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兒童的心理需求,敏感期特點,兒童語言、行為、情緒、性格等方面出發,對兒童心理進行了、詳細、通俗易懂的解讀,可以幫助家長和老師更好地完成對兒童的引導,有利于兒童潛能的挖掘和良好性格及良好習慣的養成,終讓孩子得以身心健康快樂地成長。
孩子愛發脾氣、過度依賴父母、厭食偏食、過度恐懼、不停嘴地說、很大了還愛吮吸手指,都是心理出了問題。
孩子的內心是五彩斑斕、絢爛多彩的,但又是脆弱無比的,保護孩子的心靈,就是在保護孩子。
語言、習慣、情緒、行為、性格,一切皆心理,一切要從孩子的心理出發!了解孩子的“心”,才能給他(她)更好的愛。
入門篇
不要讓“愛”徒有虛名——一切要從孩子的心理出發
及時章 滿足兒童的真正需求
了解孩子的心,才能給他好的愛
愛:兒童好的精神食糧
安全感:在兒童心里筑起一個安樂小窩
鼓勵: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
自由:兒童的內心是個獨立的世界
尊重:不同的位置會看到不同的風景
第二章 兒童心理發展的10個敏感期
拿什么吃什么:口腔敏感期
反復扔東西:手敏感期
哪里不平走哪里:行走敏感期
小話嘮:語言敏感期
“自私”:自我意識敏感期
“沒事找事”:秩序敏感期
喜歡“小”東西:細節敏感期
亂涂亂畫:書寫敏感期
邊“讀”邊看:閱讀敏感期
打破砂鍋問到底:文化敏感期
第三章 兒童的“心理雷區”你不要踩
心理偏盲: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強調弱點:這個弱點將伴他一生
侵犯隱私:劃出了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人前教子:傷害兒童“面子”
不當懲罰:幫他發展出更強烈的反抗
啰唆:他會生出“聾子”的耳朵
讀心篇
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解讀兒童行為背后的心理秘密
第四章 通過孩子的嘴了解孩子的心
自言自語:從外部語言到內部語言的過渡
小結巴:語言跟不上思維的表現
說謊:兒童成長路上的特有現象
放狠話:體會“詛咒”帶來的威力
選擇性緘默:兒童在向這個世界說“不”
愛告狀:兒童依賴性的表現
頂嘴:兒童的“獨立宣言”
插話:兒童強烈的表現欲
第五章 探尋兒童習慣背后的奧秘
重復做事:“兒童的智力體操”
離不開電子產品:兒童也許只是孤獨
搶別人東西:進入“自我中心期”
“屁股底下長尖”:注意力缺失
做事磨磨蹭蹭:可能缺乏興趣
喜歡“順手牽羊”:是非界限模糊
纏人:行為不獨立,內心不安定
只喜歡自己玩:兒童交際障礙的表現
“破壞大王”:探索未知世界的手段
走哪抱哪的“洋娃娃”:不安全感是主因
傷害自己:兒童表達訴求的一種極端方式
微行為:小動作中隱藏“大心事”
第六章 情緒是兒童心靈的晴雨表
微笑:不同年齡段意義各不同
哭泣:減輕壓力的一種自然方式
害怕:本質上是兒童獨立性欠缺
發脾氣:兒童身心發展的自然表現
嫉妒:一種動物本能的怨恨體驗
第七章 破譯兒童性格的心靈密碼
睡姿:流露出兒童的內心世界
涂鴉作品:顏色和線條中的心理秘密
筆跡:性格信息的載體
聲音:反映兒童情緒變化
運動:項目偏好與兒童性格密切相關
游戲角色:個人素養的自然流露
第八章 兒童性心理的發展過程
吮吸大拇指:在體驗性快感
憋屎憋尿:進入肛欲期
玩生殖器:開始探索自己的身體
偷看大人洗澡:性意識萌芽的標志
“我從哪里來?”:性意識的進一步深化
結婚的游戲:對婚姻的朦朧向
了解孩子的心,才能給他好的愛
我們總是竭力為兒童創造豐富的物質條件,盡可能滿足他在衣食住行上的要求,我們認為他應該感到足夠的幸福。但事實是——我們的孩子總是會哭泣、會生氣、會對你大喊大叫,甚至“大打出手”……
但這不應該怪兒童,其實這正是我們的失職之處。愛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學會如何愛孩子,才是人類的高明之處。與其糾結兒童“不懂事”的表面,不如進入他的內心,尋找最根本的解決之道。
“問題兒童”的背后是心理需求的不滿足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不論是植物、昆蟲還是動物,都有基本需求,如果這些需求沒有獲得滿足,就不會繁衍茁壯。而對于人類來說,除基本需求外,心理需求也可能更加重要。如果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人就會壓力過大、無法應付,甚至會導致心理或生理上的疾病。
事實上,我們現在所發現的兒童身上這樣那樣的問題,正是由于他的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的結果。例如,現在的孩子早戀越來越早,越來越多,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兒童在嬰兒期的心理需求未滿足。0~3個月時,孩子會挑選一個人作為自己的“重要他人”,讓他有“被無條件地接納和我最重要”的感受。這個人可能是媽媽或爸爸,也可以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如果他的這個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那么他就會用一生的時間,去尋覓自己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這個需求,其行為就可能表現為早戀。
那么,兒童到底有哪些需求呢?
