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應明編著的《菜根譚》是一部有系統的、嚴密完整的學術著作。全新精裝,印制精美,系列囊括中國古代所有謀略經典,很適合閱讀和收藏。
貼近現代社會的精妙解讀,挖掘古代國學經典的當代意義。闡述了為人處世應遵循的各種規則,揭示了在職場、商場中處理各種復雜關系的智慧。
洪應明,明朝人,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著有《菜根譚》和《仙佛奇蹤》。早年熱衷于仕途功名,晚年退隱山林,專心禮佛。
上卷
一、棲守道德,毋依權貴 001
二、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002
三、心事宜明,才華須韞 003
四、污泥不染,機巧不用 004
五、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005
六、霽日風光,草木欣欣 005
七、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006
八、閑時吃緊,忙時悠閑 007
九、靜中觀心,真妄畢現 008
十、得意早回頭,拂心莫停手 009
十一、淡泊明志,肥甘喪節 009
十二、眼界寬廣,恩澤流長 011
十三、路留一步,味減三分 011
十四、脫俗成名,減欲入圣 012
十五、俠心交友,素心做人 013
十六、利毋居前,德毋落后 014
十七、退即是進,與即是得 015
十八、矜則無功,悔可減過 015
十九、美名不獨享,責任不推脫 017
二十、造物不忌,鬼神不損 017
二十一、誠心和氣,勝于觀心 018
二十二、云止水中,動寂適宜 019
二十三、責惡勿太嚴,教善勿太高 021
二十四、凈從穢來,明從暗生 021
二十五、降偽扶正,卻妄存真 022
二十六、以悔破癡,性定動正 023
二十七、志在林泉,胸懷廊廟 024
二十八、無過是功,無怨是德 025
二十九、憂勤勿過,待人勿枯 026
三十、原其初心,觀其末路 027
三十一、富宜寬厚,智宜斂藏 028
三十二、居卑處晦,守靜少言 028
三十三、放棄執著,方可入圣 029
三十四、偏見害心,聰明障道 030
三十五、困須知退,順亦知讓 031
三十六、不惡小人,有禮君子 032
三十七、正氣清白,留于乾坤 032
三十八、降魔先伏心,馭橫先平氣 033
三十九、出入要嚴,交友要慎 034
四十、欲勿輕染,學勿稍退 035
四十一、不流于濃艷,不陷于枯寂 036
四十二、超越天地,不入名利 037
四十三、高一步立身,退一步處世 038
四十四、收拾精神,并歸一路 039
四十五、俗念塞心,隔絕凡圣 040
四十六、有木石心,具云水趣 041
四十七、善者和氣,兇者殺氣 042
四十八、君子無禍,勿罪冥冥 043
四十九、少事為福,多心惹禍 044
五十、方圓應時,寬嚴得宜 045
五十一、感恩忘怨,和諧處世 045
五十二、施之不求,求之無功 046
五十三、推己及人,方便法門 047
五十四、讀書學古,心地要純 048
五十五、儉則有余,勞應有成 048
五十六、學以致用,立業種德 049
五十七、真文妙曲,直取本性 050
五十八、苦中尋樂,得意生悲 051
五十九、富貴名譽,來自道德 052
六十、春至時和,人行好事 052
六十一、兢兢業業,瀟瀟灑灑 053
六十二、立名者貪,用術者拙 054
六十三、寧缺毋濫,寧缺勿全 055
六十四、名韁利鎖,總墮世情 056
六十五、心地光明,從不暗昧 056
六十六、無名無位,歡樂最真 057
六十七、惡中有善路,善處即惡根 058
六十八、天機難測,居安思危 058
六十九、性情急躁,難建功業 059
七十、招福之本,遠禍之方 060
七十一、寧默毋躁,寧拙毋巧 061
七十二、性氣清冷,受享亦涼 062
七十三、胸懷正義,道路寬廣 062
七十四、敢于懷疑,大膽批判 063
七十五、虛心明理,實心卻欲 064
七十六、寬宏大量,胸能容物 065
七十七、憂勞興國,逸豫亡身 066
七十八、一念貪私,萬劫不復 066
七十九、不昧真心,抵制誘惑 067
八十、穩守成業,以謀將來 068
八十一、謹小慎微,過猶不及 068
八十二、諸法皆空,唯有真我 069
八十三、君子之德,在于中庸 070
