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皇清職貢圖》畫卷為主軸 ,以清王朝與周邊各國及西方國家關系的歷史事件為線索,展示了古代中國的天下觀,體現了清王朝對周邊及西方世界的認知變化,將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呈現給讀者,顯示了當時中國人對域外世界的認識水平。
一部以《皇清職貢圖》為視角,解讀清王朝與周邊鄰國關系歷史變遷的顛覆性之作,展示了清代中國人的世界觀。
從“職貢圖”看傳統中國之“外”與“內”,描繪各國之男女狀貌、服飾和民族風俗,記述與清王朝之政治、文化往來,解讀清代中國“朝貢體系”解體的內在原因和必然邏輯。
一部西方世界的沖擊下,清王朝與周邊國家關系變遷史及內政演變史。
羅山, 歷史學博士生,研究方向為清代歷史,取清學家羅澤南之號“羅山”為筆名,《國家人文歷史》雜志特邀作者。
?
及時章《職貢圖》的緣起及歷史
一、 引子/ 001
二、《職貢圖》的起源/ 002
三、《皇清職貢圖》的制作過程/ 007
第二章 《職貢圖》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域外世界
一、各國形象/ 014
二、萬國來朝/ 019
第三章 朝鮮國——知文字,讀詩書,信奉朱子學
一、“宗周思明”的朝鮮箕子國/ 026
二、堅守正統、信仰朱子學的朝鮮知識階層/ 034
三、《職貢圖》中為何那樣稱呼朝鮮人 / 043
第四章 琉球國——中山世上,守禮之邦
一、琉球國前世與中國的淵源/ 052
二、琉球國貴族青年熱衷學習漢語官話/ 057
三、李鴻章為重建琉球王國的努力/ 065
第五章安南國——山水相連的南部鄰邦
一、安南人“性狡詐”,“信鬼神”/ 072
二、朱之瑜堅拒安南官職/ 074
三、安南人對中原文化的認同/ 092
四、中國的革命黨人以越南為革命基地/ 096
第六章翁加里亞國(匈牙利)——仿佛蒙古,幼習馳馬
一、擅長騎術的匈牙利人/ 111
二、匈牙利人的祖先是匈奴人嗎/ 111
三、匈人的出現——來自“上帝之鞭”的揮響/ 115
四、匈人不能與匈奴人畫等號/ 118
五、中國人樂于相信匈奴西遷歐洲的學說/ 125
第七章英吉利國——國頗富,男子喜飲酒,女子好束腰
一、《皇清職貢圖》誤認為英吉利是荷蘭的屬國/ 135
二、馬嘎爾尼使團訪華中的中西禮儀文化之爭/ 137
三、《四海升平》——一場自說自話的政治啞劇/ 145
四、鴉片戰爭中的中英火器較量/ 155
五、士大夫竟認為火器由西洋傳入/ 162
六、英國火器的威力深入國人內心/ 166
七、漢語對西方詞匯的吸收從未停止/ 168
八、馬禮遜《華英字典》為中國人了解西方創造了新途徑/ 169
九、墨海書館對中國新聞報刊事業的影響/ 174
第八章法蘭西國——自古不通中國,其人強橫,精兵械
一、中法戰爭——清朝與法國的激烈交鋒/ 181
二、清軍的勝利——鎮南關大捷/ 188
三、中國為何“不敗而敗”/ 192
第九章日本國——夷性狡黠,時剽掠沿海州地
一、《皇清職貢圖》反映了中日關系的疏離/ 197
二、戰亂時期中國士人常避難于日本/ 201
三、日本人熱衷學習中國“唐話”/ 205
四、《東韃紀行》——日本人刺探中國邊疆地區的考察報告/ 213
五、《東韃紀行》反映了清政府對庫頁島和黑龍江流域的有效管轄/ 216
六、漢語詞匯和日語詞匯的相互輸入/ 234
第十章各國傳教士——解華語,能制儀器的洋和尚
一、基督教最早在唐代傳入中國/ 242
二、耶穌會與天主教傳教士/ 252
三、新教對中國的影響/ 262
后記/ 269
參考文獻/ 272
第二章 職貢圖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域外世界
一、各國形象
乾隆并非及時個將視野遠眺至全球的清朝皇帝。康熙年間,比利時籍耶穌會傳教士南懷仁就曾用漢語編寫地理書《坤輿圖說》,已經涉及歐洲和美洲的人文地理。乾隆朝《大清一統志》曾記錄了當時國人對歐洲的印象。乾隆時期清朝人的西洋認知主要來自利瑪竇和南懷仁等天主教傳教士。他們為清人描述的歐洲“共七十馀國”。其中有若干大國,為“以西把尼亞、拂郎察、意大里亞、熱爾瑪尼亞(大西洋國,其屬有合勒未祭亞省)、拂蘭地亞、波羅泥亞、翁加里亞、大泥亞、厄勒察亞、莫斯哥未亞諸國”。乍一看簡直不知所云,其實主要是當年對外國國名翻譯用字的差別。“以西把尼亞”即西班牙(España),“拂郎察”位于“以西把尼亞東北”,“都城名把理斯”,顯然說的就是今天的法蘭西和巴黎。一說到法國巴黎,大家自然想到那座時尚的浪漫之都,但要說到“拂郎察把理斯”,不明就里的人還以為是鍵盤壞了滾出來的亂碼。明代的“佛郎機”源于阿拉伯商人對歐洲的稱呼“法蘭克”。