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真實地記錄了總理從患病、住院到逝世的生命歲月,生動地展現了總理與反革命集團進行頑強斗爭并在主席的支持下,逐步推舉鄧小平重新走上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的過程,表現了總理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定的革命意志和偉大的人格力量。
從患病到住院,經歷了兩年苦撐危局的政治苦旅;從住院到逝世,又經歷了600天由生到死的病痛時日。從1972年5月12日,檢查出尿中有癌細胞,隨后被確診為膀胱癌。他不僅繼續擔負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繁重工作,而且承受著來自黨內外巨大的政治壓力,同、反革命集團在批判極“左”思潮、“組閣”、“反對經驗主義”等重大問題上進行了頑強的斗爭。他在的支持下,逐步推舉鄧小平重新走上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為中國今后的前途和命運作出了重大貢獻。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生命的600天里,共做大小手術13次。生命的歲月,伴隨著病痛、負重、傷感、離別與希望,他將自己畢生的精力全部奉獻給了黨和國家的事業。
作家顧保孜潛心多年寫成,攝影師杜修賢(專職攝影記者)生前后一部作品
全書收錄300多幅歷史照片,記錄后600天令人心痛歲月,大量珍貴照片屬首次面世
1972年5月12日發現癌細胞到1976年1月8日逝世
后600天,13次大小手術,在醫院接待外賓60多次,外出工作10多次,離世時體重不到60斤
他是一個老人,一個病人,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總理
抱病履職,苦撐危局,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開國總理,他生前沒有子女,死后沒有墓穴,他將自己融入了祖國的土地
本書被列入“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作者:顧保孜,江蘇興化人。1957年2月出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為第二炮兵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一級編劇。著有《紅墻里的瞬間》《鐵血N4A》《紅鏡頭》《中南海人物春秋》《七年風雨路》《正值神州有事時》等數十部紀實文學著作。多次獲“五個一工程”圖書獎、中國圖書獎、解放軍圖書獎等獎項。
攝影:杜修賢(1926年11月—2014年6月),陜西米脂人,1945年在延安八路軍電影團師從吳印咸學習攝影。1954年任新華社北京分社任攝影組組長、新華社攝影部中央新聞攝影記者。1960年起擔任新華社駐中南海攝影組副組長、攝影部中央新聞組組長,新華社攝影部副主任、中央外事攝影協作小組組長。20世紀60-70年代,他先后擔任、專職攝影記者。1980年擔任中國圖片社副總經理,1984年離休。
及時章 禍起蕭墻
1972 年 5 月 12 日,在例行檢查時發現尿中有4 個紅血球,隨后被確診為膀胱癌。他不僅繼續擔負著繁重的工作,還承受著來自黨內外的巨大政治壓力。
淡然處之/ 019 抽薪止沸/ 039
復出之路/ 053 一衣帶水/ 064
南轅北轍/ 082
第二章 病魔纏身
的治療終于提到議事日程。然而,政壇暗流涌動,權力之爭加劇。
柳暗花明/ 097 求賢若渴/ 107
日理萬機/ 121 如愿以償/ 127
再度受挫/ 157 忍辱負重/ 166
改弦更張/ 176 歲月留痕/ 198
風波再起/ 212 明火執仗/ 231
第三章 困頓病榻
1974 年,的病情惡化,癌癥轉移。他拖著重病之軀,千方百計解放了一大批被打倒的老干部。
西風殘照/ 243 困頓病榻/ 264
掛肚牽心/ 277 垂暮之治/ 288
歡聚一堂/ 296 風生水起/ 306
