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秩序因他而改變,人類的世界觀因他而升華。
以人類學的眼光和說故事的獨特方式重新詮釋蒙元時代
《紐約時報》暢銷書 連續13年穩居亞洲歷史人物傳記之冠
杰克•威澤弗德(Jack Weatherford ),著名蒙元史專家,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人類學博士,及時位從蒙古成吉思汗大學獲得人類學榮譽博士學位的學者。曾為美國明尼蘇達州圣保羅市麥卡利斯特學院人類學教授。2013年退休后,正式遷居蒙古,開展對蒙古帝國歷史更深入的研究。
其代表作有:《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印度締造者》《鄉根》《野蠻與文明》《金錢簡史》。為寫作《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一書,作者用18年的時間游歷蒙古,并深入研究文獻資料?!冻杉己古c今日世界之形成》一書深深影響并改變了人們對成吉思汗及其蒙古帝國歷史作用的看法,曾被翻譯成25種語言。2007年,蒙古總理授予杰克•威澤弗德代表蒙古較高榮譽的“北極星勛章”。
致中國讀者/10
代序:另一種視角的蒙古史/16
導言:消逝的征服者/32
及時部分 草原爭雄:1162—1206
1 一塊凝血/62
2 三河傳說/100
3 群汗逐鹿/132
第二部分 蒙古人的世界征戰:1211—1261
4 唾棄黃金可汗/164
5 算端與可汗的較量/198
6 發現歐洲、征服歐洲/230
7 權力場上的皇后們/268
第三部分 全球的覺醒:1262—1962
8 忽必烈汗和新蒙古帝國/312
9 他們的“金光”/342
10 帝國的影子/370
結束語:不朽的成吉思汗精神/400
再版譯后記/410
參考文獻/413
第三部分 全球的覺醒:1262-1962
亞洲正吞噬著我們,韃靼人已君臨天下。
——托馬斯 曼《魔山》
9
他們的“金光”
中國和巴黎的藝術家爭著為大汗獻藝。——愛德華 吉本
在1287-1288年之際的一個冬日,正值彌撒期間,英格蘭國王愛德華一世從他的王座上站起來,向剛到的蒙古帝國忽必烈汗的使者列班掃馬致意。一旦列班掃馬到達英王的朝廷,他就可能成為歷史上走得最遠的官方使者,從蒙古首都開始,他在陸路上繞行一萬一千二百公里,穿過中東的主要城市,經過歐洲諸國的都城。英王愛德華站在使者面前,沒有向使者遞交歸附蒙古大汗的投降書,卻從使者手中接過了作為基督徒共享的圣餐——面包。因為以前到蒙古的歐洲使者都是牧師,所以忽必烈汗也要派一個基督教牧師使者,于是他選中列班掃馬,雖然他是亞述派基督徒,但他還是一個忠心的蒙古人。
列班掃馬最初的使命是,從忽必烈汗的都城到耶路撒冷去朝圣,但到巴格達后,他的上司讓他改道去歐洲,時為1287年。除了拜見波斯的蒙古伊利汗、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皇帝安德羅尼古斯二世、羅馬的紅衣主教團、巴黎的法國國王菲利普四世之外,列班掃馬一路到達愛德華的朝廷,這是他行程的終點。他把信件和禮物沿途分發給各位君主,在啟程赴下一個目的地前,他總是在每個國家的朝廷中停留數周或數月。他利用這段時間到處觀光,會見學者、政客和教會官員,向這些人介紹蒙古大汗和從屬于大汗的伊利汗,傳遞他們想與世界各國和平交往的強烈愿望。在回來經過羅馬時,教皇尼古剌四世邀請列班掃馬用自己的語言舉行彌撒;然后,在1288年的圣枝主日(復活節前一個星期日——譯者注),教皇舉行彌撒,并親自將圣餐發到這位蒙古使者的手中。
