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十大好書(深圳讀書月)/《新京報·書評周刊》秋季好書(社科類)
謝維和、汪丁丁、劉東、許紀霖、劉北成、劉蘇里,鼎力推薦
劍橋大學人類學教授,英國皇家歷史學會、人類學會院士,四十年潛心文明間比較研究,畢生索解現代世界起源之創獲,敬獻中國讀者
接續并超越《英國個人主義的起源》,顛覆馬克思、韋伯等關于舊制度與現代世界"大分流"的經典理論,全新定義現代世界的本質和特征,且獨到地反思英格蘭現代化奇跡的誕生,為處在十字路口的中國帶來借鑒和反思
相關推薦: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國內目前譯本之全新修訂版,譯者再度精心完善經典)
※《經濟與社會》(第1卷)
※《經濟與社會》(第2卷)(套裝上下冊)
艾倫·麥克法蘭(Alan Macfarlane, 1941— )
英國歷史學家、人類學家,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終身院士,英國皇家歷史學會院士,皇家人類學會院士,英國科學院歐洲科學院院士。他1941年出生于印度,在英國受教育,先后在牛津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和倫敦大學東方和非洲研究學院(SOAS)學習歷史和人類學,獲博士學位。麥克法蘭在喜馬拉雅山區(尼泊爾和阿薩姆)有30年田野經驗。他還是著名電視節目制作人,在著名的"第四頻道"、"世界起飛的那24小時"系列節目擔任專家顧問。
麥克法蘭關注現代世界諸起源及特性之比較研究,研究對象覆蓋西歐、喜馬拉雅地區和日本等三大文化區域。著有關于英國、尼泊爾、日本及中國人類學及歷史研究專著20余部,被翻譯成法文、德文、西班牙文、日文、韓文、中文等多種文字在數十個國家出版。包括《英國個人主義的起源》《玻璃的世界》《給莉莉的信:關于世界之道》《日本鏡中行》《綠色黃金:茶葉的故事》《都鐸和斯圖亞特王朝英國的巫術》《歷史共同體的重建》《17世紀牧師拉爾夫·喬斯林的家庭生活》《資本主義文化》和《現代世界的形成》《啟蒙之所 智識之源:一位劍橋教授看劍橋》等。
劉北成(評議人)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歷史》編委 、世界近代史學會副秘書長。長期從事世界近代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教學與研究,在評介當代西方后現代主義思想、譯介國外史學及世界近代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著有《福柯思想肖像》《本雅明思想肖像》,主要譯著包括《論歷史》(布羅代爾),《瘋癲與文明》(福柯),《規訓與懲罰》(福柯),《合法化危機》(哈貝馬斯),《言語與現象》(德里達),《立場》(德里達),《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哈貝馬斯),《美國的故事》(房龍),《白銀資本》(貢德·弗蘭克),《歷史研究》(湯因比) 。
管可秾
麥克法蘭著作中文簡體版的惟一譯者,已翻譯出版《英國個人主義的起源》《玻璃的世界》《日本鏡中行》《給莉莉的信:關于世界之道》《啟蒙之所 智識之源:一位劍橋教授看劍橋》等多部麥克法蘭的著作。
目錄
鳴謝
致中國讀者
01 怎樣提問
02 戰爭、貿易和帝國
03 現代技術
04 資本主義的起源
05 物質生活
06 種姓和階級
07 文化
08 家庭、友誼和人口
09 公民社會
10 權力和官僚制度 目錄
鳴謝
致中國讀者
01 怎樣提問
02 戰爭、貿易和帝國
03 現代技術
04 資本主義的起源
05 物質生活
06 種姓和階級
07 文化
08 家庭、友誼和人口
09 公民社會
10 權力和官僚制度
11 法律和暴力
12 教育、語言和藝術
13 知識
14 統一之神話
15 宗教和倫理
16 民族性
17 英格蘭道路
參考書目
評議(劉北成)
印象記01 牛仔麥克法蘭(方麟)
印象記02 麥氏講座的誕生(余婉卉)
致中國讀者
2011 年3 月,中國清華大學邀請我做及時屆"王國維紀念講座"的演講人。這次珍貴的機會和殊榮促使我作出努力,將我畢生索解現代世界之謎的許多思想和心得,包括已發表的和未發表的,匯為一份綜述。
因此,本書是我畢生思考現代世界起源問題的集成。四十年來周游歐洲、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尼泊爾、日本和中國,我深入觀察了各文化之間的異同,此外我也盡可能廣泛地閱讀了當代的和經典的歷史學、人類學和哲學著作。這為我的思考奠定了基礎。
