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歷史”系列《天縱圣賢》《彀中英雄》《絕地生靈》三種,結集了鮑鵬山用情最深也好的文章,2006年出版后在讀者中贏得了非常好的口碑。本書是作者重新修訂后的合集。從先秦到魏晉南北朝,從圣賢到文臣、從君子到小人、從英雄到隱士,作者為我們一層層打開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或高貴或痛苦的靈魂。
和那些膚淺的“心得”“感悟”不同,決非當今流行的一個故事加一段大而無當的虛夸議論的套路,鮑鵬山受人關注之處在于,他的文章“不敢虛構一言,不敢浪語一句”,不僅深深切入歷史,更深深切入人性;不僅充滿邏輯的力量、詩性的力量,更充滿思想的力量。
他做的,不是枯燥的無聊的無趣的無用的所謂的“學問”。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化合古今,干凈純粹,尖銳犀利,幽默溫情,包容了可供不同層面解讀的諸多內涵,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中照見自己的生活,窺見自己的影子,驚悚自己的命運。是的,風流去了,但是,風流們的命運,在我們的身上延續,咒語尚未解除,我們仍需忍耐,或者,奮斗。
鮑鵬山在若干年前,就在賈平凹主辦的《美文》上開專欄“再讀圣賢”,從此聲名鵲起;如今,他是《百家講壇》新主講人;全國幾千萬中學生都朗讀過他寫莊子的文章《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和《永恒的鄉愁》。
從先秦到魏晉南北朝,從圣賢到文臣、從君子到小人、從英雄到隱士,作者為我們一層層打開了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或高貴或痛苦的靈魂。一篇讀罷,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從中照見自己的生活,窺見自己的影子,驚悚自己的命運。
我感到一雙雙死而未瞑的眼睛,我感到一種死不服輸的殺氣,我亦感到一種死而未絕的相思與柔情,與死而未絕的憐憫,與死而不停的絮絮之口,在敘述著一些遙遠遙遠不相關的故事。
——鮑鵬山《漫長下午圖書館獨坐》
鮑鵬山,文學博士、作家、學者。安徽六安人,畢業于安徽師大中文系,畢業后支教青海,在青海師范大學任教17年,現為上海電視大學(2012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上海電視大學更名為上海開放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央視《百家講壇》、上海電視臺《東方大講壇》、上海教育電視臺《世紀大講壇》、山東教育衛視《新杏壇》等欄目的主講嘉賓。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古代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在中國思想史研究、文學史研究方面都有突出的成績。出版有《孔子是怎樣煉成的》、《中國人的心靈——三千年理智與情感》、《風流去》、《鮑鵬山新說水滸》、《孔子傳》、《論語新讀》、《寂寞圣哲》、《說孔子》、《附庸風雅——第三只眼看詩經》、《致命傾訴》等著作三十多部。全國多家雜志的專欄作者,作品被選入多種文集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全國統編高中語文教材。
代序:父親的家國
老子:顛倒的世界和扭曲的哲學
孔子:黑暗王國的殘燭
墨子:向帝國挑戰的劍俠
孟子:王者師與大丈夫
莊子(上):永恒的鄉愁
莊子(下):人在江湖
茍子:養在深閨人未識
屈原(上):無路可走
屈原(下):面向風雨的歌者
仲尼弟子:昨夜星辰
商鞅:斯人自
老子:顛倒的世界和扭曲的哲學
老子是一位令人望而生敬的人,因為我們不知道他智囊般碩大的頭顱內究竟包含著多少人生的智慧;他還是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人,他額際密密的皺紋中不知隱藏著多少陰謀與陷阱;當然,他還是一位令人望而迷惘的人——他神奇般地出現在我們民族的孩童時代,大約是失望,或另有使命,又神奇般地消逝他方。
在夕陽的余輝中,他晃動著遠去的身影,棄我們如棄敝屣。他對我們竟沒有一毫的留戀之意,讓我們世世代代為此難堪自慚。是的,老子出關而去是一件意義嚴重的事件,它表明,我們已經不配受哲學的引導;而我們自己由于迷醉與迷失于物質世界,也可恥地拋棄了哲學。一個絕頂的哲人,不屑與他的同胞為伍,甚至不愿埋骨鄉梓,這難道不使他的同胞自信與自尊受挫嗎?我寫這篇文章時是真心感到了一種難以自掩的羞慚的。我的祖先怎么了?真的是墮落得萬劫不復了嗎?真的是不配這樣的一位哲人來教導嗎?
