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儒生王陽明,為什么能成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為什么能成為曾國藩、梁啟超、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靈導師?后世無數(shù)陽明心學的踐行者,為什么也能走出精彩人生,成就輝煌事業(yè)?這是因為他們無一例外地掌握了解決一切問題的利器——陽明心學。
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強調(diào)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500年來中國人精妙的神奇智慧。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陽明心學的傳世典籍《傳習錄》,深入淺出地闡釋陽明心學的核心理念,旨在讓今天的讀者輕松領(lǐng)悟陽明心學知行合一的智慧精髓,修煉內(nèi)心強大的自己,開啟與生俱來的正能量,獲得幸福完滿的人生。
本次再版,由作者王覺仁精心修訂全稿,并新增《陽明心學簡明綱要》,以便讀者對陽明心學有一個完整而清晰的認識,奠定進一步研究的基礎(chǔ)。
學習王陽明及王陽明心學已成為社會熱潮,《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經(jīng)濟日報》等媒體重磅刊文解讀,政府機關(guān)、企事業(yè)單位人員爭相閱讀!
《王陽明心學》是迄今口碑的陽明心學精華解讀通俗讀本!初版問世以來持續(xù)加印,暢銷20萬冊!本次再版,經(jīng)作者王覺仁精心修訂全稿,并新增《陽明心學簡明綱要》,以便讀者對陽明心學登堂入室,窺其堂奧。
王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強調(diào)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是500年來中國人精妙的神奇智慧。王陽明創(chuàng)立陽明心學,參透世事人心,終成一代圣哲;曾國藩研習陽明心學,編練湘軍進攻太平天國,歷時十二年克盡全功,再造乾坤;稻盛和夫?qū)㈥柮餍膶W應用于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締造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yè),成為日本“經(jīng)營之圣”……現(xiàn)實殘酷,世界險惡,讀懂了陽明心學,沒有任何人能傷害你,沒有任何事能困擾你!
相關(guān)推薦:
王覺仁,福建漳州人。中國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研究者,行文流暢優(yōu)美,分析獨到深刻,說理通俗易懂,深受讀者喜愛。18歲開始參究心性、修學儒佛,對陽明心學和佛教禪宗尤有深切體悟,深知陽明心學集儒、釋、道三家之大成,是500年來中國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可以修煉強大內(nèi)心,解決人生諸多問題。因而,精研陽明心學多年,著成此書。
自序:通往心靈自由之路
及時章 圣人是怎樣煉成的
王陽明身后,其心學由門人王艮、王畿、錢德洪等人發(fā)揚光大,遂成一代顯學,深刻影響了此后五百年的中國思想史。從明到清,及至民國,無數(shù)政治家、思想家和仁人志士,都將王陽明奉為心靈偶像,對陽明心學頂禮膜拜,并從中汲取了源源不絕的精神力量。
24小時才兒童的打油詩:常識不靠譜
二何為天下及時等事
三通往圣賢之路
四做一個內(nèi)心強大的人
五理學對佛、道的copy
六遺世獨立的修道生涯
七我找不著北:心學與理學的PK
八貶謫之路:王陽明版《龍門飛甲》
九圣人們悟到了什么
十龍場悟道:陽明心學的誕生
第二章 心是宇宙的立法者
既然“人心”與“天理”無二無別,并且這個“心”是天人合一、不分古今、充塞宇宙的,那么天下自然就沒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了。換言之,人格完善與自我實現(xiàn)的道路,并不在外,而就在你我的心中,就看我們敢不敢直下承擔、愿不愿意真實踐履了。
“決然以圣人為人人可到,便自有擔當了!”
一你其實是個“富二代”
二的成圣之道
三忠于內(nèi)心是強大內(nèi)心的及時步
四建構(gòu)自己的“意義世界”
五有一種力量叫“知行合一”
六陽明心學&量子力學
第三章 生活中的心學
心靈修行絕不是圣人悟道的專利品,也不是企業(yè)領(lǐng)袖引領(lǐng)時代的獨門秘籍,而是所有普通人都可以做的事情。不管你的年齡、性別、身份、職業(yè)為何,就在日常生活的當下,你隨時可以給自己打造一間“心靈密室”,踏上修行之路。
一如何為成功“保鮮”
二重建一種“富有意義的生活”
三內(nèi)心強大的真正秘密
四塵世即凈土,人間即天堂
五心靈密室:成大事者的“獨門秘籍”
第四章 人生的智慧
要讓自己能夠日理萬機而又保持身心泰然,能夠用最少的精力處理最繁雜的事務,成為職場上的高效能人士,其秘訣就在于:只動腦,不動心。
民國的上海灘大佬杜月笙,說過一段非常經(jīng)典的話:“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一通權(quán)達變的智慧
二練就一顆從容自在的心
三做人之道:“成色”比“斤兩”更重要
四人生中較高的精神價值
五做你自己:別讓生活變成一場
第七章修行,從當下開始
四忍辱的境界:提升你的情商和逆商
問:“叔孫武叔毀仲尼,大圣人如何猶不免于毀謗?”
