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萬千教育學前·透視幼兒心理世界:給幼兒教師和家長的心理學建議圖書
人氣:104

萬千教育學前·透視幼兒心理世界:給幼兒教師和家長的心理學建議

在幼兒心理與教育領域工作了近30年,我很早就有這樣的愿望——寫一本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有關幼兒心理的書——把大學教材里經典的心理學實驗與幼兒的日常行為聯系起來,像講故事一般,讓幼兒...
  • 所屬分類:圖書 >心理學>兒童心理學  
  • 作者:[馮夏婷]主編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01994960
  •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2
  • 印刷時間:2014-02-01
  • 版次:5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本書從幼兒怎樣認識世界、怎樣感受世界、怎樣應對世界這三個方面,精選了36個具有代表性的問題,詳細地向幼兒教師和家長介紹了幼兒的心理世界。

針對每一個問題,作者都是先通過幾個小故事來引出幼兒的心理現象,接下來分析心理現象產生的原因,再介紹心理學家針對此現象的經典實驗研究和結論,然后分別給幼兒教師和家長提出教育建議,補充“重要參考”資料以增強閱讀的愉悅感。

全書具有很強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實用性,對于讀者了解和觀察幼兒的心理現狀,走進幼兒的內心世界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編輯推薦

分類建議:圖書 > 中小學教輔 > 教師用書 > 幼兒園/學前教育

這是一本指導幼兒教師和家長了解幼兒的心理世界,促進幼兒的心理成長的圖書;作者提出的教育建議很專業也很實用;它是一本可讀性和實用性俱佳的幼兒心理學著作。

作者簡介

馮夏婷教育心理學博士,副教授。1986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系學前教育專業,獲學士學位;1991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心理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心理學專業,獲博士學位。從事幼兒心理與教育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25年。是《媽咪寶貝》《家庭教育》等育兒雜志的專家顧問和撰稿人。主編《幼兒問題行為的識別與應對(家長篇)》《教育,從愛開始》等育兒圖書4本。出版《兒童、家庭和社區—家庭中心的早期教育》等譯著兩本。長期受媒體和大公司邀請進行兒童心理與教育的大型演講。

目錄

及時部分幼兒是怎樣認識世界的

1. 是世界太復雜,還是幼兒的頭腦太簡單?——幼兒眼里的因果關系

2. 幼兒為什么愛看電視?——幼兒注意力的特點

3. 童言為什么好笑?——幼兒的語言常常缺乏邏輯

4. 為什么媽媽也有媽媽?——幼兒的學習特點

5. 什么是昨天、今天、明天?——幼兒只能理解具體的時間概念

6. 為什么幼兒畫的螞蟻比樹還要大?——幼兒的自我中心思維

7. 天的上面是什么?——幼兒只能理解簡單的空間概念

8. 幼兒為什么愛看動畫片?——所有的東西都是活的

9. “那頂漂亮的帽子是我的”——想象和現實分不清的幼兒

10. 越會說謊的幼兒越聰明——假裝是需要智慧的

11. 可能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幼兒對數的初步概念

12. “我是男孩!”“我是女孩!”——幼兒初步發展的性別意識

第二部分幼兒是怎樣感受世界的

13. 幼兒的世界非黑即白——說謊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14. 父母的愛是孩子安全感的來源——埃里克森的心理發展階段理論

15. “老師說的”永遠是對的——他律的道德

16. 警察永遠知道誰在做壞事——自我中心的道德

17. 結果比原因更重要——皮亞杰的對偶故事研究

18. 所有的幼兒都喜歡被贊揚——幼兒自我概念的建立

19. 我能行——幼兒開始發展掌控自己的能力

20. 幼兒比我們想象的敏感——幼兒自尊的發展

21. 所有的幼兒都需要被認同——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22. 容易得“皮膚饑餓癥”的幼兒——哈羅的假母實驗

23. 快樂的心態是可以培養的——培養幼兒的情商

24. 想象中的游戲伙伴和游戲中的社會化——在游戲中成長的幼兒

第三部分幼兒是怎樣應對世界的

25. “我不”——孩子的及時反抗期

26. 善于察言觀色的孩子——幼兒從大人的反應中學習應對周圍的一切

27. 有怎樣的父母就有怎樣的孩子——模仿是幼兒社會學習的主要途徑

28. 放手讓孩子去嘗試與犯錯——幼兒的嘗試與錯誤

29. 做個“乖”孩子嗎?——幼兒的習得性無助

30. “依賴大人”是好用的策略——孩子是怎么學會依賴的

31. “耍賴”是最有效的逃脫方法——幼兒責任感的培養

32. 孩子的人格健康嗎?——幼兒的攻擊、欺負、退縮行為

33. 獨立自主是培養出來的——幼兒的獨立自主性發展與培養

34. “我有好朋友”——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

35. 理解別人的開始——幼兒觀點采擇能力的發展

36. 幼兒移情能力的發展——孩子的同情心萌芽了

在線預覽

6. 為什么幼兒畫的螞蟻比樹還要大?