老子的行蹤可以用這樣一個詞:神出鬼沒。有人說他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在云端里半隱半顯。不過,就算他是飛鴻,偶然經過我們的時空,也還是留下了雪泥鴻爪,還是給我們留下了憐憫和慈悲。司馬遷不知有何依據,斷言他是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苦縣原屬陳,陳又為楚所滅,所以又屬楚了。當時南方北方的民風與學風已有較大不同,楚國也就以道家學派及由此而生成的文化傳統,自豪地與齊魯大地的儒家、三晉大地的法家比老子的著作叫《道德經》。何謂德?一物之所以為一物謂之德,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事物的本質屬性,特殊屬性;何為道?萬物運行之規律謂之道。所以,老子研究的,感興趣的,是較為純粹的哲學問題,是對客觀具象事物的抽象。
他也是一位深諳歷史的學者,司馬遷說他是周守藏室之史,就是周王朝政府檔案館的館長。那時的政府檔案館中所保存的文獻,不外乎是史官們記事記言的歷史罷了。他整天關在陰冷的屋子里讀這些東西,能不“一篇讀罷頭飛白”?難怪他“生而發白”。他生在那么多既有的歷史之后,如歷史的一個晦氣重重的遺腹子般。是的,對于有些人來說,人類集體的經歷和創痛不外乎也就是他最個性的感性體驗,老子正是這類超常人中的一個,面對著“上疆場,彼此彎弓月,流遍了,郊原血”的歷史血河,他怎能不由美少年變為雞皮“老子”,并在他額頭上深深淺淺密布的皺紋中,埋下與陰謀、與冷酷甚至與殘忍難分難解的智慧?班固說,道家出于史官,是有感而發吧。
看多了罪惡,不是與世同濁,心腸隨之冷酷,便是脫胎換骨,超凡入化,蛻化出一顆大慈大悲的心靈。綜觀老子的遺著,好像他這兩者兼而有之,猶之乾坤始奠之前的混沌宇宙。不過我相信,當老子帶著滿頭風霜,一臉慈悲,走出守藏室時,他已洞穿人生的厚壁。在陽光下他瞇眼看人間,人間混亂而無道,正如一塌糊涂的歷史。他心如止水。一切把戲他都已了如指掌,各色人物他也都似曾相識,周朝的大廈將傾,山河將崩,九州幅裂,小小的守藏室亦將面臨一場浩劫,“金玉滿堂,莫之能守”。那些厚重的典籍守不住也藏不住了。他抬頭看看西天的晚云,去意滿懷,是的,該走了。
不過,我們還算幸運。據司馬遷的記載以及后來神仙家的推衍,當老子騎著青牛要出關而去時,被關令尹喜擋住了。這位尹喜對老子說:“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在你拋棄我們之前,能否勞神一下,為我們留下你的思想?
