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道德經圖書
人氣:78

道德經

(無障礙閱讀,完整定本,國內唯美精裝插圖本,不可不讀的國學精髓。中華文明智慧及哲理的源泉!治國、齊家、修身、為學之寶典!被譽為“萬經之王”。楊瀾、于丹推崇閱讀,中國工商聯推薦.)

作者簡介

老子,又稱老聃、李耳,漢族,春秋時期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中國古代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其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存世有《道德經》。

目錄

一章論道

“道”與“名” 002

“有”和“無” 003

眾妙之門 004

二章有無相生

難易相成 006

功成不居 008

三章不尚賢

使民不爭 010

虛心實腹 012

四章道沖

和光同塵 013

五章天地不仁

守虛執中 016

六章谷神不死

玄牝之門 019

七章天長地久

以退為進 021

八章上善若水

利萬物而不爭 024

九章持而盈之

功成身退 027

十章抱元守

在線預覽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

道可道:可以說出的道。前面的“道”是名詞,指宇宙之源,引申為規律。后面的“道”是動詞,說出、講述的意思。名可名:可以說出的名。前面的名是名詞,指道的形態。后面的“名”是動詞,說明的意思。無名:天地產生之初的混沌狀態。有名:天地產生之初,萬物有了形體時的狀態。萬物之母:萬物之源。母,根源。妙:微妙。徼(jiǎo):邊際、端倪。謂:稱。玄:玄妙深遠。眾妙之門:天地萬物變化的途徑。

譯文

可以說出的“道”,不是永恒之“道”。可以說出的“名”,不是永恒之“名”。

“無名”,天地混沌未開之際的狀況;“有名”,萬物產生之初的命名。因此,要常從“無”中去領悟“道”的奧妙;要常從“有”中去認識“道”的端倪。“無”和“有”,來源相同而名稱不同,可以稱之為玄妙深遠。玄妙深遠,是洞悉天地萬物變化的途徑。

“道”與“名”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以講述的,不是永恒之道;名,可以說出的,不是永恒之名。“常”本為“恒”,為避漢文帝劉恒名諱,才改為“常”,延續至今。所以,原文應是“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道”與“名”這兩個概念,是貫通全書的線索,也是千古以來,理解老子思想的關鍵。什么是“道”呢?它只可意會,難以言傳。只有慢慢體會,才能領悟。若說出來,那就不是“道”了。“道”究為何物,關聯到全書主旨,然而眾說紛紜,很難下一個定義。

關于“道”字,古漢語常見解釋如下:一指道路。《說文》:“道者,徑路也。”二指抽象的規律,包括人類社會的法則。《左傳》:“天道遠,人道邇。”三指宇宙本源。《易經》:“一陰一陽謂之道。”

本章中的“道”,指宇宙萬物之源。“道”是萬物之所由來,是一種形而上的永恒存在。混沌之初,“道”懸于虛空,無所見亦無所聞。可謂玄妙幽微,深不可測。所以,以言語來講述“道”,并不能說明“道”的本質。事實上能夠說出的,不過是細枝末節,并非完整而又永恒的道。用言語來稱呼“名”,虛空之中也沒有什么可說的。所能說的不過是“道”之表象,并非永恒的“名”。語言文字,只是意象的表述。“道”卻是所有意象之源。要想對它確切命名、下個定義是困難的。

可見,“道”是宇宙之源,是基礎,是本體,代表著最終、、。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離開“道”而存在。不論萬物如何變化,或消或長,“道”不會受到任何影響。

老子悟“道”之后,發現“道”不能說,“強字之曰道”,勉強稱之為“道”。這個宇宙之源的真實存在沒有名字,卻可以體驗可以覺悟。“道”一經界定落實,就成為“名”。所謂的“名”都是相對的,的“名”不能稱為“名”。

