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畫傳圖書
人氣:63

畫傳

辛亥革命百年特別奉獻 獨家收錄蔣氏私家影像、手跡和首次曝光的早期圖片近百幅! 臺灣、香港、大陸三地同步出版! 作為曾經影響20世紀前半葉的政治家,由于兩岸互動以及政治動因,長期以來帶著一層朦朧的面...
  • 所屬分類:圖書 >傳記>畫傳  
  • 作者:[師永剛]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50605343
  • 出版社:鳳凰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07
  • 印刷時間:2012-01-01
  • 版次:1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辛亥革命百年特別奉獻

獨家收錄蔣氏私家影像、手跡和首次曝光的早期圖片近百幅!

臺灣、香港、大陸三地同步出版!

作為曾經影響20世紀前半葉的政治家,由于兩岸互動以及政治動因,長期以來帶著一層朦朧的面紗以反面典型的形象出現在大陸的讀者及幾代人面前,以致大多數人對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那不毛之地的光頭及那句隨時隨地都會說的"娘希皮"。他傾盡心力地使一盤散沙的軍閥割據狀態的中國歸于統一、他帶領他的軍隊與日軍在正面戰場上的持久較量及由此造成的慘重傷亡的這些功績,被他血腥屠殺共產黨人的罪行厚厚地蒙住了。而他去臺灣后與小蔣總統一道締造的臺灣的繁榮也過多地被他的白色恐怖統治所屏蔽。而在維護國家的統一方面,只要他活著,"光復大陸"的計劃就會存在下去,用他的話講:"不可動搖之國家決心。"同時對那些要求臺獨的人說:"誰說獨立,就讓誰掉腦袋。"在這一點上,他與北京的觀點空前一致。他于1975年因心臟病在臺北病逝,終年88歲。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他還抱著他那神圣的幻想:中國終將再次統一。

著名的史學家黃仁宇先生斷言:"不是大獨裁者,他缺乏作獨裁者的工具。他也不可能成為民主斗士,他縱有此宏愿,也無此機會。"

編輯推薦

500張私家相片,百幅手跡,10萬字嘉言構造完整的蔣氏說明書

圖片解密蔣氏一生的世紀大藏

暢銷書《自述》

作者師永剛再聯手蔣氏御用攝影師推出官方畫傳

中國一本以圖為文的蔣氏相冊組成的新傳記

蘋果IPAD版本全球同步首發

作者簡介

師永剛,內地畫傳創始人。由其策劃編著的《宋美齡畫傳》、《鄧麗君畫傳》、《切?格瓦拉畫傳》、《三毛1943-1991》、《雷鋒1940—1962》等叢書在中國掀起畫傳熱潮,發行總量達上百萬套。《自述》(上下卷)更是在華語圈引發轟動。

現為香港鳳凰周刊雜志社主編。

目錄

前述:大歷史格局中的先生

及時章:鹽商的兒子—留日的海歸—有目的的革命者

14歲奉母命娶妻,終不和睦;15歲科舉童子試,未能考取

由陳其美結識孫中山,加入革命黨。風云際會間,喜獲麟兒蔣經國

第二章:大起大落的前十年—黃埔建軍—一統中原—""