先生曰:“毀謗自外來的,雖圣人如何免得?人只貴于自修,若自己實實落落是個圣賢,縱然人都毀他,也說他不著。卻若浮云掩日,如何損得日的光明?若自己是個象恭色莊、不堅不介的,縱然沒一個人說他,他的惡慝終須一日發(fā)露。所以孟子說:‘有求全之毀,有不虞之譽。’毀譽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爾。”
——《傳習錄 下 門人黃省曾錄》
忍辱的功夫必須“在事上磨煉”
有學生問:“《論語》記載了‘叔孫武叔毀謗孔子’的事情,為什么大圣人還是不能免于毀譽呢?”
這個學生提的問題,事見《論語?子張》。
叔孫武叔是魯國的一個大夫,不知何故總是看孔子不順眼,有一次他在朝中對同僚說:“子貢其實比他老師仲尼更有水平。”有人把這話告訴了子貢,子貢一聽就嚇壞了,趕緊聲明:“我老師的德行比我高多了,咱就拿房屋的圍墻打個比方吧,我家的圍墻只有肩膀高,隨便哪個路人都看得見我家,所以都夸我的房子豪華;而老師家的圍墻有數(shù)丈高,大家不得其門而入,所以壓根兒不知道他老人家的房子有多么雄偉壯觀、多么美輪美奐。”
沒過多久,叔孫武叔又在別人面前毀謗孔子。子貢這回真的憤怒了,說:“別再這么干了!仲尼是毀謗不了的。別人的德行充其量就是山丘,還可以超越;而仲尼的德行就像日月,沒有人可以超越。就算有人想自絕于日月,但對日月本身又有什么損害呢?只能表明他不自量力罷了。”
由于《論語》記載了這件事,所以千年之后,陽明的學生還替孔子他老人家打抱不平,對他遭受毀謗一事深感不解。
陽明告訴學生:“毀謗是來自他人和外界的,即使是圣人也免不了。人貴在自修,如果自己實實在在是個圣賢,縱然人們都毀謗他,也影響不了他。就像浮云蔽日一樣,如何損害日的光明?如果自己是個外表端莊恭敬、內(nèi)心卻虛偽無德的人,縱然沒一個人說他,他隱藏在內(nèi)心的奸惡也總有24小時會暴露。所以孟子才會說:‘人活著,總有過于苛求的詆毀,也有意料不到的贊揚。’總之,毀譽都是外來的,怎么能避免?關(guān)鍵還是要看你自己的修行功夫如何。”
這段話,是王陽明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經(jīng)驗之談。
自從陽明平定“寧王之亂”后,各種攻擊和詆毀甚囂塵上,把他包圍了。尤其是正德皇帝朱厚照身邊那幾個佞臣,如邊將江彬、許泰,太監(jiān)張忠等人,更是因為嫉妒他的事功,就污蔑他“與寧王通謀”,還說他平叛的動機是為了殺人滅口云云,總之一心想把他整成明朝版的岳飛。所幸太監(jiān)也不全是小人,當時皇帝身邊的大太監(jiān)張永就是一個相對正直的人,跟陽明的關(guān)系也不錯,才幫他洗清了這個莫須有的罪名。
在陽明遭到詆毀、污蔑、陷害的那些日子里,他平日的修行功夫就派上大用場了。
由于早在年輕時,陽明就已經(jīng)練就了“不動心”的功夫,加之后來貶謫龍場,經(jīng)歷了九死一生,更是打造了一顆寵辱不驚、自作主宰的強大內(nèi)心,所以那些小人的伎倆對他來講,無異于浮云蔽日、蚍蜉撼樹,根本不能傷害他分毫。
那些日子,陽明該做事做事,該講學講學,該吃飯吃飯,該睡覺睡覺,只一意守護內(nèi)心昭明靈覺的良知,每天照舊過得逍遙自在。用他自己的話說,只要“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不管人非笑,不管人毀謗,不管人榮辱”,“自然有得力處,一切外事亦自能不動”(《傳習錄》卷下)。
由此可見,一個人只要具備心學的功夫,EQ(情商)和AQ(逆商)自然能夠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但是,這種忍辱的功夫必須“在事上磨煉”,若關(guān)起門來在靜定中修,其結(jié)果就只能是玩弄光景,“遇事便亂,終無長進”。換言之,要提升情商,你就必須在情緒發(fā)動的時候修;要提升逆商,你就必須在逆境和挫折中修,否則就是紙上談兵,不會有半點兒實戰(zhàn)功夫。
