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營養狀況不僅影響其體格生長、智力發育、學習能力和疾病抵抗力,而且還對其成年后的健康尤其是發生慢性疾病的風險具有重要的遠期影響。本書按照嬰兒、幼兒、學齡前的膳食指南需要細化年齡分組,幫助家長及托管機構更好地安排兒童的日常膳食,達到平衡膳食、合理營養、促進生長發育和健康的目的。
為了幫助人們更科學合理地安排0~6歲兒童的膳食,滿足機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避免營養缺乏或營養過剩的危害,根據兒童生長發育特點和膳食營養現狀,對兒童的合理膳食提出科學建議,是一本專門為兒童制訂的健康營養指導書。
楊國軍,國家高級營養師,山東婦幼委員會委員,北京營養師俱樂部會員,中國營養學會成員,全國婦聯“種子工程”母嬰營養顧問,衛生部“NDP營養與疾病預防”講師。
前
及時章0 ~ 6 個月嬰兒喂養指南
01體格監測 / 002
0 ~ 6 個月嬰兒身長體重標準 / 003
0 ~ 6 個月嬰兒的生長發育特點 / 010
0 ~ 6 個月嬰兒的消化功能 / 013
0 ~ 6 個月嬰兒的排泄功能 / 015
0 ~ 6 個月嬰兒的智力發育 / 018
02營養需求 / 020
母乳喂養新生兒應按需喂養 / 020
用稱量體重的方法判斷母乳是否充足 / 023
人工喂養的嬰兒要按體重給予配方奶粉 / 024
03膳食指南 / 026
純母乳喂養是好的喂養方式 / 026
產后盡早開奶,初乳營養好 / 028
母乳喂養嬰兒要及時補充適量維生素K / 031
人工喂養要選擇合適的配方食品 / 033
04喂養宜忌 / 035
至少堅持純母乳喂養6 個月 / 035
嬰兒不宜喝鮮牛奶 / 036
純母乳喂養嬰兒無須再喂水 / 038
哺乳期媽媽飲食三大忌 / 039
人工喂養嬰兒兩頓奶之間要補充水 / 040
通過計算奶粉的熱量和測量體重來防止嬰兒肥胖 / 041
推薦食譜 / 043
第二章6 ~ 12 個月嬰兒喂養指南
01體格監測 / 048
6 ~ 12 個月嬰兒身長體重標準 / 048
6 ~ 12 個月嬰兒的生長發育特點 / 051
6 ~ 12 個月嬰兒的消化和排泄功能 / 052
6 ~ 12 個月嬰兒大腦和智力發育 / 053
02營養需求 / 054
逐漸減少喂奶次數,增加輔食 / 054
適當嘗試半固體食物 / 055
每天大約需要10 毫克的鐵 / 056
03膳食指南 / 058
奶類優先,繼續母乳喂養 / 058
及時合理添加輔食 / 059
嘗試食物多樣化 / 061
從6 個月開始添加泥糊狀食物 / 062
7 ~ 9 個月可添加半固體食物 / 063
10 ~ 12 個月可進食以固體食物為主的膳食 / 063
膳食應少糖、無鹽、不加調味品 / 064
逐漸讓嬰兒自己進食,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 / 064
04喂養宜忌 / 065
避免飲食單一化 / 065
輔食不宜過硬 / 066
不要強迫嬰兒進食 / 066
每日飲奶不應少于600 毫升 / 066
1 歲以內嬰兒忌用蜂蜜做輔食 / 067
嬰兒輔食也要粗細搭配 / 068
嬰兒不宜喝冷飲 / 068
防止嬰兒營養不良 / 069
注意嬰兒補鈣誤區 / 071
防止嬰兒食物過敏 / 072
缺鐵性貧血的嬰兒如何喂養 / 073
如何喂養缺鈣的嬰兒 / 075
嬰兒腹瀉時如何喂食 / 076
嬰兒食欲不佳怎么辦 / 077
推薦食譜 / 080
第三章1 ~ 3 歲幼兒喂養指南
01體格監測 / 100
1 ~ 3 歲幼兒身高體重標準 / 101
1 ~ 3 歲幼兒的生長發育特點 / 104
1 ~ 3 歲幼兒的消化和排泄功能 / 107
1 ~ 3 歲幼兒的大腦和智力發育 / 108
02營養需求 / 110
1 ~ 3 歲幼兒發育所需的營養成分 / 110
要攝入足夠的熱能和蛋白質 / 113
適當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 / 114
多吃含鈣食物 / 114
03膳食指南 / 116
從母乳或其他乳制品逐步過渡到多種多樣的食物 / 116
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 / 117
采用適宜的烹調方式,單獨加工制作膳食 / 117
在良好的環境下規律進餐,重視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 / 118
合理安排零食,避免過瘦或過胖 / 118