八十四、窮當益工,勿失風雅 070
八十五、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071
八十六、念頭起時,切莫放過 072
八十七、寧靜淡泊,觀心證道 073
八十八、靜從動來,苦中有樂 074
八十九、舍己勿處疑,施恩勿望報 075
九十、厚德積福,逸心補勞 075
九十一、天機最神,智巧何益 076
九十二、人生晚景,最為重要 077
九十三、積德行善,不戀權貴 077
九十四、祖宗德澤,吾身所享 078
九十五、君子詐善,無異小人 079
九十六、春風解凍,和氣消冰 079
九十七、看得圓滿,放得寬平 080
九十八、淡泊處世,不露鋒芒 081
九十九、逆境砥礪,順境消磨 082
一OO、恣肆弄權,自取滅亡 082
一O一、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083
一O二、文章極處,只是恰好 084
—O三、世相本體,天下重任 085
一O四、凡事留余地,五分便無悔 085
一O五、寬以待人,趨利避害 086
一O六、身不可輕,心不可重 087
一O七、人生無常,怎可虛度 087
一O八、德怨兩忘,恩仇俱泯 088
一O九、持盈履滿,君子兢兢 089
一一O、卻私扶公,修身養德 089
一一一、勿犯公論,勿諂權門 090
一一二、直躬不畏忌,無惡不懼毀 091
一一三、從容處變,勸諫得失 092
一一四、大小得當,真正英雄 092
一一五、愛重反為仇,薄極反成喜 093
一一六、藏巧于拙,寓清于濁 094
一一七、盛極必反,剝極必復 095
一一八、奇異無遠識,獨行無恒操 095
一一九、怒火沸騰,猛然轉念 096
一二O、毋偏信自任,毋自滿嫉人 096
一二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097
一二二、陰險者不交,傲慢者勿言 098
一二三、念頭昏沉,要知警醒 099
一二四、君子之心,毫無滯澀 100
一二五、戰勝私欲,執行有力 100
一二六、大肚能容,寬以待人 101
一二七、窮苦困乏,磨煉身心 102
一二八、天地人心,自在一體 102
一二九、寧受人欺,勿逆人詐 103
一三O、明辨是非,能識大體 104
一三一、親善須知機,除惡應保密 104
一三二、光明磊落,滿腹經綸 105
一三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106
一三四、低調處世,不自夸耀 107
一三五、富貴多炎涼,骨肉多妒忌 107
一三六、功過不容少混,恩仇不可太明 108
一三七、位盛危至,德高謗興 109
一三八、隱惡禍深,隱善功大 109
一三九、以才輔德,德才兼備 110
一四O、窮寇勿追,投鼠忌器 110
一四一、可以同過,不可同功 111
一四二、以言助人,功德無量 112
一四三、趨炎附勢,人之常情 113
一四四、冷眼旁觀,不動剛腸 113
一四五、德隨量進,量由識長 114
一四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115
一四七、諸惡莫為,諸善奉行 116
一四八、精神萬古,氣節千載 116
一四九、自然造化,智巧不及 117
一五O、誠懇做人,圓融處世 118
一五一、去混取清,去苦存樂 118
一五二、念動鬼神,行克天地 119
一五三、不急不躁,寬之自明 120
一五四、不能養德,終歸末技 121
一五五、不與人爭,甘居人后 121
一五六、謹于至微,施于不報 122
一五七、山林野趣,讀今述古 122
一五八、修身種德,事業之基 123
一五九、子孫昌盛,根固葉榮 124
一六〇、認清自我,勿夸所有 124
一六一、道德學問,人皆可修 126
一六二、信人獨誠,疑人先詐 126
一六三、春風化雨,朔雪陰凝 127
一六四、為善日進,為惡日損 128
一六五、愈隱愈顯,愈淡愈濃 128
一六六、君子立德,小人圖利 129
一六七、不退之輪,常明之燈 130
一六八、寬以待人,嚴于律己 130
一六九、不尚怪異,不行偏激 131
一七O、恩宜后濃,威宜先嚴 132
一七一、息心見性,意凈心清 132
一七二、淡泊處世,物我兩忘 134
一七三、一點慈悲,萬種生機 134
一七四、一念之間,心體萬變 135
一七五、有事惺惺,以主寂寂 136