——幼兒的自我中心思維

幾個小故事

小班的繪畫課

今天,小班美術課的主題是自由畫,老師讓小朋友們自由地畫自己想畫的東西。他們畫完之后,紛紛把自己的作品拿給老師看,還爭先恐后地說自己畫了什么,老師發現:麗麗畫了一只覓食的螞蟻,可是她把那只螞蟻畫得比旁邊的小樹還大;樂樂畫的爸爸,腿又粗又長,頭和胳膊卻非常短??;小葉子畫的小朋友,身體上有四個大大的圈圈,老師問了才知道:原來那些圈圈是衣服的紐扣……

奇怪的對話

下面是3歲的佳佳和叔叔的對話。

佳佳:“叔叔,它爬上了你的汽車,還用爪子抓車。”

叔叔:“什么?”

佳佳把叔叔帶出去,指著汽車頂部的一個刮痕說:“你看。”

叔叔:“佳佳,這是誰干的?”

佳佳:“不是我。”

叔叔笑著說:“我知道不是你,可是這個刮痕是怎么來的呢?”

佳佳:“它爬上了你的汽車,用爪子抓出來的。”

叔叔:“誰?”

佳佳望了望四周,指著一只穿越街道的貓說:“它在那兒。”

叔叔:“哦,是貓??!那你為什么一開始不告訴我呢?”

佳佳:“我說了??!”

接電話的安安

家里的電話響了,媽媽在做飯,就讓4歲的安安幫忙接一下電話。安安拿起電話,原來是爸爸打過來的:“喂,是安安嗎?”安安點了點頭,沒說話。爸爸沒有聽到說話聲,感覺應該是安安,就問:“安安,媽媽在嗎?”安安又無聲地點了點頭。爸爸又問:“安安,讓媽媽接一下電話好嗎?”安安再一次無聲地點了點頭,然后去廚房叫媽媽聽電話。

為什么會這樣

事實上,上述幾個小故事中的幼兒具有一個相同的思維特點,心理學上稱之為:自我中心。“自我中心”并非我們通常所說的“自私自利”,而是幼兒心理學中的一個術語,即幼兒常常依賴于自己的想法而非事物的客觀特點,僅從自己的角度去觀察和認識外部世界,認為每個人看到的世界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樣。心理學家皮亞杰曾舉過這樣一個例子:兩個男孩去給媽媽買生日禮物,7歲的男孩選了一串珠寶工藝品,3歲半的男孩則選擇了一輛小汽車,小心地包裝好送給媽媽??梢钥闯鲞@個3歲半男孩的行為就是“自我中心”的,因為他沒有考慮到媽媽的興趣與自己的興趣并不相同,當然這并不是自私。此外,幼兒的自我中心思維與泛靈論思維、前因果思維、具體形象思維、直覺思維等都是分不開的。

及時個故事中小班的幼兒總是按照自己所看到的形象來畫畫,例如,麗麗在觀察覓食的螞蟻時,她只關注螞蟻,而忽視周圍其他的東西,因此螞蟻就是她眼中最重要、較大的形象;樂樂的爸爸工作忙,很少蹲下來陪樂樂玩,矮小的樂樂看到的更多的是爸爸的腿走來走去,所以樂樂的畫中爸爸的腿占身體的比例特別大;而小葉子知道衣服是穿在身體上的,所以就直接在身體部位畫了圈圈來代表紐扣,而且認為其他人也知道這是紐扣。

第二個故事中的對話讓我們覺得很奇怪,佳佳和叔叔的溝通似乎存在問題,這是為什么呢?事實上佳佳看到了貓在汽車上抓出痕跡,她設想叔叔也和自己一樣知道是貓抓的,所以一開始佳佳只說“它”爬上了汽車,還用爪子抓車,她以為叔叔知道自己在說貓。這也是由佳佳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導致的。