每天足量飲水,少喝飲料 / 119
04喂養宜忌 / 120
1 ~ 3 歲幼兒一日三餐安排 / 120
防止食物過敏 / 121
給幼兒吃水果要適度 / 122
飲食不宜太過精細 / 122
防止幼兒營養過剩 / 123
不要用乳飲料代替奶制品 / 124
改正幼兒不吃蔬菜的習慣 / 125
糾正幼兒偏食的習慣 / 125
提高幼兒吃飯興趣 / 126
不要給幼兒濫用營養素 / 127
幼兒安全飲食須知 / 128
1 ~ 3 歲幼兒膳食制作要點 / 129
不宜多食巧克力 / 131
遠離含鉛食物的危害 / 132
罐頭食品不宜多吃 / 133
少吃筍類食品 / 133
推薦食譜 / 135
第四章3 ~ 6 歲學齡前兒童喂養指南
01體格監測 / 144
3 ~ 6 歲學齡前兒童身高體重標準 / 144
3 ~ 6 歲學齡前兒童生長特點 / 147
3 ~ 6 歲學齡前兒童消化和排泄功能 / 149
3 ~ 6 歲學齡前兒童大腦和智力發育 / 149
02營養需求 / 151
有助兒童長高的食物 / 151
有效判斷兒童是否營養缺乏的4 種方法 / 153
保障足夠的鐵和碘的攝入 / 154
每天至少保障攝入200 克蔬菜 / 155
03膳食指南 / 157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 157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 158
經常吃適量的魚、禽、蛋、瘦肉 / 159
每天飲奶,常吃大豆及其制品 / 160
膳食應清淡少鹽 / 160
正確選擇零食 / 161
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障體重正常增長 / 162
注意飲食衛生 / 163
04喂養宜忌 / 164
防止兒童挑食或偏食 / 164
養成吃早餐的習慣 / 165
不宜用水果代替蔬菜 / 166
防止兒童過多吃糖 / 167
讓孩子吃點兒粗糧 / 168
飲食中要預防兒童鉛中毒 / 169
兒童運動后的營養安排 / 170
不宜吃燒烤類食物 / 170
推薦食譜 / 172
附錄
附錄10 ~ 6 歲兒童每日營養素攝入量參考表 / 177
附錄20 ~ 6 歲寶寶體重與身高計算公式 / 178
附錄30 ~ 3 歲中國正常兒童體重發育標準 / 179
附錄40 ~ 3 歲中國正常兒童頭圍發育標準 / 181
附表
表1谷類、雜豆類、薯類主要營養素含量表(以100 克可食部計) / 183
表2蔬菜主要營養素含量表(以100 克可食部計) / 184
表3水果主要營養素含量表(以100 克可食部計) / 186
表4肉類、蛋類和魚類主要營養素含量表(以100 克可食部計) / 187
表5大豆制品主要營養素含量表(以100 克可食部計) / 188
表6奶類主要營養素含量表(以100 克可食部計) / 189
表7堅果主要營養素含量表(以100 克可食部計) / 189
及時章 0 ~ 6 個月嬰兒喂養指南
“生命最初1000天”是指從媽媽懷孕開始,一直到嬰兒出生后滿2周歲,這也是國際上公認的、奠定孩子一生健康的最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營養狀況不僅會影響到孩子的體格發展和智力發育,而且還與孩子成年后出現慢性病的發病率有十分明顯的聯系。因此,0~6個月嬰兒在喂養上有著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首先,我們需要了解0~6個月嬰兒的體格發展規律,比如身長與體重的標準、生長特點、消化和排泄功能以及大腦和智力發育的情況,只有對0~6個月嬰兒進行了具體的了解,在喂養的過程中才能夠確保他們吸收到足夠的營養。
01體格監測
體格是指人體外表的形態結構,主要包括人體生長發育的水平,身體的整體指數與比例,也就是所謂的體形,體格還包括身體的一些基本情況,比如身長、體重、頭圍、胸圍等。在這里,主要分析和講述0~6個月嬰兒的身長體重標準、生長特點、消化和排泄功能,以及大腦和智力發育的情況。
0~6個月嬰兒身長體重標準
嬰兒從出生到6個月是生長和發育最快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每個月做體檢的時候,如果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嬰兒的身高、體重每次都會發生變化。那么,對于0~6個月的嬰兒來說,什么樣的身長和體重是符合標準的呢?家長要如何參考這些標準的數據,及時判斷嬰兒的生長發育情況是否良好呢?
