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日常生活比《古墓麗影》中勞拉的冒險更刺激。
面對毒蛇猛獸面無懼色,小小飛蟲卻讓他們落荒而逃。
他們是追蹤遺跡、重現歷史的跨時空偵探。在一磚一瓦和塵土泥沼中尋找屬于過去的真相。他們學識淵博,四海為家,甘心忍受顛沛流離和超低收入,卻享受每一次發現成果的巨大成就感。他們是你不了解的“考古人”!
一封寫給考古學家的情書,帶你重回考古現場,重新發現考古學家們的奇聞異事與真實生活!
瑪麗蓮 約翰遜,曾在《生活》 《時尚先生》及《戶外》雜志擔任編輯,現與家人一起生活在紐約哈德遜河谷。曾出版《先上訃告后上天堂》 《此書已超期!》 。
探險家俱樂部
古代的經典和好萊塢的經典
這次考古學演講的聽眾多是些老年人。他們滿頭白發,拄著拐杖,穿著舒適的鞋,從門口魚貫而入,目不轉睛地盯著展示著各種文物的幻燈片,聚精會神地聽著關于遺址的演講。這是上了年紀的人都會有的心思,想要盡可能地捕捉那不可捉摸的過去,渴望觸摸遠古時代遺留下來的一磚半瓦。這次的學術會議是由紐約大學古典研究學院主辦的,主題為“重現遠古時代的記憶”,會議的地點則是紐約大學禮堂。坐在我旁邊的男子身體前傾,全神貫注地聽著演講。他看起來有 60 多歲,與在座的其他人相比算是年輕的。他在退休之前是一名作家,我看到他把會議日程表上的一些講座圈了出來。他打算去一趟上城區,到哥倫比亞大學的古代地中海研究中心 , 聽一場由意大利學者帶來的,關于龐貝古城的演講。于是他問我是否可以幫他把這個座位留一下,他預計在午飯之前就能回到這里。中午時分,他果然又坐了回來,打開了自己的筆記本。
“我有沒有錯過什么重點?”他急切地問我。于是我把自己的筆記遞給了他,他仔仔細細地看了一會兒,然后急忙抄了一遍。“這還有參考書目呢!”他高興地說。他其實非常想聽這個講座,主講人是古典考古學家瓊•布雷頓•康奈利,“麥克阿瑟天才獎”的獲獎者。我向他復述了一遍之前講座的內容,他的肩膀終于放松了下來。作為一名古代歷史講座的愛好者,錯過了瓊•康奈利的講座,就像是賭輸了一大筆錢一樣。
這是本好書。走近了真實的考古學家的作者,對這群頗具神秘色彩的人做了細致、而生動的描寫,富于情節性的紀實筆法,相信能夠大大滿足你的好奇,增益你的知識。其中話題涉及中國,也會讓你感到親切。這的確是一本寫真正考古學家的好看的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 許宏
這是一位百科全書式作者,關于考古學家探索人類歷史的百科全書式科普讀物!本書表現的睿智思想、思辨邏輯、生動文字、引人入勝情節,讓人百讀不厭、愛不釋手!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原考古研究所所長 劉慶柱
這是本好書。走近了真實的考古學家的作者,對這群頗具神秘色彩的人做了細致、而生動的描寫,富于情節性的紀實筆法,相信能夠大大滿足你的好奇,增益你的知識。其中話題涉及中國,也會讓你感到親切。這的確是一本寫真正考古學家的好看的書。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 許宏
這是一位百科全書式作者,關于考古學家探索人類歷史的百科全書式科普讀物!本書表現的睿智思想、思辨邏輯、生動文字、引人入勝情節,讓人百讀不厭、愛不釋手!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原考古研究所所長 劉慶柱
“折戟沉沙鐵未銷,誰人磨洗認前朝。”在生活里有這么一群人,他們遠看像要飯的,近看像種地的,仔細一問是考古的;他們常年與廢墟為伴、與遺跡為友;他們的生活里少了點茍且,多了些詩和遠方;他們的工作既有耕耘者的艱辛,又頗富探險家的懸念;伴隨古墓廢墟的他們究竟是一群什么人,過著怎樣的生活,請跟隨《與廢墟為伴》,聽一位追蹤四年的女子如是道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考古資料信息中心主任 鞏文
瑪麗蓮 約翰遜作為一名編輯,似乎未受過系統的考古學教育,但以極大的熱忱去體驗考古學家的生活,不但接觸到了真實的考古學,還接觸到了前沿的考古學。《與廢墟為伴》這本書中涉及到了史前考古中尼安德特人、現代人、克洛維斯人等重要角色的大量細節,都是當今史前考古學領域中相當精彩的內容。
