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想要認識朋霍費爾的人可以繞過查爾斯 馬什的書。”
這是迄今為止迪特里希 朋霍費爾為全備的傳記,他被稱為德國知識分子的良心,二戰時期屈指可數的清醒者,影響至今的思想家,
他先知性地預見了歐洲的今天。通過首度解密的大量資料、精致的細節處理、冷靜且深情的筆觸,作者為我們描繪出朋霍費爾生動的一生以及他深邃
的思想。舉國納粹化的狂潮下,作為一位德國知識分子、神學家,未隨波逐流,且實際參與了暗殺希特勒的計劃之中,后殉難。查爾斯 馬什為我們捕捉到了這位在歐洲黑暗時期仍然持守真理之人的一生。從他在柏林學府的求學生涯,到他在美國思想發生的轉變,以及他放棄前途,因為對真理的跟隨再次返回德國。我們見證了他對真理的執著。當他選擇站在猶太人這邊時,他是站在了整個納粹德國國家權力以及絕大部分知識分子的對面。人性中的瑕疵,內心里的掙扎,作者帶我們認識了一位真實且復雜的人,也帶我們走上了這條陌生的榮耀之路。他和我們是有一樣
性情的人,一樣沉重的肉身,一樣的怕與愛。他留給我們一系列看似簡單,卻無比重要的問題,拷問著我們的良心去回答:人之為人,其意何如?
德國知識分子的良心,二戰時期屈指可數的清醒者,影響至今的思想家,他就是迪特里希 朋霍費爾。
首度向世人公開的25箱藏于朋霍費爾密友貝特格處的“迪特里希 朋霍費爾檔案”。
“沒有一個想要認識朋霍費爾的人可以繞過查爾斯 馬什的書。”——貝特格
比《辛德勒的名單》更感動,比《1984》更真實,比《肖申克的救贖》更深刻。
他先知性地預見了歐洲的今天,他提出的“世界已經成年”成為今天知識分子的普遍共識。
《獄中書簡》《團契生活》《倫理學》《做門徒的代價》的作者——朋霍費爾真實的一生
查爾斯•馬什(Charles Marsh),“沒有一個想要認識朋霍費爾的人可以繞過查爾斯 馬什的書。”(朋霍費爾密友貝特格語)。作者出生于美國阿拉巴馬州莫比亞市,畢業于戈登學院、哈佛大學以及弗吉尼亞大學。弗吉尼亞聯邦大學宗教研究教授,是德國洪堡大學朋霍費爾研究問題訪問教授,2010年美國古根海姆獎獲得者。
序:俯身向人
思念永恒的孩子(1906-1923
“意大利真是無窮無盡”(1923-1924
大學的學習(1924-1928
“斗牛士的問候”(1928-1929
“長滿了傳統的苔蘚”(1929-1930
“在黑人教會我聽見福音被傳講”(1930-1931
“在恩典的約束下”(1931-1933
神學沖鋒隊在行進(1933
曠野中的呼喊(1933-1935:倫敦
“一種新的隱修主義”(1935-1937
“我必須成為一名寄居者和陌生人”(1938-1940
“廢墟中的圣誕節”(1940-1941
殺了那瘋子(1941-19431
“通向自由之路上的盛宴”(1943-1945
致謝
譯后記
索引
參考文獻
思念永恒的孩子(1906-1923) 迪特里希 朋霍費爾還很小的時候,一家人租住 在布雷斯勞大學醫院附近的一棟別墅里。那時,他和 雙胞胎妹妹薩賓娜會很晚不睡,嘗試去想象永恒。這 個儀式后變成了一種游戲,兩人各自默想那個詞, 清除頭腦中的雜念。緊挨著房子的北邊有一個墓地, 舉行葬禮的時候,馬拉著靈車緩緩而來,兄妹倆就扒 著臥室的窗口觀看?br/> 永恒。Ewigkeit?br/> 薩賓娜覺得這個詞“很長,令人恐懼”,迪特里 希則覺得崇高:他稱之為一個“使人敬畏的詞”?br/> 有時,他會想象自己臨終的情景,躺在床上,家 人和朋友圍在四周,即將踏入天堂的大門。他知道自 己要說些什么后的話,有時候大聲演練。不過他不 敢告訴任何人。他希望把死亡當作一位預期要來的客 人——他不想有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不過,有些時 候,他上床時認定死亡在那一晚就要來臨,頭暈,感 覺臥室的墻壁旋轉起來,好像自己處在旋轉木馬的中 心。他想象自己沖向哥哥姐姐、爸爸媽媽,大聲呼救 。他感覺自己今晚就要進入那巨大的奧秘之中,這件 事現在正在發生的感覺是如此強烈,以至于他不得不 咬自己的舌頭,以確認自己還活著。這樣他可以感受 到有朽之人的疼痛感。在這樣的時刻,他擔心自己受 到了一種“不可治愈的恐懼”的折磨?br/> 兄妹倆有獨立臥室后,設計了一種暗號,繼續他 們的玄想游戲。迪特里希會用手指在墻上輕輕敲擊, 這個“警示的敲擊”宣布到了再一次默想永恒的時候 了。再敲一次,表示對這個嚴肅的主題產生了新想法 ,如此循環往復,直到其中一人察覺到終的靜默z ——通常是迪特里希。游戲結束之后,他躺著不睡, 房間里的光亮來自母親放在邊桌上的十字架燭臺 。。“晚上我上床,有十四個天使圍繞著我”,他可 以聽到她的歌聲。