多年以前,我揣摩老子此時的心情,假托老子口吻,寫過一篇《老子出關》:
我已經沒有什么故事告訴你們了。
我曾預言過劫數的到來。我曾以薄薄的柳笛吹起晚嵐。然而那時你們甜寐于未樸的歲月之夢,白白地錯過了時光。
召喚已經傳來,我將離去。在另一國度的土地上播撒幻夢之粒。在我走進血紅的夕陽之前,我留下這五千言的零亂緘言,在世紀的廢墟中如潑散的彈子。愿你們仔細的收撿。當一切都已墮落,一切都已不可為,你們就去玩彈子。
那時我正在翻撿老子的五千言《道德經》,我的感覺就如同下午陽光下馬路邊上玩彈子的頑童。所不同者,玩彈子的頑童興致勃勃,而玩老子五千言漢字“彈子”的我則有些百無聊賴。那時我的處境不妙,并且我的很多朋友都搖身一變成為商海健將,紅光滿面,揮斥方道,雄姿英發,大有作為。所以我對自己落伍的行為感到很害羞,很寂寞。處盛世而無為,對自己也就很灰心。但灰心的人看老子,也算是一種精神寄托吧。漸漸的,除了我不大感興趣的什么宇宙生成構成外,我把老子的五千言理出兩條思路:一日治國,二日處世。下面我就分別來談談。
老子治國的方法,也就是班固所說的“君人南面之術”了。老子大約是看多了歷史上君主種種行為所帶來的災難,他知道,那些在冠冕堂皇的文告中被打扮得正義非凡的行為,不過是統治者本人嗜欲的間歇性發作而已。為此,他對癥下藥地開出一劑藥方:“無為”。“無為”?讓他們不修筑生前的宮殿和死后的陵墓了?不發動開邊的戰爭去搶奪土地、子女與玉帛了?所以這劑藥是統治者萬難下咽的。不過真要是“無為”了,那確實就簡單了,所以他宣稱“治大國若烹小鮮”,治國之簡單易行就如同炒一碟小魚而已!為什么這么簡單?因為照他的說法,治國的關鍵不在于我們殫精竭慮地去做什么,只要我們把現在正干的事停下來,什么也不干就是了:
不崇尚賢才,從而使百姓不爭奪;不看重難得的財貨,從而使百姓不做盜賊;不讓百姓看見能引起占有欲的東西,從而使百姓的人心不亂。所以,圣人治理天下,是讓人民心靈空虛而腸胃充滿,志向卑弱而筋骨強健。讓人民經常處于無知識無欲望的狀態,從而讓那些智者不敢有什么作為。實行了無為,就是無所不為了。
金圣嘆、李贄都是從道德層次評價水滸傳,而鮑鵬山老師卻另辟蹊徑,評價多元、獨到,往往一針見血。
“什么學術論文寫作規范,什么思想框框理論教條,都去見鬼去吧!僅僅憑著一顆敏于感受的心,并忠實于這心靈的感知,就發現自己的經歷,遭遇,體驗,與那些所謂的學術講章格格不入。鮑鵬山因此一度很痛苦……”
當當網上買書很放心 正版 圖書印刷質量很好 現在當當也在進步 快遞速度超快 書會仔細閱讀 等細細品讀后再來評價書的內容
以前那一本壞掉了,重新購入一本。特別喜歡鮑鵬山先生的情懷文章。
這是我今年讀書中最好的一本。鮑鵬山老師深刻的見地讓我記憶深刻。從歷史看人性,從歷史看政治,現實和歷史多么相似!我們要向鮑老師學習,社會良知、是非辨別。為鮑老師喝彩,明年還會讀更多鮑老師的書。
我非常喜愛的一本書,鮑鵬山是我最喜愛的作家,他的這本書可謂其巔峰精品之作,對于中國思想家的解讀精準、深刻、形象。我先后買了五本,送給了幾位朋友,大家都愛不釋手。推薦,鄭重推薦該書。
鮑鵬山先生的著作,讀罷此書,基本上就懂得了中國的民族精神的出處,其實就是從中國人身上的歷史事件而來的。
自從在高中課本里讀了鮑鵬山老師的《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我就知道他要紅起來,(這里說“紅”,有點那個了),那是2008年的時候,其時他已經聲名鵲起了,只是我在小縣城里見識少不知道罷了,總之一句話,我對鮑鵬山老師的書是無限地喜愛。另,這本書確實印得不賴。
鮑鵬山的語言功底真心的好,看著經典的人物,讀著經典的文字,佩服于鮑鵬山深刻的思想,其對歷史人物的解讀洋溢著蓬勃的生命力,有辯證更有思辨,引領著我們學會審視歷史、審視人物。
怎么說呢,文筆啊思想啊都還是有的,可是讀起來總缺少一種酣暢淋漓的痛快,可能是缺少一些深刻吧。不過很多歷史人物寫得還是很好玩兒的,譬如寫司馬相如那篇完全顛覆了司馬相如的形象,原來他是一個游手好閑、居心不良的小白臉呀!