老子提出“道”這個概念,作為自己哲學體系的核心。“道”孕育了天地萬物,但不可用語言來說明,而是玄妙深遠。它的含義博大精深,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會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認為“道”是一種物質,是構成萬物的元素;有人認為“道”是一種精神,孕育萬物的本源。韓非子在《解老》中說:“道者,萬物之所然也。萬理之所稽也。理者成物之文也。道者萬物之所以成也。故曰道,理之者也。”從唯物方面來闡述“道”。漢代王充也認為“道”是唯物的。從漢末到魏晉,產生了“玄學”,人們體會老子“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的妙義,肯定宇宙本體只有一個“無”。佛學傳入中國后,玄與佛合流,對“道”的解釋,便傾向唯心論。宋明理學家對“道”,仍做唯心論的解釋。

不管唯心還是唯物,總之,“道”是運動變化的,而非靜止的;宇宙萬物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等一切運動,都遵循一定的規律而發展變化。

“有”和“無”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無名,天地形成之初的原始狀態;有名,宇宙萬物產生之初的稱呼。所以“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從“常無”的境界,才能體察“道”的玄妙。從“常有”的境界,才能體察“道”的邊際。

“無”并非空無一切,而是形容“道”生成宇宙萬物過程中混沌一片、無以名狀的一種特殊狀態。“有名萬物之母”,指天地形成以后,萬物競成的狀況。古人認為,先有天地分化,然后有萬物出現。

“有”和“無”,是理解老子的兩個重要概念,是對“道”的具體稱呼,表明“道”生成宇宙萬物的過程,即“道”由無形向有形轉換的過程。

“有生于無,無中生有”是說宇宙萬物無中生有,繁衍萬千。那么,無中何以生有?這是一個大問題。從宗教來說,宇宙是由神所創造的。而佛家則說“因中有果,果即為因”,兩者互變,萬物形成,有生于空,空即是有。“緣起性空,性空緣起。”恰與老子的有無相生接近。這也是佛學進入中國后,能與老莊學說一拍即合,相互共存的原因。幾千年來,有無互為生滅的觀念,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普遍哲理。

世間萬物時刻都在變化,即便是真理也會與時俱進。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是為了尋求宇宙之本源。老子所說的“道”,是承載“有無”的母體,是一個平臺。在此之上,形而上的“道”與形而下的“名”,有無相生,綿延不斷,衍生出了紛繁世界,氣象萬千。

眾妙之門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古漢語“玄”常寫作“元”。同樣是為了避諱,因此古書常“玄”、“元”混用。

“玄”是象形字,本指細微之物,渺不可見。從篆書字形上看,如環環相扣,無始無終,無窮無盡。表示幽昧深遠的意思,恰好符合“道”包羅萬象的特點。

萬物皆有來源,追根究底只能從“無”開始。從“無”中領悟道之玄妙;從“有”中體會道之端倪。有無共存,源同而名異,玄妙深遠。“道”是眾妙之門,是窺察宇宙萬物一切變化的途徑。

“常無”,即常常保持虛靜,虛靜則容易感知萬物。這也是一個人是否靈巧機智的關鍵。很多內心恬淡虛無的人常能覺察到吉兇之事的端緒。充分認識事物,還要觀察萬物的現象。揣摩萬物之本性,由此了解其派生。就會“不思而得謂之圣”。

既然有無相生,兩者同源共存。那么,從無名之始,到有名之際,該如何區分呢?便叫作“玄”。這“玄”,永無窮盡之時,所以說,“玄之又玄”。空無之后還是空無,玄妙之中還有玄妙。由此觀察“道”的本體和作用。

萬物不論有無,都由“道”衍生,只是名稱不同,可以說是玄妙幽深。所以,“道”的玄妙不可窮究,至遠難察至深難測。天地有此而生萬物。當前則是,轉眼即非。無形無狀,無可端倪。玄妙而又玄妙,成為天地萬物變化的總源。

二章有無相生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釋

斯惡已:就顯出了丑。斯,就,則。已,句末語氣詞,表肯定。相生:相互依存。相成:相反相成。相形:相互比較。相傾:對應而存。傾,依靠。相和:相互應和。相隨:相互跟隨。無為:不妄為,順應自然。不言:不用言辭,不用政令。不辭:不為始。有:占有。恃:自恃。居:居功。是以不去:以是不去。去,離。