歐洲的君主們在他們的朝廷上公開地接見列班掃馬,但是,此前蒙古派出的許多使者都被教會和這些國家所冷落。據馬修•帕里斯所說,早在1247年,貴由汗統治時期,就有蒙古大使來到法國宮廷;第二年的夏天,又有“兩位來自韃靼的使者,被他們的君王派來拜見主教大人”。然而,在早期的來訪中,歐洲官方似乎害怕泄露關于蒙古人的任何信息。正如帕里斯寫的:“他們到來的消息被教廷封鎖得十分嚴密,連教士、公證員及其他和教皇交往密切的人都不知道。”還有一次是在1269年,當波羅兄弟——馬菲奧和尼哥羅——從他們首次的亞洲之行返回時,他們帶回了忽必烈汗向教皇發出的邀請,即向蒙古派出一百名牧師,他們可以與蒙古朝臣切磋學問。
由于整個蒙古帝國非常強調宗教信仰自由,因此,當列班掃馬到達歐洲、發現只允許存在一種宗教時,他感到十分驚訝。特別讓他感到奇怪的是,宗教領袖不但擁有比政府還要大的政治權力,而且還擁有這么多影響普通群眾日常生活的世俗權力。因為自己本身就是基督徒,所以列班掃馬很高興看到他所信奉的宗教能獨占鰲頭,但是這一切卻與蒙古帝國的情況形成強烈反差。在蒙古,許多宗教百花齊放,而且,它們在為自己打算之前必須先為帝國的需要服務。
盡管他的來訪備受矚目,在歐洲還得到了熱情的款待,但是,與以前那些不被承認的使者相比,列班掃馬卻沒有更好地完成使命;他沒有與任何一個歐洲君主或教會官員達成某種協議。他的成功僅僅在于,他設法使教皇保障,派有學問的人去蒙古朝廷,因為這已經是忽必烈所多次要求的。沒有完成外交使命,列班掃馬回到了波斯伊利汗的朝廷,講述了他旅行的情況,它們被人用敘利亞文抄寫下來,名為《蒙古諸汗派往歐洲之特使和全權代表——列班掃馬行狀》。列班掃馬之行,特別是他送給英王圣餐和親自從教皇手中接受圣餐,說明蒙古人自入侵歐洲五十年以來,是多么深刻地改變著世界。曾幾何時,眾多文明被孤立分隔在各自的小圈子里,很大程度上互不了解,現在它們融為一體,成為一個統一的洲際交通、商業、技術和政治體系。
蒙古人不再使用騎馬的武士和可怕的攻城裝置,他們現在派出恭順的牧師、學者和大使。蒙古征服戰爭的時期已經結束,而蒙古和平的年代才剛剛開始。世界形勢出現了和平與繁榮的顯著變化,出于對這一現象的公認,后來西方學者把14世紀命名為“蒙古強權下的和平世紀”,或“韃靼統治下的和平世紀”。蒙古諸汗正通過和平的貿易和外交手段,努力發展與他國的商業和外交關系,這一切已不能用武裝暴力來取得了。通過各種不同的方法,蒙古人前仆后繼地去追求他們心中的神圣目標——將所有人統一在“長生天”之下。
蒙古商業的影響力要比他們的軍隊更深遠,在忽必烈汗統治時期,蒙古帝國轉變為“蒙古公司”。在整個13世紀和14世紀初,蒙古人維持著橫跨帝國各境的商貿路線,每隔約三到五十公里就修筑備有各種必需品的驛站,這些驛站提供作為運輸工具的牲口,還有一些向導,他們可以引領商人通過險要地帶。與列班掃馬出使歐洲同時、生活于蒙古朝廷中的馬可•波羅,以前在旅途中就經常使用蒙古的中繼驛站,可能是熱情過頭而忽略了事實,他說,這些驛站不僅“華麗”和“宏偉”,而且陳設著“適合國王使用的絲制床單和各種奢侈品”。為了促進沿途的貿易,蒙古當局頒發了一種具有護照和信用卡功能的原始證件,蒙古的“牌子”(Paiza)是一塊比手掌大的金牌、銀牌或木牌,它用一根鏈條穿著,戴在脖子上或系在衣服上。憑著這塊金屬牌和一些像老虎、矛隼那樣的記號,不識字的人也可以確定旅行者的重要地位,從而提供適當的服務。“牌子”使持有者可以在帝國全境旅行,并保障了他的安全、住宿和交通,并使他免除當地的賦稅或差役。
