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先秦、漢魏南北朝、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七個階段分章展開中國古籍校勘史的研究,重視經史子集四部各自的校勘發展史以及相關學科發展水平對特定時代校勘的影響,闡明各歷史時期古籍校勘的文化背景、主要成就、主要特點和主要方法。
羅積勇,1961年生,湖南省衡南縣人。現為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修辭學會理事,湖北省楹聯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是漢語修辭學、詞匯訓詁學、古代文體學和中國古典文獻學。已出版專著三部。主編論文集一部,參與編撰語文工具書兩部。在《復旦學報》、《武漢大學學報》、《人文論叢》、《長江學術》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38篇。完成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兩項,主持在研科研項目三項。參與在研科研項目兩項。 李愛國,男,1973年生,湖北嘉魚人。湖北科技學院講師。 黃燕妮,女,1979年生,湖北大治人。湖北師范學院講師。
及時章 校勘的初始階段 及時節 先秦有關校勘的記載 第二節 西漢劉向、劉歆奉詔校勘整理國家藏書 第三節 漢末鄭玄等學者的校勘業績 第四節 小結 第二章 魏晉南北朝的校勘 及時節 魏晉時代經籍的校勘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史籍的校勘 第三節 顏之推的校勘 第四節 陸德明《經典釋文》中的校勘 第三章 唐五代校勘 及時節 唐五代正字、石經、韻書編撰與校勘 第二節 《五經正義》中的校勘 第三節 郭京《周易舉正》中的校勘 第四節 顏師古的校勘 第五節 司馬貞、張守節對《史記》的整理校勘 第六節 《文選》李善注中的校勘 第四章 宋代校勘 及時節 館閣校勘 第二節 集部典籍之外的私家校勘 第三節 集部典籍校勘 第四節 宋人筆記中的校勘成果及其水平 第五章 元代校勘 及時節 元代的文化政策 第二節 政府對古籍的校勘 第三節 私家刻書的校勘 第四節 醫籍的校勘 第五節 宗教文獻的校勘 第六節 校勘名家胡三省和吳師道 第六章 明代校勘 及時節 明代的官方校勘 第二節 明代的私家校勘 第三節 明代的醫籍和道教典籍校勘 第七章 清代校勘 及時節 清代的官方校勘 第二節 清代的私家校勘 參考文獻
中國古籍校勘史
我同學的著作,買一本來支持一下。
該套書整體不多,就是定價有些偏高,適合在活動時入手。
非常好,很喜歡,開卷有益,還會經常購買的!并會向同事、朋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