阿拉伯人見到西歐來的人,一概稱為法蘭克人,這是歐洲的通稱,有點類似日本人見到中國人曾經一概稱之為“唐人”。歐洲的琺瑯彩工藝在明代稱“佛郎嵌”,后來改稱琺瑯,兩個字加上了斜玉旁,顯得精致了不少,凸顯了其工藝品屬性,表明清朝人們對歐洲的認識有所進步。“意大里亞”即意大利。“熱爾瑪尼亞”是神圣羅馬帝國主要轄境“日耳曼尼亞”(Germania)的音譯。“拂蘭地亞”是今天比利時的佛蘭德地區(Flandre),是南懷仁的家鄉,他特別著重向中國人介紹了這里發達的紡織業。“波羅泥亞”是波蘭,“翁加里亞”早年被認為是烏克蘭,但根據近幾年的研究成果,是匈牙利(意大利文Ungheria)的可能性更高。“大泥亞”是丹麥(拉丁文Dania),“厄勒察亞”有可能指瑞典、丹麥一帶的厄勒海峽地帶,是北德意志地區的海運重地。“莫斯哥未亞”即莫斯哥公國,即日后的沙皇俄國。這一串國名幾乎覆蓋了從大西洋沿岸的西歐到森林草原地帶的東歐所有重要國家。至道光年間的徐繼畬《瀛寰志略》,這些國名的翻譯已基本與今譯無異。《皇清職貢圖》對這些國家也多有描繪。
如《皇清職貢圖》中的《大西洋國人圖》。大西洋國其實是當時中國人對歐洲天主教國家的通稱,有時候指葡萄牙,有時候指意大利,清朝人稱大西洋國內有兩王,一王主管“教化”,一王主管“治世”,前者明顯是在說教皇,后者說的是世俗君主。《皇清職貢圖》中的大西洋國男人“不畜頭發,別編義發”,說的是歐洲人當年戴卷邊假發的風俗,至今在一些地區的法庭上,法官還需要戴那種夸張的假發,以示莊重,不過在中國人看來也未必能覺得多莊重,倒是有點滑稽。頭上有一頂“黑氈折三角”的帽子,這種三角帽是18世紀歐洲標準的正裝帽,同時也是軍人的標準戎裝,華盛頓的許多戎裝像就戴著這種帽子,喜歡這種帽子的還有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穿著藍色與紅色搭配的三件套,絲質白色長襪,斜跨佩劍,女性身穿藍色披風,紅色短款上衣與綠色百褶裙,是當年典型的歐洲富人的正裝扮相。在介紹民眾之后,《皇清職貢圖》還有一幅《大西洋國夷僧女尼》,二人身穿黑袍,其實就是修女和修道士,天主教會的這套裝束至今也沒有大的變化。
給單位圖書館買的書,不錯。
非常好的著作,果斷下單,開始閱讀,十分受益!推薦紙質閱讀!
一部以《皇清職貢圖》為視角,解讀清王朝與周邊鄰國關系歷史變遷的顛覆性之作,展示了清代中國人的世界觀。從“職貢圖”看傳統中國之“外”與“內”,描繪各國之男女狀貌、服飾和民族風俗,記述與清王朝之政治、文化往來,解讀清代中國“朝貢體系”解體的內在原因和必然邏輯。 一部西方世界的沖擊下,清王朝與周邊國家關系變遷史及內政演變史。
給朋友買的,不錯,買書還是再當當買啊,正版便宜,書的質量也不錯
我是看了簡介和評論后,下單購買的,沒有讓我后悔。
好書,很喜歡,這書,就是好,當當送貨現在真是快,贊
收到書翻了一下,內容通俗易懂,實戰性強,要好好學習一下。
恩,這書不錯,很好,不錯的書,這書真是超值,買對了
推薦推薦,不錯,這書真是不錯,買吧,讀友們,便宜
原來ip這么厲害,怪不得現在總是流行大ip呢!這本書解決了我一直以來的疑惑,贊一個!
給朋友買的,很滿意,沒有讓我失望,很好的書,質量很好,當當送貨也快
內容寫的好,非常喜歡,發貨很給力。
雖然做了多年面試,感覺這本書對我還是有幫助的。
特別喜歡的書,極力推薦給朋友們。
資料翔實,考據嚴謹,文筆流暢,圖文并茂
好好書好評。
包裝不如以前嚴密。
摸著就舒服,很喜歡在當當買書,也喜歡當當的速度~贊贊贊,好好看
真是一文不值。
書已收到,非常喜歡。
清朝的職貢圖
不錯的一本書
古代中國與周邊國家交流的見證
這本小書內容非常好,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謝啦!
很不錯,好評!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清朝的歷史以及中國人心理中根深蒂固的天朝思想。就是書讀印刷欠佳,拿著感覺像是盜版書!
?很好的圖書,建議想了解ip時代的人都要買來讀一讀
想提高自己面試技巧的面試官,要讀讀這本書,不要說我沒告訴你。
很有意思的一本書。我們關注了外國人眼中的我們,我們更應關注我們眼中的外國人。
一次買了幾十本書,慢慢看,在沒有看之前對內容不作過多評論,但就包裝和印刷來說屬于不錯的,應該值得一看
職貢圖,是一本記述與中國國外以及周邊的文化往來,對服飾、風俗、外交等都有著記錄,具有很大的歷史意義,有利于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了解地理,了解風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