比較典型的一個“紙上談兵”者,就是北宋文豪蘇東坡。
眾所周知,蘇東坡是一位著名的佛教居士,其佛學造詣不可謂不深。但是,相對于學問而言,他的實修功夫卻差了好大一截兒。
估計很多人都知道,蘇東坡和佛印禪師之間經(jīng)常逗機鋒、打嘴仗,給后人留下了不少好玩兒的典故。其中最經(jīng)典的,莫過于“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的故事。
蘇東坡任職瓜州(今江蘇揚州)期間,與長江南岸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禪師交情甚篤。有24小時,蘇東坡自感修行有得,便寫了一首詩:“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然后命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看,希望得到他的印證和期許。
“八風”是佛教名詞,指的是“譏、稱、毀、譽、利、衰、苦、樂”八種人生境遇。蘇東坡以“八風吹不動”自許,表明經(jīng)過佛法的修行,自己在面對外在的榮辱毀譽和人生的順逆苦樂時,始終能夠保持如如不動、泰然自若的心境。
佛印看完這首詩,就在后面批了兩個字,讓書童拿回去。一心等著被夸的蘇東坡展開那張紙一看,上面赫然寫著兩個大字——放屁。
蘇東坡頓時火起,立刻乘船過江,要去找佛印理論。
佛印早料到他會來,就站在岸邊等他。蘇東坡一看見佛印就大聲質(zhì)問:“你不欣賞我的詩倒也罷了,何苦侮辱人呢?!”
佛印笑呵呵地問:“我怎么侮辱你了?”
蘇東坡?lián)P了揚手中的紙,臉都綠了。
佛印做恍然狀:“哦,你是指這個。可你不是說‘八風吹不動’嗎?怎么一屁就把你打過江來了?”
蘇東坡聞言,當場石化。
不知道蘇東坡經(jīng)此點化,其EQ或AQ是否有所提高,反正在另外一些故事里面,他和佛印禪師打嘴仗幾乎每次都輸?shù)猛K。
生氣的藝術(shù):幽默化解法
在生活中,我想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不會比蘇東坡好多少。別人漫不經(jīng)心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有可能攪亂我們內(nèi)心的寧靜,讓我們要么生24小時悶氣,要么跟對方干上一仗。
其實,這是很傻的。就像本書第五章講過的那個買報紙的故事一樣,我們?yōu)槭裁匆寗e人決定我們的反應和行為呢?
孩子與成人最主要的區(qū)別之一,就是前者的理性和意志都很薄弱,做不了自己的主,而后者卻可以憑借理性和意志掌控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外界刺激時選擇正確的反應和行為。然而,我們很多人在生理上長大了,在心理上卻一直是個孩子。
那么,假如在生活中,有人出于惡意存心冒犯或傷害我們,我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反應和行為才算是正確的呢?
答案就是兩個字——忍辱。
但是,千萬別以為忍辱就是對所有的冒犯和傷害無動于衷或逆來順受。如果你這么理解,那就把這兩個字看得太膚淺了。
事實上,忍辱不是無視別人對你的傷害,而是首先要防止你對自己造成二次傷害,其次才是如何應對別人的傷害。
為什么這么說?
道理很簡單:如果別人已經(jīng)傷害了你,而你又在自己心里燒起一把嗔恨的火焰,那你是不是在無意中成了那個施害者的同謀,對自己造成了二次傷害?