譯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有了丑;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有了惡。

所以,有無對立而生,難易相反相成,長短對比而顯,高低對照而存,音聲相諧而和,前后相隨而至。這是宇宙萬物永恒之道。

因此,圣人用“無為”的方式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教化眾生。聽憑萬物興起而不干預,生養萬物而不占有,孕育萬物而不自恃,功業成就而不自居。正因為不居功,所以功績永存。

難易相成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為美,也就有了丑;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有了惡。

美與善是人們極力追求的境界。中國上古文化指導人生的哲學思想是要求人們的言行達于至善至美的境界。這一點,從諸子百家的學術思想之中,可窺一斑。然而,美與善不可刻意追求,更不可拿它標榜。有了執著之念,就遠離了本體。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所以,有和無,在對立統一中產生。難和易相反相成。長短通過比較才能顯形。高低相傾而自然歸于平等。音樂和聲音相互應和,前后相互跟隨。這就是自然永恒之道。

“相生、相成、相形、相傾、相和、相隨”,是指各種事物相比較而存在,相依靠而生成。一切事物都是在相反的關系中體現相成的作用,相互對立之時又相互依賴和補充。所以在處理事情時要善于加以運用。

比如難易相成。做事要從容易的地方下手,循序漸進,難事也就容易解決了。圖難于易是成功的要訣。對于困難的事,要學會用簡單的思維去考慮,用簡單的方式去處理。不僅難易相成,高低也是相傾。“木秀于林,風必吹之。”名高位顯,難免有不虞之譽。爬得越高,摔得也會越重。天地萬物,總是糾結在一起,不可斷然分開,人事也是如此。談“高”,不能沒有“低”;談“長”,不能沒有“短”。這就是事物之間對立統一的關系。

功成不居

老子提出上面的一系列對應關系,說明了事物之間相互為用,互為因果。比如,沒有的善或不善,美或不美,一切都是相對的。因此,要認識道的妙用,效法宇宙萬物的自然法則,就要不偏執于一端,不去刻意追求,任意妄為。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因為順應形勢,往往事半功倍。反之,則會事倍功半,甚至一無所成。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要按照規律辦事。重視矛盾雙方的對立和轉化,這是樸素辯證法思想的具體運用。不言之教,指身體力行,以此使人們得到同化。

圣人,指有道的人。道家所說的圣人,蔑視一切政教禮法,拋棄一切束縛心靈的教條,以“虛靜”、“不爭”為理想,追求心靈自由,與自然合一。儒家所說的“圣人”,則指道德修養有成,克制欲望即自然的人性,一切遵循禮法的人。所以,本書中的“圣人”,指有“道”的人,要注意其內涵。

“無為”,并非什么事也不做,而是不做違背本性、束縛心靈的事,比如禮制,比如名利,都違反了自然人性,會使人異化。因此,老子的“無為”,實際上是不妄為,順任自然而為。“無為”是老子所提倡的生活態度,也是其哲學觀,涵蓋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

“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是希望統治者能“無為而治”,不強制實現自己的主觀意志,不違背自然的政令。“圣人”依照客觀規律,以無為的方式去化解矛盾,促進自然改造和社會發展。在這里,老子主張發揮主觀能動性,用“無為”的手段達到“有為”的目的。這是“無為而治”積極的一面。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天地萬物的興起,并不是有什么主宰力量,而是通過“道”的運作。生養萬物并不為己,更不自恃有功。正因如此,人們才推崇自然的偉大。所以,有智慧的人效法自然,不計名利,功成不居,秉承“道”生養萬物之精神,效法天地存心而為人處事。當一種新生事物興起時,不去占有它,干擾它。封建專制社會幾千年,民眾貧弱的原因就是政府干預過多,不斷對人民進行壓榨和盤剝。圣人之道,不爭不求,而人盡其才。刻意用力乃至加入自己的主觀意志,就會出現拔苗助長的現象,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盡管對于“道”的內涵,眾說紛紜。但老子“無為而治”的政治理念和樸素辯證法思想,則是其哲學上的顯著特征,得到一致肯定。宇宙萬物從產生到消亡,無時不處在運動之中,沒有永恒不變的東西。萬事萬物的存在,總是以自身對立面的存在為前提。