蒙古人拓展維護商路,并不是因為他們在思想上真正重視商業交流,很大程度上應歸因于成吉思汗時代蒙古部落組織內部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財產共有制度,每個宗親各得一“份子”,即“忽必”(khubi)。就像每個孤兒寡婦、每個士兵都有權得到在戰爭中搶來的適量物品一樣,每個黃金家族成員也有權占有帝國各地的一份財富。非蒙古官員得到的是支付的薪俸,而高級蒙古官員則不然,他們拿到的是多份貨物,然后在市場上把它們大部分出售賺錢,或用來交換其他商品。作為波斯伊利汗國的統治者,旭烈兀仍然擁有在其哥哥忽必烈統治之下的2.5萬戶中國絲織工匠,他也對西藏的山谷流域行使所有權,他還可以得到北方草原的毛皮和獵鷹,當然,他還有牧場、馬匹和分配給他的住在蒙古故地的戰士。蒙古統治家族的每一系,都可以要求得到屬于他們的天文學家、醫生、織布工、礦工和雜技演員。
忽必烈擁有波斯和伊拉克的農場,還有成群的駱駝、馬匹、綿羊和山羊。一隊傳教士穿梭于帝國,到一地去檢查貨物,到另一地去核實賬目。當中國的蒙古朝廷送給波斯瓷器和藥物時,波斯的蒙古人要為其中國親屬提供香料、鋼鐵、寶石、珍珠和紡織品。作為搜集運送貨物的回報,中國的蒙古人可以得到這匹貨物的四分之三;不過,他們要輸出相等數量的貨物給其他地區的同胞。忽必烈汗引進波斯的翻譯人員和醫生,還有一萬名俄羅斯士兵,他們是用來墾殖首都以北的土地的,這些俄羅斯人待在那里成了長期居民,他們的活動一直記錄在中國的官方史書中,直到1339年一次被提及。
盡管家族各系之間為爭奪大汗之位而產生政治分歧,但是經濟和商業系統繼續正常運作,只有短暫的中止或因零星的沖突而走了彎路。有時甚至在戰爭期間,對抗的雙方也允許貨物的流通。窩闊臺汗的孫子海都,是中部草原的統治者,他經常反叛其堂弟忽必烈,盡管如此,海都也仍舊擁有中國南京周圍的大量工匠和農夫。在反忽必烈汗大會期間,海都要求運回他在南京的貨物,可能是出于交換,海都允許忽必烈從草原部落索取屬于海都的馬匹和其他貨物。蒙古帝國的政治版圖主要分成四個部分——中國、莫臥兒斯坦、波斯和俄羅斯,這絲毫沒有減少他們相互之間的貨物需求。如果有什么區別的話,那就是,政治分裂反而增強了他們維持古老的財產共有制度的愿望。假如一個汗拒絕把他人的份額交給其他家族成員,那么,其他人也將拒絕把各自境內屬于他的份額送給他。共有的經濟權益遠勝于政治紛爭。
經常性的財產分配活動逐漸使蒙古的戰爭線路變成了商業大動脈。通過不斷擴大的蒙古驛站系統——“奧托”(ortoo)或“牙木”(yam),馬隊或駝隊把各種消息、人員和貨物從蒙古送到越南,或從朝鮮半島送到波斯。隨著貨運的增長,蒙古當局試圖找到比舊有傳統路線更迅速更便捷的路線。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忽必烈汗于1281年發起一次重大的探險活動,以查明黃河(蒙古人稱之為“黑河”)的源頭并繪制成圖,學者再用這些信息制成一幅詳細的黃河地圖。探險隊開發出一條從內地通往西藏的線路,蒙古人以此將西藏和喜馬拉雅地區納入其郵路系統。在蒙古時代,這些新線路使西藏與中國內地在商業、宗教和政治上的聯系空前加強,遠遠超過西藏與其他地區的聯系。
在軍事戰爭期間,蒙古官員總是竭盡全力去尋找關于敵人營地或城市的地圖、地圖集和其他地理書。在忽必烈統治下,學者綜合中國、阿拉伯和希臘的地理學知識,創立了聞名于世的、最精密的繪圖法。忽必烈汗引進很多阿拉伯地理學者,如著名的札馬剌丁,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工匠們于1267年為忽必烈制造出地球儀,上面繪有歐洲和非洲,還有亞洲及相鄰的太平洋島嶼。
盡管最初的商業路線是通過軍事征服戰爭開辟的,然而不久人們發現,雖然軍隊依靠戰馬可以在陸地上快速穿梭,但數量巨大的貨物還是以水運為便。蒙古人拓寬延伸大運河,使它連接黃河與長江,以便更遠、更有效地把谷物和其他農產品運往北方地區。他們將中國的工程技術應用于新環境,在全國建造水利設施。在云南,蒙古地方官修建十幾個與溝渠相連的堤壩和水庫,它們一直保留到現代。