體重、身長(身高)是判斷嬰幼兒生長發育是否正常最常見的指標,測量方法也比較簡單,因此家長可以在家中對嬰幼兒進行定期、連續性的監測,利用測得的體重、身長(身高)數據,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兒童生長標準的相應數據,即可對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及營養狀況做出評價。
目前,Z評分是WHO制訂兒童生長發育標準時采用的一個統計學指標,身長(身高)、體重和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Z評分廣泛應用于0~5歲兒童營養與健康狀況的評價。
Z評分的計算公式為:
Z評分=兒童身長(身高)或體重的測量值-該年齡兒童標準身長(身高)或體重的中位數/該年齡兒童身長(身高)或體重的標準差
Z評分的意義就是將某個兒童的測量數據與推薦的理想兒童群體數據進行比較。若該兒童的生長數據高于這個群體的一般水平,則Z評分為正值,反之則Z評分為負值,Z評分的值越小(最小為0),說明該兒童的生長狀況越接近一般水平;Z評分的值越大,說明該兒童的生長發育狀況越好或越差。也就是說,Z評分越大(正值),兒童生長指標越高于同伴;Z評分越小(負值),兒童生長指標越低于同伴。
體質指數是將體重和身長(身高)結合起來計算得出的指標,可用于判斷兒童的胖瘦程度。
BMI的計算公式為:
BMI=體重(kg)/[身長(身高)(m)]2
那么,具體如何利用Z評分來判斷兒童的身長(身高)、體重是否正常呢?最簡便的方法就是用自己測得的兒童身長(身高)、體重和得到的B M I數據,按照兒童性別和周齡(月齡),對比WH O兒童生長標準數據。
比如,要判斷兒童身長(身高)是否正常,就可采用年齡別身長(身高)Z評分來判斷。如果Z評分為-2~ 2,說明寶寶身長(身高)處于正常范圍;介于-3和-2之間,為輕度生長遲緩;≤-3則為重度生長遲緩。而介于 2 和 3 之間為偏高狀態, 通常是好事; ≥ 3 則為高身材狀態。
同樣,要判斷兒童體重是否正常,也可采用年齡別體重Z評分來進行判斷。如果Z評分為-2~-1,可判定為輕度體重不足;-3~-2則為中度體重不足; ≤ - 3 則為重度體重不足。體重不足通常會被看作營養不良。介于-1和 2之間為體重正常范圍;≥ 2可能存在超重和肥胖情況。
① 嬰兒的頭圍標準計算公式
頭圍(cm)=身長(cm) 4/10 15
頭圍的大小與腦的發育密切相關,頭圍測量可作為兒童智力發育的指標之一。
② 嬰兒身長的增長標準
足月出生的嬰兒身長平均應為50厘米,及時年大約增長25厘米,以此推算,1歲嬰兒的身長為75厘米左右,之后每年平均增長5厘米。凡是身長超過平均值的10%或低于10%的嬰兒都屬于不正常。
③ 嬰兒體重的增長標準
由于每個嬰兒在媽媽肚子里汲取的營養不同,因此出生時的體重也會有所不同。
實際上,嬰兒的體重除了與在媽媽的腹中汲取營養的不同有關,還與很多其他因素有關。簡單地說, 嬰兒的體重難以用一個恒定的值來表示, 所以情況是用一個大致的數值范圍來表示, 通常這個數值范圍被稱為正常值, 一般在標準體重± 標準體重×1 0%的范圍內。只要超過了這一范圍, 就可以稱為體重異常。體重異常有胖、瘦兩種,超過標準體重+標準體重×20%即為輕度肥胖,超過標準體重+標準體重×50%即為重度肥胖;低于標準體重-標準體重× 1 5%即為輕度消瘦,低于標準體重-標準體重×25%即為重度消瘦。
