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著名幼教專家李躍兒的著作,以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為依據,以造就“因教育而美好”的家庭為目標,圍繞著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不同發展需要以及家長的期待,用自然而深情的心靈獨白、真實的生活場景下深刻的心靈對話、美好而耐人尋味的親子教育故事、典型的教育案例分析和點評,揭示并深入解決家庭教育中所可能出現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從孩子與自己、孩子與他人、孩子與家庭、孩子與學校、孩子與社會、孩子與自然等關系和相應的生活情景出發,幫助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會環境下的家庭系統地設計出一系列立足于家庭生活本身、簡單易行、效果顯著的家庭教育活動。期望讓每一位家長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為,懂得,才是對孩子的愛。
兒童教育專家數十載心血之作
父母讀懂孩子內心的早教寶典
朱永新、李鎮西、孫云曉、盧勤、周國平聯袂推薦
李躍兒,知名美術教育家、油畫家;李躍兒教育創始人,“李躍兒芭學園”創辦人;后由美術教育轉入幼兒教育,上海行健職業學院學前教育系特聘教授;曾為《父母》雜志教育答疑專家、央視少兒頻道簽約專家。著有《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誰誤解了孩子的行為》《誰了解孩子成長的秘密—關鍵期關鍵幫助》《把幸福還給孩子》《幼兒園那些事兒》等書。
2004年,榮獲第三屆中國國際家庭教育論壇“華表獎”和“形象大使”稱號。
2006年,榮獲“2006年中國幼兒教育百優十杰”(及時名)稱號。
2009年,榮獲“2009中國民辦幼兒教育十大杰出人物”稱號。
2013年1月22日,作為“教育創新者”的代表之一,參加了搜狐教育的2012年度盛典,并獲得“教育木蘭獎”。
及時章認識我們的孩子
“天使”降臨人間
了解世界,從探索家庭開始
及時節孩子精力無限的秘密——孩子的成長特征:吸收力
第二節“媽媽,你走開!”——孩子的成長特征:敏感性
第三節“沒錢買褲頭”——孩子的成長特征:階段性
第四節孩子精神成長所需要的環境
豐富的物質環境
和睦的家庭環境
懂得孩子的養育者
第二章孩子與教育
及時節孩子屬于大自然
第二節以家長為本的教育及時章認識我們的孩子
“天使”降臨人間
了解世界,從探索家庭開始
及時節孩子精力無限的秘密——孩子的成長特征:吸收力
第二節“媽媽,你走開!”——孩子的成長特征:敏感性
第三節“沒錢買褲頭”——孩子的成長特征:階段性
第四節孩子精神成長所需要的環境
豐富的物質環境
和睦的家庭環境
懂得孩子的養育者
第二章孩子與教育
及時節孩子屬于大自然
第二節以家長為本的教育
尊重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
第三節以學校為本的教育
僵化的課堂會扼殺孩子的潛能
成績好壞絕不是衡量孩子的標準
第四節以孩子為本的教育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為什么孩子不專心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成長經驗決定了孩子對事物的不同反應
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每個孩子都是的
第三章孩子與家庭
及時節孩子的問題源于成人
第二節成人的問題源于童年
第三節童年的問題源于家庭
無法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態
無法恰當地與人溝通
概念混亂
第四章了解孩子,先了解自己
及時節人際關系建構的不完善
沒有安全感
不會與人溝通
無法進入團隊
第二節人格發展的不完善
缺乏意志力
不自信
第三節情緒控制的不完善
無法控制情緒
第四節智慧建構的不完善
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沒有幸福智慧
第五章認識孩子的發展
及時節什么是發展
第二節行為能力的發展
第三節語言能力的發展
第四節社會性能力的發展
第五節情感的發展
第六節智力的發展
第六章童年的秘密之一:有吸收力的心靈
及時節吸收的奧秘
孩子對物品有天然的喜愛
成人的言行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孩子
第二節尊重孩子的探索過程
第三節什么樣的環境適合孩子成長
第七章童年的秘密之二:敏感性
0~15歲:建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
秩序敏感期
0~2歲:感官探索的關鍵時期
口的敏感期
手的敏感期
腿的敏感期
2~3歲: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
3~4歲:主體與客體探索關鍵時期
自主敏感期
執拗敏感期
敏感期
5~6歲:社會與文化認知關鍵時期
文化敏感期
社會認知敏感期
第八章童年的秘密之三:階段性
及時節孩子用身體發展自己大腦的時期——感覺運動時期
第二節早期的大腦工作——前運算時期
第三節單純使用大腦思考的初期——具體運算階段
第四節成熟的大腦工作能力——形式運算時期
第五節教育無法使孩子跨越成長的自然階段
第九章如何為孩子選擇幼兒園
及時節根據孩子的個體特征選擇
第二節根據孩子的性格選擇
第三節根據孩子具備的能力選擇
第四節根據家庭情況選擇