對日本和爪哇用兵的失利,促使蒙古人更多地關注造船業,在他們的軍事努力失敗時,他們就把這些知識用于和平的商業目的。忽必烈汗作出戰略性的決定:主要用船把貨物運進他的帝國,因為他意識到,水路運輸依靠風和水流,所以成本低,更有效率。相比之下,陸路運輸依靠人力和畜力,他們需要不停地喂養,而且速度慢。最初,蒙古人用船運送三千噸物資,但至1329年,運力已達二十一萬噸。馬可•波羅回國時從中國坐船到波斯,他描述說,蒙古船隊有四艘桅桿大船,乘著三百船員,還有六個船艙中帶著各類陶器的商人,其人數也差不多。根據伊本•拔圖塔記載,為給船員們提供新鮮食物,有些船甚至還在木盆中種上成活的植物。忽必烈汗不斷建造適于遠航的大船,便于裝載重負荷的貨物,還修建港口,供貨物搬運。蒙古人推廣指南針在航海中的應用,學會制作精密的航海圖。從中國南方的刺桐港(泉州)到波斯灣的霍爾木茲海峽,這條線路成為遠東和中東的主要航線,被馬可•波羅和伊本•拔圖塔及其他人使用。
船隊沿途還??吭谠侥稀⒆ν?、錫蘭和印度的港口,每到一處,蒙古人就會得到大量的貨物,如蔗糖、象牙、桂皮和棉花,這些東西在蒙古國內是不易出產的。從波斯灣出發,船隊進入蒙古勢力影響之外的地區,繼續與當地進行正常貿易,換取來自阿拉伯半島、埃及和索馬里的琳瑯滿目的貨物。這些地區不受蒙古體制的影響,其統治者和商人沒有采用共有制度來分配蒙古的貨物;而蒙古當局卻與他們建立起長期的貿易聯系。正如蒙古在征服戰爭中表現的那樣,在其卵翼之下的附庸國,成為蒙古在商業上的有力競爭對手,他們開始取得印度洋地區貿易的支配權。
為把貿易延伸到蒙古政治勢力之外的新地區,蒙古人鼓勵一些臣屬地區特別是中國南部,向外移民并在外國的港口建立貿易點??v觀整個蒙元王朝統治時期,上千中國人離鄉出海,到越南、柬埔寨、馬來半島、婆羅洲、爪哇、蘇門答臘島的沿海地區定居。他們大多從事航運貿易,像商人一樣往來于通向港口的江河上,但他們也逐漸地擴大到其他行業。
為更直接地通往歐洲市場,不再遠距離繞道南方的伊斯蘭國家,蒙古人鼓勵外國人在帝國邊緣的黑海沿岸建立貿易站。雖然蒙古人最初襲擊貿易點,但早在成吉思汗統治時期的1226年,他們就允許熱那亞人維持克里米亞的貿易站卡發,后來又增設一個站點塔納(今俄羅斯羅斯托夫以南、頓河河口南岸——譯者注)。
為保護這些陸海貿易站,蒙古人不斷追捕海盜和劫掠者。在1340年出版的一本商業手冊《貿易實踐》中,佛羅倫薩商人弗朗西斯科•白度西•佩戈洛蒂強調,通往蒙古契丹省(指元代遼陽省,包含今黑、吉、遼和內蒙古東部——譯者注)的道路“無論是在白天還是在夜晚,都是非常安全的”。
新貿易線路的開通,使因蒙古入侵而遭到普遍破壞的波斯、伊拉克的制造業聯為一體,也為中國的制造業創造機遇。蒙古人征服中國所產生的破壞力,遠小于他們在中東的軍事行動,忽必烈迫切要求把傳統的中國陶器輸入上述市場,也需要將伊斯蘭和印度的技術廣泛地引入中國。通過共享分配,蒙古皇族控制整個歐亞大陸的大量產品,但他們要依靠商人階層運輸和出售這些陶器。蒙古人從武士變成了食利者,但他們卻沒有使自己變成商人的能力和顯著愿望。
蒙古精英階層與貿易的緊密聯系,表明他們與傳統的明顯決裂。從中國到歐洲,傳統的貴族一般都鄙視商業活動,認為它們是有損尊嚴的、骯臟的,而且通常認為它們是不道德的;工商業的重要性被列在出仕和信教之下。而且,這一時期的歐洲處于封建社會,其經濟觀念就是,每個國家應該自給自足,還有,每個領主的領地應該盡可能實現自力更生。留在領地內的任何貨物,不是為耕地農民換取其他物品,而只是為貴族家庭或教會購買珠寶、宗教圣物和其他奢侈品。封建統治者總是利用農民來滿足他們自己的需要——生產糧食、栽培樹木、制造工具、紡織布匹,他們幾乎不可能為農民去交易。在封建制度下,對輸入物品的依賴,標志著一個家庭的破產。