有人說過,憎恨別人就像是為了逮住一只耗子而不惜燒毀自己的房子,但耗子還不一定能逮到。所以,面對別人的冒犯和傷害時,你可以生氣,但必須學會生氣的藝術(shù)。
生氣也可以是一種藝術(shù)?
是的。亞里士多德說過:“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么難的。但要適時適所,以適當?shù)姆绞綄m當?shù)膶ο笄∪缙浞值厣鷼猓删碗y上加難了。”
生氣還有這么多講究,它當然是一種藝術(shù)了。
為了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實踐中運用這門藝術(shù),我們可以來看看以下幾個場景:
在英國的一個社交晚宴上,著名劇作家蕭伯納正在專心地想心事,坐在旁邊的一個富翁不禁好奇,就問道:“蕭伯納先生,我愿出一元錢,來打聽你在想些什么。”
蕭伯納淡淡地看了他一眼,說:“我想的東西不值一元錢。”
富翁更加好奇了:“那么,你究竟在想什么呢?”
蕭伯納說:“我在想你。”
就這幾個字,差點兒沒把那個富翁噎死。
再來看一個故事。美國幽默大師馬克?吐溫有一次到法國旅行,拜會了法國名人波蓋。波蓋生平一大樂趣就是挖苦人,他對馬克?吐溫說:“美國人沒事的時候,往往喜歡懷念祖宗,可是一想到祖父一代,就不能不打住了。”
波蓋是在嘲笑美國人的歷史太短。
馬克?吐溫笑笑,說:“法國人沒事的時候,總想弄清他們的父親是誰,卻很難弄清楚。”
很顯然,馬克?吐溫是在取笑法國人的多情乃至濫情。聽見這句話,不知道慣以惡搞他人為樂的波蓋,當時臉上的表情有多么難看。
在面對他人的嘲弄挖苦時,暴跳如雷是最不明智的反應,自己生悶氣也不是好辦法,因為對方嘲弄你就是想讓你出糗,你要是不懂得高明地應對,那就讓他稱心如意了。所以,這種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冷靜,然后用一種有風度的方式,做出最恰當?shù)姆磽簟?/p>
換言之,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讓怒氣掌控你,而是要“適時適所,以適當?shù)姆绞?rdquo;“恰如其分地”把怒氣送回它的源頭,送給它的始作俑者,讓對方因無趣而自動閉嘴。
當然,冷靜應對、反唇相譏只是忍辱的及時層境界,它只是“生氣的藝術(shù)”,需要的也只是冷靜、機智和幽默而已;再往上走,就要涉及“生氣的學問”了。
而這門學問所需的功夫,就沒有那么簡單了。
生氣的學問:大肚能容法
陽明的學生有一次問他:“一個心學修行人該如何看待‘忿懥’(生氣)這件事?”
陽明的回答是:“人心怎能無‘忿懥’(人怎么可能不生氣呢)?生氣是在所難免的,關(guān)鍵是要把握以下幾個原則:首先,不能‘怒得過當’;其次,要‘物來順應’‘不著一分意思’;,陽明還舉例說,比方你上街看見人打架,對于沒道理的那一方,你肯定也會感到義憤,雖然義憤,卻又‘此心廓然,不曾動些子氣’。這才是生氣的學問。”
總結(jié)起來,陽明的意思有三點:
一、生氣的時候要學會控制,把握一個適當?shù)亩龋灰^火。
二、事情一過,怒氣也要隨它過去,不能執(zhí)著,不要懷恨。
三、生氣的時候要學會從自己的立場上超拔出來,找到一個客觀的、第三方的視角,這樣才能讓理性在場,從而保持“此心廓然”、寂然不動的境界。
這個境界看上去是很高超,可是在現(xiàn)實中,除了陽明自己,還有誰能做到面對侮辱而“此心廓然”、寂然不動呢?
當然有人能。最典型的代表,當屬唐朝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婁師德。
婁師德是武則天時代的一位牛人,不僅在對吐蕃的戰(zhàn)爭中功勛卓著,而且出將入相,官至宰輔。然而,在古往今來最牛的女人手下當官,無疑是當時世界上風險較高的事情之一。面對當時極端嚴酷的政治環(huán)境,婁師德不得不夾起尾巴做人,從而練就了超人般登峰造極的修養(yǎng)功夫。
當時,與婁師德同朝為相的李昭德最受武則天信任,此人生性張揚,鋒芒畢露。由于婁師德身體肥胖,所以行動遲緩,每天上朝都走得慢吞吞,李昭德偶爾跟在后面,半天過不去,就會爆粗口:“田舍夫!”