生死一搏/ 317 情同手足/ 329
心愿已了/ 335
第四章 回天乏術
到1975 年夏,體重僅剩61 斤。他憑借自己在黨內外的影響力, 希望用生命的力量托舉鄧小平平穩接班。
惺惺相惜/ 349 以忍為閽/ 355
暗流涌動/ 362 洞察秋毫/ 370
觸物生情/ 378 淚干腸斷/ 392
直抒胸臆/ 403 因風吹火/ 414
逝者如斯/ 421 激濁揚清/ 426
第五章 彌留之際
1976 年1 月8 日上午,停止了呼吸。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完成了人生的謝幕。
相濡以沫/ 437 臨深履薄/ 453
油干燈盡/ 460 語重心沉/ 470
回光返照/ 476 難以回天/ 486
第六章 魂舞大地
“只見總理去,不見總理歸。”成千上萬的首都群眾佇立在長安街兩側,用淚水與懷念為總理送行。
剖肝泣血/ 499 力不從心/ 507
天怒人怨/ 512 眾怒難犯/ 521
風木含悲/ 529 使命/ 547
涓滴不遺/ 554
及時章禍起蕭墻
1972年5月12日,在例行檢查時發現尿中有4個紅血球,隨后被確診為膀胱癌。但他不僅繼續擔負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繁重工作,而且承受著來自黨內外巨大的政治壓力,同、反革命集團在批判極“左”思潮、“組閣”、“反對經驗主義”等重大問題上進行了頑強的斗爭。他在的支持下,逐步推舉鄧小平重新走上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成為“總理”的接班人,為中國今后的前途和命運做出了關鍵的抉擇!
淡然處之
1972年5月12日,在送走美國總統尼克松不久,一次例行常規檢查,尿檢中發現4個紅血球。從此,病魔如影,緊緊相隨。
1972年,中美關系進入一個令世界驚嘆的新紀元。
尼克松2月21日來到中國,成為及時個訪問新中國的美國總統。他在中國訪問期間,都是由總理親自陪同,也是由親自陪同前往杭州、上海等地參觀。2月28日,在上海虹橋機場冒雨送別客人。尼克松夫婦透過舷窗,看見站在蒙蒙細雨中,堅持不打雨傘向他們款款揮手……
就這樣,首位訪華的美國總統帶著不可磨滅的記憶,乘專機飛離中國。
尼克松訪華的日程不過只有一周的時間,可這對來說,卻耗費了他好幾年的精力。正如一條完工的道路,通車只需要片刻的工夫,而筑路工程卻是漫長而艱辛的。為筑成這條不尋常的路,凝聚了畢生的智慧,也耗費了生命的精髓。當一個個永恒的輝煌畫面不斷出現時,病魔的陰影也悄悄降臨!
尼克松總統走后兩個多月的24小時清晨,這天日歷上印著1972年5月12日。保健醫生張佐良從的衛生間取走了一個用肉眼看不出任何變化的尿檢小玻璃瓶。這是醫生按照慣例,一個星期要為總理作一次大小便檢查。
這24小時,起床洗漱,簡單早餐后,照例來到他在西花廳后院的辦公室里批閱頭24小時沒有看完的文件。他在一堆文件里看見一份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副省長馮白駒的病情報告,他心里有些隱痛。這位被他譽為“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的老將軍在“”中挨整,身體與精神上受了很大折磨,現在又得了前列腺癌。“”以來,像馮白駒這樣挨整直到患上癌癥的老干部還有很多,但只要知道,他都會盡全力為其解脫政治審查的精神枷鎖,讓他們有一個較為寬松的治病環境。
心情沉重地在馮白駒治病的報告上批道:“馮白駒同志如患癌可進到北京日壇醫院來治,其夫人同來。”他寫完批示,心里還有些不踏實,又拿起電話給中辦負責人,囑咐中辦將他的批示快一些轉告浙江省委,不要因為報告“例行公事”而耽誤了老將軍的治病。及時章禍起蕭墻
1972年5月12日,在例行檢查時發現尿中有4個紅血球,隨后被確診為膀胱癌。但他不僅繼續擔負著常人難以承受的繁重工作,而且承受著來自黨內外巨大的政治壓力,同、反革命集團在批判極“左”思潮、“組閣”、“反對經驗主義”等重大問題上進行了頑強的斗爭。他在的支持下,逐步推舉鄧小平重新走上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成為“總理”的接班人,為中國今后的前途和命運做出了關鍵的抉擇!
