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亞馬遜2014年度科學(xué)類圖書,有科普書的信息量,又有電影般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紐約時報》《戶外》專欄作家記錄世界各地海洋研究的奇人異事,親身體驗潛入深海
不帶任何裝備的自由潛水者,水下三十米的海底實驗室,瀕臨消失的海女,自己制造潛水艇的狂人,外星球般的海底世界
《紐約時報書評》編輯選書,《科學(xué)美國人》、《華爾街日報》、《出版人周刊》鄭重推薦
涉足此前從未在國內(nèi)出版過的自由潛、民間海洋研究領(lǐng)域,展現(xiàn)造物之神奇,海洋之神秘
修訂版新增馬里亞納海溝科考內(nèi)容,并贈送超萌海洋動物小書簽!
不得不說,《深海:探索寂靜的未知》刷新了我的世界觀。
它帶我進入了一個聞所未聞,難以想象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居然是符合邏輯的!每深入一個章節(jié),我以往對海洋的了解就又被顛覆一次。海平面十二米以下,重力逆轉(zhuǎn),會有一雙無形的大手將你向下拖拽;鯨類動物有一種近似全息通訊的比人類高效幾百倍的溝通方式;自由潛水會令你進入一種半夢半醒,近乎冥想的狀態(tài)。在幽暗沒有光線到達的世界,是真正的寧靜之地,也是仿佛另一個宇宙般的異次元空間。在海洋深處,下著沒有止盡的碎屑雪,對這里的居民而言,沒有過去,也沒有將來。在這里,人類回到了孕育自己的母體,見證這個星球的起源,以及生命本身是多么令人心碎的奇妙。《深海:探索寂靜的未知》中有激動人心的故事,很少有本書讓我連看數(shù)遍仍感到欲罷不能;同時,它又有扎實嚴謹?shù)暮Q罂茖W(xué)知識背景,正因如此,它同時獲得了《科學(xué)美國人》《紐約時報書評》科學(xué)與人文兩大媒體的嚴肅推薦。翻譯這本書的白夏本人是專業(yè)潛水教練,在翻譯過程中也對自由潛水相關(guān)內(nèi)容做了補充和修訂。國家海洋局的曾千慧也為這本書做了專業(yè)知識把關(guān)(她很喜歡這本書)。《深海:探索寂靜的未知》還有一個出乎意料的浪漫結(jié)尾,劇透欠扁,還是等你自己去探索和發(fā)現(xiàn)。希望你喜歡這本書。
——本書編輯 任菲
詹姆斯 內(nèi)斯特,《戶外》《紐約時報》《男士月刊》《創(chuàng)意家居》等著名報紙和期刊的專欄作者。內(nèi)斯特是個天生的冒險家和海洋愛好者。二〇〇九年,他參加了《戶外》雜志主辦,在挪威和俄羅斯舉行的沖浪遠征活動。在這次活動中,他和他的團隊沖破了北極圈。他的足跡覆蓋美洲中部和南太平洋地區(qū),還與島國瓦努阿圖的本地農(nóng)民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如今,內(nèi)斯特住在他自己親手改建的房子里,駕駛著他的愛車,一九七七年產(chǎn)梅賽德斯-奔馳300D,燃料是使用過的食用油。
關(guān)于譯者:
白夏
二〇〇七年開始水肺潛水,二〇一〇年成為PADI(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of Diving Instructors,國際專業(yè)潛水教練協(xié)會)開放水域潛水教練。AIDA(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pour le Développement de l'Apnée,世界自由潛水發(fā)展協(xié)會)一星自由潛水員。
開始
下潛60英尺
下潛300英尺
下潛650英尺
下潛800英尺
下潛1,000英尺
下潛2,500英尺下潛10,000英尺
下潛35,850英尺
上升
后記
致謝
附注
譯后記
參考文獻
“你看到了嗎?”斯坦利說,“在那兒,左上方。”
大約在四十英尺以外,看起來像是夜空中綻放的焰火。然后在我們下方,又爆發(fā)了一簇亮光。然后右邊出現(xiàn)了更多。它們的色彩無比炫目—白光中閃耀著粉色、紫色和綠色。我們所看到的,就是古代的水手們所描述的燃燒的海洋:生物發(fā)光,也就是活著的有機體通過化學(xué)作用產(chǎn)生的光能。從細菌到鯊魚,有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海洋生命,都在使用某種形式的生物發(fā)光。
