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至剛所的《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研
究》對我國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理論與
實踐進行研究,尋找我國在該項目中的薄弱點和突破
點,系統深入地揭示了棒球運動項目特征,以及我國
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結構特征與制約其專項身體
素質水平的關鍵因素,從而為我們研究及深刻地認
識棒球運動項目特征、訓練規律以及不同位置棒球運
動員的專項身體素質結構狀態提供具體可行的理論依
據。
楊至剛,體育教育訓練學博士。現任職于復旦大學體育教學部,擔任復旦大學棒壘球隊教練、羽毛球隊教練,MLB青少年棒球教練員,《中國組織工程研究》執行編委、審稿專家,國家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015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進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能訓練與康復、體質與健康。 先后主持和參與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全國統計社會科學項目、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項目、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上海教委項目、上海體育社會科學項目等。發表核心及其他論文二十多篇,參編作三本。獲得中國高等學校體育改革論壇論文一等獎、全國大學生運動會論文三等獎、上海體育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等獎項。
章 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概述
1.1 有關運動項目特征的概念及研究
1.2 有關身體素質的概念以及構成的研究
1.2.1 力量素質
1.2.2 速度素質
1.2.3 耐力素質
1.2.4 柔韌素質
1.2.5 靈敏素質
1.2.6 協調性
1.3 有關專項身體素質的概念以及構成的研究
1.4 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指標的研究
1.4.1 國內對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指標的研究
1.4.2 國外對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指標的研究
1.5 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評價指標的研究
1.5.1 國內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評價指標的研究
1.5.2 國外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評價指標的研究
小結
第二章 棒球運動的項目特征
2.1 棒球運動的競賽特征
2.1.1 棒球運動的規則特點
2.1.2 棒球運動的比賽類型特點
2.2 棒球運動的項群特征
2.3 棒球運動的供能特征
2.3.1 能量代謝系統特征
2.3.2 棒球運動的供能特征
2.4 棒球運動員的肌肉特征
2.4.1 運動員專項肌肉的確定
2.4.2 棒球運動員的肌纖維特征
2.4.3 投手的肌肉特征
2.4.4 擊球員的肌肉特征
2.4.5 跑壘員的肌肉特征
2.5 棒球運動員的專項身體素質特征
2.5.1 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的構成
2.5.2 棒球運動員的基本專項身體素質特征
2.5.3 棒球運動員的位置專項身體素質特征
小結
第三章 我國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的訓練特征
3.1 我國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的方法與手段特征
3.1.1 我國棒球運動員專項速度素質訓練的方法與手段特征
3.1.2 我國棒球運動員專項力量素質訓練的方法與手段特征
3.1.3 我國棒球運動員專項靈敏素質訓練的方法與手段特征
3.1.4 我國棒球運動員專項柔韌素質訓練的方法與手段特征
3.1.5 我國棒球運動員專項耐力素質訓練的方法與手段特征
3.2 我國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的負荷特征
3.2.1 我國棒球運動員不同時期身體素質訓練的負荷特征
3.2.2 我國棒球運動員不同時期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的負荷特征
3.3 我國棒球運動員年度周期訓練的特征
3.3.1 我國棒球運動員訓練的周期特征
3.3.2 我國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全年訓練的比重
3.3.3 不同時期我國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的安排情況
3.4 我國棒球運動員賽前階段訓練的安排特征
3.4.1 國家棒球隊賽前階段訓練安排
3.4.2 我國職業棒球隊賽前訓練安排
3.5 我國棒球運動員身體素質周訓練的安排特征
3.6 我國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存在的問題及其影響因素
3.6.1 當前我國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訓練存在的問題
3.6.2 我國棒球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的影響因素
小結
第四章 我國棒球運動員位置專項身體素質指標體系的構建
4.1 我國棒球運動員位置專項身體素質評價指標確立的理論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