第三個小故事中安安的反應也是自我中心的,因為她在用點頭回答爸爸的問題時,沒有考慮到爸爸是看不到自己的。這是幼兒自我中心思維的一個典型表現。

心理學家怎么說

心理學家皮亞杰通過一系列實驗發現了幼兒自我中心的思維特點,如著名的“三山實驗”,不僅證實了幼兒具體形象性的思維特點,也說明了幼兒僅會根據自己看到的而非從玩偶娃娃的角度進行選擇的特點,這表明幼兒還不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來觀察現象、分析問題。此外,還有一些經典的實驗也表現出幼兒自我中心的思維特點。

皮亞杰關于幼兒自我中心思維的實驗

在皮亞杰的一個研究中,實驗者將一個男木偶和一個女木偶懸掛在一條繩子上,男木偶在右側、女木偶在左側,并讓幼兒清楚地看到;然后實驗者一手拿著繩子的一頭,走到一個屏幕的后面,讓幼兒暫時看不到這兩個玩偶,這時,實驗者讓兒童來預測:如果實驗者向右拉繩子,哪一個木偶會首先出現。幼兒做出回答后,實驗者又把木偶藏到屏幕后面,重復問相同的問題:“如果再向同一側移動,哪一個木偶首先出來?”這個程序重復了幾次,每一次幼兒的回答都非常正確:男木偶。

但實驗后來發生的事情讓人吃驚:幼兒做出了相反的、明顯錯誤的預測!這時,研究者問幼兒為什么預測是女木偶先出來,一個最普遍的回答是:“每一次都讓男木偶首先出來不公平,現在該輪到女木偶了。”

這個實驗說明幼兒將自己對公平的認識注入了實驗環境,表明了其自我中心的思維過程。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

自我中心是學前期幼兒思維和認知發展的必經階段,幼兒教師在教學和生活中,要選擇適合幼兒思維方式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具體建議如下:

(1)將自我中心的認知問題與道德問題區別開來。不能簡單地將幼兒自我中心的行為指責為自私、不道德或性格缺陷,更不要隨意斥責或批評幼兒。事實上,自私是以自己為中心而忽視他人的觀點,而幼兒的自我中心是不了解別人會與自己觀點不同的事實。因此,幼兒本身也感覺很無辜:“明明我是對的,為什么大家還要批評我?”

(2)精心、巧妙地設計教學。例如,面對面教幼兒做操的時候,要按照幼兒的左右方位來做動作,需要幼兒活動左手,教師就要用右手做示范;將抽象的音樂意象再現為幼兒生活經驗中的場景,讓幼兒可以從自己的角度欣賞曲子;教學時多提供實物和圖片,盡量提供足夠數量的同類型玩具、圖書,避免幼兒爭搶影響教學過程等。

(3)做中學的科學活動。幼兒不能從科學的角度認識客觀事物,總是相信自己的想法,這時候,可以通過提供豐富的材料和環境,讓他們自己觀察、自己動手操作,從而自己推翻自己的想法,從物我不分的狀態中逐漸分離出來。

(4)重視角色游戲和移情訓練的價值,幫助幼兒學習換位思考。好玩的角色游戲可以讓幼兒在短時間內扮演多種角色,體驗不同角色的內心世界;而移情訓練可以讓幼兒思考“如果是我,我該怎么辦”,以了解他人的情感、需求和活動。

(5)集體游戲和團體討論。集體游戲既可以給幼兒帶來游戲的娛樂,又可以引導幼兒遵守規則,在同伴交往中認識到合作和分享的重要性,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此外,集體游戲的時候,教師還可以讓幼兒討論怎么玩更好,讓他們意識到別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樣。

給家長的建議

對于父母來說,幼兒的自我中心既會帶來快樂又容易讓人生氣??鞓穪碓从诤⒆拥囊恍┛尚Φ挠^點;生氣是由于孩子對外界的一切思考都是圍繞著他自己進行的,無法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和實際情況。父母需要接受孩子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同時也要幫助孩子消除因自我中心而產生的行為問題,具體建議如下:

(1)接受孩子的自我中心思維,以尊重為主、引導為輔。事實上,成人不也經常以自我為中心考慮問題嗎?有時候我們會抱怨一直不下雨,偏偏要出門的時候就下雨了;一直沒有電話,偏偏準備休息時來了電話;偏偏有急事的時候路上堵車……因此,像看待自己的自我中心一樣以平常心看待孩子吧,不需要次次都糾正,要知道,過了學前階段他就沒有這么多可愛的想法了。