一七六、動之以情,曉之利害 137
一七七、操守嚴明,剛正不阿 137
一七八、不近惡事,不立善名 138
一七九、誠心和氣,陶冶性情 139
一八O、一念慈祥,寸心潔白 140
一八一、中庸之道,和平之基 140
一八二、忍得艱苦,便得自在 141
一八三、心體瑩然,本來不失 142
一八四、忙里偷閑,鬧中取靜 142
一八五、天地立心,生民立命 143
一八六、唯恕情平,唯儉用足 144
一八七、富貴知貧,居安思危 144
一八八、氣量寬宏,兼容并包 145
一八九、小人有對頭,君子無私惠 146
一九O、疾病易醫,事理難明 146
一九一、百煉之金,千鈞之弩 147
一九二、口蜜腹劍,認識清楚 148
一九三、好利害淺,好名害深 148
一九四、滴水之恩,涌泉相報 149
一九五、讒言蔽日,蜜語侵膚 150
一九六、戒高絕之行,忌偏急之衷 150
一九七、虛圓建功,執拗敗事 151
一九八、處世之道,不即不離 152
一九九、烈士暮年,老當益壯 152
二OO、聰明不露,才華不逞 153
二O一、過儉者鄙,過謙者偽 154
二O二、喜憂安危,勿介于心 154
二O三、聲色名利,不可過貪 155
二O四、樂極生悲,苦盡甘來 156
二O五、過滿則溢,過剛則折 156
二O六、冷眼觀人,冷耳聽語 157
二O七、心地寬舒,福澤綿長 157
二O八、聞惡防讒,聞善防奸 158
二O九、躁急無益,平和是福 159
二一O、用人不刻,交友不濫 159
二一一、立場堅定,著眼高處 160
二一二、和衷共濟,謙德承功 161
二一三、居官有節,居鄉有情 162
二一四、敬畏之心,不可不有 162
二一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163
二一六、不可輕諾,不可生嗔 164
二一七、讀書之樂,手舞足蹈 164
二一八、勿以長欺短,勿以富凌貧 165
二一九、中才之人,難與下手 166
二二O、守口要密,防意要嚴 166
二二一、責人宜寬,責己宜嚴 167
二二二、幼時定基,少時勤學 167
二二三、君子憂樂,亦憐孤獨 168
二二四、松柏蒼翠,大器晚成 169
二二五、靜中見真境,淡中現本然 169
下卷
一、樂者不言,言者不樂 171
二、省事為適,無能全真 171
三、乾坤幻境,天地真吾 172
四、天地之閑,因人而異 173
五、盆池竹屋,意境高遠 173
六、夢中之夢,身外之身 174
七、天地萬物,皆是實相 175
八、讀無字書,彈無弦琴 176
九、心無物欲,坐有琴書 176
十、盛宴散后,興味索然 177
十一、得個中趣,破眼前機 178
十二、非上上智,無了了心 178
十三、人生苦短,宇宙無限 179
十四、極端空寂,過猶不及 180
十五、迷途未遠,今是昨非 181
十六、從冷視熱,從冗入閑 182
十七、輕視富貴,不溺酒中 182
十八、恬淡適己,身心自在 183
十九、心閑日長,意廣天寬 183
二十、栽花種竹,去欲忘憂 184
二十一、知足則仙,善用則生 185
二十二、安守本分,遠禍之道 185
二十三、松澗望閑云,竹夜見風月 186
二十四、欲時思病,利來思死 187
二十五、退后一步,清淡一分 188
二十六、忙不亂性,死不動心 188
二十七、隱無榮辱,道無炎涼 189
二十八、心靜自然涼,樂觀無窮愁 189
二十九、進時思退,得手思放 190
三十、貪者常貧,知足常富 191
三十一、隱者多趣,省事心閑 191
三十二、自得之士,逍遙自適 192
三十三、孤云出岫,朗鏡懸空 193
三十四、濃處味短,淡中趣真 194
三十五、高寓于平,難出于易 194
三十六、喧中見寂,有入于無 195
三十七、心有系戀,樂境苦海 196
三十八、靜躁稍分,昏明頓異 197
三十九、臥雪眠云,絕俗超塵 197
四十、濃不勝淡,俗不如雅 198
四十一、出世涉世,了心盡心 199
四十二、身在閑處,心在靜中 199
四十三、云中世界,靜里乾坤 200
四十四、不憂利祿,不畏仕禍 201
四十五、山林之間,塵心漸息 202
四十六、秋日清爽,神骨俱清 202
四十七、詩有真趣,禪有玄機 203
四十八、好用心機,杯弓蛇影 204
四十九、身心自如,融通自在 204
五十、自鳴天機,自暢生意 205
五十一、花開花落,生老病死 206
五十二、無欲則寂,虛心則涼 207
五十三、貧則無慮,賤則常安 207
