11-09 01:11:52
來自豆芽豬2**的評論:

韓茂莉此書在其自身研究的基礎上,融合前人的觀點,適合對歷史地理初學者看。

2015-09-11 17:34: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挺失望的,跟我期待中的歷史地理相比,早知道性格先看看電子版的

2016-07-30 08:09:32
來自菘園**的評論:

這部書也算是中國歷史地理的登堂入室之書,值得一讀!

2015-09-29 22:14:5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好的歷史地理學讀本,論證深入淺出令人印象深刻

2017-11-01 18:13: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歷史地理,比較有趣的學科,與歷史、考古、文獻、古文字都有關聯。書印刷挺好,內容慢慢看,37.2元感覺稍貴。

2015-11-03 14:13:2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 視角新穎,深入淺出,從地理視角解毒歷史,讓歷史鮮活起來。不錯不錯!

2017-09-20 09:33:04
來自lovexia**的評論:

以前上過作者的中國歷史地理的課,再買她寫的書來讀讀。

2016-10-14 23:20:47
來自ycwfang**的評論:

關于中國歷史地理的書本來就不多,這一本還是不錯的,內容全面,條理清晰

2016-04-23 23:01:15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對歷史地理感興趣,買來看看,當當的物流包裝真心不行,換了一次貨

2017-05-02 12:09:17
來自ZXXZ200**的評論:

歷史地理是一個陌生的領域,相信大多數人沒有研究過,這本書可以讓大家有初步的理解。

2016-04-23 22:25:40
來自**(匿名**的評論:

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 下學期學歷史地理了,先買點資料看著。學長推薦的。不錯。

2017-07-18 14:23:1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這套十五講叢書出了不少好書。一直想配合著山河地理的故名來了解歷史的演變這本可當做教材或參考書。很不錯。

2017-01-01 09:58:1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者序言講:歷史地理不是顯赫的學科,卻擁有任何學科都不可替代的地位。這本介紹歷史地理的書是不錯的。發貨送貨很快!

2015-11-16 23:23:15
來自z***5(**的評論:

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 建筑歷史專業的應讀書單,建筑與歷史與地理更與人的活動制度密切相關。此書作者的書也買過幾本,相信這本同樣有收獲!!

2017-09-28 19:23:21
來自mirfakf**的評論:

中國歷史地理十五講 這本是基礎,學歷史還有搞政治的都應該掌握,涉及疆域,政區,環境,農業,交通,軍事,城市發展等。330+頁。

2017-10-06 17:24: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很好的教材。在歷史地理的方面,此書是很好的參考。對我國的歷史地理是很好的解讀。推薦給大家。

2016-06-02 21:26:09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沒事看看中國歷史地理,某些歷史事件的理解可以更進一步了。

2017-10-21 06:28:42
來自天***看**的評論:

一個新的領域,讓人對此感到新奇。地理對歷史進程的影響,對人文形成的影響,在本書有了一個讓人比較深刻的理解。對于長期以來形成的就歷史看歷史的觀念,有了新的更新。

2017-06-05 17:12:4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本書對中國歷史地理的敘述比較全面,將歷史和地理兩個角度有機結合起來,為歷史專業和地理專業人士提供了不同的視角。

2016-04-23 17:09: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中國歷史地理研究的重要著作,對于搞文學、歷史、地理的學人來說,此書必讀!

2016-11-01 20:13:17
來自夜空星**的評論:

中國的歷史地理學研究素稱悠久,但現代意義上的歷史地理學,卻只有不足百年的歷史,本書即是對現代意義上的中國歷史地理學基本內容的精要介紹,值得對此有興趣的人去看。

2016-10-22 22:04:5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書今年剛出的,37大洋,過幾個月就便宜了吧!內容全是韓茂麗教授多年來在前人的基礎上的知識總結,當然多從自己的研究方向方面(歷史農業地理)講述的,總體質量很高。

2015-09-17 09:22:33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