(2)轉移家庭成員注意的焦點,不要一味地圍著孩子轉。如果父母經常說“我不吃,全都給你吃”、“都是給你買的”、“寶寶想去哪里玩,我們就去哪里”,孩子會更加深信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又怎能學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呢?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媽媽工作時和他游戲時一樣不想讓人打擾,爸爸媽媽和他一樣喜歡吃美味的食物,爸爸媽媽生病時和他生病時一樣不舒服……

(3)通過隨機的移情教育,讓孩子感同身受。例如,當孩子總是不愿意把自己的玩具給玩伴玩時,媽媽可以問他:“如果你去別人家里玩,別人不讓你碰他的玩具,你會開心嗎?”當媽媽生病難受需要安靜休息時,媽媽可以問他:“寶寶感冒的時候是什么感覺?是不是也想安靜地睡覺呢?”通過這種比較,讓幼兒體會別人的感受。

(4)把握要求孩子分享的“度”。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學會分享就是克服了自我中心的行為問題,雖然分享、大方、謙讓是傳統觀點中好孩子應該具備的特點,但過度要求年幼的孩子將喜愛的東西與他人分享,雖然能夠促進孩子的社會化進程,卻可能導致其需求得不到滿足,埋下心理問題的隱患。分享、中庸、和諧固然有意義,難道維護自己的權益、捍衛自己的利益就不重要了嗎?孩子也需要懂得什么時候需要分享、什么時候要保護自己。

(5)讓孩子體驗自我中心的自然后果。比如第三個小故事中安安的爸爸,就可以在和安安打電話的時候也不說話,讓安安體會一下接電話聽不到聲音是怎樣的感覺。

……

媒體評論

兒童養育,為父母本能、自然之事。然時至今日,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鼠標一點,育兒知識便信手拈來。不難發現,這些育兒知識看似繁多,卻多有互相矛盾之處,到底誰是誰非,似乎難有定論,令年輕父母和學前教育工作者迷茫?!锻敢曈變盒睦硎澜纭愤\用兒童心理學的原理分析了大量幼兒教育中的真實案例,向年輕父母及幼兒教師提出了正確應對的教育策略。閱讀此書,教育者可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閱讀本書,我獲益匪淺,愿意向廣大讀者推薦。

——鄒小兵(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本書鮮明地體現了通俗易懂、生動活潑的寫作風格,簡單明了地讓讀者得到想要的知識和指導。本書的寫作對一個學院派專家來說,是一次比單純的理論研究更艱巨的再創造過程,非常難能可貴。許多時候,把事情說簡單比說復雜要困難得多。我欽佩馮教授以普通人的視角,而不是以專家的傲慢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傳道、授業、解惑的情懷。

——田欣(獅子嬰幼公學總裁)

讀完本書后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書中描述了99個幼兒日常生活中鮮活生動的小故事,介紹了25個世界經典的心理學實驗及其研究成果,教會我們透過幼兒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各種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和目的,并從尊重人格、滿足需求、引導發展出發,為幼兒教師和家長提供了375條有益的指導策略。本書呈現出來的教育智慧讓教育的大道理更人性化、更簡單,如同一泓清泉滲入心靈,是精神和行動的滋潤,是關愛和智慧的凝聚。

——陳思橈(廣東省軍區幼兒教育辦公室高級教師,一個8歲孩子的母親)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復制這條信息,打開?手機淘寶 ?即可看到【歐洲站女包2016春夏新款潮兩用包帆布雙肩包女士歐貨百搭旅行背包】¥AADihSLO¥

2016-03-27 18:13:3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不錯的,我是學早教的,有很大啟發。推薦家長都看看

2016-08-24 12:44: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感覺是給幼兒教師看的,買的時候沒好好看介紹,不過也多少有幫助

2015-08-19 10:40:54
來自neptune**的評論:

一口氣買了三本關于兒童心理學的書,這本是我最喜歡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一位新手媽媽,這本書不但能給我做母親的指導,對我在工作上也有所啟發

2015-05-07 16:30:5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從家長和老師兩方面給出了很完善的建議,學習很多!很不錯的一本書!