傳統的中華帝國在數個世紀的抑商環境下運作。他們邊界上的城墻,成為限制貿易的重要手段,事實上也是保持國家財富完整并將其留在城內的重要手段。對這些統治者來說,放棄商貿物資就等于向鄰國進貢,他們企圖盡可能避免出現如此情況。商人的地位僅高于盜賊,這是中國文化的偏見,蒙古人直接沖擊這種偏見,他們正式把商人排在所有宗教和職業之前,僅次于政府官員。儒家學者的地位迅速跌落,蒙古人迫使他們從傳統中國社會的較高層下降到社會的第九等,即在妓女之下,僅高于乞丐。
自成吉思汗時代以來,蒙古人認識到,在某地習以為常和理所當然的東西,在另一地就成了異乎尋常和有銷售潛能的物品。13世紀后期的幾十年成為狂熱地尋找新商品的時期,這些新商品能在不斷擴大的蒙古商業網內出售,或者用來交換舊商品,再以新的途徑將舊貨銷售。從染料、紙張和麻藥到開心果、爆竹和毒藥的每一樣東西,都有潛在的買主,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而蒙古官員似乎必須找到那些可能成為買主的人及其居處。為適應市場的整體需求,中國的工場最終不僅要為世界市場生產傳統的中國瓷器、絲織工藝品,而且還要為專門市場增加全新的品種,包括制作刻在象牙上的圣母瑪利亞像和幼年基督像,出口給歐洲。
蒙古人促進貿易的發展,通過征收地方上的產品,并為它們找到國際市場,蒙古人引進許多新的紡織品。這些紡織品的來源仍可以從它們名稱的詞源上看出來。有一種特別平坦光滑的絲綢,在西方稱之為“satin”(綢緞),它的名稱取自于蒙元王朝的刺桐港(Zaytun,泉州),馬可•波羅就是從那里起航回國的。還有一種品質的裝飾布料,叫作“damask silk”(錦緞),其名稱來源于大馬士革城(Damascus),大多數從波斯伊利汗國來的商隊都要途經大馬士革去歐洲。馬可•波羅提到另一種產于摩蘇爾(今伊拉克北部城市——譯者注)(Mosul)的精細布料,它在古法語中叫“mouslin”,然后在英語中稱為“muslin”。
甚至許多微不足道的東西也可能產生高額利潤。新商業促使紙牌游戲迅速流行,因為商人和士兵發現,紙牌很輕、容易攜帶,是一種有趣新奇的消遣活動。象棋和其他棋盤游戲需要帶笨重的棋子,相比之下,士兵或騎駱駝者可以隨身攜帶一大包紙牌。新行情刺激著更快、更便宜地生產紙牌的需求,而雕版印刷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此方法通常是用來印刷宗教經文的。紙牌印刷的市場要比經文印刷廣闊得多。
歷史上大多數征服性帝國把自己的文化強加于被征服地區。羅馬人把拉丁語、他們的神,和他們對酒、橄欖油的偏愛強加在人們頭上,他們甚至把小麥種在它無法生長的地方。從土耳其的以弗所到德國的科隆,每一座羅馬城市的市內布局和建筑風格,從市場、道路到圓形支柱或門道的細部,都是一模一樣的。在其他時代中,英國人在孟買蓋起都鐸式的建筑;荷蘭人在加勒比海建造風車;西班牙人以自己的風格,在從墨西哥到阿根廷的地區修建大教堂和廣場;美國人在從巴拿馬到沙特阿拉伯的地區建立別具特色的居民區。只有對某處的實物遺跡進行研究,考古學家才能追溯印度、阿茲特克、馬里、印加或阿拉伯等帝國的發展情況。
與此相比,蒙古人對被其征服地區的踐踏要輕得多。他們沒有給那些地方帶去與眾不同的建筑風格;他們沒有把自己的語言和宗教強加于被征服地區,因為在更多情況下,他們禁止非蒙古人學習蒙古語;蒙古人沒有強迫人們種植外來作物,也沒有強行改變臣民整體的生活方式。
