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 桑塔格,1933年生于美國紐約,畢業于芝加哥大學。1993年當選為美國文學藝術學院院士。她是美國聲名卓著的“新知識分子”,與西蒙娜 波伏瓦、漢娜 阿倫特并稱為西方當代最重要的女知識分子,被譽為“美國公眾的良心”。2000年獲美國國家圖書獎,2001年獲耶路撒冷
在柏拉圖的洞穴里
透過照片看美國,昏暗地
憂傷的物件
視域的英雄主義
攝影信條
影像世界
引語選粹
譯后記
收集世界的殘片——代編后記
在柏拉圖的洞穴里
人類無可救贖地留在柏拉圖的洞穴里,老習慣未改,依然在并非真實本身而僅是真實的影像中陶醉。但是,接受照片的教育,已不同于接受較古老、較手藝化的影像的教育。首先,周遭的影像更繁多,需要我們去注意。照片的庫存開始于一八三九年,此后,幾乎任何東西都被拍攝過,或看起來如此。攝影之眼的貪婪,改變了那個洞穴——我們的世界——里的幽禁條件。照片在教導我們新的視覺準則的同時,也改變并擴大我們對什么才值得看和我們有權利去看什么的觀念。照片是一種觀看的語法,更重要的,是一種觀看的倫理學。,攝影企業最輝煌的成果,是給了我們一種感覺,以為我們可以把整個世界儲藏在我們腦中——猶如一部圖像集。
收集照片就是收集世界。電影和電視節目照亮墻壁,閃爍,然后熄滅;但就靜止照片②而言,影像也是一個物件,輕巧、制作廉宜,便于攜帶、積累、儲藏。在戈達爾的《卡賓》(1963)里,兩個懶散的笨農民被誘去加入國王的軍隊,他們獲保障可以對敵人進行搶、奸、殺,或做任何他們喜歡做的事,還可以發大財。但是,幾年后米歇爾一安熱和于利斯趾高氣揚地帶回家給他們妻子的戰利品,卻只是一個箱子,裝滿數以百計有關紀念碑、百貨商店、哺乳動物、自然界奇觀、運輸方法、藝術作品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其他分門別類的寶物的美術明信片。戈達爾的滑稽電影生動地戲仿了攝影影像的魔術,也即它的模棱兩可。在構成并強化被我們視為現代的環境的所有物件中,照片也許是最神秘的。照片實際上是被捕捉到的經驗,而相機則是處于如饑似渴狀態的意識伸出的手臂。
拍攝就是占有被拍攝的東西。它意味著把你自己置于與世界的某種關系中,這是一種讓人覺得像知識,因而也像權力的關系。及時次掉進異化的例子現已臭名昭著,就是使人們習慣于把世界簡化為印刷文字。據認為,這種異化催生了浮土德式的過剩精力和導致心靈受摧殘,而這兩者又是建造現代、無機的社會所需的。但相對于攝影影像而言,印刷這一形式在濾掉世界、在把世界變成一個精神物件方面,似乎還不算太奸詐。如今,攝影影像提供了人們了解過去的面貌和現在的情況的大部分知識。對一個人或一次事件的描寫,無非是一種解釋,手工的視覺作品例如繪畫也是如此。攝影影像似乎并不是用于表現世界的作品,而是世界本身的片斷,它們是現實的縮影,任何人都可以制造或獲取。
照片篡改世界的規模,但照片本身也被縮減、被放大、被裁剪、被修飾、被竄改、被裝扮。它們衰老,被印刷品常見的病魔纏身;它們消失;它們變得有價值,被買賣;它們被復制。照片包裝世界,自己似乎也招致被包裝。它們被夾在相冊里,被裱起來然后架在桌面上,被釘在墻上,被當作幻燈片來放映。報紙雜志刊登它們;警察按字母次序排列它們;博物館展覽它們;出版社匯編它們。
數十年來,書籍一直是整理(且通常是縮小)照片的最有影響力的方式,從而如果不能確保它們不朽,也確保它們長壽——照片是脆弱的物件,容易損毀或丟失——以及確保它們有更廣泛的閱覽者。很明顯,書籍中的照片,是影像的影像。但是,由于一張照片首先是一個印刷的、光滑的物件,因此當它被復制在一本書中時,它的基本素質也就不像繪畫喪失得那么厲害。不過,書籍仍不是讓大批照片進入一般流通的令人滿意的形式。觀看照片的順序,是由書頁的次序制訂的,但是卻沒有什么來規定讀者按照安排好的順序看下去,也沒有什么來指示每看一幀照片應花多少時間。克里斯 馬克的《如果我有四頭駱駝》(1966)是一部制作得非常出色的電影,它思考各種類型和主題的照片,提出了更巧妙和更嚴格地包裝(或放大)靜止照片的方式。觀看每張照片所需的順序和恰當的時間都是硬性規定好的;使人在視覺辨認和情感沖擊方面都有收獲。但是,轉錄到電影里的照片,已不再是可收集的物件,輯錄在書籍中卻依然是。
照片提供證據。有些我們聽說但生疑的事情,一旦有照片佐證,便似乎可信。相機的一個用途,是其記錄可使人負罪。從一八七一年六月巴黎警察用照片來大肆搜捕巴黎公社社員開始,照片就變成現代國家監視和控制日益流動的人口的有用工具。相機的另一個用途,是其記錄可用來作證據。一張照片可作為某件發生過的事情的不容置疑的證據。照片可能會歪曲;但永遠有一種假設,假設存在或曾經存在某件事情,就像照片中呈現的那樣。不管個別攝影師有什么局限(例如業余性質)或借口(例如藝術技巧),一張照片——任何照片——與看得見的現實的關系似乎都要比其他摹仿性的作品更清白,因此也更確切。創造崇高的影像的大師們,例如阿爾弗雷德 施蒂格利茨和保羅 斯特蘭德,數十年間拍攝偉大、令人難忘的照片,卻仍首先要展示有事情“在那里”發生,如同“寶麗來”相機的擁有者把照片當成一種簡便、快速的做筆記的形式,或拿著“勃朗尼”相機的業余攝影迷抓拍快照作為日常生活的紀念品。
^
“為《論攝影》配以照片并不是為桑塔格添加注釋的新方法,我們從桑塔格妙語連珠的散文中擇取一些句子,為這些句子配上(我們自以為合適的)照片,是因為桑塔格說過:重要的是恢復我們的感覺,我們必須學會去更多地看,更多地聽,更多地感受(《反對闡釋》)。 …
理論性東西比較多,但是可以拓寬對攝影的理解,重新認識很多東西,使我們再次拍攝時擁有新的視角和思維,這是這本書最有價值的地方。
翻譯氣太重 讀得好累…… 都能想像英文原版用的句子結構 真的是“直譯”啊……看了幾頁就想干嘛讀翻譯過來的啊,不如讀原版更了然于胸……不過理解翻譯者的辛苦和用心。
書不錯 就是物流太垃 圾了 當當的物流顯示從洛陽發的貨 收貨的時候 箱子直接破成一堆 書都快掉出來了 有的書上全是土 還有折頁 好好的書 全讓物流給搞廢了??!
