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不易,守業更難,賺錢不易,守財更難。保障企業家財富得以傳承,企業得以基業長青的關鍵所在,即是對代企業主潛在經營刑事風險進行化解和預防。增訂版延續前版對企業創設期、成長期、衰退期的誤區和盲點的揭示和破解,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企業主財富保全與傳承”作為第二部分,試圖通過真實案例,揭示婚前協議、婚內協議、分居協議、離婚協議、遺囑、贈與、代持等一些傳統財富傳承法律工具的優劣勢,以及這些工具在財富保全和傳承中的作用和地位。
另,《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四)》通過后,本書增訂版即增加了“中小股東權益之自我保護篇”這一部分的內容,通過分析中小股東在撤銷權、知情權、利潤分配請求權等方面的適用,以期實現對中小股東自身權益的保護。
1、多年執業心得、辦案技巧傾囊相授。
2、49個典型案例,揭示企業在經營管理及財富傳承中的誤區與盲點,多方位提供法律困境的破解之道。
3、以法律視角為企業家及其繼承者們指引財富傳承之路。
蔣力飛,上海市華誠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專注于公司及金融領域刑事風險預防法律服務,擅長為企業主客戶提供危機處理、家族企業治理籌劃等法律解決方案。
上篇企業主經營風險及預防
企業創設
及時章章程“陷阱”——規則之博弈
法律忠告1公司章程形同虛設,大股東自食苦果 /
法律忠告2公司“憲法”制定的秘密 /
第二章經營場所之抉擇
法律忠告3公司煞費苦心選址為哪般 /
法律忠告4誰該為公司經營場地買單 /
法律忠告5企業在征收(拆遷)中的博弈 /
法律忠告6公司經營場所的租賃須知 /
第三章注冊資本之隱患
法律忠告7瞞天過海虛報注冊資本,卻難逃法網恢恢 /
法律忠告8股東借助第三方墊資進行出資有風險嗎 /
法律忠告9股東出資暗度陳倉,隱患重重 /
法律忠告10皮包公司還敢買嗎 /
法律忠告11受讓分期繳納出資公司股權的風險 /
第四章出資方式之較量
法律忠告12錢不夠,照樣開公司 /
法律忠告13為友墊資,反受其害 /
法律忠告14公司欠錢不還,債權人巧成股東 /
法律忠告15想過用公司的錢增資嗎 /
法律忠告16知識產權出資不當,投資人惹禍上身 /
法律忠告17慧眼識才送干股,英年早逝惹爭議 /
法律忠告18股權出資,你知多少 /
法律忠告19公司背后的秘密 /
企業成長
第五章股東風險的規避之道
法律忠告20公私財務混同,股東背債無限 /
法律忠告21濫用股東權利引官司上身 /
法律忠告22不當關聯交易的監控 /
法律忠告23為公司擔保,股東賠上千萬家產 /
法律忠告24股東與經理身份重合招致牢獄之災 /
法律忠告25股東突然身故,公司遭受重創 /
法律忠告26以公司名義買房卻成了他人嫁衣 /
第六章企業管理的智慧之道
法律忠告27企業中堅力量的激勵與規制 /
法律忠告28把好企業的財務關 /
法律忠告29企業交易中的“反腐” /
法律忠告30如何掌控公司“意志” /
第七章員工紐帶的維系之道
法律忠告31公司機密遭竊,難行維權路 /
法律忠告32惡意欠薪,鋃鐺入獄 /
第八章財務會計的嚴謹之道
法律忠告33不當處置會計資料是犯罪嗎 /
法律忠告34小發票,大文章 /
法律忠告35小股東難討公司盈利,誰之過 /
企業衰
代持風險無處不在,運用至財富管理和傳承時,應謹慎規避風險,在保障合法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將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內。
1.謹慎篩選代持人。
被代持人在選擇代持人時,要對代持股人的相關信息,比如信用、個人經濟和債務狀況、婚姻家庭情況、身體健康狀況等進行了解,做到知己知彼,以免因代持人自身信用、債務、婚姻家庭等原因導致代持財產被轉移隱藏、分割或被執行,從而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2.避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規定而選擇代持方式。
某些具有身份限制的特殊群體在進行財富管理過程中,應盡量避免違反法律法規的限制而進行投資獲益,否則即便尋求他人代持,一旦發生代持爭議訴至法院,可能會被認定為無效,而無法實現對代持財產的控制。
3.規范簽署代持協議,明確代持具體內容。
首先,應明確約定代持財產及利益歸屬。為保障被代持人的利益,代持協議中應明確代持財產屬于被代持人所有,固定代持人是名義持有人,代持財產所產生的所有權益均歸屬于被代持人。如果是股權代持,可詳細約定代持人參與目標公司活動的方式,要求代持人根據被代持人的指示,對公司進行相應的經營管理、行使股東權利、享受股東收益等。
其次,明確約定代持財產在代持人出現離世、離婚等特殊情況下的處置方式。即,在代持人意外死亡、夫妻離婚或分家析產的情況下,代持財產不得作為遺產或共同財產予以繼承或分割,可根據被代持人的指定變更至他人名下。同時,也可以將代持情況及財產的基本信息提前告知代持人的家屬,并要求其作出相應的保障。
第三,明確約定違約責任。應明確代持人出現不按協議約定履行義務的情況時或代持人的行為造成被代持人損失時,代持人所應承擔的賠償責任,可以約定巨額違約金,以此來限制代持人肆意處分代持財產,提高代持人違約成本,來降低風險發生。
如有條件,好將代持協議進行公證,增強代持協議的公信力,并將代持情況告知代持人的利益關系人,固定和收集相關人員已知悉代持事實的材料,以免未來出現代持糾紛時,利益相關人拒絕承認代持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