現代世界的誕生是一件罕事,我先前對此的認知嘗試已經以一系列著作發表。《英國個人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English Individualism)可視為其中及時部,并在我的探索脈絡中承前啟后,此書已有中譯本面世;幾部后續著作,特別是《資本主義的文化》(The Culture of Capitalism)、《為了和平的野蠻戰爭》(The Savage Wars of Peace)、《現代世界之謎》(The Riddle of the Modern World)、《現代世界的形成》(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繼續討論同一主題, 不過尚未譯成中文。
雖然當前這本書基本上只談英格蘭而不及其他,但我是有的放矢,專為中國讀者而寫作的。我的意圖是向我的中國朋友、我的系列講座的聽眾和本書的讀者解釋英國文明(British civilization)發展史的某些特點,以期對他們了解西方有所助益。關于中國讀者會對什么內容感興趣,我評估的依據是我自1996 年以來偕同妻子莎拉·哈里森對中國的八次訪問,以及我在劍橋對若干名中國研究生的教學。
在十五年的歷次訪問中,我目睹了中國如何發生可驚可羨的轉型,又如何在技術和物質富裕方面大步趕超西方。我也見證了中國與西方之間的"文明沖突"(clash of civilizations)——并非以一種公開的、侵略性的方式,而是在價值觀和文化等更深層面。為了更好地了解這種對抗,我們似乎有必要探索西方及時個工業化國家的某些內在動力。
東西方之間可以怎樣互相尊重和互相借鑒歷史?長期以來我對這個問題深感興趣。曾有一度,我結合尼泊爾和日本的情況研究這個問題,但是現在,中國成為了最富于戲劇性的交叉比較案例,這既是因為它幅員遼闊和歷史悠久,也是因為它的工業和經濟飛速發展。
中國未來面臨的中心問題是,怎樣做到一方面保持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個性,屹立于風詭云譎的21 世紀,一方面充分汲取西方文明所能提供的養分。中國面臨的另一個重大問題,類似于西方在走向充分現代(modernity)的過程中遭遇的問題,那就是社會凝聚(social cohesion)問題:何種因素能將一個文明團結成整體?致中國讀者
2011 年3 月,中國清華大學邀請我做及時屆"王國維紀念講座"的演講人。這次珍貴的機會和殊榮促使我作出努力,將我畢生索解現代世界之謎的許多思想和心得,包括已發表的和未發表的,匯為一份綜述。
因此,本書是我畢生思考現代世界起源問題的集成。四十年來周游歐洲、美國、澳大利亞、印度、尼泊爾、日本和中國,我深入觀察了各文化之間的異同,此外我也盡可能廣泛地閱讀了當代的和經典的歷史學、人類學和哲學著作。這為我的思考奠定了基礎。
現代世界的誕生是一件罕事,我先前對此的認知嘗試已經以一系列著作發表。《英國個人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English Individualism)可視為其中及時部,并在我的探索脈絡中承前啟后,此書已有中譯本面世;幾部后續著作,特別是《資本主義的文化》(The Culture of Capitalism)、《為了和平的野蠻戰爭》(The Savage Wars of Peace)、《現代世界之謎》(The Riddle of the Modern World)、《現代世界的形成》(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繼續討論同一主題, 不過尚未譯成中文。
雖然當前這本書基本上只談英格蘭而不及其他,但我是有的放矢,專為中國讀者而寫作的。我的意圖是向我的中國朋友、我的系列講座的聽眾和本書的讀者解釋英國文明(British civilization)發展史的某些特點,以期對他們了解西方有所助益。關于中國讀者會對什么內容感興趣,我評估的依據是我自1996 年以來偕同妻子莎拉·哈里森對中國的八次訪問,以及我在劍橋對若干名中國研究生的教學。
在十五年的歷次訪問中,我目睹了中國如何發生可驚可羨的轉型,又如何在技術和物質富裕方面大步趕超西方。我也見證了中國與西方之間的"文明沖突"(clash of civilizations)——并非以一種公開的、侵略性的方式,而是在價值觀和文化等更深層面。為了更好地了解這種對抗,我們似乎有必要探索西方及時個工業化國家的某些內在動力。
東西方之間可以怎樣互相尊重和互相借鑒歷史?長期以來我對這個問題深感興趣。曾有一度,我結合尼泊爾和日本的情況研究這個問題,但是現在,中國成為了最富于戲劇性的交叉比較案例,這既是因為它幅員遼闊和歷史悠久,也是因為它的工業和經濟飛速發展。
中國未來面臨的中心問題是,怎樣做到一方面保持自己獨特的文化和個性,屹立于風詭云譎的21 世紀,一方面充分汲取西方文明所能提供的養分。中國面臨的另一個重大問題,類似于西方在走向充分現代(modernity)的過程中遭遇的問題,那就是社會凝聚(social cohesion)問題:何種因素能將一個文明團結成整體?