黑色硬皮精裝,32開本,方便閱讀且不占地方。作者的語言嚴謹,不乏風趣幽默。該書不只限于攝影,對其他藝術領域也有借鑒作用。好書。
名字非常吸引我,買來送給玩攝影的哥哥,裝幀也很不錯,他收到立馬開始看了,挺不錯的
很久之前看了,很好的一本攝影評論書,學攝影的值得一看
此書跟攝影技術無關,跟攝影設備無關,是一本人文類探討攝影倫理的書。
這本書我快看完了,寫的很好,讓我對攝影有了新的認識,新的觀念。我對攝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它的整個發展過程也了解了很多。很喜歡這本書。要想真真讀懂這本書,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
一直想學習攝影理論,當當為我們提供了好書,昨天晚上下的單,今天上午就收到了,快得驚人。
論攝影是精裝本。好書有內涵。無人機航拍包裝規整,內容方法詳實,適合入門。
很精典的攝影書啦。精裝,內頁黑白文圖,以文字為主,還未來得急拜讀,暫不做評論。收貨時,值得注意的是,包裝袋有人為撕開的口,也就是書,沒缺。
很好很經典!想要深入學習攝影理論的朋友入手
這本誰攝影是精裝本,大氣,內容更是精彩??梢允詹?。
送貨快,是一本從全社會人文角度而絕非技術角度論述攝影行為及攝影事件的純思考著作
這本書更多從人文道德的觀點出發解釋攝影的內涵。
豆瓣評分高,想學攝影,所以就買來看看。。還沒開始看,也不知道怎么評價,不過翻了一下內容,覺得想學攝影的人,都可以看看
書很贊 不單單是講攝影 還有很多更深層次的東西
一本理論性書籍,在某些方面能切入攝影愛好者的內心
跟攝影技術無關,講的是對攝影的反思,個人水平不夠覺得有點難懂
是關于攝影、影像世界的批評論文集~~是對攝影影像的出現所造成的人類社會變化的觀察思考~~~之前買過的版本是12年黃燦然無插圖譯本~真是太直譯了吧~令人常常想要把句子譯回英文,還更好理解~~~結果買了才看到這本還是黃燦然譯本~雖然多了編輯加的插圖……
照片也是一種距離,它不但能衡量我們的現實,更能丈量我們的良心。無論是拍攝照片還是觀看圖片,其實都是一種倫理上的選擇。選擇痛苦還是快樂,輕盈或是沉重,戰爭還是娛樂,啞默的影像其實也能思想。
當今社會如此浮躁,少有人靜下心來研究學術學問了,攝影界糖水大片遍地皆是。美國蘇珊~桑塔格生于1933年,2004年逝世。前輩大師留下之經典,理論讓人不斷思考,汲取營養。吾之后輩仰望之,此書閱后讓我加深了對攝影的理解
桑塔格對攝影的闡釋非常深刻而具有洞見,她論的不僅僅是攝影,更有對當代視覺文化的思考,非常適合那些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讀者閱讀。
讓攝影不限于光影,讓攝影擺脫表面,讓攝影超越自我,最終讓攝影發現或找到意義!
《論攝影》初版于1977年,是蘇珊·桑塔格*重要、*著名的論文集之一,主要包括《在柏拉圖的洞穴里》、《透過照片看美國,昏暗地》、《憂傷的物件》、《視域的英雄主義》、《攝影信條》、《影像世界》等論文和隨筆,至今仍被譽為“攝影界的《圣經》”?,F增配照片60多幅,推出插圖精裝本。
翻開論攝影的第一頁,蘇珊在自序中談論攝影之無所不在引起的一些美學問題,道德問題和隱私問題。然后就一篇一篇的展開,越寫越發散,由此誕生了這本書,它不僅包含攝影,更深刻的探討了現代文化?!墩摂z影》現在的版本,加入了一些插圖,幫助讀者的理解蘇珊的獨立視角,其中的許多觀點,現在依然前衛,她質疑權威,在影像和真實之間,蘇珊無意夸大,只為道明,其間落差是存在的。她寫了很多關于攝影的隱喻,非常深刻,例如質疑了紀實照片的自然屬性以及所引發的混亂,讀者可以從這位聲名卓著,美國文學藝術學院士哪里得到許多震撼于啟示,甚至推翻你原有的攝影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