淡然處之
1972年5月12日,在送走美國總統尼克松不久,一次例行常規檢查,尿檢中發現4個紅血球。從此,病魔如影,緊緊相隨。
1972年,中美關系進入一個令世界驚嘆的新紀元。
尼克松2月21日來到中國,成為及時個訪問新中國的美國總統。他在中國訪問期間,都是由總理親自陪同,也是由親自陪同前往杭州、上海等地參觀。2月28日,在上海虹橋機場冒雨送別客人。尼克松夫婦透過舷窗,看見站在蒙蒙細雨中,堅持不打雨傘向他們款款揮手……
就這樣,首位訪華的美國總統帶著不可磨滅的記憶,乘專機飛離中國。
尼克松訪華的日程不過只有一周的時間,可這對來說,卻耗費了他好幾年的精力。正如一條完工的道路,通車只需要片刻的工夫,而筑路工程卻是漫長而艱辛的。為筑成這條不尋常的路,凝聚了畢生的智慧,也耗費了生命的精髓。當一個個永恒的輝煌畫面不斷出現時,病魔的陰影也悄悄降臨!
尼克松總統走后兩個多月的24小時清晨,這天日歷上印著1972年5月12日。保健醫生張佐良從的衛生間取走了一個用肉眼看不出任何變化的尿檢小玻璃瓶。這是醫生按照慣例,一個星期要為總理作一次大小便檢查。
這24小時,起床洗漱,簡單早餐后,照例來到他在西花廳后院的辦公室里批閱頭24小時沒有看完的文件。他在一堆文件里看見一份中共浙江省委關于副省長馮白駒的病情報告,他心里有些隱痛。這位被他譽為“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的老將軍在“”中挨整,身體與精神上受了很大折磨,現在又得了前列腺癌。“”以來,像馮白駒這樣挨整直到患上癌癥的老干部還有很多,但只要知道,他都會盡全力為其解脫政治審查的精神枷鎖,讓他們有一個較為寬松的治病環境。
心情沉重地在馮白駒治病的報告上批道:“馮白駒同志如患癌可進到北京日壇醫院來治,其夫人同來。”他寫完批示,心里還有些不踏實,又拿起電話給中辦負責人,囑咐中辦將他的批示快一些轉告浙江省委,不要因為報告“例行公事”而耽誤了老將軍的治病。
就在盡力挽救別人生命之時,他自己的生命信息也傳遞出了令人不安的信號,命運之神向他亮起了紅燈。
第二天,的化驗結果送到了保健醫生手里。張醫生一看化驗單,不由得心一沉——4個紅血球!這就是說,顯微鏡下的每個高倍視野就有4個紅血球!