田舍夫的意思是農(nóng)民。在唐代,這估計是一句標準的國罵,因為當年太宗李世民被諍臣魏征氣得夠嗆的時候,也曾背地里罵他是田舍夫。如今婁師德無端招來國罵,換成別人,恐怕一回頭就跟李昭德干起來了,可是婁師德卻慢慢地回過頭來,笑容可掬地說:“師德不為田舍夫,誰當為之?”
婁師德的弟弟也在朝中任職,有一次外放為刺史,來跟大哥辭行。婁師德語重心長地說:“我貴為宰相,而今你又擔任刺史,榮寵過盛,必定招人嫉妒。在你看來,我等當如何自處?”
弟弟說:“大哥放心,從今往后,就算有人把唾沫吐到我臉上,我也只會擦去而已,不同他計較,絕不為大哥惹禍。”
弟弟以為把話說到這份兒上了,大哥一定滿意。沒想到婁師德卻憂心忡忡地說:“這正是我所擔心的!人家把唾沫吐到你臉上,證明他對你火大,你把唾沫擦了,就是表示不服氣,這不是讓他的火更大嗎?你應該任唾沫留在臉上,讓它自己干掉,然后還要面帶笑容,表示你欣然接受。”
這就是成語“唾面自干”的出處。一個人能把忍辱修到這種境界,世上還有什么人能夠讓他生氣呢?還有什么事能夠決定他的反應和行為呢?
表面上看,婁師德這么做好像很懦弱,其實這才是真正的自作主宰,也才是真正的內(nèi)心強大。最有力的證據(jù)就是:短短幾年后,那個表面剛強的李昭德就被酷吏來俊臣整死了,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說到底就是被武則天兔死狗烹了);而婁師德不僅在武周時期的恐怖統(tǒng)治中頑強地生存了下來,“獨能以功名終”,還引薦了一大批德才兼?zhèn)涞墓賳T進入朝廷(其中就有牛人狄仁杰,狄仁杰又引薦了張柬之,張柬之不久便發(fā)動“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則天政權(quán),可見如果沒有婁師德,李唐復國的時間無疑要被大大推遲),為最終推翻武周王朝儲備了強大的人才資源,也為李唐宗室最終撥亂反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老子說:“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李昭德因剛強而身敗名裂、人亡政息,婁師德卻依靠貌似柔弱的忍辱功夫,不僅保全了自身,而且成就了常人莫及的品德與事功。二者截然相反的命運,幾乎就是在為老子這句話做注腳。
……
五百年來,儒家的源頭活水就在王陽明。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
王學絕非獨善其身之學。而救時良藥,未有切于是者。
——梁啟超
獨陽明之學,簡徑捷易,高明往往喜之。
——嚴復
余所重者,王陽明知行合一之說。此心有立,然后可以應天地萬物之變也。
——
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日本倒幕領(lǐng)袖西鄉(xiāng)隆盛
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曾國藩
陽明先生,其事功,其志業(yè),卓然一代偉人,斷非尋常儒者所能幾及。
——左宗棠
日本維新,亦由王學為其先導。
——章太炎
王文成公為明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絕頂。
——王士禎
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黃宗羲
明之中葉王陽明出,中興陸學,而思想界之氣象又一新焉。
——蔡元培
一生伏首拜陽明。
——日本“軍神”東鄉(xiāng)平八郎
從歷史上眾多的大家對于王陽明以及陽明心學的追崇就可以看出其對于我們整個時代的影響。
陽明心學的三大命題“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盡量使哲學部分通俗曉暢,讓現(xiàn)代年輕人在這個浮躁的世界中領(lǐng)略“心學”精妙,不折騰、不迷茫,活出真正精彩的一生。
王陽明心學:典6藏修訂版造乾坤;稻盛和夫?qū)㈥柮餍膶W應用于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Z,締造了兩家
陽明心學真的是非常有助于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的。
意識到危機,是自我救贖的起點。然而,如何真正走上這條救贖之路,如何從傳承數(shù)千年的博大精深的古老文化中,汲取今日國人所需的精神力量和生命智慧,卻注定要比我們想象的困難得多
歷代大家對于王陽明陽明心學的評論都是有不少的,而且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對這種思想的追崇。
這本書作者旨在讓讀者抓住陽明心學的精髓,來開啟正能量,并且獲得更加美好的人生。
作者的思想頗為深刻,可以看出作者涉獵很廣,書中有很多亮點的,將陽明心學的現(xiàn)實意義凸顯出來,對心學在當今的影響是有積極推動作用,希望再接再勵,寫出更好的作品。
我個人真的是陽明心學的受益者,所以極力推薦。
陽明心學早已走向世界。日本明治時期,伊藤博文、高杉晉作、山縣有朋、東鄉(xiāng)平八郎、巖崎彌太郎、澀澤榮一、大隈重信等數(shù)之不盡的杰出人物對王陽明奉若神明,在陽明心學中汲取營養(yǎng),終使日本迅速崛起。
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陽明心學的三個主要的方面,確實對于個人發(fā)展都有一定的作用。
如何在險惡世界中,煉就強大內(nèi)心?如何在浮躁現(xiàn)實中,得到心靈安寧?如何在殘酷競爭中,成就輝煌事業(yè)?古今中外精英人物一致推薦——讀王陽明傳,學陽明心學!