輕度肥胖和輕度消瘦屬于輕度營養不良,重度肥胖和重度消瘦屬于重度營養不良。通常年齡越小的嬰兒,體重增長的速度越快。嬰兒在出生后2~3天,由于胎糞排出體外,胎脂的吸收,以及出生后喪失較多的水分,而且初生的嬰兒吸吮能力較弱,對母乳的吸吮并不多,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的體重下降,甚至比出生時候的體重還要低,這在臨床醫學上稱為“生理性體重下降”。
到了出生第3天和第4天,嬰兒的體重可能較出生時減輕6%~9%。以3千克為出生標準體重的話,減少了0.18千克~0.27千克。過了第4天之后,隨著嬰兒的吃奶量不斷增多,嬰兒的身體對于外界環境的適應性也有了逐步調整,體重會逐漸增加,一直恢復到出生時候的體重。如果嬰兒在剛出生的時候體重下降得過快、過多,比如超出了出生時體重的10%甚至更多,或者在出生10天后體重仍然沒有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水平,那就已經不是正常的“生理性體重下降”了,媽媽應該從日常生活中找找原因,比如,喂養不當或者奶量不足,還有一些病理性原因都可能導致嬰兒體重下降。
嬰兒體重的增減也是衡量媽媽的奶水是否充足的一個重要標準。嬰兒在出生后的第2 ~ 3 天, 體重是有所減輕的, 但是隨著嬰兒的生長,在出生1周后,如果媽媽的奶水充足,那么嬰兒的體重每周都要增加0.115千克~0.2千克。0~3個月的嬰兒每周體重會增長0.18千克~0.2千克,到第4~6個月的時候,每周會增長0.15千克~0.18千克。按照體重的增長倍數來算,嬰兒在4~6個月的時候,體重是出生體重的2倍左右。
由于嬰兒的體重反映了其自出生后的身體狀況,甚至可以成為嬰兒是否健康的衡量標準,所以兒童保健專家建議,從嬰兒出生開始,每個月都應該稱一次體重,并且把每次稱重的結果標在一份兒童的生長圖上,描繪成一條體重曲線,之后再通過嬰兒體重曲線的形態和趨勢進行客觀的評價。另外,好請教專業的兒童醫師或者兒童保健專家,分析嬰兒在0~6個月時的生長情況,判斷嬰兒是否健康。
0~6個月嬰兒的生長發育特點
0~6個月是嬰兒生長最快的階段,也是嬰兒大腦和視力發育的最關鍵時期。了解0~6個月嬰兒的生長特點,有利于媽媽對嬰兒的身體狀況作出判斷,以便于媽媽在日后的養育過程中,更好地為嬰兒提供必需的營養,促進嬰兒健康發育。
① 0 ~ 6 個月嬰兒的生長特點:好體格
一般而言,大多數嬰兒在出生的時候體重為2.5千克~4千克,出生后1周內體重會出現生理性的下降,但下降的范圍不會超過出生時體重的10%,而且在出生1周之后就會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水平。從出生開始一直到6個月,嬰兒的體重平均每個月增加0.6千克,等到4~6個月的時候,體重增加到出生體重的2倍左右。
為了促進0~6個月嬰兒的體格發育,在這個時期,媽媽需要給予嬰兒必要的營養補充,以滿足嬰兒體格發育所必需的營養。比如,補充天然的胡蘿卜素,有助于提高嬰兒的免疫功能。也需要補充硒和鈣等元素,硒對于嬰兒的免疫系統有很大的幫助,能夠讓嬰兒的身體更健康;鈣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主要成分,也是幫助嬰兒強壯身體的關鍵。同時,嬰兒也需要補充5種核苷酸,這些物質能夠增強嬰兒身體的免疫功能,提高身體的抵抗能力。當然,最重要的是,嬰兒需要母乳,母乳不但有利于身體的消化吸收,而且不會對嬰兒的腎臟帶來額外的負擔和壓力,還能夠促進腸道中的有益菌生長,對減少嬰兒時期便秘的發生率有很大的作用。
②0 ~ 6 個月嬰兒的生長特點:好眼力