2016-05-12 11:23: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還不錯,很多案例還不夠詳細,沒有我看過的另外一本幼兒類書更透徹

2016-12-05 13:31:1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寫的生動淺顯,我最近學習了心理學的部分知識,所以看起來覺得有點太簡單了,不過還是很推薦購買的。

2017-04-22 21:58:3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口氣看完了。。平時沒有留意小孩的一些動作以及動作背后的原因,看完書后,似乎更加細心的觀察自己的小孩了。。。還是有收獲的

2016-06-07 14:48:19
來自柚***2(**的評論:

做為一個幼兒園一線老師不是很喜歡這樣的書,感覺跟想象中的不一樣,更喜歡實際一點的書,質量還是棒棒噠

2017-03-21 20:12: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通過此書,可以對幼兒的心理有所了解,他的所思,所做,所想。

2014-07-29 16:35:0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剛看了幾頁就發現說到我心坎了,確實寶寶的問題千奇百怪,做的夢也千奇百怪,有時覺得可笑,但現在我會站在她的立場上看待,尊重她,尊重她的前因果時代。不錯的指導書。推薦。

2015-01-27 10:55: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通過此書,可以對幼兒的心理有所了解,他的所思,所做,所想,我能夠融入他的世界~

2014-04-17 23:01:40
來自6天天天**的評論:

萬千教育學前·透視幼兒心理世界:給幼兒教師和家長的心理學建議 用兒童的眼光看待問題。想要更加了解兒童,就看看吧。

2017-09-10 20:38:1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本書系統性的囊括了從幼兒的角度去認識世界,讓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從新的視角去認識孩子們。每一章節前都有舉例的小故事,之后是案例分析、專家解析,接著就是我們最要關注的"給教師和家長的建議",最后,文章會給你一個簡短卻不簡單的"重要參考",如果你在面對孩子時會遇到不懂孩子或任何難題時,這本書絕對是你的好老師,好幫手!

2014-07-12 14:53:3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馮夏婷 教育心理學博士,副教授。1986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系學前教育專業,獲學士學位;1991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心理學專業,獲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于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心理學專業,獲博士學位。從事幼兒心理與教育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25年。是《媽咪寶貝》《家庭教育》等育兒雜志的專家顧問和撰稿。書本內容實用

2016-11-02 14:53:1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自己從事與幼兒美術工作,深知在和孩子們溝通時,了解孩子們的心理相當重要,因材施教,這個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尤其是做一輩子。

2015-08-01 16:52: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實踐性很強,家長、老師分別該怎么做都寫的很清楚。

2017-09-20 21:52:21
來自伊人淺**的評論:

幼兒心理好多案例分析都有著落了,很棒的一本書!

2015-09-18 23:15:47
來自遇上了**的評論:

買了三本關于幼兒心理的書,收獲最大,最喜歡的,就是這一本了。家長們都應該要看一看。贊

2015-09-11 04:27:18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內容挺好,給讀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了解幼兒心理世界的渠道

2017-09-21 06:06: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我現在剛剛看了三分之一感覺還不錯呢,有興趣的寶媽?我的微信420794701一起探討幼兒心理世界!

2016-04-26 09:14:49
來自cathie**的評論:

這本書每個章節都先舉幾個例子來引入主題,讓讀者更直觀地感受到主題要說什么,然后引用國內外論點來解釋例子出現的現象,最后給老師和家長兩個角色不同的建議,很棒很實用,值得購買。

2015-03-23 10:53: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一直想擁有這樣一本書:將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與幼兒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完美結合,這本書完美的做到了這一點。給幼兒教師,家長,教育學,心理學老師都有很好的啟示。

2015-06-08 16:38:2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很不錯,具體問題有解決方法,讓家長很容易明白,比光說理論要生動的多,看完以后對幼兒心理活動產生興趣,從而更好的想要學習更多關于幼兒心理學的知識。

2015-09-01 08:49:12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萬千教育學前·透視幼兒心理世界:給幼兒教師和家長的心理學建議 讀起來很容易理解,分別從幼兒的各個特點來給予實例和分析。并對教師和家長提出意見。如果可以更系統化的按照幼兒的時間年齡順序來編寫就更有實際引導性了。

2017-08-14 16:34:47
來自5165990**的評論:

小孩的心思很難猜,不要說心思,即便是他們的語言表達,我們也很容易理解錯誤,因為我們已經受環境的影響太多,所以很難用簡單的視角去理解孩子的世界,看了這本書,會發現其實孩子的世界很簡單,很多時候真的是我們想的太復雜了

2015-05-28 16:16:27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這是一起買來的書里面最喜歡的一本書了,例子豐富且貼近生活,而且從教師家長心理學幾個緯度探討了怎么應對產生的問題,讓家長對幼兒的心理特征有了很立體的感官,很好。

2017-09-11 14:10:46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還沒來得及讀,一直想找一本幼兒心理方面的書,讀后再評吧。

2017-08-18 07:55:06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