對于王陽明,接觸過知行合一,不過從哲學上分析它是唯心主義,覺得自己應該多讀書,增加知識面,既然他是理學大師,肯定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只不過我們解讀出問題了,希望這本書能有所幫助。
陽明心學的影響直至今天我們都是可以感受到的。
王覺仁筆下的陽明心學更多的是與現(xiàn)實的一些融合。
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是構(gòu)成陽明心學的三個基本的構(gòu)架,也是其真正精妙的地方。
陽明心學,當年看明朝的那些事時就深深被王陽明所吸引,特此買來一看
一本書講透主席多次推薦的王陽明知行合一心學精髓!迄今口碑頗佳的陽明心學精華解讀通俗讀本!欲成大事者,必讀王陽明!
實在不知道以前的高分是怎么打出來的,文字很粗糙,根本看不下去,這么深厚的學問,到處都是網(wǎng)絡流行語,太讓我失望了,氣憤!浪費錢!!!
陽明心學真的是非常的強大的,王陽明創(chuàng)立陽明心學,參透世事人心,終成一代圣哲。
王陽明作為中國古代心學大宗,與世不同的思想和事上煉的精神造就了其可謂傳奇的一生,更影響了無數(shù)后生的思辨方向,讀之更名中正,讀之謂為圣賢,其中必有很多值得學習思考之處。
本書已經(jīng)看完了,強烈推薦,王覺仁現(xiàn)在是我的偶像。這本書不是單純的白話翻譯,而是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引經(jīng)據(jù)典,時事熱點,通俗易懂,解答了我太多心中的疑惑。如果滿分是十分,那我要打二十分!
讀完后,意猶未盡,強烈推薦給大家,還會再拜讀陽明心學。練就更好的自己
喜歡這類通俗讀物 讀了這本書能讓你用另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 有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個國家的悲哀是這個國家的人民不認識這個國家的英雄 中國自古英雄人物輩出 想要了解所有的英雄并不容易 讀了這本書 少了悲哀 多了愉快 何樂而不為
筆者試圖用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講心學,心學的核心理念是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這東西簡單來說就是從內(nèi)求去修煉自己的內(nèi)心;但是發(fā)現(xiàn)說來說去都是一些特別樸素的道理,可能其實大多真理,都挺樸素的,只不過看起來容易,能做到卻很難,但是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陽明心學,知行合一,也就是我們的良知和行動達到和諧一致,讀陽明心學,練就我們強大的內(nèi)心!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較為詳盡的介紹陽明心學的一本書。
未買之時以為是古文翻譯的粗糙作品,拿到手讀來覺得此著別有洞天。一改我對國學乃迂腐言論的看法。我體悟到了安寧,內(nèi)心可以通過修行轉(zhuǎn)化,心便是我的本源,做最好的自己從內(nèi)心出發(fā),知行一體,不斷的累積磨礪的成果,在生活中超越自我。
真的感覺學到很多東西啊,越看越精彩。王陽明真正牛的地方在于他不是純粹洗腦式的告訴你世界是什么樣的,而是鼓勵你自己通過不斷的修煉,自己去認識這個世界,得到屬于自己的答案,這跟西方哲學有很大區(qū)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