威澤弗德是一位天才演說家……他從自己領悟的深度,成功塑造了成吉思汗的形象。威澤弗德的記述為我們提供了大量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和耳目一新的觀點。
——《出版家周刊》
我為作者寫這本書所付出的異常努力所感動,驚嘆一位人類學者居然能如此細致入微地復原出已經消失在人們記憶中的歷史。
——著名學者 葛劍雄
威澤弗德的《成吉思汗與現代世界之形成》是我的愛。這是一本令人著迷的書,它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刻畫了成吉思汗。
——印度前總理 曼莫漢•辛格
歐洲人稱其為“世界之鞭”……其實他是名副其實的“人類之王”。世界秩序因他而變。人類的世界觀因他而升華。
——《華盛頓郵報》
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幾乎將亞洲全部聯合起來,開辟了洲際的通道,便利了中國和波斯的接觸,以及基督教和遠東的
接觸。……馬可 波羅得知了釋迦牟尼,北京有了天主教總主教。
——法國東方史學家 格魯塞
成吉思汗把東西交通大道上的此疆彼界掃除了,吧阻礙經濟文化交流的堡壘削平了,于是東西方的交往開始頻繁,
距離開始縮短了。
——著名元史專家 韓儒林
由于有了蒙古人,人類才次擁有了世界史,而蒙古人倔強不拔、勇猛無敵的精神和機智敏捷的性格塑造出了偉
大的成吉思汗……網絡還未出現的七百年以前的蒙古人打通了世界各國的聯系,建立了國際關系新秩序。
——韓國前總統 金大中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好
我能說成吉思汗和鄭和干得是同一件事嗎
好書收藏,有空再慢慢讀~
在當當買書,物流快,服務好!
包裝太漂亮了。剛讀了一小部分就有了震撼之處,如前蘇聯在蒙古進行的文化滅絕,滅其族必滅其史。讓人覺醒!
深刻分析成吉思汗從起兵到成王的一路經過,讓我們真實感受蒙古的興起。
剛到貨,物流很快,期待內容。
性價比高,看后追評
內容扎實可讀性強
經典之作,值得閱讀收藏
非常精彩好看實用的一本書,對問題闡述清楚
這新版真地很不錯,裝幀、紙張、印刷都很好。
好書,包裝印刷紙質都好
挺好看的,拓寬知識面
寫成吉思汗的書很多,希望這本更好。
幫老公買的。
包裝很好,印刷不錯,字體也十分清晰,無可挑剔。封面很喜歡喜歡,很好玩好玩,很棒的一本書
作者從全球視野和人類學的視角,展示了一種不同于純粹歷史學者或一般傳記作家筆下的成吉思汗形象和時代。
真的很不錯。需要一段時間來讀。
這本書的裝幀挺特別
好書,值得期待
好書推薦 值得擁有
內容可以的,就是快遞投遞的時候把書給弄破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能射大雕也是比較牛逼的了。
學習學習。
好書,值得一看。
這本書很好,是全新正版,我非常滿意!當當自營就是不錯,下次一定還來!
書很好!物流有些慢!
最近對成吉思汗很感興趣
此書值得一讀,還沒深讀
蒙古的研究對于中國歷史的三代元明清的研究有著開拓的意義。
新的視角解讀800年前的全球化,對如今生活各個方面的影響。
就書的裝幀質量而言對得起售價-線裝書。封面很贊,字體大小合適。還沒開始讀,內容如何還要自己慢慢體會。
將成吉思汗放入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中進行評議,客觀公正性多了。
《成吉思汗與今日世界之形成》是著名蒙元史專家杰克?威澤弗德歷經18年打磨的力作,從全球視野和人類學的獨特視角,展示了一種不同于純粹歷史學者或一般傳記作家筆下的成吉思汗形象和蒙元帝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