嬰兒剛出生時,眼球的運動是隨意的,也就是說無法聚焦,出生幾天之后,嬰兒才開始對光線有反應。嬰兒在出生3~6周的時候,能夠注視比較大的物體,能夠看清楚很明顯的圖案;2個月大的時候,嬰兒的眼睛能夠平穩地跟隨著物體移動,而且盯住物體的時間變長了;到3個月大時,嬰兒的雙眼能夠追隨移動的物體,同時頭部也會跟著轉動;等到6個月大時,嬰兒的視力增長為0.05,當嬰兒坐著的時候,身體能夠隨著頭和眼睛轉動,對于鮮艷的物體或玩具能夠注視半分鐘以上,而且有著較好的手眼協調能力,伸手能夠拿到眼前的玩具。
這個時期,也是嬰兒眼睛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媽媽必須攝取相關營養素,通過母乳喂養讓嬰兒的眼睛健康發育。比如維生素A,這是嬰兒正常視力發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如果缺少了它,嬰兒在暗黑的環境中就無法看清周圍的物體;其次是牛磺酸,牛磺酸可以維持正常視力的光化學反應,但此時嬰兒還不能依靠自身合成足夠的牛磺酸,所以必須從母乳中攝取定量的牛磺酸;還有葉黃素,也是幫助嬰兒眼睛健康發育的重要營養素,但嬰兒自身也不能夠合成葉黃素,只能從食物中獲取。所以,如果想讓嬰兒眼睛明亮的話,媽媽一定要堅持母乳喂養,因為母乳中含有豐富的葉黃素。有不少媽媽擔心自己的母乳不夠,也有些媽媽由于身體原因不能進行母乳喂養,這時媽媽需要為嬰兒選擇添加了葉黃素的嬰兒配方奶粉,這樣有助于嬰兒的視力發展。
還有一種營養素DHA(二十二碳元烯酸,俗稱腦黃金),它是一種對人體非常重要的不飽和脂肪酸,它不僅可促進腦部發育,還和眼睛發育有關。這種物質人體雖然能自己合成,但速度很慢,難以提供人體所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它在眼睛的視網膜中占有一定比例,與感光功能和視力成熟密切相關。從出生至周歲,是嬰兒視覺功能發育的最關鍵時期,持續提供的營養會對嬰兒的視力發育產生持久的良性影響。為了讓寶寶攝入一定量的DHA,母乳喂養的媽媽應多攝入一些富含DHA的食物,如深海藻類、深海高脂肪魚類(包括鳳尾魚、三文魚、鯡魚、金槍魚等)、魚油、家禽及蛋類、干果類等,這些食物中都含有比較豐富的DHA。等嬰兒可以添加輔食后,媽媽便可在寶寶的輔食中適當增加富含DHA的食物,幫助寶寶攝入一定量的DHA。
③ 0 ~ 6 個月嬰兒的生長特點:好記性
0~6個月是嬰兒一生中大腦發育的“超音速”時期。6個月時,嬰兒的頭部比出生時的重量增加1倍,達到0.6千克~0.7千克。從3個月開始嬰兒學會了笑;4個月時開始了“社交生活”;到6個月時,嬰兒開始用哭聲和喊聲來表達不同的需求,同時開始說著“嘰里咕嚕”的語言。這是嬰兒中樞神經系統不斷發育的表現,而中樞神經系統所需要的營養素也特別多,比如鐵、鋅等營養素。鋅是促進嬰兒智力發育、提高記憶力和學習能力所必需的營養素;鐵是預防貧血的重要元素,更具有神經傳遞質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嬰兒的認知和學習能力。另外,維生素B12對于提高嬰兒的記憶力和注意力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還有α-乳清蛋白,在促進神經系統發育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人體大約60%的大腦物質是由脂肪制造的,而其中35%又是DHA,作為建構大腦最主要的基石,DHA是嬰兒智力發育的必要元素,在促進智力、頭腦的敏銳度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還能幫助維護健康的神經系統,因此補充DHA也是保護中樞系統的重要措施。
0~6個月嬰兒的消化功能