——2012年李濟考古獎獲得者、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講師 陳宥成
這部書以廢墟遺跡引導考古學科前沿,史學緊跟尋找獨特答案,既將豐厚的古典遺產激活在舊城故都中,又將綿長的精神遺澤塑造成一部人類的文明史。本書啟發人們重拾對歷史造物的信仰與謙卑,面向世界運用考古成果對話多元文明。
——國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原總編輯 葛承雍
內容很吸引人,但翻譯有些不太順,嚴重受英語影響。
青春時的夢想就是做考古家,不是怎么走著走著沒有了,也許是所謂的不夠熱愛吧。
考古的魅力在于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鏟下去會是什么
送給孩子的禮物,送貨神速,包裝完整。沒看到內容,應該不錯。
同學推薦的,后來在網上也看到推薦,正好專業對口
很真實的一本書,作者的豐富經歷讓這本書的整體效果增色不少
拿到家就馬上就開始看了,帶著好奇心看完真實的寫照。
內容挺好,但是外國人寫的東西翻譯過來總覺得不太適應國人的思維。
平時喜歡考古類的圖書,買的這本屬于紀實性的,對了解考古工作有較大幫助。
封面還成 感覺紙質就一般了 內容正在讀 等讀完再做評價 但愿文字的力量可以彌補這本書的印刷上的缺憾
好,樂觀形象,小時候一直夢想當個考古學家,可惜最終沒能實現!
在豆瓣上知道的這本書,是我早就想接觸的類型,之前網上還沒得賣,等了我好久,應該會挺好看的,很期待看完這本書!
很棒的一本書!考古的書寫成這樣的形式真的很吸引人。我想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考古,了解考古。推薦給大家。
很好的書,非常喜歡,當當的物流一如既往的給力啊!
早就聽說了,今天買來閱讀真的不錯,推薦!只有像作者這樣與考古接觸了才能寫出這么具有理解性的東西
和盜墓小說來說,這本書是考古的紀實,很值得一讀。只可惜涉及的中古考古太少。
遺跡是人類認識自己同族過去生活的重要依據。我們總要明白我們的同類是如何從遠古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讀起來有些困難的一本書。要有毅力才讀得下去。
是送給參加2017年高考并有志于學習考古專業的高考生的禮物。
小孩子看盜墓筆記,總問粽子什么的,了解下真識的考古。
對于地底下的事充滿無限好奇,不管是真實的考古記錄,還是科幻小說都喜歡。而且裝訂很喜歡,是國外對書籍的裝訂方式,細長簡單,很環保。
來來來,一起理解理解廢墟里文化,很精彩啊,一個人能擁有的,別人拿不走的是你的知識涵養,腹有詩書氣自華,多看書
正在看,已看了一小部分。了解不一樣的世界。在人類簡史中認識的尼安德特人也有露面,感覺很親切。作者文筆很生動。
現實中的考古學家——面朝黃土背朝天,下地挖土,下水撈寶,居無定所,入不敷出,隨時都可能失業睡紙箱,但為了夢想永遠堅持。
接觸考古一直是通過電視劇,那些具有探險和神秘氣味的傳奇小說。這本書從最真實的點滴講起,全部是一份辛苦和不那么矯情的書寫,透露著考古最根本的美——真實。
非常好!作者娓娓道來,將自己對考古學的熱愛之情化作平和樸實的文字,使讀者跟隨作者一道,踏上神秘的尋幽探古之路。
你以為的考古學家——工作比《古墓麗影》更刺激,經歷比《奪寶奇兵》更浪漫。他們暢游世界各大博物館,掌握著人類遠古時代神秘的信息,像探索未來一樣探索失落的歷史真相。
是一本讓你看過之后笑中帶淚的書,這是一本顛覆過去刻板印象的書。他們不是盜墓賊,不會隨便挖點什么就發大財,也不會有事沒事就去打僵尸;他們不害怕毒蛇猛獸,面對小小飛蟲卻落荒而逃;他們天生浪漫,四海為家,能徒手復原千年前傳說中的美酒,但迫于生計可能在自行車店打零工……
關于沼澤人的描寫深入人心,還有人類史上最早的酒,都十分沁人心脾。骨質消失,只剩下結締組織的尸體向人們傳達了千年前的人的相貌和風俗,實在是相當了不起,作者帶我們一起了解的是考古,這門艱苦但是總讓人敬佩的職業。。很好看,紙質超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