北京醫院是張醫生供職的單位,如果是平時,他在北京醫院門診坐診,這4個紅血球對診斷疾病是沒多大的臨床意義的。但現在不同,他手里的尿檢報告是來自一國總理體內的信號。
他不能僥幸,但也不能緊張,更不能馬上就聲張,以免造成大家的緊張情緒,干擾總理的工作。他連鄧穎超大姐也沒有告訴,而是悄悄給協和醫院泌尿專家,也是負責中南海領導人保健工作的主治醫生吳階平打了個電話,報告這一情況。
吳階平一聽,也覺得必須警惕。為慎重起見,他讓張醫生再多取幾次尿樣,以便進一步作病理化驗。
吳階平放下電話,他的心收緊了??偫硎撬顬槭煜ひ沧顬樾欧娜恕奈迨甏?,他就和有過很多交往。十分賞識并信賴吳階平高超的醫療水平,曾多次派他主持完成國內外重大特殊的醫療保健任務。1962年,得知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因腎結石導致左腎功能障礙,可能要進行切除手術。他對蘇加諾說,我們國內有很好的泌尿專家,我派他去給你看看,盡量不要手術切除。于是讓吳階平帶著中國醫療組去了印度尼西亞,經過4個月的努力,吳階平終于讓蘇加諾的左腎恢復了功能。為此,蘇加諾總統和夫人感激萬分,不僅設宴歡送中國專家,還給吳階平授予印尼國家二級勛章。從此,吳階平在蘇加諾眼睛里,成了包治百病的全科專家,就連傷風感冒頭痛腦熱什么的,也要把吳階平從中國請去治療一番。吳階平后來又多次被派出國,為一些國家元首治愈了泌尿系統的頑癥。吳階平這下名聲大震,真成了全科專家的“國際保健醫生”。
此時吳階平多么希望接下來的檢查,各項指標能和以前一樣,屬于正常范圍內,那4個紅血球只是一次意外的出現。按照吳階平的要求,張佐良醫生還要再給取尿樣。他面對常規檢查中最簡單的取尿樣,卻犯了難。
張佐良做的保健醫生快十年了,十分了解的脾氣。總理每做一件事情都非常認真仔細,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如果剛作了常規檢查,又叫留樣化驗。一定會用疑惑的目光看著醫生,然后仔仔細細問個明白;要是醫生理由不充分,他會毫不猶豫加以拒絕的。他可不愿意為沒有根據的懷疑麻煩醫生也麻煩自己,他的工作時間幾乎是以分秒為計算單位,哪能再添額外的項目呢!
為再次爭取總理的配合,保健醫生苦苦想了24小時,為4個紅血球的出現想了5個理由來說服總理再作進一步檢查:及時可能是血管硬化,毛細血管滲血;第二是尿路結石,摩擦出血;第三是膀胱有炎癥;第四是尿道血管畸形;第五是膀胱里長良性瘤子。那么第六……也是一個理由,他沒有說出來,因為這也是保健醫生最為擔心的──癌!
張醫生為完善這5個理由,又去找了鄧穎超大姐,聽取她的意見,以便說服總理的理由再充分一些。被工作人員稱為鄧大姐的鄧穎超,在大家心目中,就是總理的及時道“安全檢查哨”,大事小事總是先和鄧大姐商量,取得一致意見后,大家再去執行實施,這樣不僅減少打擾總理的時間,也縮短總理了解與適應的過程。畢竟鄧穎超的母親是一個中醫,鄧穎超從小就熟悉并諳熟中醫,以前她常請老中醫給看病開藥方,她本人也是常年吃中藥調養身體。當她知道尿檢發現4個紅血球,并不感到緊張,她覺得張醫生這5條理由有足夠的說服力,一定會配合的。她為張醫生能一次取樣成功,還特地了解了這幾天總理的日程安排。
5月14日—18日,索馬里較高革命委員會主席西亞德率代表團來華進行國事訪問,可能14日上午還在西花廳辦公,以后的幾天恐怕再難有時間聽醫生一條條地解釋取尿樣的理由了。張醫生按照這個時間點,14日一早就在西花廳等候,果然在西花廳辦公室里辦公已達10多個小時。張醫生趁給總理送藥的機會,勸總理休息一會兒。他知道總理心臟不好,這樣勞累是不行的,也借此將需要再次進行尿檢的事情告訴總理。
看見張醫生進來送藥,只是機械性地抬起疲倦的臉龐,取下老花鏡,接過藥和水杯,一口把藥吞下,然后又把老花鏡戴上,繼續埋頭批閱文件,下午他就要去人民大會堂迎接外賓,可他的辦公桌上的文件仍然堆積如山。張醫生見狀,有些發毛,心臟不由得
怦怦地跳:正在工作的總理能有耐心聽完我的五條理由嗎?如果一口拒絕怎么辦?
張醫生愣愣地站在原地,一時不知如何開口是好。
還是敏感,察覺張佐良神態有些異常,就抬頭問他還有什么事情?