上海淘金,大起大落,賺賠互見。別舊式妻妾,娶"一見鐘情"陳潔如

陳炯明炮轟總統府,救駕入主黃埔軍校,為得取黨軍實權做準備

打"下野"牌,借"中山艦事變",排擠,整肅中共人士

第三章:改變歷史的蔣宋聯姻—北伐功成—與中共為敵

挾青幫大舉"",寧漢分裂,與宋氏兄妹各站一邊

北伐徐州受挫,二度打出"下野"牌,終得黨政軍獨大地位

棄20歲陳潔如,娶30歲美齡,蔣宋聯姻勢力進一步擴大

北伐成功,統一中原,蔣著手布建由特務體系主導之政

在線預覽

前述:大歷史格局中的先生

20世紀40年代初期,正值日本侵華的最瘋狂時期,寫了一本書,名為《中國之命運》,關于中國過去的"恥辱"與未來的"重建"。但他更應該把這本書定名為"我的命運"。他看不出自己的命運與這塊他統治了二十多年的遼闊、散亂、貧窮的土地有什么區別。他于1975年因心臟病在流亡的臺北病逝,終年88歲。直到他死的那一刻他還抱著他那神圣的理想:中國終將再次統一。《時代周刊》發表的訃文略帶譏諷:"在這個時候死去是再適合不過了。對他而言,印度支那反共力量的失敗讓他覺得,在不可避免的長期的反共運動中,反共力量在逐漸失去亞洲,而他則是這個運動的及時個犧牲品。"

在西方的媒體的描述中,(名字的意思是"堅硬的巖石")有著一雙明亮的眼睛,堅硬的下巴,他極端自信,是本世紀主要的人物之一。他那富有傳奇色彩的事業充滿了勝利與失敗。他生命中60個春秋都耗費在艱苦而又費盡心機的斗爭之中。首先是反抗日益衰敗的清王朝,接著是曇花一現的軍閥混戰,而后是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是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的斗爭,也就是這一次斗爭結束了他主宰中國的夢想,開始了他在臺灣不愉快的流亡生活。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位三軍統帥對本世紀的影響比對中國本身的影響還要長。在他國際聲望的巔峰時刻,他是一個充滿微笑、身穿戎裝的戰爭四巨頭之一。其他幾位還有羅斯福(西方偉大的斗士)、斯大林和丘吉爾。是聯合國的創始人之一,為中國爭得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丘吉爾指出:"在美國人的眼里,他是世界的一支主要力量。他是`新亞洲`的頭號人物。"但當他不能成為決定中國命運的人,美國政府所急切企盼的新亞洲也沒有成為現實的時候,發現他被杜魯門政府拋棄了。這些使蔣成為了戰后美國歷史令人不愉快的篇章的中心:滿腔仇恨的巫師四處尋找那些"輸掉了中國"的人。

實際上,中國從未在真正意義上"輸掉",因為美國就從未贏得過它。美國試圖把蔣統治下的中國看成是一個統一、有效的中央集權制國家,甚至把它視為一個培養美國式民主的搖籃。但事實絕非如此。孫中山臨死前,把中國形容為"一盤散沙"。試圖在這盤散沙之上建立一個現代化的統一的國家。但在蔣作為中國領導人的整個任期期間,國家不斷地受到外強侵略,內部分裂嚴重,他統治的黨內部腐敗、效率低下。此外,他頑固地堅持他那目光短淺、毫無效果的政策。

中國的共產主義者們從失敗的地方接過接力棒,并且到現在為止,他們的執政時間已經超過了。這位三軍統帥從未使自己從軍人和封建地主們的糾纏中擺脫出來,這些人阻撓進行根本性的改革。而共產主義者們恰恰相反,他們徹底地摒棄了過去,很快找到了正確的方向。在死后30年,在去世29年,中國正在成為發展中國家的旗艦。中國的建設者們正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具潛力的市場。

經過了十多年的紛亂,統一了中國,他為中國做了一件關鍵的事情,在共產黨存在的情況下加速了中央集權制。但后來的分析者認為,考慮到他的問題,就不奇怪他為什么不能夠建立一個長久的政治體制。"許多事情,"埃默斯曾這樣寫道,"嘗試過就已經足夠了。"的嘗試是大范圍的。他的失敗最終會削弱他在歷史上的重要性,但決不能被忽視。