這正是西方社會的思想家曾經遇到的最關鍵的哲學和社會學命題,因為他們發現,進入一種高度流動的城市化—工業化(urban-industrial) 社會以后, 那些曾將人們團結在一起的舊有紐帶——家庭、身份等級 (status hierarchies)、固定共同體(fixed communities)、宗教信仰、政治主義(political absolutism)等——不再堅固,不再能夠凝聚一個民族(nation)或文明。以" 想像的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y) 對待一個民族只能解決部分問題,所以有些國家嘗試極度的中央集權(法西斯主義),也有些國家嘗試烏托邦式的公有制度(utopian communitarianism)(共產主義),但是這些實驗均未奏效。那么,還有什么其他選項可以替代這些右翼或左翼哲學?本書將努力交出一份答卷。
馬克思、韋伯、涂爾干等思想家在19 世紀末、20 世紀初遇到的這個問題,于今有了更大的緊迫性。隨著教育的普及、交通和通信的加速、經濟市場的全球化,隨著今人所謂"全球主義"(globalism)的種種特點的呈現,問題變得更加尖銳。
中國當前站在一個十字路口,它的物質進步有目共睹,但是它的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還有待規劃,因此在我看來,如果中國人能夠讀到一份報告,論述西方發展的現代性源于何處、性質若何、有哪些優點和長處、又有哪些代價和意外后果,將有一定的裨益。
……
麥克法蘭先生幾十年如一日,探索現代社會的起源,最豐碩,帶有總結性的成果,完整體現在這部超級文本中,論篇幅,實在不大,但幾乎每一章節、段落,甚至每一行每一個字,都令人驚訝,給人震撼。
這本書來得及時,應成為每一位關心自己社會現代化進程讀者的比讀物,床頭書。它不讓你按表對照自己的所有與缺失,而是體會一種成熟類型現代社會,應該是什么樣子,讓我們自己社會具備越來越多的現代性因素,應該走一條什么樣的道路——它不一定便捷,但卻堅實。
——劉蘇里
麥克法蘭的著作探討的是有關現代化、全球化的大課題,其研究路徑也體現了某些新的學術潮流。此外,從考察日常事物切入,將重大的學術話題寫得很有趣味,非有舉重若輕的能力不可。
這部著作充滿了精辟的創見,發人深省。尤其是,他給我們構建了一個現代化過程中的英國形象,幾乎處處都可以用來對照中國的歷史與現實。
——劉北成(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麥氏之現代英倫誕生的故事太精彩了。這種精彩,是建立在無數知識人的"尸骨"之上——他的解剖刀,幾乎將此前碰過該題的作者們,都剃得一毛不剩。
——《新世紀周刊》
內容精煉,翻譯到位,對于公民社會中信托問題的論述尤為精彩。
西方學者的書,一般都不是很好懂,但能感覺到理論、方法等問題上的心意,這是中國學者缺乏的。
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書之一,偉大的思想,偉大的著作,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書,從中可以教育我們的子女,也是我們學習的借鑒。
正版書,一直想買的,雖然折扣不低也買來看看吧。麥克法蘭學術大家。
清華人的學術夢想,世界大家的智慧言論,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本可讀性非常好的談話錄。缺少了咬文嚼字和故弄玄虛,娓娓道來的卻是一個簡單而又難以回答的問題。現代化究竟如何成功的,英國的經驗為何成為世界模板,那些不可強求的“神奇五俠”是如何臣服于“大英帝國”麾下,在冥冥之中匯集天力完成霸業。既然學會了提問,那就開始一起閱讀吧。
讀完這本書,給我的一個感覺是,作者很愛他的英格蘭。書里面提到最多的是他對英格蘭的贊美,談到了英格蘭的過去和未來。
的確是一本很好的書,雖說身為17歲的我尚且看不大懂,但對于文科的熱愛讓我一直讀了下去,這是專門寫給中國讀者的,或許能改變我們的世界觀.