“總理,是這樣的,前天檢查的小便,里面有4個紅血球……”
大夫清清喉嚨,盡量用平靜的語氣。
“這有什么大驚小怪!”懂一些衛生常識,小便中有微量紅血球屬于正常現象。
“總理,不是大驚小怪。發現紅血球,不管有病沒病,應該先搞清楚原因。”
“會是什么原因?”
果然不出所料,總理開始刨根問底了。
摘下老花鏡,身體后仰,靠在椅背上,那是準備好好聽聽他的保健醫生的分析是否有道理的姿勢。
醫生按照想好的五條理由,由輕說到重,一條一條擺給總理聽,才講了三條,總理打斷他的話頭:“別繞圈子了,是不是懷疑我長瘤了?你先別管我,先去治好康生的病。”
時任政治局常委的康生得的是膀胱癌,開始也是發現尿中有紅血球,然后才檢查出癌細胞的。正是因為康生的病例,才使大家不敢放松警惕。張醫生聽見總理提到康生的病情,心情一下松了,說話也敢放開了,趁勢給總理做思想工作。“總理,在諸多的癌癥中,膀胱癌是可以根治的,只要治療得早,預后是好的一種。大量病例表明,能根治的病人占三分之一,復發的病人占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病人才……”
“死亡,對不對?”不等張醫生選擇合適的詞兒表達這個忌諱的字眼,就直截了當地說了出來。
和總理說話,好直截了當,不要回避:“對,死亡。”
“你說了這半天,究竟想要做什么?”目光認真。
“要小便,再作一次小便化驗。”
“就這個?”這個要求可能出乎意外,他“撲哧”笑出了聲,馬上爽快地答應了。“查吧,馬上?可以!”說罷,起身就去衛生間,
張醫生趕緊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專門用來取尿樣的瓶子遞給總理。張醫生拿到小便標本,隨即派人送往北京醫院病理科檢查。
第二天,在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里要舉行幾個外事活動。其中一項,是與第二次訪華的日本公明黨中央副委員長二宮文造就中日關系等問題進行長談,談話中得到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如果日本自民黨領袖田中角榮擔任首相,他就要到中國來談中日兩國關系問題”。這個信號令十分敏感,也十分振奮。他發出了爽朗的笑聲,用蘇北口音向日本客人發出了歡迎辭令:
“有這樣勇氣的人來,我們怎么能拒絕呢?不然就不公道了。”
而此時,西花廳與人民大會堂的熱烈氣氛正好相反,大家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嚴峻時刻。張醫生收到了北京醫院送來的尿樣化驗報告單與尿細胞病理學檢查報告單。尿樣化驗單上寫著“8個紅血球”,
離上次尿常規檢查僅僅三天時間,紅血球數量竟增加了一倍。尿細胞病理學檢查報告單上赫然寫著——“膀胱移行上皮細胞癌”!
日夜揪心的“癌細胞”還是無情地出現了!