五十四、曉窗讀易,午案談經 208
五十五、花失生機,鳥減天趣 208
五十六、種種煩惱,因我而起 209
五十七、少時思老,榮時思枯 210
五十八、人情世態,倏忽萬端 210
五十九、鬧中取靜,冷處熱心 211
六十、尋常人家,最為安樂 212
六十一、乾坤自在,物我兩忘 212
六十二、生死成敗,任其自然 213
六十三、流水落花,意境悠閑 213
六十四、自然鳴佩,乾坤文章 214
六十五、猛獸易伏,人心難降 215
一、棲守道德,毋依權貴
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凄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凄涼。
注釋
道德:人們應遵守的禮儀和規范。依阿:依附,迎合。達人:指心胸豁達的人。物外之物:泛指物質以外的事物,即道德修養和精神生活。身后之身:指人死后的名聲。毋取:勿取,不取。
譯文
堅守道德的人,只是寂寞一時;依附權貴的人,卻會凄涼萬古。胸襟開闊的人,重視物質意外的精神生活,又顧及死后的名聲,寧可忍受暫時的冷落,也不愿遭受長期的凄涼。
點評
人生要立意高遠,才能擺脫世俗的窠臼。所謂“物外物,身外身”,是對物質生活乃至生命本身的超脫。過度追求物質享受乃至聲色犬馬,往往使人忽略物質之外的另一面風景。
古人相信世上有比禍福榮辱更永恒甚至比生命更重要的東西。這就是儒家學說的核心思想:仁義之道。孔子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文天祥就義前寫道:“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所以,堅守精神價值的人,往往能夠承受一時冷落。至于魏忠賢那樣結黨營私、弄權一時的佞臣,只會落得身首異處凄涼萬古的悲慘下場。
我們常說,精神上的充實與完善才是人生的較高境界。當今社會,常常讓人偏重于物質上的追求,而忽略了道德修養和精神生活,而這些,恰恰更值得我們去堅守和追求。
二、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注釋
涉世:經歷世事。點染:繪畫時點綴景物渲染色彩,這里指對社會不良習氣的沾染。機械:比喻人心機詐,城府高深。練達:比喻閱歷豐富而通達世情。樸魯:樸實魯莽。曲謹:拘束謹慎。
譯文
剛踏入社會的青年,因為閱歷有限,沾染的不良習慣也少;閱歷豐富的人,心機城府也較深沉。所以,君子與其世事練達,不如樸實魯莽;與其謹小慎微,不如豁達開朗。
點評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很難做到離群索居。剛踏入社會的青年,因為閱歷有限,容易保留純真的天性,同時也不知天高地厚,容易魯莽沖動。反之,飽經世故的人往往受到不良風氣的沾染,各種惡習隨之增加。他們患得患失,暮氣沉沉,待人缺乏純真坦誠,做事缺乏冒險精神。
人際交往中,做事圓滑會讓人覺得虛偽,過于謹慎會讓人覺得做作。人們喜歡初生的牛犢,而不喜歡狡猾的狐貍,這就是練達、拘謹不如樸拙、疏狂的明證。作者充分肯定了“真”與“善”的人性本色。同時,提出以道家之抱樸守拙、自然率真,來糾正俗儒過于世故拘謹、虛偽圓滑之偏。可見,儒釋道三家學說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共同對中國人的社會生活和人格心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所以,有修養的君子,雖然經歷了驚濤駭浪,世事滄桑,仍能保持抱樸守拙的作風。
三、心事宜明,才華須韞
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注釋
君子:指有才華和品德的人。玉韞珠藏:珠寶玉石深深潛藏。
譯文
有修養的君子,其言行像青天白日一樣,不能使人不知;君子的才識像珠玉一樣深藏,不可輕易炫耀。
點評
“石韞玉而山暉,水懷珠而川媚”,這句話出自陸機《文賦》。一座山峰,因蘊含璞玉而綻放光彩;一池春水,因懷有明珠而顯出秀媚。這是永恒的美麗。按照傳統觀念,君子應心地光明,胸懷坦蕩,待人真誠。才華學識則應內斂,不應炫耀于外、招搖過市。所以,心事宜明是做人的原則,才華內斂是做事的根本。