對大英帝國何以產生現代性的因素,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書是作者麥克法蘭的講學錄,以娓娓道來的敘述風格,講述了現代性在英格蘭的生成。作者的理論在西方獨樹一幟,基本上是將現代性的歷史大大提前了。或者說,他論證了現代文明在英格蘭率先出現并得到發展,絕非偶然,而是因為英格蘭既為現代性的發展提供了種子又為現代性的發展提供了土壤。其中他娓娓道來的社團在英格蘭的發展歷史令我震撼,實際上正是這些社團中的相當一部分日后發展成為公司,從而使營利性公司和非營利性組織同時得到了發展。麥克法蘭的理論對西方日下頗為流行的“大分流”理論相反,而后一種理論認定西方與東方在1800年前發展水平相當,東方或許還好…
很好,這是老師推薦看的書,包裝也很好,是紙箱包裝,加上氣泡膜,很贊
適合收藏,非常有誠意的學術著作。硬殼書,分量足,知識的重量也足足的~
趁著打折買的,這本書脈絡清晰,簡略易懂,對學習英格蘭史是很有幫助
十分形象具體的描寫現代城市的誕生,有利于了解城市的發展歷史。
整體非常佩服作者的學術態度,不像國內那些混飯吃的教授、院士之流。作者的人格魅力從作品內容上可充分感受,顛覆了曾經學習過的被篡改過的歷史!
包裝不錯,整體好,而且印刷很正,性價比高, 排版也可以。內容讀后評價。
一本好書,在人類社會進程中英國是極為特殊的國家,幾經重大變化而未發生流血革命,且近幾百年來始終處在發達國家第一梯隊,其內在原因值得人們研究。
看了這本書大致能理解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石之稱的緣由。
無數人都在探究歷史的起源,也在探究人類的起源,人們都在關懷終極問題…………………………………………………………………………現代世界如何誕生,也成為一個永恒的話題
任何有機會在英國長期居住或短期逗留的中國人,都不妨讀讀這本書,深入了解一下英格蘭人所有的與生俱來的品質和特點。并對我們自己,和所在的國家產生一些思考。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的麥克法蘭教授的一部力作。
現代性的誕生麥克法蘭注重點點滴滴的細節,這是去宏大敘事的研究范式,是值得提倡的!
透過英格蘭的發展史,深刻演繹現代西方世界的誕生和發展歷程
英國佬果然很自戀!現代世界起源于英國,跟歐洲其他國家以及文藝復興什么的都沒有關系!這種結論都敢說出來,簡直喪心病狂拉仇恨啊!不過對當時英國的分析非常具體,也是一本非常好的社會學材料。
了解現代社會形成必看書,把現代社會的誕生、與傳統社會的區別剖析得清楚明了,看了愛不釋手、受益匪淺。
紹了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國家,英國在世界崛起的社會發展史。以及它對二十一世紀中國崛起的經驗和教訓。
麥克法蘭思想核心就是英國個人主義。個人主義,擺脫血緣關系的羈絆,產生個人之見的契約關系,產生市場化的流動性,產生了協作和交易,產生了理性的眼光和科學,產生了孤獨與友誼愛情,產生了法制與民主體制,一句話個人主義產生了現代性的各個元素,產生了現代社會。
麥克法蘭的這本書,絕對是一本經典之作。十七講內容,講講精彩。分析非常透徹。戰爭、貿易、技術、文化、公民社會、法律、官僚制度、教育、宗教等在現代世界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都一一進行了論述。非常值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