這9個觸目驚心的字,一下凝固了西花廳值班室里的空氣。大家一動不動地緊盯著這張化驗單,希望自己的眼睛看錯了這9個字。
然而,這9個字寫在一國總理的檢查化驗單上,白紙黑字,誰也無法抹去。頓時,大家心里像裝進一塊石頭,感到格外的沉重,幾個女工作人員忍不住哭出了聲,男工作人員只能跑到屋外,躲到沒人的地方吸煙、嘆氣,來釋放一下自己沉重的心情。其實,這種心情隨著“”開始,受總理苦悶、壓抑、憂慮情緒的影響,就在大家心里埋下了。每次遇到總理遭遇命運不公,委曲求全時,大家苦悶的情緒就像漲潮的海水,一波一波地擊打在心岸上,久而久之,大家都有為總理鳴冤叫屈的感覺??鄲炛?,張醫生突然意識到自己的職責,現在必須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盡自己較大可能盡快讓總理進入治療的“軌道”。
七十年代還不像現在,人們對癌細胞的認識還不那樣一致和確定。一開始,北京的泌尿專家們認為,“膀胱移行上皮細胞癌”會不會是尿中的變異細胞,因為尿液中的細胞往往是變化無常的。這些變異細胞不能直接診斷為癌癥。北京醫院病理科對此極為負責,他們又請最著名的細胞病理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附屬腫瘤研究所的楊大望教授,協和醫院及解放軍三〇一醫院病理科的主任共同來會診,仔細研究尿涂片染色
細胞病理學檢查結果,大家一致認為:“膀胱移行上皮細胞癌”的診斷可以確定。
真的得了膀胱癌?張佐良感到事關重大,立刻將病理學專家們一致得出的“膀胱移行上皮細胞癌”之結論,打電話通報了吳階平。
吳階平在電話里許久沒有說話,他這幾天擔心的事情還是變為了現實。但是他還抱著一線希望,讓張醫生再多請幾位泌尿外科大夫一起看看。他自己提出請友誼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于惠元與協和醫院泌尿外科吳德誠教授等人,一起集中到中南海進行會診。
盡管專家們在中南海會診也基本認為“膀胱移行上皮細胞癌”可以確診了,但吳階平慎之又慎,提出即刻派專家攜帶細胞病理學檢查的涂片標本等資料,趕赴天津、上海兩地,請那里的專家在不知道病人姓名的情況下進行“背對背”會診。
5月18日,滬、津兩地泌尿外科臨床及病理學專家的意見和北京病理學專家的結論沒有異議。這意味著5月18日這24小時,被確診為膀胱癌!
不僅是一國總理,也是一個癌癥病人的嚴酷現實,不容置疑地擺在了西花廳保健醫生的面前!
張佐良與吳階平等保健醫生一道,將此情況報告了上級領導,并請示下一步工作如何進行,同時,他們還建議應考慮向黨中央作書面及口頭匯報。
說來奇怪,自從第二次取了尿樣后,自己竟然像忘了這碼事一樣,也不問檢查的結果。怎么一向注意細節的會表現出少有的疏忽呢?這很反常啊,可大家對總理的反常,也很糾結,既希望總理不要問結果,以免不會撒謊而泄漏了病情,但又希望總理能知道自己的病情,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啊!
醫生哪里知道,此時心里裝著一件重于生命的大事!
1972年是“”的第七個年頭。這七年,始終處于一種難以言喻的痛苦和憂慮之中。此時身體所有的信號特別是不斷消瘦已經告訴他,此次診斷絕非一般小病。為了國家的未來與前途,他必須刻不容緩,抓住叛國事件后出現的歷史轉機,毅然舉起批判極“左”思潮這面旗幟,在各個領域里努力消除“”的惡果,盡可能多地解放中高級干部,把黨和國家從危難和困境中擺脫出來。否則,他是無法安心躺在病床上治病的。
5月21日,中央黨政軍各部門和各省、市、自治區負責人312人云集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中央批林整風匯報會”及時次全體會議。這個會議從5月21日至6月23日開了一個月。
會議召開的當晚,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的意見,前往處請示,可否將在1966年7月8日寫給的信印發“中央批林整風匯報會”。他作為較早就看見此信的人之一,覺得是時候發表了。
此時的因為“事件”,精神與身體都受到重大打擊,一直處于病魔纏身的狀態中。年初,參加追悼會后不久,再次病倒,并且病情來勢兇猛。一次他突然休克倒地,經過醫務人員的全力搶救,才蘇醒過來。得知病重的消息,坐車從他的住所西花廳趕到游泳池時,許久許久下不來車。下車后,他馬上指揮醫務人員:“你們要用全力搶救!”表情沉重,發自內心地說:“這個國家的擔子重,不能沒有!”