第五節充分了解辦園者的教育理念
第六節教師的整體教育素質是選擇幼兒園的重要因素
第七節實地考察幼兒園的硬件設施
第十章如何幫助孩子邁出獨立的及時步——適應幼兒園
及時節入園前的心理準備
父母的心理準備
祖輩的心理準備
孩子的心理準備
1.通過語言描述解決孩子的內心焦慮
2.帶孩子初步體驗
第二節準備不足會造成的問題
因分離引發安全感喪失
由“同化”到“順應”引發心理失衡
第三節入園期觀察及陪園需要注意的問題
平靜耐心
不干涉孩子
配合老師的工作
用心靈去感受
理解孩子的每一個行為
學會傾聽
1.平靜安詳地傾聽孩子
2.與孩子共情
3.游戲傾聽——疏導孩子的焦慮和恐懼
4.避免暗示
積極引導
1.引導孩子發現樂趣
2.引導孩子發現朋友
3.引導孩子發現和信任老師
正視分離
1.懷著良好的心態堅決果斷地與孩子分離
2.做好“分離適應期”孩子的身心護理
第十一章孩子性教育的關鍵期
及時節一騙二堵三訓斥產生的問題
如何回答孩子的敏感問題
與其談性色變,不如坦然應答
第二節在性別教育中如何幫助孩子
培養孩子的性別意識
1.認識成年人的身體
2.認識媽媽的乳房
3.認識男女的生殖器官,學會衛生常識
幫助孩子學習保護自己的隱私
第十二章孩子發現自我的探索期
及時節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孩子的情緒變化往往事出有因
情緒護理——心理健康的孩子更快樂
第二節尋求友誼,孩子建立人際關系的及時步
第三節問題及對策
孩子總是粘著媽媽
孩子晚上很困了,但還是不肯睡覺
不好好吃飯
交友的困惑
當孩子失意時
孩子不愿意去幼兒園
第十三章喜歡說“不”的年齡
及時節發現自我,探索權利邊界
有了安全感后,孩子開始爭取自我權利
幫助孩子確定自己的權利界限
第二節發現自我,探索“我”與事物的關系
別急著讓孩子學會分享
第三節常見問題及對策
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得很好,回到家卻經常找茬發脾氣
孩子經常假哭
不愿意和別人分享自己的物品
孩子占有欲強
以自我為中心
孩子煩躁、多動、觸摸身體某些部位
第十四章孩子為什么如此苛求
及時節規則對孩子的重要性
第二節保護孩子心中的世界
第三節三歲孩子的認知水平
第四節尊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
第五節問題及對策
孩子要求成人幫助完成一個目標
孩子的要求與成人的需求發生沖突時
孩子因為發現別人違反了原則而告狀
第十五章三歲看大
及時節三歲看大——看什么
一樣的年齡,不一樣的孩子
天生我才必有用
怎樣比較孩子,發現問題
正確評價自己的孩子
第二節三歲看大——怎么看
每個孩子天生就是一個學習者
讓孩子在書香中成長
1.選書
2.尊重孩子的意愿,講那些孩子喜歡的故事
3.與孩子一起讀書
4.避免說教
5.避免考問
三歲的孩子是怎樣學習的
三歲孩子的主要任務
附錄 家長常見問題集中答疑
有一種蔓延全國的“三年級現象”,是說這類幼兒在小學的及時年大都是班里的尖子,因為很多知識以前都學過了。到了二年級成績也行,不用功也能取得好成績。到了三年級有一些孩子就突然感到學習很吃力,因為背會的知識已經用得差不多了,之前的早期開發使得孩子把精力過多地用在了死記硬背上,忽略了大腦工作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創造,以及學習內在動力的培養。
有一個漂亮女孩被幼兒園小朋友稱做“小公主”。小公主出生之前,奶奶天天盼著兒媳能給她生個孫子。出生時,在產房外焦急等待著的奶奶發現是個女孩,一句話沒說掉頭便走。
受到打擊的媽媽發誓要把女兒養育成人見人愛的孩子。四年時間,媽媽每天把孩子打扮得像花朵一樣,無論走到哪里,都能引起別人的注意,被人稱為小公主。直到有24小時,媽媽發現女兒對事物關系的辨別能力要比其他孩子弱許多,對數字的概念竟然還不如一個兩歲半的孩子,因為她無法將“四的數字”與“四的數量”配對。
媽媽著急了,她制定出詳細的學習計劃,每天一遍又一遍地教女兒。一向嬌生慣養的小公主怎能承受這樣的重壓?所以,每次的教學都會在女兒的大哭和母親的心痛中結束。
無奈之下,媽媽將女兒轉到孩子之家,小公主的公主裙被老師脫下,換上普通的衣服。之后,不到兩個星期,小公主從一個公主變成了普通人——滿嘴臟話,行為粗暴,所有的小朋友和老師都被她打罵遍了。去掉了虛假做作的外殼,她一時無法找到真實的自我,便自然地將以前從周圍人身上吸收的不良行為表現出來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以家長為本”的案例。小公主的媽媽無視孩子的發展規律,以自己的想象和好惡左右孩子的成長軌跡,差一點害了孩子。
美國孩子心理學家格塞爾在1929年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格塞爾選擇了一對雙生子進行對比研究,在試驗之前,他已經肯定雙生子的行為發展水平是相當的。在雙生子兩歲零兩個月時,研究人員對雙生子A進行爬樓梯、搭積木、運用詞匯等訓練,而對B則不進行相應訓練。這種訓練持續了六周,其間A比B更早地顯示出某些技能。六周過后,當A能夠達到學習爬樓梯的成熟水平時,才對B進行集中訓練,發現只用少量的時間,B就達到了A的熟練水平,又經過了兩周的訓練,A和B的能力已經沒有差別了。
研究結果使格塞爾斷定,孩子的學習取決于他的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程度。如果教育以成人為本,孩子成長的真理就會被忽視,孩子的潛能就會被破壞。
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仔細閱讀,發現很符合孩子的心思。
端正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其實孩子和家長式平等的!