人生要面對各種問題,只有以誠相待才會避免爾虞我詐,鉤心斗角。如果鋒芒畢露炫耀才能,在充滿猜疑的環境便會招致嫉恨。如果環境良好,時機恰當,就要去勇敢把握機會。“邦無道則隱,邦有道則現”就是這個道理。蘇東坡《沁園春》:“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閑處看。”表達了一種人生豪邁之情,可見作者的豁達與開朗。
四、污泥不染,機巧不用
勢利紛華,不近者為潔,近之而不染者為尤潔;智械機巧,不知者為高,知之而不用者為尤高。
注釋
勢利:指權勢和利欲,《漢書 張耳陳余傳》說:“勢利之交,古人羞之。”紛華:指繁華的景色,有富麗堂皇的意思。《史記 禮書》:“出見紛華盛麗而悅,入聞夫子之道而樂。”智械機巧:機詐和巧飾。
譯文
權勢奢華,不接近是高潔之舉,接近了而不受污染,尤為清白;智謀機巧,不了解才算高明,懂得卻不使用更為可貴。
點評
這兩句代表了古人對于權勢和金錢的貶抑態度。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性自有貪婪的一面,所以權勢和金錢的誘惑無處不在。然而,權勢和金錢能帶來一時的繁華,卻帶不來內心的永恒安寧。生活在物欲紛雜的現代社會,要想保持內心的寧靜是不容易的。君子有所為,亦有所不為,面對誘惑而不為所動,是我們應該追求的圣賢之道。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出污泥而不染,恥于智謀機巧的運用,不因權力而貪腐,不因金錢而墮落。
五、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注釋
逆耳:不順耳,刺耳。拂心:不稱心。砥石:磨刀石。鴆:傳說中的一種鳥,據說它的羽毛有毒,泡入酒中可致人死地。
譯文
耳中常聽些不中聽的話,心中常想些不順心的事,這才是修身養性砥礪自我的方法;如果聽到的話都順耳,遇到的事都順心,那就相當于把一生葬送在了毒酒中。
點評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總想稱心如意是不可能的。苦難是好的老師,智者由此砥礪品行,完善自我。甜言蜜語使人虛妄無知,如飲毒酒,往往一時陶醉,長遠受害。無形中放縱了情欲,消磨了奮進的意志。而生命的道路很長,生活遠比想象的艱難。如果沒人及時提醒,常如臨淵夜行,難免失足亡溺。
常言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用心聆聽不順耳的建議和批評,可使頭腦清醒,少走彎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有過錯不可怕,只要及時改正即可。可怕的是諱疾忌醫,不愿接受批評。有智慧的人,大多勇于接受批評。《增廣賢文》中寫道:“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人有智慧和勇氣,但也有弱點和不足,每個人都有局限性。得到智者的批評是好事。誰都知道“多栽花,少栽刺”的道理。智者只對值得批評的人提意見,對不值得批評的人根本不去評說。
六、霽日風光,草木欣欣
疾風怒雨,禽鳥戚戚;霽日光風,草木欣欣。可見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
注釋
戚戚:內心憂慮不安。《論語》:“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霽日光風:雨過天晴,風和日麗。草木欣欣:花草樹木充滿生機。喜神:快樂的心情。
譯文
狂風暴雨的天氣,鳥獸也會哀傷憂慮,恐慌不安;風和日麗的日子,草木則會欣欣向榮,充滿生機。可見,天地間不可24小時沒有祥和的氛圍,人心中不能24小時沒有愉悅的心情。
點評
人是紅塵過客,亦是逆旅主人。生命只有一次,開心也好,傷心也罷,凡事不可重來。所以要珍惜現在,微笑克服困難。只有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世界,才能以閃亮的姿態綻放光芒。做想做的事,愛想愛的人。不過分苛求,亦不太多奢望。做好每件事,珍惜每個人。現實,或許有顛簸坎坷,畢竟人生不是一條坦途。但既然選擇了遠方,就要風雨兼程。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世間萬物,常隨心情而變化。怒氣沖天時,一切可恨可憎。悲傷哀婉時,一切可悲可嘆。開心是24小時,不開心也是24小時。即便暗夜時悲傷來襲,也要努力逃出紅塵的羈絆。整天愁眉苦臉,跟身邊人怒目相向,有什么樂趣可言呢?所以,不要深陷于世俗的沼澤,以致無法上岸。要樂天知命,不可怨天尤人。保持開朗的心情,度過快樂每24小時。