走近床前,的背后用被子和枕頭墊著,握住的一只大手,大聲喊著:“主席啊,主席?。∥沂嵌鱽硌剑飨?,你聽見了嗎!”他的嗓音有點沙啞,而且有點發顫。
經過搶救,醒過來了。很是感謝醫護人員和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事后,他還自己出錢請了兩桌飯犒勞所有醫護人員和主席身邊的工作人員。
大病后的每天要吸氧,打針吃藥,不僅行走困難,連說話都氣喘吁吁,不要說出門參加中央會議了,就是在屋里轉轉都很困難。但病中的,他的大腦是清楚的,當提出公開他寫的信,作為會議文件印發時,他馬上表示同意,畢竟那封信里他對“借助鐘馗打鬼”是早有認識的。信中有這么一段話意味深長:
我的朋友的講話(朋友指。講話,指于1966年5月18日在中共中央政
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其中提出“防止反革命政變”。——作者注),中央催著要發,我準備同意發下去,他是專講政變問題的。這個問題,像他這樣講法過去還沒有過。他的一些提法,我總覺得不安。我歷來不相信,我那幾本小書,有那樣大的神通?,F在經他一吹,全黨全國都吹起來了,真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我是被他們逼上梁山的,看來不同意他們不行了。在重大問題上,違心地同意別人,在我一生還是及時次。叫做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吧。……
有了的點頭,這場“中央批林整風匯報會”成了一個大規模、高規格、長時間的會議,由此拉開了政治生涯中一場戰斗的大幕——糾正“左傾”思潮,挽回“”損失!這成了相伴與病魔作斗爭始終的政治使命。
這次會議上,大家及時次看見了六年前寫給的信。
在信中表示對1966年5月18日有關政變和個人崇拜講話的不滿和不安,為這次會議批判集團提供了最有力的武器。毫無疑問,主持會議全過程,在他看來,“這一次是我們黨內第十次的路線斗爭,也是最尖銳、最嚴重、最復雜的一次階級斗爭。”
“他以‘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獻身精神,選擇了一條比拍案而起更為復雜艱難的迂回斗爭的道路。”——楊尚昆
“沒有同志,‘’的后果不堪設想。”——陳云
“在‘’中度過了他的歲月。他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到一刻,確實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宋平
“在十年動亂的時期,環境復雜而又艱險”,他“幾乎耗盡了所有精力,做了一切力所能及的工作”。 ——李先念
有很多彩色圖片,不少珍貴史料。再現了那個荒唐的時代,一代偉人的艱難人生。是有大智慧的,有些事他比誰都看得早,認得清,也做了他能做的。
這本書非常好,記敘了總理生命的最后一段時光,使讀者對總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很感人。
非常喜歡、敬佩總理,也買過很多記述的書,在總理誕辰之日拿到這本書,同時看到隨書附贈的四張圖卡很激動、感動!贊!
很感人,身上有很多我們尊敬的品質,每次翻看,都能讓我熱淚盈眶,讓孩子看,他不懂,希望他長大能看懂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今天是總理去世40年紀念日,這本書已經買了無數本送朋友,書里的內容很感人。
用5天時間看了一多半了,我迫不及待的繼續看下去,偉人面前我們做的真的太少了。非常感人,無兒無女,無財產死后連骨灰都沒留下的好總理。
很好的書,把在生前的一段時間做的事描寫的很詳細
很喜歡這本書,讀到最后幾次落淚。作為89年出生的,對其實了解很少,在腦海里只是停留在中國的好總理這個概念,讀過之后,震撼人心,推薦同齡人看這本書。贊。
,人民的總理。又在書里見到您了,心情無比激動。
非常好的書,書中有很多珍貴照片,還送了4張獨立的總理的照片,雖是復制品,但很精美。內容和書名一樣,寫的是總理生命的最后600天(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書的封腰有這樣的介紹:“生命的最后600天里,共做大小手術13次,離世時體重不到60斤。----他抱病履職,苦撐危局,在醫院接待外賓60多次,外出工作10多次”。這是一本紀實的書,圖文并茂,照片由杜修賢提供,很值得收藏!