我們透過前窗看出去,閃爍和搖曳的亮光愈發(fā)明亮起來,機械性的、一眨一眨的。右邊綻出的綠光,和左邊十幾英尺外綻放的藍光相輝映。遠處有幾個信號燈一樣的光點在閃動。我們看不到任何形體,看不到動物游過,只有閃耀的光點,就像螢火蟲一樣。我們漂進了一群……什么東西之中。“這看起來像是某種交流。”庫什艾說著,又舉起了相機。
進行生物發(fā)光的動物用光線來威嚇、轉(zhuǎn)移對方注意、引誘和交流。長相奇特丑陋的魚,用頭頂上一盞小燈來吸引獵物。巨型烏賊較大可以生長到六十英尺長或更大,人們相信它們甚至生活在比深海層更深的水域中,它們使用明亮的閃光來和其他烏賊交流,或許用的是類似莫爾斯電碼的方法。這些烏賊、魚,還有其他深海動物都進化出了巨大的眼睛,這不是為了應(yīng)對陽光—它們永遠都不會看到太陽,而是為了捕捉最微弱的生物發(fā)光的閃爍。
對于動物們?nèi)绾卫眠@種發(fā)光來交流,我們知之甚少,因為對于深海動物的研究本來就少之又少。人類僅僅拍攝過兩只巨型烏賊,只有一次,研究人員們捕捉到了巨型烏賊發(fā)送的生物發(fā)光信號的場景。
依舊有許多陸地上的研究人員在研究生物發(fā)光,并將之應(yīng)用到自己的研究領(lǐng)域中。現(xiàn)在腫瘤學(xué)家們應(yīng)用從海腎(一種水母一樣的膠狀動物)中提取的發(fā)光基因,來研究癌細胞和病原體在治療下的反應(yīng)。海腎基因也被應(yīng)用到其他研究領(lǐng)域,從干細胞中的基因表達,到病毒如何感染活體組織。
二〇〇〇年一月,美國藝術(shù)家愛德華多 卡克雇用了一個法國遺傳學(xué)機構(gòu),將水母的綠色熒光蛋白基因植入白化變種的兔子的基因組中,從而創(chuàng)造了及時個、也是具有爭議的藝術(shù)作品,發(fā)光哺乳動物。二〇一三年,一個美國研究組計劃改變植物的基因,使它們可以在黑暗中發(fā)光,他們在眾籌網(wǎng)站的創(chuàng)意項目融資競投中籌得了四十八萬美元的資金。研究組希望,在未來的某24小時,發(fā)光的植物可以替代路燈。
大約在卡克推出發(fā)光兔子的同一時間,科學(xué)家們將一種發(fā)光基因植入普通的斑馬魚體內(nèi),創(chuàng)造了閃光魚,這是世界上及時批人工基因改造的發(fā)光魚類。現(xiàn)在在全美各地的寵物店里,都有這種閃光魚的身影。
斯坦利重新打開照明燈,我們面前黑暗的海水立即變成了灰色,飄落著無邊無際的碎屑雪。焰火消失不見。面前的場景似乎更奇異了。我們面前游過去一群魚,但是它們沒有像普通魚類那樣平行游動。它們向著水面,豎直游動。在探照燈的照射下,它們看起來像是一群銀色的感嘆號。
雖然大多數(shù)陸地上的生物都局限在同一個水平平面上,然而生活在海洋中層、也就是水面和海底之間地帶的生物,可以向任何一個方向行進。這片世界毫無特征可言,而且亙古不變。這里沒有山脈,沒有天空,沒有地表,沒有任何參照物可以幫助分辨左右和上下。夜晚永遠不會變成白天,沒有四季的變遷。這兒的溫度幾乎是恒定不變的。這里也沒有動物們的固定家園,沒有可以回去的地方,沒有需要到達的目的地,有的只是一成不變的漂流。在這里,我感到一種深重的、關(guān)于生存的悲傷;這是我所見到過的最黑暗、最荒涼的地方。
海洋中層里的危險也可能來自四面八方。有些動物會逃離這個單調(diào)乏味的空間,它們在太陽出來時向上巡游數(shù)百英尺,游到稍淺一些、更加明亮的水域,然后在夜間重新下潛到幽暗的水域中,把自己隱蔽起來。這種巡游是地球生命中規(guī)模較大的動物遷徙,并且它每天都在發(fā)生。然而,生活在深層帶的大多數(shù)動物,永遠不會離開。
“艾達貝爾”號已經(jīng)下潛超過兩千英尺。潛水艇外殼發(fā)出的吱嘎聲變得更大,也更加頻繁了。現(xiàn)在外面的壓強已經(jīng)超過每平方英寸九百磅。如果船艙墻壁上忽然出現(xiàn)一個針孔大小的漏水點,那么強烈的水流會像一把外科手術(shù)刀一樣切開船體,直到水流不斷加大,將“艾達貝爾”號的船體徹底摧毀。在這個深度,死亡的過程不會太慢—我們在一瞬間就被壓扁了。
但是非常奇怪的是,我對這一切感覺很安穩(wěn)。在下潛之前,我認為自己在這樣的深度會感到驚恐和緊張,但是現(xiàn)在,在海面下兩千英尺深的地方,我感到鎮(zhèn)定,幾乎是沉靜的。幾乎沒有什么在我的掌控之中—我無法離開潛艇,也無力阻止船體的坍塌。所以無論接下來發(fā)生什么,抱怨或者擔憂都是沒有用的。