七、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異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注釋
醲肥:美酒佳肴。真味:真正的美味。卓異:卓然不同,異于常人。至人:修養達到的人。《莊子 逍遙游》:“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譯文
美酒佳肴、辛辣甘甜不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是清淡;與眾不同、舉止怪異的人不算真正的偉人,真正的偉人往往很平常。
點評
大魚大肉、美酒佳肴,固然能夠滿足口腹之欲,但吃多了就會覺得厭膩。粗茶淡飯雖然很清淡,卻能長年食用,而且有益于身心。人生也是如此,點滴小事見真性,平凡之中顯偉大。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堅守真我,豐富學識的同時砥礪品行,進而實現理想。越有才學的人越低調,喜歡嘩眾取寵的人,多是“半瓶醋”,只會亂晃蕩。釋迦牟尼對眾生說法,絕不用玄虛的道理去迷惑民眾,而是用簡明切實的教義去普度眾生。不論如何偉大,都要從平凡做起。人海茫茫,大多數人都是過著平淡的日子。然而,這平凡、平淡中卻保留著純真的本性,在世事風云變幻中顯露人性中深沉睿智的光芒。
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道;融處世哲學,生活藝術,審美情趣于一體的曠世奇書。
印刷有些錯位,不過講究看了。其實菜根譚本身就是一段一段的話,內容很少,但是要悟的東西很多
無障礙閱讀,中國處世智慧奇書,不可不讀的國學精髓。一本蘊含中華五千年處世智慧的經典之作,是一種開闊思想,安頓身心的處世哲學.
菜根譚真的很喜歡啊里面講了很多人生中都應懂得的道理
書是好書!但當當如果不改進界面和包裝,恐怕沒有下一個十八年了!多么漂亮的書讓你給角折斷了!難受!難受!難受!!!
好書,與佛學一脈相承,咬的菜根,百事可成,大家要守住內心深處的那片純凈,多讀此類書籍凈化浮躁的內心,是孩子最好的讀物,是胎教最好的讀物,出版功德無量
書好看,值得一看。包裝很差!書角已經破了,像舊書一樣,一打開好像馬上要爛了一樣,嚴重懷疑是二手書!
《菜根譚》作為一本為人處世的國學經典,日常閱讀時必不可少的,修身齊家方能治國平天下嘛,我等泛泛之輩雖做不到治國平天下,但是修身齊家還是要得的
還沒有怎么看,但是身邊的人都說《菜根譚》很好。里面的內容不錯,正好又是趁特價買的,最近會抽時間看看。
以前我有一本菜根譚不過沒有這個質量好,領導也很喜歡,為人處世很重要的啊,封面就很占分值了
書很新,印刷精美,書頁設計古樸,物超所值。應該讀一點古典經典,菜根譚是處世的奇書,比現代人寫的東西高明多了,學一點文言語句,記一點人生哲理
為人處世少不了一些處世哲學的引導,而對我們中國人來說,這本書就是一位先生,叫我們如何和自己相處,如何和社會相處,如何和他人相處,對我們會有很大裨益。
經典書籍,以出世的態度教你入世,很多道理講的通透,語言精簡易懂,道理卻值得深思
這才是智者智慧的結晶,思想智慧集大成者!喜歡!兒子讀高中了, 住宿在學校,專門把這本書帶到了學校。
早就知道這本書,并且也知道這是本好看的書,卻因為懶一直沒讀過,這次買書為了湊數,也圖便宜,就買了這本,剛開始讀便有相見恨晚的感覺,應該早十幾年就讀一讀它的埃
是一本值得收藏的 書 一些人生道理讓浮躁的我們靜下來 明白自己的所追所求 盡管明先生有些道理在當下的眼光看來近似迂腐 但是換一個角度去思索 確實金玉良言 價值千金
真可謂“嚼得菜根百事成”呵! 這是一本教人處世做人的書,古人總是善于用簡潔精辟的語言表述深刻的人生道理,從這些句子中可以學到很多,人生態度當如此。
書挺好的,喜歡看文言文的書,里面的內容很值得學習!外包裝有破損,不知道是不是庫存積壓的原因,希望可以改進。但是里面的內容沒有破損的地方,勉強吧!