他非常喜歡這個想法:一個天使“ 穿著小白袍”,站在床邊,其他天使則看護各處的孩 子們?br/> 薩賓娜后來寫道,迪特里希相信這個夜晚的儀式 使他免遭“撒旦的吞吃”。盡管在他成年后的作品中 極少提到撒旦,無論是早期還是晚期。終,死亡更 多是令人著迷,而不是讓人害怕,而魔鬼則幾乎 無法嚇到他。“上帝不希望人類擔驚受怕”,將來有 24小時他會在上層人聚居的倫敦郊區講道時對會眾這樣 說。上帝的盼望,是人類“‘充滿激情’和‘饑 渴地’呼求憐憫、愛,以及……恩典。” 與二十世紀大多數新教神學家不同,迪特里希 朋霍費爾并不是出身于神職人員家庭。1906年2月4日 ,朋霍費爾生于布雷斯勞,在八個孩子中排行第六( 他的雙胞胎妹妹第七),父親是一位天賦極高的人文 主義者,在宗教節日喜歡親人朋友的聚會甚于去教堂 。朋霍費爾在給圣誕老人的封信中這樣寫:“玩 具槍,玩具兵!”。在接下來的許多年中,他的要求 還包括樂器、西裝、皮帽、襯衫領帶、國外旅行、用 于各種場合的鞋,還有康德和黑格爾的著作。他的絕 大多數愿望都得到了滿足?br/> 一家人住在伯肯沃申路9號,位于布雷斯勞郊外 富人聚居的舍尼希區(Scheitnig)。街對面有一個形 狀狹窄的公園,順著南邊老奧德河(Alteoder)的轉向 延伸,過了頓布呂克橋(Dombruicke),一直到市動物 園和主教林(Bishop's Forests)。在北面,一條小 路穿過濃密的松樹林,通向墓地和精神病醫院,迪特 里希的父親就在那里工作。薩賓娜回憶說,有一個夏 天的午后,她的雙胞胎哥哥在家里人招呼吃飯之后失 蹤了。當時下西里西亞正經歷一場暑熱。迪特里希曬 得黝黑,披著“一頭亞麻色的頭發”,在后院里跑來 跑去,想要躲避蚊蟲。后,他藏到了玫瑰花棚和院 子邊緣之間、雜草叢生的一個小花園里。保姆站在走 廊上反復喊他吃飯,迪特里希沒反應。他絲毫不 顧熱浪和不斷昏暗的光線,一個人待在花園里的隱秘 處,心滿意足。’ 這棟宅子有厚重的墻壁、狹窄的窗戶以及高聳的 尖頂,坐落在老奧德河的東岸,對面是一條鋪鵝卵石 的街道,毗鄰著另一片狹長的林子。建筑外部的拱和 翅托結構令磚石變得生動,而尖頂、屋頂懸挑和桁架 散發著哥特一巴洛克氣質。斜脊屋頂和嵌入式的門廊 ,重檐、天窗和眉窗則到處給人留下一種下日耳曼地區農莊的印象。P1-4
現在已經很少有書能夠迅速將一個讀者帶入一種深沉的情感,但查爾斯 馬什的《陌生的榮耀——朋霍費爾的一生》卻是這樣的一種書。本書不僅是建立在作者多年的研究基礎之上,而且利用了近才通過朋霍費爾的密友貝特格的遺產獲得的、有超過二十五箱材料之多的“迪特里希 朋霍費爾檔案”。他還實地探訪了朋霍費爾去過的許多地方。所以,我想我們可以信賴這部書的、嚴謹和新穎。——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何懷宏
通過精致的細節以及悲憫的理解,馬什為我們描繪出朋霍費爾生動的一生以及他深邃的思想,他以扎實地資料來作為敘事的材料,并且讓我們看到朋霍費爾面對邪惡時的掙扎,以及他是如何從一個富二代轉變為一個德國大洪流中的納粹抵抗者。——《紐約時報書評》
這是一部感人、成功的傳記作品。作者冷靜且深情地為我們勾勒了一幅令人傷感的畫像。馬什為我們講述了朋霍費爾天才且飽經憂患的一生。這位知識分子、神學家,拷問著我們的良心去回答那些看似簡單、傳統卻無比重要的問題。——《基督徒世紀》
這是一部感人、成功的傳記作品。作者冷靜且深情地為我們勾勒了一幅令人傷感的畫像。馬什為我們講述了朋霍費爾天才且飽經憂患的一生。這位知識分子、神學家,拷問著我們的良心去回答那些看似簡單、傳統卻無比重要的問題。
很不錯的一本傳記,值得看
包裝很好,印刷不錯,字體也十分清晰,無可挑剔。封面很喜歡喜歡,很好玩好玩,很棒的一本書。
很好
剛剛到手還沒看
雙十二的活動不錯,當當網活動力度還可以
很好的書籍
在當當買書很多年了,送貨快,貨品好,快遞員態度好,一直非常滿意,還會一如既往地買下去,支持當當,5星。
“沒有一個想要認識朋霍費爾的人可以繞過查爾斯·馬什的書。”
很好很好很好
有插圖,排版好,內容詳實
物流不錯,書還沒看。
還沒看,外觀完好
發錯已換!
感覺整體不錯哦
很好不錯值得購買
遇上六一活動,4.9折,滿300還減50,劃算
很信賴當當,一直在這里購買,包裝有保證,溝通方便
這個商品不錯~
德國知識分子的良心,二戰時期屈指可數的清醒者,影響至今的思想家,他就是迪特里希·朋霍費爾。
一步偉人的傳記!不應該被人遺忘的人。
包裝很整潔完整,昨晚十點多下的單,今天上午十點多就收到了,贊!
朋霍費爾是時代的良心,更推薦他的三部曲《團契生活》《做門徒的代價》《獄中書簡》
朋霍費爾是非常重要的神學家,這本是他的傳記,想要了解他的思想,他的人生傳記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