這讓我想起喬治 奧威爾的小說《巴黎倫敦落魄記》中的一段:作為洗碗工的奧威爾剛剛被巴黎的一家餐館解雇,徹底一文不名了,他描寫了驟然之間墜入生活谷底的欣快。“知道自己終于真正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幾乎感到愉快。你總是說什么淪入底層—好了,這就是底層,你已經(jīng)到這兒了,而且你還能承受得住。這種想法消除了很多焦慮。”
我用手托著下巴,聽著“艾達貝爾”號的鋼鐵外殼低聲呻吟,吱嘎作響,我意識到,如果我們?nèi)妓涝谶@兒了,也沒有人會知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甚至我們自己也不知道。
我認為自己的放松可以部分歸功于斯坦利。在岸上時,他安靜而又精明。他不理會我的提問,看上去好像被我的出現(xiàn)打擾了一樣。這也算不上出乎意料,他難于相處的臭脾氣在全羅丹島都是出了名的。
但是在海下,在水面以下數(shù)千英尺,他像是變了一個人。他聊著天,大笑著,在我們身后他裝了一臺汽車音響,大聲播放著迪斯科和爵士樂曲,他隨著節(jié)拍跺著腳。我們坐在一艘潛艇里周游海底世界,這艘潛艇是他花費自己的金錢、用自己的雙手打造的,在這個王國里,他比其他任何人花費的時間都多。我們是他家里的客人,他下定決心,要帶我們大開眼界。
“令人著迷,長知識,極有閱讀快感的書,我打賭,讀這本書至少會讓你不由自主嘗試閉氣。”——《華爾街日報》
“豐富,獨具啟發(fā)性……對可能性和未知的熱情贊頌……《深海:探索寂靜的未知》會使每個計劃去海邊的人對海洋有更深的理解。”——英國《獨立報》
“令人屏吸閱讀……內(nèi)斯特融入自由潛水員和民間海洋研究者之中,他們正在探索著深海及其令人難以想象的子民的真相。這本書如此迷人,令人大開眼界。”——《時尚先生》
“繪聲繪色的講述,由這個星球上廣闊疆域的迅速變化過程,完成了一次令人戰(zhàn)栗的解說。”——《出版人周刊》
隨書附贈了一頁很可愛的海豚(或者鯨魚?)的書簽,很喜歡,書也很喜歡
不會游泳的我對水有天然的恐懼,但是對神秘的海洋充滿著興趣。買這本書也是因為書的封面,以為會是對海洋以及海中生物的介紹,可惜書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介紹自由潛水的,不是我想象中的科普讀物。
很棒的書,裝幀設(shè)計可以看出出版社用了心,很有質(zhì)感
幾乎都是字 和想象中的差很遠 不是那種單純的科普 是在講故事
這本書真的是超級漂亮啊,喜歡海洋,向往潛水的小伙伴一定要買,總體很贊
內(nèi)容不錯,唯一美中不足就是基本沒有什么配圖
還不錯,特別喜歡那種朦朦朧朧的對生命的敬畏之情。
又是一本填補空白的科普書,關(guān)于潛水和深海下的世界,我們知之甚少。280+頁,生動有趣,完全不枯燥。
開啟深海探尋之路,持之以恒,希望自己好運,加油
正在讀,一開始就被深深吸引,相信會是一本不錯的書
潛水是從未有過的體驗,大海是心之向往的地方。
大妞兒的菜,小女生居然喜歡深海、太空,好吧喜歡就好
好好玩啊!還有,附贈了一個鯊魚形的書簽,很好看!比較用心的一本書。
這本書充分講述了波瀾壯闊的大海下面種種神奇,讓你大開眼界,推薦
最近迷上了關(guān)于海洋的書,而且覺得封面超棒的
書很好,一直在當當上買書,正好趕上活動,很實惠!
以為有很多圖片,其實不是,但就是想買,整體感覺不錯,挺好的
很專業(yè)的一本科學(xué)類圖書,讀者卻不乏趣味性。送給深愛海洋與探險的每一個人。
喜歡大海,向往潛水,但我是旱鴨子,就讀書感受一下海洋探索的精心動魄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所以對海洋的興趣也很大,希望好看!
還行,就是圖片太少了,前面一大片圖片,后面就完完全全沒有了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對于未知世界的一個很有意思的探索。
看到別人推薦而買的,自己還沒有讀過,粗略翻閱了一下,紙張不錯
圖片可以再多一點,可以看出譯者特別認真的去翻了文獻,了解了很多有關(guān)于自由潛水的問題,確實海洋真的神奇
我是個深海恐懼癥 但我依然買了 你們想想有多棒 書簽可愛爆炸
送給同學(xué)的生日禮物,其他同學(xué)看了也要這本書做生日禮物,里面的書簽巨可愛,內(nèi)容有趣,紙質(zhì)也好,棒棒噠!
超喜歡這個封面的,但是書的彩圖插頁太少了,只有扉頁幾張,其余都是講潛水的經(jīng)歷,隨便科普一下海底知識,嚴格意義來說不是科普類書籍,翻譯也不是很好。如果我能摸到書籍的話,就不會買這本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