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了費孝通先生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十余年間的原創文化論著共計51篇。這個時期也是費孝通先生終形成并完善“文化自覺”理論的時期,是作者畢生從事文化思考和研究的升華與結晶。本書匯集了費老一生研究文化特別是文化自覺問題的主要論著,有助于費老學術思想特別是文化自覺理論的研究與傳播,讓讀者充分了解這一理論的精髓。對黨提出的“文化大繁榮大發展”也有很深刻的指導和啟迪作用。
費孝通:1910年生,曾任民盟中央主席等職。我國著名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和社會活動家。曾獲美國馬林諾夫斯基紀念獎、英國皇家人類學會的赫胥黎獎章、美國大英百科全書獎、日本福岡市亞洲文化大獎、菲律賓“麥格賽”社會領袖獎等獎項。主要著作有《江村經濟》《民族與社會》《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其所著的《江村經濟》被認為是人類學實地調查研究的一個里程碑,其中的經典論述更是被譽為應用社會學和人類學的“憲章”。
文化論與社會學首先我說:人類學與社會學和文化論與社會學,叫法雖不同,問題是一個。要談這個問題,最方便的辦法是,看文化現象和社會現象究竟有什么不同,假使確有不同之處,就可以有兩門學問去處理它們。我們從來不說螞蟻、蜜蜂有文化,或有文化的動物,但是我們可以說,螞蟻、蜜蜂有社會,或是社會性的動物。有文化的地方,固然有社會存在,但有社會的地方,并不見得一定有文化,這個例子,很明顯地說明了,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有不同之處,從發展的層次說,社會是基層,文化是上層,從范圍上講,社會現象的領域比文化現象的廣。文化現象和社會現象,在內容上,到底有什么區別呢?我們可以這樣說:假使一種生活不全靠個體的單純經營,而需要許多個體用分工合作的方式生活,這是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說,人是社會動物,螞蟻也是社會動物,螞蟻中也有社會現象。但人和螞蟻究竟不同,不同在螞蟻沒有文化,而人有文化。動物的社會的生活是靠先天的生物遺傳的社會本能,這是本能性的生活,而人類的生活,固然也有賴生物本能,重要的是仗著學習得來的社會遺傳,后天學來的本領而生活,這種經學習而得,累積而成的,有時間空間性的生活,就是文化。假使有這么24小時,原子彈轟轟的掉下來,把人類所有記憶都轟得一無所存,文化全沒有了,人類也許還可以還原到像螞蟻一樣的社會。所以社會是群體生活本身,文化是群體生活持以進行的一種方式。社會和個人是可見的實體,文化是看不見的抽象的生活方式,是一種看不見的力量,這種力量驅策著人接近它,因而使大家近乎一致。文化和社會的不同交代清楚了,現在我們要問,在人類生活中,是否可以把上層的實際生活方式抽象出來,只剩下基層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形式。這種抽象的關系形式是普遍存在任何人類社會中,不像上層的那一部分,有其歷史性和地域性,因而有其比較性。假使能抽象出來的話,這個領域才是真正社會學的園地,也就是一般所謂純粹社會學、系統社會學所指的對象。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國社會文化變遷的研究,并在20世紀末提出了“文化自覺”的理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十六個字是他對“文化自覺”理論所作的高度概括,也是對當下文化覺醒、蛻變的前瞻性指導。
康梁維新的著力點是把同光的洋務運動之“器物層次的現代化”轉進到“制度層次的現代化”。中國的現代化對傳統中國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它顛覆了中國二千年來構成的一個自成體系的文明秩序。誠如陳寅恪所說,是建基于儒家的三綱六紀的。名教綱常是儒家文化價的制度化的呈現,可稱之為“制度化的儒學”。但從洋務到維新到辛亥革命到新文化運動,它們對中國傳統文化雖是愈來愈烈的批判,實際上中國文化并沒有消亡,儒學也只是被“去中心化”了,但“制度化的儒學”卻是壽終正寢了。而整個20世紀中國現代化的工作,基本上是各個領域尋求新制度的建立,也即從事于“制度的現代化”。中國三十年的現代化幾乎是與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新一波的全球化同步的。中國進入世界,世界也進入中國。中國大陸的現代化使中國百年的“現代轉向”展現了強大的發展生機,同時也因現代化(特別是它基本組成之工業化)而產生種種新問題。因而在中國崛起的強聲中,不能不冷靜地自問,中國文化自覺的終取向是什么,現代化、全球化中如何實現中國文化自覺。
很棒的一本書
領略大師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厚的學術功力
內容很好!
這本還可以
不錯,希望內容能產生對話和共鳴。
包裝還可以。內容還行吧,沒有想象的好看。
這本書,買的失敗!嚴重不建議買,可讀性很差!
包裝不錯,紙質很好,可讀性強,性價比很高,物流很快,強烈推薦!
不錯的書籍
閱讀體驗非常好,是當當網的忠實粉絲,買書必在當當網。
特價入手,但書本很精美,內容很豐富,簡述了作者一些對人生,對社會的很多看法,有些評論很深刻,很有見底,值得一讀!
物流速度快,包裝也比較好,總體來說比較滿意。
不錯,值得信賴
自己想讀的書,博大精深,值得收藏
文化的覺醒
很好!!!!!!
自信的根源在于自己。和別人相比之余而來的自信是一種優越感,說到底是一種自卑感。這使得雙方不但無法彼此尊重,更會不自覺地互相傷害。真正的自信,是從對于自己的優點產生自我肯定開始的。
很好很好很好
曾經有幸讀過費老的鄉土中國 現在想找費老的書看看 感覺特別棒
雖然是費老零散發言及報告的合集,但大師畢竟還是大師,每篇文章,總能給我很多啟示。
費老的書,好書,只是出版社呵呵支持當當網賣正品書籍。
社會學的分析比法學的分析更深刻一些,同時也相信費老的治學能力和態度。
費孝通先生的作品堪稱經典,裝幀設計也不錯,值得慢慢品讀。
“文化自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費老的書,一定要買回來拜讀,更好的了解他的文化理論,希望自己可以從中得到啟迪。
紙質還行,硬皮。這本書是把費孝通不同時期關于文化和文化自覺方面的文章湊一起編成的。對專門研究文化的人應該會有一定的啟發吧。
費孝通先生有關文化與文化自覺問題的論著文集,社會學角度闡述文化,很好的作品
買著本書是因為喜歡費老先生,收到書后并沒有失望,包裝很精美,有質感。內容圍繞著,“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十六個字來展開,對當前文化進行高度概括總結,這本書對于提高自身文化素養很有幫助,回頭給弟弟也買一本讀讀。
費孝通老先生這本書太經典了,讀第一頁關于文化與社會問題關系的論述,就被費孝通先生精彩的邏輯和優美的語言吸引,這本書是費孝通先生幾十年來對文化與文化自覺的真知灼見,需要認真地細細品讀。書的裝幀也很好,精裝、大氣、有內涵,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