有一篇題為《美國孩子對父母的“告誡”》的文章中給出了這樣一個生動的答案:
“我的手很小,無論做什么事,請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
我的腳很短,請慢些走,以便我能跟得上您;
我的眼睛不像您那樣見過世面,請讓我自己慢慢觀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過多地加以限制;
家務事是繁多的,而我的童年是短暫的,請花些時間給我講一點世界上的奇聞,不要只把我當成取樂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請對我的反應敏感些,不要整天責罵不休;
不要嚴厲地批評、威嚇我。您可以批評我做錯的事情,但不要責備我本人;
請給我一些自由,讓我自己決定一些事情,允許我不成功,以便我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總有24小時,我會決定自己的生活道路;
不要讓我經常重做某件事情。我知道做事是困難的,請不要試圖把我同哥哥姐姐們相比較;
請讓我和您一起娛樂,孩子需要從父母那里得到歡樂,正像父母需要從孩子那里得到歡樂一樣。”
事實上,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每一個階段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而每一個問題都與其心理、成長特點有關。只有學會站在兒童心理成長的角度出發,關注兒童的內心世界,那么,你的“愛”于他而言才會是一件幸事!
看了很有啟發
兒童心理學這本書還可以
這本書詳細概述了兒童心理學研究的內容。書中雖有不少學術用語,但是本書淺顯易懂,讀者完全能夠理解兒童心理學的不同研究方法和一些較難的概念。作者坦言,在整個實證樣本中,孩子是非常有趣的、重要的。書中的每一章都開辟了專欄來闡明具體的問題,讓讀者真正洞察孩子的世界。所有的父母都渴望了解孩子,那么這本書不能錯過。
很不錯的兒童心理學書,對我提升專業知識幫助很大,讓我在育兒路上少走彎路。
還沒看,應該還可以
囤貨!要學習,充電
還是比較實用的,對照書里面有很多小孩子的心理問題可以得到解決。
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解讀兒童行為背后的心理秘密。
為有0到8歲孩子的媽媽提供一些和孩子溝通的幫助,很不錯。
搜搜到了,是精裝版的,質量非常好,這樣的經典著作,精裝版值得收藏
兒子淘氣實在受不了了,決定買本書研究下,希望能有啟發
最近一直搞不懂孩子究竟在想什么,頭疼的很,買本書學習下,孩子的事畢竟是大事嘛
市面的此類圖書多理論而無案例,此書恰恰是理論與案例相否相成,彌補了這一空白!值得表揚!