是中國東部沿海浙江省一個小城鎮鹽商的兒子,他當過兵,講話像一個革命者,似乎命中注定要執掌大權。他政治生涯的發展主要是通過一個朋友,他把蔣介紹給孫中山——一個熱衷于革命的革命者,他發動的民族運動于1911年推翻了搖搖欲墜的清王朝。那時候,還是一個24歲的學員,就讀于日本軍校,他風風火火地趕回國,參加了孫組織的年輕的革命。在孫中山以廣州為基地的國民黨內部穩步上升。31歲時,他已經是一名將軍——就其自身而言,他也是一個很有實力的人物。

孫中山1925年逝世,蔣很快就接管了國民黨。接下來的兩年里,他帶領他的部隊開始了一系列討伐軍閥的運動,從而使國家得到了空前的統一。盡管蔣極力反對共產主義,但他在開始曾與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及其蘇聯顧問合作;然而當統一大業進展順利的時候,他開始反對共產主義者,屠殺了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并把其他人趕出了新的國民政府。在這些被排擠的人中,其中一個就是國民黨宣傳機構的負責人。在蔣一系列的成功中,他在個人生活中所邁出的重要一步就是他娶了孫中山夫人的妹妹宋美齡,一位美麗典雅、受過良好教育的女人。與此同時,他拋棄了他的前妻,他的兒子兼繼承人、后來成為他的繼任者的蔣經國的母親。婚禮之前,他皈依了基督教。

1928年,就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時候,這位三軍統帥的權力及影響力都達到了頂峰。但是,即使是那個時候,蔣也是不斷受到來自各方的干擾:反叛的軍閥將領們,被逼向農村的蘇維埃政權的抗爭,及黨內的叛亂。1931年日本入侵東北的時候,國民黨軍隊正在共產黨領導的農村地區進行一系列大規模、代價昂貴的"清剿"行動。直到1936年蔣才同意停止內戰,與共產黨一起反抗日本侵略者。他的軍隊牽制了敵軍大量的部隊。

但是,1941年美國參戰后,蔣對日很少采取防御,即使是他的軍隊在數量上優于日本軍隊的時候。"精力充沛的"史迪威將軍不斷向施加壓力,要求他重組他的軍隊,并且要求他的軍隊要更加主動一些。但蔣的側重點與這位不耐煩的美國顧問不同;他預測,在日本人投降之后將會不可避免地有一場爭奪控制權的斗爭,他覺得現在有必要保存他的軍隊和租借來的美式裝備,屆時可以用來對付共產黨。

同時,中國人民飽受日本人殺戮的慘狀深深地觸動了美國,他們開始崇拜蔣,特別是他的夫人。被宋美齡弄得神魂顛倒的溫德爾?威爾基在談到她時,說她"集思維、說服力與精神力量于一身……充滿智慧與魅力,慷慨而又懂得體諒,舉止高貴典雅,具有像火一樣燃燒的信念"。其他人對她專橫的意志以及試圖影響美國戰爭時期的戰略,使其更有利于的做法感到憎惡。那個時候,希望美國能夠把戰爭重點多一些放在日本,少一些放在德國;在沒有說服史迪威采取主動攻勢的情況下,蔣獲得了更多的武器裝備和供給。

戰爭結束的時候,共產黨擁有一支100萬的軍隊,訓練有素,紀律嚴明,但裝備落后,戰士大多來自農民。有300萬之眾的國民黨軍隊,在已準備好的美國艦船與飛機的幫助下,在戰后爭奪日本占領區的角逐中,輕而易舉地奪得了中國三分之一的土地。但是,內戰爆發后三年,成了一名在臺灣的難民——在臺灣,有200萬人加入了他的國民黨隊伍,在他們的幫助下,他發誓要"光復大陸"。

在美國,的支持者們把他的失敗歸咎于杜魯門政府,杜魯門政府拒絕了要求美國在戰后大規模增兵援助的請求,并在國民黨逃往臺灣之后斷絕了支持。六個月后,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又恢復了對臺援助,并且一直到1965年,援助總額達40億美元。華盛頓把蔣當做是美國在亞洲遏制共產主義的重要盟友。