媒體評論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德國哲學家尼采

“老子是中國哲學的鼻祖,是中國哲學史上位真正的哲學家。”――胡適

“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諧的奧秘、尋找社會的公正與和平、追求心靈的自由和道德完滿三個層面上,對我們這個時代都有新啟蒙思想的性質。道家在兩千多年前發現的問題,隨著歷史的發展,愈來愈清楚地展現在人類的面前”。

――比利時學者、諾貝爾獎獲得者普利高津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道德經不需要太多評價,我們中國人的哲學基石。

2017-11-18 16:21:1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道德經 硬皮書,沒有宣傳的圖片上那么厚,但質量也不錯,全書二百多頁,紙張可以。閑暇時間翻翻還不錯。浮躁的社會,需要自己沉淀一下,讀讀經典給自己做個提升。值得推薦。

2017-04-04 18:23:42
來自要***女**的評論:

道德經 可以,挺好的,就是不這么厚,包裝進步了,里面有泡沫紙緩沖

2017-10-21 14:29:53
來自我會發**的評論:

對于這本國內外都在研究的不世奇書,我想就不用我再多說了,大家看就是了,我覺得不論你是做什么的,多看看中華的傳統文化與老祖宗的東西總沒有錯。看吧。大家。

2015-06-02 13:29:12
來自x向日葵**的評論:

買了精裝本的來收藏。無論從包裝、印刷、紙張、內容還是價格上,這本書都是非常不錯的,值得收藏、品鑒。值得購買的一本書,值得一看,多了解,我很喜歡看這類型的書

2015-06-02 09:34:10
來自一半是**的評論:

不得不說,道德經,是一部很深刻的國學經典。沒有一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修養是很難體會其中的奧妙的。

2015-06-03 15:57: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本好書。就是其中l“寵辱若驚”中,寵,為下得之若驚。不知道逗號在下后面還是左寵后面?

2017-08-16 14:37: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道德經 書應該是不錯的!包裝太簡單了,四本書,雖然薄,沒有任何保護,就是一個塑料袋!

2017-10-19 20:58:09
來自優雅的**的評論:

無論是治學修身、處世待人,還是經商置業、從政為民;無論是王公貴族、富商大賈,還是販夫走卒、平民百姓,總能在《道德經》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2015-06-02 09:44:02
來自婊子的**的評論: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這會讓你想起仙風道骨的老子,還是想起搖頭晃腦的學生?《道德經》寥寥五千字,為何流傳至今,吸引著如此多的大家為之做注。

2015-06-02 09:15:12
來自好好tt**的評論:

發現中華文化太美,呵呵。道德經是傳統文化,在拋棄古文的今天,誰能參透中華文化精髓之美呢?有注釋,有評析,盡信書不如無書。走上文化之旅的腳步越來越堅定。

2015-06-02 13:34:54
來自心闕醉**的評論:

這本書寥寥五千言,闡述了老子的哲學思想——道。老子在文中提出了自己的治世思想,文中反復提出,統治者應該無為而治。“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的思想對于當代來說仍有很大的價值,民族經典值得品味。

2015-06-02 13:26:09
來自暖心為**的評論:

博大精深的道家經典,文約義豐的哲理詩言!旁通而無涯,日用而不匱! 也正因為道題虛無,博大的精神,才能使得每一個研究者都可以有不同理解的收獲,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受用無窮!

2015-05-22 09:57:38
來自自欺親**的評論:

萬經之首 道德經真的很棒 如果你不看那真的可惜了 老子的道德經會讓你慶幸自己是一個中國人

2015-06-03 08:41:18
來自碩***碩**的評論:

孩子喜歡!多讀書讀好書!當當購書,質量包裝內容完全有保障!物流很快送達!買的放心,讀的安心!讓孩子沉浸在書的海洋中,暢游其中!享受知識帶給的樂趣!