人能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而洪氏友人于孔兼在"題詞"中則稱:"譚以菜根名,固自清苦歷練中來,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顛顛風波、備嘗險阻可想矣。"幾種廉潔,似乎皆合作者本意。
老公在我購物車里選了幾本書送我做情人節禮物,其中就有這本,最近迷上了古人的文字,在浮躁的世界里,這類文字恰恰是沙漠中的一縷清泉,看了之后心情平靜了。
菜根譚,中國處世第一書,很有哲理的一本書,很好哦
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佛家的出世和自身生活的體驗,形成了這樣一套處世為人的方式,表現了中國古人對人性、人生和人際關系的獨到見解
處世第一書,必須要看看,好好學習,融會貫通!修身養性,凡塵會讓我們太功利,看看古人留下的瑰寶,洗滌一下思想。看看一定會有收獲大略的看了這書的內容,覺得寫得挺好挺詳盡的,而且價格很實惠!好評!!
雖然很沒看,單看包裝和物流,就值得贊了,養成讀書的習慣很重要,所以此類古文,多讀有益。從明朝流傳至今,足見它是一本充滿哲學智慧和處世經驗的經典。很深奧的書,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必須研究。
《菜根譚》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是一部有益于人們陶冶情操、磨煉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
“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對《菜根譚》有著很高的評價,書里面有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值得細讀。
《菜根譚》采用語錄體,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處世哲學的表白。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
由于這本書加了插圖,還有詳細的注釋,并附了譯文,所以很適合正在學習古文的學生們閱讀,這本書本身很有趣,這樣學起來不至于苦燥,在消遣中不自覺就提高了古文水平。
本書是處事做人的佳作,其中精華,乃數輩人的結晶,值得一閱。內容很不錯,有原文,又譯文,還有相關的點評和解釋,聯系實際的一些說明等。很超值的一本書,值的珍藏,讀完全篇后很長見識,買得最好的一本書。
包裝好,印刷很正,《菜根譚》讀后感,我最喜歡讀《菜根譚》,它是一本被奉為修身養性的人生教材,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這本書包含的明智和智慧很多,對我最有啟發和鞭策的句子很多。
不是未刪減版的全本啊 我其實想賣全冊的 這樣的經典著作 漏掉一個字都覺得是損失
雖然是幾千年前的書,但書中所寫的人的處世原理是不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改變的。幾千年前的管理者就發現通過獎和罰可以管理好人,現在國內國外依然在使用,并沒有因為在現代就沒有用了。這就是為什么讀古知今的道理。
這本書很喜歡,尤其是對于我們這些讀書甚少之人,是本不可多得之書。書的內容很好,學習起來興趣很濃。送同學很不錯,我自己本來有一本,是一些很經典的處世哲學,能讓人平心靜氣,適合比較浮躁生活多有不順的人收藏
菜根譚,考試必引用的名言,感覺不少高考滿分作文都有引用才菜根譚里的句子,于是就買了準備背,雖然感覺排版不是很好,但是內容挺不錯的。說是彩印的,紙質也挺不錯的,但是有點小學生閱讀的感覺,內容略顯幼稚。
“菜根”一詞本出自北宋學者汪信民的一句“咬得菜根,百事可做”。洪應明偶見此言,一時有感而發,便以此立意,定“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為主旨,寫下了幾百年傳世不衰的菜根箴言。這些箴言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關于修養、處世、出世等多個方面的人生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