在臺灣,流亡的國民黨在經濟上比在政治上有更大的作為。以及后來對外資的成功吸引,使臺灣成為繼日本之后,亞洲發展速度第二快的地區。年老之后,把許多"政府"的具體工作交給了他已經60多歲的兒子蔣經國。自從1972年被任命為"行政院長"以來,蔣經國已經有效地掌握了"政府"。他為人強硬、務實,大力清除了他父親的老衛戍部隊內部的腐敗,把國民黨權力階層內的高級職務向臺灣本土人民開放。他的父親要重新"光復大陸",而他已經悄悄地把這種堂?吉訶德式的圣戰束之高閣。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北京引起了臺灣的不滿與焦慮。其后,美國徹底拋棄了臺灣,與北京建交,而北京將聯合國安理會成員國的資格奪了回來,的特使被逐出了聯合國。

蔣在他生命兩年時間里,健康每況愈下,甚至不在公眾場合露面。但直到他死的時候,仍然是"中華民國"的"總統"。即使在1971年臺灣被逐出聯合國之后,他也拒絕了所有妥協的嘗試。只要他活著,"光復大陸"的計劃就會存在下去,用他的話講:"不可動搖之國家決心。"同時對那些要求"臺獨"的人說:"誰說獨立,就讓誰掉腦袋。"在這一點上,他與北京的觀點空前的一致。當世界開始尋求與他的敵人北京發展新關系時,他也決不妥協,因此,世界只有放棄他。在去世三十五年的今天,從這些由西方媒體東拼西湊出來的總結性的文章的片斷,似乎仍然可以看出他在西方人眼里的形象。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無疑是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爭議性之大,也無出其右。其實,他對中國命運的影響仍未結束,也永遠難以蓋棺論定。著名的史學家黃仁宇先生在寫作《從大歷史的角度讀日記》一書中,斷言:"不是大獨裁者,他缺乏做獨裁者的工具。他也不可能成為民主斗士,他縱使有此宏愿,也無此機會。"

這就是真正的嗎?一個留在后世眼里長期的失敗者的形象,還是一個留在中國歷史中爭議不斷的頂峰人物?或者什么都不是,他只是一個叫做的先生。祖籍浙江。死于臺灣。

大起大落的前十年——黃埔建軍——一統中原——""

上海淘金,大起大落,賺賠互見。別舊式妻妾,娶"一見鐘情"陳潔如

1915年秋,陳其美被孫中山任命為淞滬司令長官,與重返上海,發動肇和艦起義討袁。雖然不幸失敗,但全國當時已經涌起討伐袁世凱的運動,便在上海四處活動。1916年5月,陳其美遭袁世凱暗殺,頓失依靠。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去世后,孫中山籌組的中華革命黨解散,便出現從政壇淡出的跡象,先是以門生姿態結交時任法租界巡捕、權傾一時的上海灘大哥大黃金榮,繼而在孫中山籌措革命經費的指示下,與張靜江、戴季陶籌資創設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陳果夫居中擔任經紀人,以恒泰號、利源號為名玩起投機生意。

在這段上海的淘金歲月中,不但在經濟大潮中上沖下洗、賺賠互見,其感情生活同樣精彩,出現了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轉變。1921年12月5日,在政壇上嶄露頭角的,拋開了傳統婚姻關系下毛福梅與姚冶誠這"舊式"一妻一妾的干擾,與陳潔如在上海永安大樓大東旅館內結婚。34歲的與年僅15歲的陳潔如結婚時,長子蔣經國已經11歲,這是他的第三段婚姻。

據陳潔如回憶,新婚之夜對她透露,在王太夫人過世后,他就下定決心要達成三個心愿,一是娶陳潔如為妻,二是贏得孫中山的信任,三是成為中國惟一的軍事領導人,并將全中國統一于一個中央政府之下。就在蔣于1921年底達成結婚的及時個心愿后,事業也出現轉機。