2017-03-05 08:50:58
來自i寶貝的**的評論:

每個人的一生都需要那么一本經,給我們一個信陽,約束我們的行為,為我們的人生指引方向……道德經,很不錯的一本經……在幾千年的中華文化中,我們要吸取的養分還有太多太多……

2015-06-01 11:21:0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道德經 這本書很經典,對每段道德經進行注釋,譯文,重點解讀。

2017-10-30 16:57:34
來自這個城**的評論:

《道德經》為人們重新認識本真的自我提供了一條良好的途徑,它有助于讀者放下浮躁的心態,認識自己,把自我融入自然,達到率性天真、物我兩忘的自然境界。無論是治學修身、處世待人,還是經商置業、從政為民;無論是高官大吏、富商大賈,還是販夫走卒、平民百姓,總能在《道德經》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2015-06-29 11:53:55
來自賣萌先**的評論:

  本書之特色在于作者是一位虔誠的全真派教徒,他用修煉中參透的道教義理及虔誠信仰的情感來注釋《道德經》,且看任道長為你揭開“道”的神秘面紗,破除邪道、妖道到達仙道之美好境界。

2015-06-02 09:18:57
來自奔波是**的評論:

道德經洋洋灑灑上千字道盡宇宙人生之真諦,末學不才還未能領悟其十一,真心覺得像我這樣的年輕人以及學生應多讀讀此類經典,在這個信仰缺失唯利是圖的國度那將是我中華之大幸!

2015-06-03 11:29:31
來自莫斯科v**的評論:

喜歡這種版本的書,印刷質量不錯,插圖文字排版也可以,一看到書不會覺得無聊,有想看下去的感覺。書很好,通過許多有哲理的語言,來闡述我們都要去孝敬父母,大家都可以試著閱讀,相信你們也能從中收獲到很多。

2015-06-03 09:54:11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經典書籍買來收藏的,書香節買的,一下買了很多,還來不及看,書的外觀不錯,紙質、排版、包裝都是用了心的,內容在買之前看了評論和介紹覺得書應該不錯,等看完了再來一一追評。

2017-05-17 14:39:13
來自游***0(**的評論:

聽同事說自己抄了一遍道德經,覺得很敬佩她。經常聽到道德經里的句子,所以想統一看看^_^

2017-07-15 22:13:52
來自城堡下**的評論:

中國的哲學地位在世界上還是比較突出的,這也是世界給與中國四大文明古國的原因~其中世界最認可的中國哲學,就是道家哲學~ 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思想的精髓,非常值得一讀~

2015-05-22 09:54:02
來自小小的**的評論:

近年來,一些學者經常飲用《道德經》里說道的某些論題,用以證明此書是消極的、厭世的。確實,該書中有無為、不爭、謙退、虛無、清靜等觀念,但是我們不能望文生義、不求甚解。事實上,老子在擬作《道德經》時,將道與德合二為一,追求的是回歸本源,回歸到清靜無為的自然狀態……

2015-05-21 15:48:34
來自舜淼**的評論:

老子的睿智不是一般人做能企及的,尤其在古代,多少學者在窮盡一生地挖掘其精髓,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老子的道家思想更是生活,他教會我們用平和的心境去看待身邊的事物,在這個日益喧鬧浮躁的社會里尤其需要它來凈化心靈!

2015-06-02 09:51:22
來自下一站2**的評論:

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究竟意味著什么?中國文化巨匠魯迅先生說:“中國的根柢全在道教”然而,道教的基本經典是老子的《道德經》,道教的最高信仰是老子的“道”。這說明,道教的根柢是闡道論德的《道德經》。

2015-06-03 08:38:5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道德經 這么薄薄的一本,不知道廣告頁是怎樣拍的這么厚的

2017-09-01 21:13:54
來自***(匿**的評論:

書不錯,老子尊重自然、尊重規律的思想值得好好學習。

2017-07-04 14:53:31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