最近在教學中遇到一些內向的孩子,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的 內心世界,希望讀這本書對我的工作有幫助。
初為人母 就要洞察孩子的內心世界 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還需要好好學習 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孩子還有美好的童年
印刷很精美,讓人看到書后有一種舒適感。最近孩子老是頂嘴,希望通過心理學的學習,尊重理解孩子,與孩子做好朋友。
兒童心理一直都是一個長期的話題,家庭教育也是每個家庭一直關注和頭疼的,這本書中的內容都是針對這一問題的,學習中
兒童令人著迷,他們非常重要。這兩個非常好的理由使我們想對兒童了解得更多一些。兒童令人著迷是因為他們和成年人既相似又不同:一方面,他們明顯有潛力發展出成熟個體才具有的各種能力;另一方面,他們具有只在他們那個年齡段特有的能力和要求,需要我們去承認、去尊重,也需要我們去關注。兒童令人著迷還因為兒童期的本質就是發展變化。
兒童心理學的目標是要通過客觀研究建立起一個能夠回答上述問題的信息基地。這樣,我們就能夠得到兒童發展本質的事實性結論,而不僅僅是一些看法。
盡管兒童心理學還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但它在過去的半個世紀左右有了長足的發展。因此,在這樣的一本書里要將它的方方面面都講清楚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
我們作為父母或成年人,總是竭力為兒童創造豐富的物質條件和優良的教育環境,并想當然地認為他應該健康快樂地成長。但是,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卻不是一分努力就會得到一分收獲。于是,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抱怨:帶孩子真是太累人了,每天晚上他都要莫名其妙地哭,真是沒辦法;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到我
本書的目的是要對現有的發現做一個總結,著重介紹近些年大家廣泛關注的問題,并對兒童心理學的本質及其成就做一說明。本書適于任何想了解兒童心理學的讀者,不論是因為他們在學校里選修心理學課程,還是因為職業(教育、社會工作、心理治療和法律),或者僅僅是對“什么讓孩子不高興了”感興趣。
每一個兒童都非常聰明,他們說的話,做的事都有一定的目的。成人需要做一個會解謎的密探,來了解兒童、研究兒童,才能真正觸及兒童的內心,真正滿足兒童的需求,兒童才能健康成長。
想對本書討論的問題做更深探討的讀者,會在每章的末尾找到相關閱讀書目。衡量本書是否成功的一個標志是,本書的讀者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激勵去繼續閱讀這些書目,進而更深入地探討這門學科。
本書寫給那些沒有任何心理學基礎知識的讀者。盡管我試圖避免過分的專業化,但是有時一些專業術語是必需的。此外,為了更詳細地說明,本書的某些特殊地方會用表格來羅列文章中講述的某些特殊問題。
“我們能留給孩子們的永恒遺產只有兩件——立足之根與飛翔之翼。父母總是有潛力獲得人類可以享受到的最大滿足感:將一個孩子養育成一名情緒穩定且成熟的青年后所帶來的幸福感。對于成年人而言,再也沒有比這更大的恩賜了;對于孩子而言,再也沒有比這更珍貴的禮物了?!?
作為父母、準父母或早期教育研究者,大家將在本書中了解有關兒童在發展過程中的優缺點,以及從胎兒期到8歲這一成長階段的新知識。書中不僅探討了在孩子誕生前,家庭在教育、社會文化和經濟等方面的考慮
本書介紹和總結了關于兒童心理學的發現和成果,回答了近些年來家長、老師和社會都廣泛關注的兒童成長方面的問題。兒童與成人相似但又不同,近些年關于兒童的研究話題歷久彌新,本書通過客觀的研究闡明了兒童發展的本質,語言淺顯易懂、結構清晰完整。
書是網上別人推薦得 感覺很不錯 現在寶寶一歲半 有很多調皮得習慣 第一次做媽媽 很多都不懂 不知道寶寶這樣做的意思 看了這本書懂了很多 值得推薦,這本書對于兒童來說,是一本非常好的說呢,,值得爸爸媽媽來讀哦。
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書,清晰地闡釋了兒童心理發展的新研究成果。它不僅提出了很多使家長和兒童研究者非常感興趣的話題,而且有理有據地給予了答案。這本易懂、有趣、充滿智慧的書,推薦給所有的家長、學生和教師。
成為孩子的目的是了解生命的樂趣,而養育孩子的目的是了解生活的美麗。我們知道,要讓一個幼兒得到較好的發展,較好的方式就是給予他無限的愛,為他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和自尊,這足以影響所有其他經驗,他將從中終生獲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