陳炯明炮轟總統府,救駕入主黃埔軍校,為得取黨軍實權做準備

1924年5月3日,孫中山以大元帥的名義宣布成立軍校,并堅持由負責主管校務。這所首先由中國國民黨籌辦的軍事學校,初稱"陸軍講武學校"、"陸軍軍官學校",校址在珠江口的黃埔島,即后人通稱的"黃埔軍校",由孫中山出任校總理,為及時任校長并兼粵軍參謀長,廖仲愷為首任黨代表,下設政治、教練、教授三個部,由戴傳賢出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學生也成為日后打天下的子弟兵。

由于孫中山當時已采取結納蘇共的立場,因此不但學校呈現出支蘇式軍校的風貌,軍校干部也呈現國共合作的局面,成員大多由北方招來。

雖然有戴季陶等人的強烈反對,在此時為配合孫中山的大政方針,還是力挺國共合作立場,不時高喊"打倒帝國主義、封建軍閥"的口號,并讓獨子蔣經國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學求學,甚至還在公開演說中強調"為三民主義而死即為共產主義而死"。

1924年10月,孫中山應段祺瑞邀請北上共商國是,提出了和平解決國內爭議的方針;卻在1925年2月初,展開了黃埔軍校成軍來的及時次東征,聯合滇軍、桂軍,在蘇聯顧問的協助下,打得東江的陳炯明沒有還手之力。

但在及時次東征期間,先是孫中山病逝于北京,又傳出楊希閔的滇軍與劉震寰的桂軍出現不穩跡象,轉頭回廣州,先是以黨軍司令官的身份,結合譚延的湘軍,返回廣州平定劉楊爭議,繼而出任廣州市衛戍司令。但在7月成立的委員制國民政府中,仍由出任主席,許崇智出任軍事部長,并有俄國顧問鮑羅廷的支持;國民黨創國元老,在孫中山死后元帥職務的胡漢民,反而被擠到了外交部長職缺;至于則并未擔任國民政府委員職位,僅與廖仲愷、譚延等人同為軍事委員會委員。

1925年8月間,力主聯俄容共的廖仲愷遭人刺殺,幕后嫌犯指向胡漢民的堂弟,輿論嘩然,隨即在鮑羅廷的建議下,與、許崇智組成全權因應小組處理爭議,在的主導下,胡漢民先是被軟禁在長洲,隨即在9月間遭流放到蘇聯。

在內部一統后,除了與保持親密關系,又于10月展開"第二次東征",并以為政治部主任,結合李濟深的軍隊,強攻惠州城,一舉擊敗陳炯明,完成了東征工作。以顯赫戰功加上效忠的黃埔軍隊,此時雖然在國民黨內算不上真正核心,但實際上已宛如一方之霸,甚至具備了軍閥的雛形。

打"下野"牌,借"中山艦事變",排擠,整肅中共人士

1926年國民黨二大后,在北伐、軍費劃分以及北上援助遭直奉夾擊的馮玉祥部問題上,都與蘇聯顧問季山嘉產生了極大分歧。2月間,以辭職下野甚至打算北游蘇聯為要挾,企圖與季山嘉攤牌。

1926年3月18日發生的中山艦事件,則一舉改變了國民黨的權力結構與大政方向。當天晚間6時左右,國民政府海軍局所轄中山艦駛抵黃埔軍校,向時任教育長的鄧演達宣稱奉命令調遣前來,隔天深夜又開回省城,引發高度質疑,先命令海軍學校副校長歐陽格暫行管理艦隊,又緊急逮捕海軍局局長、共產黨員李之龍,并派軍隊在廣州附近戒備。