懷念,讀這本書讓人們感受到的偉大,從中看到他的人格魅力,總理永遠活在人民心中,人民永遠懷念!
還沒呢,但相信內容一定不錯,周爺爺一直是國人的驕傲,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尊敬與愛戴,他的大愛與智慧讓世界為之肅然起敬,在生命的終結時刻,聯合國為他降半旗,可見周爺爺的地位如此之高?。?!
很喜歡作者細膩的文筆~用對比的手法觸動了我……哭了無數回……卻讓我直面生命……一直很想讀關于死亡的書,這本書是意外的收獲了……總之,很棒~
拿著就放不下手了,越是看到后面越是傷心。敬愛的在人生的最后一段路上,遭遇了多大的痛苦呀!老革命的精神影響著我,做人要有正氣。
生命的最后600天可以說是中國歷史又一次大變局的前夜,各種矛盾和斗爭錯綜復雜,感受那段歷史,感受偉人的偉大,不愧中國好書!
好多地方都看哭了。一直很喜歡。歷史上只有兩個人做到了鞠躬精粹死而后已。一個是諸葛亮,還有一個就是敬愛的。越往后看越心疼。但愿這盛世,如您所愿!
內容詳實,披露了些不為人知的內容,生動記錄了發現病情到最后逝世全國悼念的整個時期以及為了國家的最高利益及穩定忍辱負重力挺小平上臺的最后日子
非常好的一本書,最后600天,在中飽受病痛折磨,依舊苦撐危局,他用個人悲劇的命運換來了整個國家重新走向強盛的契機。
最后六百天承擔著太多的壓力,讀完此書能夠體會到總理當時的悲涼心境
一直是一個非常高的存在,作為一個外交學專業的學生,不得不崇拜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外交官!然而,關于總理的事跡了解甚少,還好有這本書,剛好這年又是特別的一年,果斷買來存著!
先讀,再讀,用領袖比較學來閱讀和了解中國最偉大的總理。圖書質量不錯,快遞公司也很給力。
包裝有一點點缺損不過影響不大。里面附贈的小卡片很好給我一種買周邊的感覺哈哈。書大致翻了一下,很可惜后面沒有寫翔宇死前一直念叨著“劍英,黃埔”??偟膩碚f還是不錯的,圖文并茂,就是色彩太濃,不是非??陀^(比如干嘛順便還要黑一下那個誰?。。。。?
是個復雜的人。如果您讀過正、反、中三方的資料,才能略微勾勒出一個接近客觀的他。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在中國,身處風口浪尖的人,是多么不容易,內心和身體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甚至是折磨。
有杜修賢同志的照片作為基礎,又有這么多總理身邊工作人員提供的素材,總理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非常好的一本書,有些地方經常能看的熱淚盈眶,人民的好總理,音容宛在。
《最后600天》向讀者真實展示了一個在期間抱病為國家、民族、人民苦撐危局的好總理,在很大程度上著磨于總理作為國家總理,更作為一個人的描寫,感人肺腑。
這個超級棒!紙質很好,編排很好,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買的傳記可是真的好想買。里面字體大,紙很白看起來很舒服。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它還附了四張的照片卡片在里面,朋友說很有收藏價值!哈哈哈,很棒!
非常好的一本書,最后600天,在中飽受病痛折磨,依舊苦撐危局,他用個人悲劇的命運換來了整個國家重新走向強盛的契機。三十多年后,我看到的首先是他如圣人一般的偉岸,但也看到了他蒼老的身軀和力不從心的無奈。
本書真實地記錄了總理從患病、住院到逝世的最后生命歲月,生動地展現了總理與反革命集團進行頑強斗爭并在*主席的支持下,逐步推舉鄧小平重新走上黨和國家的領導崗位的過程,表現了總理崇高的理想信念、堅定的革命意志和偉大的人格力量。