0~6個月是嬰兒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良好的營養保障對嬰兒身體和智力發育至關重要。這個階段,一旦嬰兒的消化系統出現了問題,即使喂哺再多、再好的營養物質,嬰兒也吸收不了,并且可能出現營養不良和發育遲緩等后果。
根據臨床統計數據顯示,0~6個月嬰兒出現輕度消化問題的發生率高達42.6%,其中便秘占13.7%。消化和排泄功能對嬰兒的身體狀況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其原因可通過醫學知識解釋。嬰兒在媽媽的子宮里時是通過媽媽的胎盤被動地吸收營養,但從出生后吮吸及時口母乳開始,嬰兒的消化系統已經開始獨立運作,主動攝取營養,這種攝取營養方式的改變,對于嬰兒還未發育成熟的消化系統和排泄系統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這個時期嬰兒特別容易出現消化系統和排泄系統的問題。
每個生命初期的營養狀況和營養改善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在不同階段,嬰兒對營養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要有針對性地去解決不同時期的營養需求,為嬰兒提供不同的營養方案。
例如,新生兒的口腔很小,嘴唇上黏膜的褶皺很多,面頰部有著豐富的脂肪,這一切都有利于嬰兒吸吮母乳。同時,新生兒的涎腺還沒有成熟,無法分泌出較多的唾液,唾液中淀粉酶的含量也很低,因此嬰兒不容易消化淀粉。等長到3~4個月時,涎腺逐漸發育完善,唾液中的淀粉酶也逐漸增加。等長到6個月時,唾液的作用就會逐漸增強。
同時,新生兒的胃容量也很小,出生時胃容量為25毫升~50毫升,出生后第10天,可增加至100毫升,長到6個月時,胃容量約為200毫升。新生兒的胃呈水平位,只有等到會走路后,才會慢慢轉變為直立位。
還有,新生兒胃賁門的括約肌力量較弱,而幽門部的肌肉較緊張,所以嬰兒在吸飽母乳后如果受到輕微震動,很容易導致胃中的奶溢出,或者出現吐奶的情況。嬰兒胃中蛋白酶的活力也較弱,凝乳酶和脂肪酶的含量少,因此消化的能力有限,排空胃的時間也會有所延遲,排空一次可能需要2~3小時。
新生兒的小腸長度為自身身長的6~8倍,腸壁的肌層薄弱,彈力作用較小,腸黏膜的血管和淋巴非常豐富,通透性強。胃部黏膜的絨毛比較多,吸收面積和分泌面積都很大,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新生兒的消化道已經能夠分泌消化酶,但消化酶,特別是淀粉酶的活力相對于成人而言較差,而胰淀粉酶至少要等到出生后第4個月才能夠達到成人的水平。4個月大時,嬰兒的胰腺脂肪酶活力也比較低,肝臟分泌的膽鹽較少,對脂肪的消化與吸收能力都較差。因此,媽媽需要注意保護嬰兒的消化系統,既確保嬰兒得到足夠的營養,又不會損傷嬰兒的消化吸收系統。
0~6個月嬰兒的排泄功能
同樣,嬰兒的排泄功能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媽媽要在嬰兒排泄護理上花費大量的精力,而護理又細分為幾個具體的階段。也就是說,不同月齡嬰兒需要不同的護理方式。
①1 ~ 2 個月的嬰兒
1~2個月嬰兒的大便次數有所差異,有的嬰兒24小時能排便6~7次,有的嬰兒24小時卻只排便1~2次。通常,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次數較多,多呈現出黏稠的金黃色,有些寶寶的大便帶奶瓣或呈現綠色也屬于正常現象,只要沒有異常癥狀,家長無須擔心。人工喂養的嬰兒,大便多呈黃白色,也有的呈現黃色。如果發現嬰兒的大便出現了異常,并伴有腹部不適,應該立刻去醫院就診,不能隨便用藥。