我們需要做的是,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使孩子在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之外,發現自身的能力和增強自信。
書中的小故事很感人,對孩子心理的分析很精辟,而教育孩子的方法即簡單具體又實用。
書中,會給我們很多提示,都我們方法,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那么,我們作為家長也先優秀起來吧
教育方法因環境不同孩子不同各有不同,但還是能借鑒一些的。
看到周圍的人仍然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相處,便會想起李躍兒老師的書,忍不住買了送給大家。
有實例有練習,讓家長學會與孩子共情,鼓勵孩子和我們合作。
媽媽必讀。幫你了解孩子,更好的教育和引導孩子
能讓孩子感覺到愛,同時化解矛盾,而不是父母說父母的,孩子說孩子的。
非常棒,透過本書去了解孩子的內心,對教育孩子很有幫助。
作為家長一定要好好從書里面學習一些實用的方法,使孩子更加喜歡你,進而聽你的話。幫助孩子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茁壯成長!
要想和孩子成為朋友,那就得尊重孩子,多積極樂觀或同理心和孩子相處。
了解孩子的問題以及父母的問題,更好的溝通才能教育出優秀孩子。
看了這本書之后才發現原來和孩子之間可以相處的很融洽,利用書上所教的方式來和孩子相處,讓我和孩子的關系不再緊張。
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他的一生,真正的了解孩子非常重要,這本書就提到了我們不知道的孩子成長的秘密,值得一看!
改變看事物的觀點和角度,心態是決定教育成功與否的最關鍵指標!
孩子永遠是家長最牽掛的人,孩子的成長永遠是家長最牽掛的事!所以為了孩子的教育投資值得!
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這套書就是提供了我們了解孩子的渠道,很好,很受啟發
教育孩子、引導孩子、挖掘孩子內心世界上,讓我更懂得了什么是教育。
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齊全的 介紹了 怎么教育孩子,要認識孩子,要理解孩子,對于我們這些80后的準父母們的幫助時非常大的,希望大家可以都互相學習。一起努力把我們的寶寶 帶好
隨著孩子的成長,我也在經常回憶甚至是反思自己成長過程中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得失,仔細觀察孩子的成長,盡量給予極大的耐心,但確實從未如此系統地思考和分析過。
沒有哪個父母不為了孩子而竭盡全力,但最美好的愿望卻不一定給孩子帶來最好的結果。必須懂得孩子需求,擺正自己態度,運用好的方法。這書提供了很多實用的方法。
李躍兒老師的書我已經買了三本了,她的書我都很喜歡。超級喜歡。寫得很好從中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呢。如果你想做個理解懂得小孩的好媽媽,她的書非看不可啊。當然,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與其他的有些一樣呢。這是不足之處吧。
,雖然我現在還沒有孩子,也不是教育工作者,但是一接觸了這種教育就深深的喜歡上了,并好象看到了自己的小時候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在這冊書里,我感到了現在我是多么的了解了兒童,并且和她們在一起是多么的溶恰,她們也覺得我比她們的媽媽更了解她們
兒童由他們自己的邏輯思維方式,他們在某些方面是我們的老師,他們有著強大的能力,敏感的嗅覺,只有認真的觀察,細心的體味孩子,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也從另一個方面讓我們對孩子多了一份寬容,一份理解,一份愛!
績好壞絕不是衡量孩子的標4準第四節UD以孩子為本的教育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為什么孩子不專心尊重孩子的個體差懂得,是最好的愛——父母讀懂孩子內心
李躍兒老師的大作,與關鍵期,關鍵幫助相似,了解孩子不同的階段,兩本書讀下來,最大的收獲是理解孩子,接納孩子,調節自己,陪孩子度過充實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