鮑鵬山的《風流去》用散文的方式寫先秦諸子以及其他歷史名人,是一種獨特的視角。鮑鵬山先生文筆極好,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實是第一等風流人物。
可做文學作品讀 品 但對于歷史 難免臆斷太多 我覺得 最主要的是作者的人品 人格魅力 在這樣的人格氛圍中成長 黑暗邪惡是根本無法生存的 看是猶如醍醐灌頂 當頭棒喝 最后豁然開朗 更甚者 當發出“做人當如此如此”之感慨。。。。
這是迄今為止我讀到過的文學作品中最讓我拍案叫絕的。我拿著筆,一邊看一邊劃,實在精彩處就拿筆敲桌子。鮑老師在文章中傾注了真性情,這是一個文人該有的嬉笑怒罵,也是完全可以傳遞給讀者的酸甜苦辣。如果說魏晉之后風流文章不在,那么解讀文章之風流人物長存。.
原(下)8X:面X向風雨的歌者N仲尼弟子:昨4夜星辰商鞅6:斯人自殺韓非:6折斷的雙刃劍李斯:斯人斯鼠張良T:綿軟的風流去4V風流4去風N流去風流去風流去風D流去
厚厚的一本,能學到多少知識!鮑鵬山先生還是很有自己獨有的見解的。也許該跟先生學習,想真正了解一個風流人物,是得先靜下心來讀讀其人的作品,才能談對此人的看法!
這是一本長知識的書,不過你對歷史人物有興趣,卻又懶得去翻閱晦澀難懂的文言文,那么這本就是一個很好地選擇,讓你對歷史人物可以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作者的文字很飄逸大氣,打動人心,鮑鵬山十多年前就喜歡他!
當當的東西已不用多說,一如既往的好。書很厚,感覺很劃算。偶然的一次機會讀到鮑鵬山的文字,特別喜歡,富含哲理但又不華麗矯作。很期待這本書的內容,希望能有更多的驚喜和文化享受。
書印刷精致 無意間聽了鮑鵬山教授的講座,非常敬重他,也非常喜歡他的思想道德觀念,這本風流去剛開始讀代序,已經被他的文字所吸引,值得讀的書。
中學課本上有一篇《永遠的鄉愁——莊子》的節選,從此愛上了鮑鵬山老師的說史系列。風流去,書名就足夠吸引人了,更不用說里面盡數歷史人物,用人文的、懷念的、情意綿綿的筆觸,去書寫那些在后世聲名顯赫的人,歷數前生,一同笑看。
這是我讀到的散文小品集中最讓我拍案叫絕的,作者歷史的寬度和詩意的思索,深深打動我。鮑老師在文中傾注了自己的真性情,融入了一個文人應有的自在人格,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也是完全可以傳遞給作者的酸甜苦辣。魏晉遠,風流去矣。
整體還行,但是收到的時候發現書好像是舊書,有折痕,失望,但是價格挺便宜的,滿意吧。
當當發貨很快。第二天就收到了。我長期在當當上買書,對你們很信任。這本書非常好,我的女兒很喜歡,覺得很有意思。拿回來就沒有放下書。對這本書唯一的感覺有點遺憾的就是:書可能因為字體的關系,看起來眼睛有點吃力。沒有《俗世奇人》看起來舒服。
人類有一種交流是無需見面即心領神會的。于是,憑借先人的書,鮑鵬山與歷史上的各色人物神交;依賴鮑鵬山的書,我與鮑鵬山神交——若字如其人,則見字如面。讀鮑鵬山的書,是件幸福的事。他審美地寫,好詩沖口而出,好文一氣呵成;我審美地讀,坐則在手,臥則在畔,旬日之內,何曾須臾分開!一氣讀完,廢書而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