雖然事后蔣的辦公室主任孔慶睿證實因外洋輪船被劫,電請派艦保護,李之龍也堅決否認發動兵變,只是奉黃埔軍校駐省辦公室主任歐陽鐘口令,派中山艦保護商船,但在查無實據情況下,仍影射這是與俄國顧問季山嘉合謀,由潛伏軍中的中共黨員發動事變,企圖逮捕他后徑送海參崴。因此在3月20號發動全城戒嚴,并針對共產黨、工人糾察隊展開搜捕鎮壓,同時監視蘇聯顧問,并派廣州公安局長吳鐵城包圍住所。

軍事接管的大動作,立即引發國民黨內派系不滿,包括鄧演達、譚延,甚至宋子文,都對的動作表達不滿,也有人質疑打算一改孫中山力主的聯俄容共方針。病中的更出面質疑的行動"反革命",形同"造反",因此讓國民黨內親共人士與反蔣人士結合成"反蔣聯盟"。

不過由于當時的蘇聯軍事顧問為達成蘇共黨中央關于聯合國民黨優先完成資產階級國民革命的要求,因此采取妥協態度,反而撤換了顧問季山嘉,使得情勢倒轉對有利,在外援紛紛抽手的情況下,只有負氣以養病為名前往法國,不但讓獨攬大權,也背上了發動"中山艦事變"的罪名。

大權在手,獲補選成為軍委會主委,更重新獲得了蘇共顧問鮑羅廷的支持,在限制中共于國民黨內活動的狀況下,通過了四項"整理黨務決議案",結果蔣先在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與國民政府聯席會議中取得軍事委員會主席,又獲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任命為組織部長,再獲國民政府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軍人部長,又成為中央委員會常務會議主席、國民政府委員,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

1926年6月3日,國民政府終于下了北伐令,并任命為總司令。7月9日正式誓師由張靜江中常會主席。攻勢異常順利,唐生智、李宗仁擊敗吳佩孚部,于7月10日克復長沙。11月中旬才打贏江西戰事,直到1926年底終于順利掌握華南7省地盤。

張靜江顯然在20 世紀30 年代之前的歷史上屬于顯要人物。現留存于世的諸多照片上,都寫有當年中國最聲名卓著的將軍與統帥們題贈他的字樣。如同這些字跡一樣,他在中國歷史上的面目顯得十分清晰,且留下諸多印痕。他的傳奇表現在史書中有各類不同記載。在《張靜江傳》一書中,他被認為"沒有他就沒有辛亥革命的早日成功,沒有他就沒有在國民黨內的早日興起"。

張靜江少時俠義救火,雙腿傷殘。25 歲出使法國,辦通運公司,創《新世紀》周報,宣傳各國革命。1906 年春,海上邂逅孫中山,開始從事反清運動,傾家資助革命經費。二次革命后,張支持孫成立中華革命黨,并出任財政部長。孫中山稱他為革命圣人。1914 年,張回國開辦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蔣在此際與他相遇。據稱,這位傳奇式的人物,是20 世紀初江浙財團的四大亨之一,是國民黨的四大元老之一。孫中山稱他為二兄,中華及時奇人;認為他是有"經濟眼光的人",陳果夫則稱他為"黨國理財"及時人,更稱他為"革命導師"。另有論者由此認為,得識陳其美走上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道路,與張靜江結拜,則成為他后來發跡騰飛之起點。

1916 年9 月,張靜江引見蔣與軍界前輩、孫中山及時軍事助手許崇智結識,三人也結為兄弟。蔣也正是與許結義后,才得以在軍界嶄露頭角。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斐然冰**的評論:

看到微博上轉得那么火,說什么給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書的背后也是這樣寫的。可是翻到里面的內容看,基本就沒有說過一句好話,立場毫無疑問全部偏向于中共,能夠看看的也只有那些圖片了。以后再也不指望在大陸出版的書能給出什么東西了,懷疑微博上那些人都是幫作者炒作的。總之,很失望!