如果嬰兒的大便稀少而綠,每次吃奶間隔的時間縮短,嬰兒好像總吃不飽似的,可能是母乳不足。這個時候,媽媽需要每天在同一時間測量一下嬰兒的體重,記錄每天體重的變化,如果嬰兒每天的體重增加少于20克,或者5天體重增加少于100克,這時候可以嘗試添加配方奶粉,并繼續觀察嬰兒是否變得安靜,吃奶的時間間隔是否延長。
② 3 ~ 4 個月的嬰兒
這個階段媽媽需要學會對嬰兒的大便進行聞味、辨色、觀形,從而更好地掌握嬰兒的健康狀況。糞便是衡量嬰兒是否健康的標志之一,嬰兒的營養狀況和消化吸收狀況都能夠從糞便中觀察出來。
3~4個月的嬰兒,特別是人工喂養的嬰兒,容易出現便秘的情況,通常嬰兒在排便的時候會哭鬧不止。嬰兒便秘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缺水,因為配方奶中含有較高的鈣元素,如果此時水分補充不足,就容易引起便秘。另外,母乳喂養的寶寶發生便秘通常與媽媽的飲食有關。
如果人工喂養的嬰兒發生便秘的情況,平時可適當給嬰兒喂些水。母乳喂養的嬰兒發生便秘,媽媽應調節一下飲食結構,飲食要清淡,并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以及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嬰兒便秘比較厲害,糞便在體內積聚的時間過長,不能自行排出時,可以在醫生指導下試著用小兒開塞露注入肛門,通常就能使嬰兒順利排便。不過,這種方法對嬰兒有一定的刺激性,而且容易讓嬰兒在排便時產生依賴。因此,好不要常用開塞露。如果出現嚴重的便秘,好請兒科醫生進行診治。
③5 ~ 6 個月的嬰兒
這個階段的嬰兒對于大小便還沒有控制能力,許多媽媽都會對嬰兒進行把尿把便,其實現在不提倡這樣做。在這個月,訓練嬰兒大小便還為時過早,媽媽需要做的是掌握嬰兒的排便規律,并做好預防嬰兒便秘的護理工作。因此,在嬰兒五六個月大時,媽媽不要把精力花在訓練嬰兒排尿排便上。一般嬰兒到了6個月大時,大小便會比以前規律得多,大多數嬰兒每天能夠排便1~2次,堅持母乳喂養的嬰兒每天排便的次數可能相對多一些,有的嬰兒每天多達4~5次。6個月之后,嬰兒開始添加輔食,大便的顏色和形狀都會出現些許變化,可能會呈現黑綠色或黃褐色,還可能帶些奶瓣,大便的次數也會增多,且有些發稀。這都不是病態,是添加輔食的正常現象。
由于人工喂養而導致便秘的嬰兒,第6個月添加輔食后,便秘的情況會有所改善,但是有的嬰兒卻效果不佳。如果媽媽遇到了這種情況,可以嘗試給嬰兒做腹部按摩,具體方法是用手掌從嬰兒的右下腹部輕輕向上、向左、向下揉到左下腹部,刺激大腸的蠕動,從而促進大便排出。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嬰兒便秘時不能隨便用藥,如果要使用開塞露或者其他藥物,一定要遵循醫囑。如果嬰兒大便次數較少,幾天才能大便一次,而且每一次大便之前腹部都會出現腫脹的狀況,一次性排便量過多,應該盡快到醫院進行就診,查看嬰兒是否患有其他病癥。
0~6個月的嬰兒都會使用紙尿褲,夜間更換紙尿褲也成了一件麻煩事。有的嬰兒一個晚上都不用更換紙尿褲,也不用吃奶,這對于媽媽和嬰兒來說都很好,有利于媽媽和嬰兒的睡眠。如果媽媽擔心不換紙尿褲會導致嬰兒出現尿布疹,那么夜里可為嬰兒更換一次紙尿褲。但是,如果因為更換紙尿褲而引起嬰兒哭鬧,不能很快入睡,就適得其反了,會影響媽媽和嬰兒的休息。好的辦法是在嬰兒臀部涂些護臀霜,這樣能有效地預防尿布疹。