2011-12-24 16:21:29
來自爻魚**的評論:

圖片很是珍貴,很喜歡很喜歡,這本書很好的糾正了我心中那個被丑化妖魔化的,那句“誰敢臺獨,就讓誰掉腦袋”讓人看到他永遠不變的一中原則,他是堪比的統帥!!

2014-09-22 14:42:4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看這書很受啟發,也不免發一些誅心之論。老蔣還是很有理學素養的,對于《尚書》中的“於穆不已”很推崇,然而現代新儒家的核心人物牟宗三在《心體與性體》里也很強調這句話,兩者之間或有某種聯系。這種聯系在“中國”的語境下似乎呈現為一種政治與學術的關系。

2012-01-12 11:36: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老蔣留給我們什么財富呢,和曾國藩對比起來,真是有的一拼啊。曾國藩一敗再敗,最后位極人臣,還是得忙到死;蔣是先勝后輸,太狂飆了。說明了一個問題,再大的獅子如果不合群,沒有鐵桿粉絲,最后也會被羊吃掉。

2011-12-14 13:30:45
來自雪山行**的評論:

宋美齡畫傳藏了,本書買了三本,也藏也送人,喜愛之情難以表達,圖片很多,一直以為文圖相配才如鄰家大哥,不高高在上,讀來也很親切,今年去廬山參觀了下美廬別墅,國慶節專門去孔祥熙故居看了看,不論政治立場,偉人就是偉人。

2012-11-06 15:07:59
來自保成**的評論:

這本書確實不錯,大陸能夠準確的去出版也非常好。整本書可以清晰的看出蔣委員長的出生到最后的去世,并非常客觀的用照片和文字結合的形式呈現出來。內容也是非常客觀的。很值得大家去看這本書。支持。

2011-12-08 10:58:29
來自悠季花**的評論:

老爸想要的一本書,看了半天評價才決定購買的。雖然很多資料網上都能搜索到,但還是覺得看書比較方便。內容介紹比較簡單,跳躍性比較強,感覺配合【《與現代中國 》(楊天石作序,史景遷推薦,前美駐華外交官、哈佛學者、《蔣經國傳》作者陶涵力作,完整引用日記的傳記)】這本書閱讀效果會更好。

2014-03-09 13:58:10
來自藍晶之**的評論:

原本以為這本書和其他的和家族的作品一樣,這本書說的還是那些蔣家的陳年往事,在我仔細閱讀之后,我發現這本書能夠輕而易舉地觸動我那份追夢蔣式難忘情節的心弦。

2011-12-15 12:09:18
來自八大金**的評論:

要挺還真不容易,天兒大的網易博客,解放心靈去想象,開放心靈去包容。想象而創新,包容而和諧。創新和諧而美好。,“天兒大”為自己所起之名。音響亮動聽,藍天白云形義又美。不過也有缺點:不切實際,胡思亂想。

2011-12-14 14:52:08
來自詩香文**的評論:

內容剛開始讀,但是政治化的味道太重,缺乏客觀評論。在那樣一個舊清王朝滅亡,新政權更迭,軍閥混戰的年代,只能說國民黨領導渡過了必要的歷史進化階段,功不可沒,歷史應該為其大樹牌坊而非以嘲粉敗寇的口吻來為其著書立作。

2012-11-17 11:33:25
來自路上的**的評論:

去過他的老家以后 興致大發想好好了解一下他 書里不少也取景在他老家 他其實是個很了不起的人物 他的奮斗史 也應該讓人為之敬佩 只不過他的思想主張略有偏激 不適合當時的中國吧

2015-04-01 21:32:29
來自三個女**的評論:

應當說,身上還是有很多優點的,比如他不抽煙,不喝酒,不,做事很認真,管人很嚴格,有能力也有魄力。但他為什么會失敗呢?我想,最大的一個問題是:他想全國姓蔣家王朝,歷史之水必定要覆了他。

2011-12-14 14:46:27
來自海云198**的評論:

是中國現代歷史上著名政治家,長期擔任國民黨總裁,1949年敗逃臺灣后,改變統治方法,臺灣發展很快,雖然念念不忘,但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畫傳對此作了概括通俗介紹。

2012-06-04 00:51:5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上次看到一個消息,在退守臺灣前,老蔣和長子經國有個一次通信往來,經國要他早做打算,尋找退避之地。因為國民黨在全國的軍事和經濟已經一敗千里,上海金融危機更是導火線,其實老蔣早就在打臺灣的算盤了,只是他表面就像皇帝的新裝,不肯承認罷了。

2011-12-14 13:28: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有時候覺得,老年的挺可愛的,尤其在60年代后,大陸搞斗爭,無暇顧及他,他倒是過了幾年清靜日子,過上田園生活,玩狗玩貓的,也許是在麻木自己的吧。每次看到他在海邊遠眺的背景,我就知道他有一顆不死之心。

2011-12-14 13:27:40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們接受度教育從沒有正視過國民黨,作為國民黨領袖之一的更是在我們大陸的歷史課本中少之又少。我相信通過這本書可以讓更多的讀者了解以及國民黨,歷史是客觀的,回避不是辦法。

2012-01-13 19:48:1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還沒看完不想看下去了,里面也就是各個時期的照片,陳述還是如歷史課本書上一貫的人物出場順序的羅列,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全方位多角度有血有肉的,可能我要求太高了,不過這本書對那些喜歡收藏的人來說還是有些價值的

2013-03-17 13:13:59
來自聰明的**的評論:

必須認真的說,這是一本好書,書中照片居多,不是無聊的通篇文字.我認認真真讀完,并配合著傳記一起看,對老蔣有了一個比較淺的理解(因為我是普通讀書人,還達不到對他的研究之深度,所以不能說是對他很深入的理解).

2012-03-18 15:58:32
來自無限風**的評論:

在我讀過的有關和家族的諸多作品中,他的封面不是英氣十足,就是額外深沉,這本書上的是如此得談笑風生,給人一種非常親民的別樣風范,這次的封面十分清新自然,我非常喜歡。

2011-12-15 11:35:2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從到蔣經國,我覺得經歷了一個世紀,蔣家才明白一個道理,民主、民生、民權,最后蔣經國終于放開了,改革了,臺灣才慢慢振興起來,成了亞洲四小龍。說白了,就是,從骨子里就是一個反三民主義的人。

2011-12-14 13:29:34
來自柳飄飄**的評論:

原本以為這本書就是寫一個人的事情,從年輕到年老的,從浙江奉化出來的到退居臺灣小島的,但是某些章節卻不僅僅只是在訴說一個人的傳奇人生,中間還穿插了胡宗南、白崇禧、陳誠、閻錫山、馮玉祥等國民黨政府高官的鮮為人知的事跡。

2011-12-15 11:44:49
來自eamm**的評論:

不管他曾經是怎樣的一個人,對于歷史我們只能交給時間去評價。我更欣賞做為丈夫、父親、爺爺的,有溫馨、有慈祥、有期望。還有他對故鄉的深切懷念和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信念。非常不錯的一本書,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血肉豐滿的蔣公正。

2012-09-28 11:21:40
來自HP風神**的評論:

真實還原從生到死、輝煌到落魄的的一生,圖片很是珍貴,很喜歡很喜歡,這本書很好的糾正了我心中那個被丑化妖魔化的,那句“誰敢臺獨,就讓誰掉腦袋”讓人看到他永遠不變的一中原則,他是堪比的統帥!!

2013-07-05 22:14:4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和《宋美齡畫傳》一樣的,紙張和印刷都很一般,的一生經歷大概也是有些了解的,出入不大,不過我很喜歡蔣氏到了臺灣以后的事情,尤其是晚年的蔣氏夫婦琴瑟相和的溫馨場面,還有蔣氏難得一見的慈祥,告訴我另一個不知道的

2012-07-01 11:12:40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