當然,除了消化問題和排泄問題外,6個月以后的嬰兒來自母體的抗體逐漸減弱,自身的免疫功能還沒有成熟,抗感染的能力比較弱,容易感染各種疾病。所以在這個階段,父母要特別關注嬰兒的消化及排泄問題,例如嘔吐、腹瀉、便秘等,并及時給予嬰兒有針對性的護理與喂養方案。
0~6個月嬰兒的智力發育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又健康。0~6個月的嬰兒正處于生理、心理以及社會意識等方面的覺醒時期,如果這個時候大腦能夠受到適當的刺激,將有利于嬰兒的智力發展。
眾所周知,人的左右腦職能分工明確,左腦主要負責語言、邏輯、數學、順序、符號和分析等功能,通俗地說,就是運用邏輯思維把事情解釋清楚。在幼兒時期,訓練孩子背誦詩詞、學習生字、練習簡單數字加減法等,都能刺激孩子的左腦發育。右腦主管韻律、節奏、圖畫、想象、情感、創造力等,也就是說,未來嬰兒是否具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右腦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舞蹈訓練、畫畫,讓孩子做簡單的設計,以及多進行親子溝通等,都能為右腦發育提供積極的幫助。專家認為,嬰兒的左右腦應該均衡發展,在適當的時期對嬰兒的左右腦進行適度開發,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不同成長階段,激發嬰兒左右腦潛能的方法也不同。對0~6個月的嬰兒來說,需要根據不同的發育情況和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激發嬰兒的左右腦潛能。對于左腦開發,好的方式是進行“親子共讀”。父母每天給嬰兒讀20分鐘左右的故事,從小讓嬰兒聽兒歌和故事,盡管嬰兒這時候還不太懂,但是這些語言信息會在他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為日后的語言發展打好基礎。而捉迷藏是開發右腦最能產生立竿見影效果的游戲。父母可以先把東西移出嬰兒的視線范圍,再讓嬰兒去找,有助于促進右腦開發。同時,用“音樂浴”熏陶嬰兒,可訓練嬰兒的聽覺。還有,把嬰兒的房間布置得色彩柔和而又漂亮,美麗的色彩也能刺激嬰兒的右腦發育。
是一位二胎準媽媽,大娃身體不太好,以前孩子吃什么只是自己摸索著,孩子增加什么輔食,應該什么時候添加,都不太明白。所以,結合自己養娃的經驗,非常希望能用科學知識來指導自己養二娃,剛好看到《中國0~6歲兒童膳食指南》這本書,就買了。收到書后,迫不及待的翻了一遍,內容非常實用,感覺自己以前的一些育兒方法真的是不科學。一定認真學習,好好當媽!!!
非常不錯,下次還會購買
準備二胎,可以跟著書本科學育兒了
年輕家長必備的兒童膳食指南。
看起來還不錯,稍后再評······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好書,很細統,適用!
學著做起來
有指導家長喂養兒童的作用
寶爸寶媽們值得購買,可以作為育兒的參考書
孩子六歲了,不適合看這本,而且基本沒有圖,不太容易看下去
兒童飲食我認為還是應該去繁就簡。不要搞得太花哨,以前的人吃東西本來很簡單
速度挺快,家有三歲寶寶,平時不喜歡吃蔬菜,買了這本書以后學著按膳食比例搭配著給她吃,很喜歡。很實用
用了一段時間才來評價,真心不錯!里面有很多指標的標準值,還有具體的喂養指南,我家寶寶才2個多月,真是幫我解決很多大問啊
我家寶寶喂養的有點胖,朋友推薦,看了書才知道原來奶粉是可以通過熱量和測量體重也喂養的,這樣孩子既得到了營養,又不會過剩,很實用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